X

婺剧王子的初心 │“1111”人才计划

“1111”人才计划特别企划

大型系列人物访谈“浙江舞台新势力”

本期嘉宾 / 楼胜


楼胜

国家二级演员、婺剧文武生、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陈美兰新剧目创作团队核心成员。


采访楼胜是在东阳大陈村文化礼堂的会议室里,他和他婺剧团的伙伴们当天下午和晚上将会上演两场传统婺剧大戏。临近中午,文化礼堂的座位就被四围赶来的村民们挤得满满当当,在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协助下,每一位进入礼堂的观众需要展示健康码并现场测量体温。


说起和婺剧结缘,楼胜仿佛回到了小时候,他说自己出生在金华武义县的一个小山村里。那时候的乡村生活显然没有现在那么多姿多彩,但逢年过节或者老人做寿时,村里会集资请一台戏班子来演几天婺剧。从有印象开始,楼胜就天天盼着过节,因为那就意味着他可以挤在戏台下最前排,近距离地欣赏戏台上的表演,最开始喜欢看舞台上的打戏,随着时间推移和对婺剧的了解,楼胜开始品味里头的服装行头、声腔表演或者每个演员都有的“绝活”。


说到对婺剧的痴迷,楼胜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很奇怪,好像天生就喜欢,从我有记忆开始,就觉得婺剧是全世界最好听的戏。但要让我说为什么喜欢还真的说不出个所以然。”读初一那年,武义县第二职校婺剧班(后并入兰香艺校)到学校招生,考官一眼就相中了这个长相帅气的男生。当时楼胜学习成绩非常出色,还担任了班长。所以校长、老师和一些亲属都反对他学戏,但他想也没想就在报名单上填下了自己的名字。


把爱好转为学业并不容易,整整两年的唱念做打学习让楼胜深深体会到了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周一到周五,一天两练;早上6点练到中午,中间没有休息;周六上午、周日晚上要加练;同龄人最期盼的暑假,戏校的孩子却只放一个星期,回校后继续练功……现在,观众和专家都盛赞楼胜的基本功扎实,但背后却是那两年时光付出的汗水和泪水。


所有的孩子家境都差不多,所以楼胜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每一顿伙食基本就是每星期从家里带来的梅干菜和米饭。学校的练功场所是露天的,为了照顾女学生,半边搭了个篷。像楼胜这样的男生,除了大雨以外,几乎都得露天练功。练功场没有毯子,下面是结结实实的水泥地。有一次楼胜练翻跟斗时摔了一跤,摔坏了三颗门牙,但楼胜至今怀念那段有血有汗但无忧无虑戏校岁月。



从戏校毕业后,楼胜一开始在一个民间的戏班子实习了一年。和戏台上风光亮相不同,这一年楼胜尝到了舞台灯光以外的艰辛和不易:跑了一年演出,没正儿八经好好坐过,跟随着戏班从这个村落到下一个村落,在拖拉机和卡车上的不停颠簸;到达目的地后就要帮忙抬戏箱、搭舞台,演出结束后就又要开始装箱、抗运,有时候睡在学校的课桌上,有时候睡在祠堂的地上,更多的时候是缩在赶往下一个村落的卡车的角落里打个盹.....



2003年,楼胜考进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这是婺剧的最高艺术殿堂。已有500年历史的婺剧,具有“高腔、昆曲、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500多出传统剧目,1200多支曲牌、曲调,可谓是中国戏曲大家庭里的宝藏曲种。原本以为能在婺剧院大展拳脚的楼胜,却正好遭遇变声期嗓子“倒仓”,别说唱戏,连说话都很费劲。对于一个戏剧演员来说,嗓子好比就是吃饭家伙,没法开口唱就只能当官兵甲官兵乙跑龙套。楼胜尝试了各种办法练声,也到处尝试各种民间治嗓子的偏方,但收效甚微,这让20岁不到的他非常沮丧又失望,他说那个阶段自己每天都很痛苦,整晚睡不着觉,每天都在想以后该怎么办,婺剧是自己最初的梦想,内心深处不愿意就此转身离开,但不能唱戏又能做什么呢?或者可以改行做化妆师......即便如此煎熬,楼胜依然没有放弃练功,日复一日重复着拉筋、下腰、劈叉、翻跟头.....


