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抗疫日记|邹璐:中医药为何是“非必要”服务?

今天天气阴有雨,晚餐后出去散步,地上湿湿的,草丛中藏着雨水,树叶上滑落雨水,空气倒是非常清新,看到对面整排公寓的灯光尤其明亮,透出温暖迷人的光芒,抬头望了望月晕弥漫的月亮。

今天下午公布的新增确诊病例数为573例,累计为18778例。新增病例依然主要来自客工宿舍。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截至4月26日,本地共有66名医护人员确诊感染冠病。

又是一个星期一,新的一周开始了。原本“断路器”阻断措施到今天就可以解封,但4月21日,政府宣布收紧阻断措施,还要再延长一段时间,至6月1日。

其实从目前的疫情看来,新冠病毒应该不会像当年沙斯那样,忽然就消失了,也许人们会采取谨慎防范的措施,逐步恢复正常的上班和上学。今天的新闻报道说,政府表示允许人们在彼此保持安全距离下外出运动了。

最近几日和多位中医师前辈通电话,能够明显感受到,他们因中医药被列为非必要行业,不得不赋闲在家的郁闷、愤懑、焦虑和遗憾。

有中医师反映,阻断措施尤其让一些如中风等慢性病患苦不堪言,饱受病痛折磨。中医师分门诊和出诊,门诊就是在诊所的固定时间等病人上门就诊,出诊则是因为病人情况比较严重,卧床,不良于行,中医师需要主动上门服务。

现在,在阻断措施期间,不允许营业,已经直接影响到病患的健康,他们中有些人正在通过上诉的方式,希望政府能够感受病患的疾苦,从善如流,对中医药网开一面。

我想,病患的上诉和呼吁,凸显了个体的紧迫性,更重要的还是要从中医药界,作为一个整体,和未来的长远发展做考量,思考应对。面对这场疫情,中医药被迫置身事外,这是一个行业、一个领域、一种文化的全军覆没。这才是更值得关注和深思的。

有人说,积极配合政府的“断路器”措施,安心居家隔离,照顾好自己和全家人的身体健康不是很好吗?为什么一定要“逆行”,不断向有关部门反映,要求开门营业?服务性行业被要求关闭的不仅是中医诊所、药材店,也没必要将中医凉茶和泡泡茶作比较吧?

但中医药的天职和使命,与西医一样,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身体健康的人不需要看医生,要去看医生的人都有或大或小、或严重、或没那么严重的疾病。因此当疫情发生,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之际,中医药却被列为非必要行业,只能有条件地允许营业,这样的规定本身就有不合情理之处。

新加坡是活跃的中药转口贸易中心,中药市场稳定,现有中药店千余家。中医医疗机构30多所,中医师2000多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受众群体。更何况,各国已经有充分依据,证明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冠病方面的成效。为何在新加坡,中医药反而在疫情期间全行业关门?

深入探究这背后的原因,相信会对重新评估和确定中医药在新加坡的社会定位,大有帮助。如果中医药在新加坡,是如此可有可无的“非必要”领域,那又谈何发扬和传承呢?

中医药界应以传统的问诊方式“望闻问切”,对自身及生存环境做一次彻底检查,把长久以来的“隐疾”、“内伤”、“外伤”都好好整理一下,把目前的“症状”做一次全面分析,然后“标本兼治”。虽然这么做可能“不讨好”,甚至有“拉筋正骨”的疼痛,但为今后健康发展计,这一步应是非走不可的。


补记:

5月5日晨,社交媒体上传播着星期一下午国会有关讨论的内容,转录如下:

漫画取自互联网

李美华(义顺集选区议员):

对很多人来说,中药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少国人靠中药调理身体。在此我要问部长四个问题:

第一, 新加坡有西药店,也有中药店,为什么西药店被列为必要服务一直可以营业,而中药店却不许营业呢?

第二, 5月5日,那些有中医师驻诊的中药店可以开始营业,这让许多国人非常高兴,要感谢部长们,但当国人发现中医师只能针灸而不能拔罐、不能推拿,疗效没那么好,他们又失望了,请问部长有没有跟中医师们沟通才做出这个决定?

第三, 5月12日,当局将让售卖冰淇淋、蛋糕与甜品店恢复营业,却未允许其他中药店恢复营业,请问部长们为什么?是不是中药比不上冰淇淋、蛋糕好吃?

第四, 要在什么情况下,政府才能让所有中药店为公众服务?毕竟很多邻里中药店是没有中医师驻诊的,这对我们的很多居民来说都很不方便。

颜金勇(卫生部长):

让我表明中医在医疗系统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和西医互补,我们也想让他们在安全受管理的情况下继续营业。

我们向来允许中医治疗,通过远程看诊继续运作,以帮助慢性疾病病患。至于慢性病患者,我们也一直允许他们在中医师看诊后,在中药行买药。

现在,我们开放让有中医师驻诊的药行开业,去服务顾客,我们会继续探讨是否进一步放宽规定。

工作小组一宣布解除部分阻断措施后,我们就收到很多人的上述申请,全想纳入放宽措施的一部分,我明白大家焦虑的心情,因阻断措施已实行一个月,更严格的措施也已落实两个星期,我想大家都想着是否可以回到正常生活。

我也和你分享,工作小组也热烈辩论,该放宽或不该放宽哪些措施?但我们最关注的是,确保病毒传播继续受控制,病毒繁殖能力在低水平,因此有必要循序渐进,尤其是在行医,包括进行中医治疗时,当中有很多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因此在这方面我们要格外小心。

所以不是完全否决,但需要小心处理。

李美华(义顺集选区议员):

我有很多居民要求到中医店买药煲汤,加强免疫系统,所以这是否能纳入其中一个优先考量?你允许甜品店在12日重开,我相信中药店也会遵守安全距离措施,带口罩,等等。


颜金勇(卫生部长):

我必须说,工作小组内也有同样的辩论。这不是个简单的决定。但我会认真看待李美华女士的反馈,我向来都很认真地对待她的反馈,我们会探讨是否可进一步放宽中医师的措施,包括药行。


作者:邹璐


敬请关注:南洋时评

南洋时评——南洋视角、深度观察、时政分析、财经盘点、历史回眸、环球热点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