机会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2005年的某一天,在婺剧院食堂门口,浙婺院长王晓平叫住楼胜,让他唱几句《断桥》中许仙的唱词,楼胜唱完,王院长沉吟片刻后说:“如果让你演许仙,你会花心思下苦功夫吗?” “我会拼了命演的!”王院长干脆地决定让楼胜出演婺剧经典剧目《白蛇传》。一瞬间, 仿佛处在深海的楼胜好像看到了远处灯塔的光亮。



历史上,婺剧擅长“文戏武做”,最经典剧目就是《白蛇传·断桥》一折。20世纪60年代,婺剧进京演出,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看过《断桥》,经过一代代婺剧人的不断精雕细琢,《白蛇传》已成为婺剧经典剧目之一,浙婺至今已演出上千场。其中的《断桥》一折,被人们津津乐道,誉为“天下第一桥”,许仙在《断桥》中的“十三跌”,当之无愧“天下第一跌”。团里专门安排《白蛇传》导演徐手把手教楼胜演许仙;指定前辈老师教楼胜科学练声法,辅导唱功。楼胜本人更是每天废寝忘食练功吊嗓,运腔转气,摸索气息、发声位置、演唱技巧,慢慢地在真假嗓之间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嗓音,也找回了自信。



2018年端午节。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现场直播一台别出心裁的《白蛇传》大戏,融合“京、粤、淮、评、川、婺”南北六个剧种,精选了目前各剧种《白蛇传》演出中最精彩、最具特色的段落进行组合,斗台飙戏。楼胜在《断桥》中饰演的许仙让人拍案叫绝,现场观看的文艺评论家张敞这样评价:扮演许仙的演员楼胜,全场的演出又帅又脆,节奏感和爆发力好到无以复加,身段、神情、唱腔无一不瞬间到位,屁股坐子、摔僵尸、跳着躺横僵尸、跳着跪……每一下看得人都要惊叫,又高又飘又标准,就像拿命在演出。楼胜的表演既帅气又丰美,既激烈又感性,我从没见过这样多面和立体的青年许仙。


锣鼓响,脚底痒。说的是浙江中西部观众特别爱看婺剧,浙婺每年下乡演出多达五六百场,楼胜每天高强度的演出中,技艺得以不断磨练。而他的演技也从青涩变得成熟,进而被观众喜爱和热捧。《断桥》、《吕布试马》、《火烧子都》、《临江会》.....只要有楼胜挂帅,即便前往外地演出,都不需要担心票房,甚至还有一批之前听不懂婺剧的新加坡、香港师奶戏迷现在打着飞的大江南北穿梭追看楼胜的演出。


此后,楼胜仿佛开挂,在2011年法国巴黎中国戏剧节上,荣获最佳男主角奖;2013年浙江省新松计划全省青年演员比赛中,楼胜荣获一等奖;2014年,又获浙江戏剧奖金桂表演奖;2015年,上海白玉兰戏剧奖主办者,又把上海戏剧界最高荣誉白玉兰”戏剧艺术表演奖第24届主角奖颁发给了楼胜。而观众和戏迷也尊称楼胜为婺剧王子。



我问楼胜:那么年轻就获得那么多殊荣是不是压力山大?他说:戏剧演员的艺术生命是有限的,特别是武生演员,演出生涯就更短暂,可以说是演一场就少一场,演一天就少一天,所以我必须认真对待每一场演出,不负青春,不负观众。非常感谢戏迷观众们的厚爱和支持,更要感谢每一位老师、领导们的赏识和不遗余力的栽培以及鼓励!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我今天获得的每一分成绩都有他们含辛茹苦的汗水和谆谆教诲。


能入选“1111”人才计划我深感荣幸,也希望借助这个平台我能更多的和同行切磋交流,也希望在名师大师的执导下,我能在专业上有更大的提升,除此之外,我能做的就是不忘初心,珍惜每一次的演出机会,低调做人、高调唱戏,用青春、热情和汗水,让婺剧的舞台更加熠熠生辉!


记者石磊与楼胜合影

文 / 石磊


1111”人才计划

浙江省舞台艺术“1111”人才计划,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旨在培育当前舞台艺术的优秀中青年人才,使其成为德艺双馨的“名编、名导、名角、艺术名匠”,最终达到“一人提升一团、一人带动一片、一人引领一行”的示范引领作用。


经过前期严格遴选,36名培育对象脱颖而出。“1111”人才计划特别企划,推出大型系列人物访谈“浙江舞台新势力”,走进培育对象的台前幕后,分享他们的故事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