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脚包、叻沙、肉骨茶……今冬吉隆坡游吃秘籍在此!一点小温暖,一个大胃口~
点击上方申江服务导报,跟着小申吃喝玩乐逛上海
元旦短假就这么结束了,但还有1个多月,就要迎来春节长假了啊!
虽说是春节7天长假,但也不足以去欧美壮游;可好歹辛苦了一整年,在江浙周边兜兜转转也总有种不甘心的感觉。
如果你还犹豫不决去哪里好好放松一下,小申倒是觉得有个心仪的目的地,正适合去悠闲地走上一走,这个地方就是——
吉隆坡
为什么推荐吉隆坡?很简单,就三个字:
吃!吃!吃!
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马来本地人和华人各占了45%左右的人口比例,剩下的10%是印度人。你看,同一架飞机上的空姐来自的族群都是千姿百态,更不要说当地的美食啦~
丰富多元的文化环境很自然地形成了十分具有当地特色的饮食传统,尤其是在吉隆坡占到一小半的华人人口中,广府人、闽南人和客家人比重超过了90%。
这三大族群本来在中国就素以美食著称,他们更让吉隆坡成为全东南亚的美食重镇~
今天,小申就带大家在吉隆坡兜兜转转,推荐一大摞亲测的吉隆坡当地人私藏料理!
吉隆坡私藏美食地图第一站
茨场街
唐人街在全世界哪里都是聚集美食的大本营,吉隆坡的茨厂街更不会例外。
沿着这条聚居着大量华人的小马路闲逛,无疑很容易被这里的烟火气所吸引。各种产自中国的小商品琳琅满目,既是当地人采买日常用品的好地方,也是外国游客选购旅游纪念品的打卡地。
不过,茨厂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无疑还是一家挨着一家、香气四溢的街边小店!
作为旅游胜地的茨厂街,可不是每家店都能撑得起吉隆坡美食的门面,大小几十家铺子,哪几家值得填进你空间有限的胃,还得仔细看看当地人的良心推荐啦。
茨厂街第一家必到店名叫“四眼仔鸭脚包”,其实也就是路边一个小小的摊头。深入茨厂街,一眼就可以看到他们家飘扬的旗子!
开放式柜子里豪迈垒砌起来的烧鸭,光从色泽上就美艳诱人到令人无法直视其光芒。四眼仔的咸鸭绵延了70多年的历史,是很正宗的老广味道。
面对琳琅满目的各种鸭制品,不用想,闭着眼睛抓起一只带方腿肉的“手枪鸭腿”先大嚼一通再说,既方便,也能够吃到一只鸭子最为肥美鲜嫩的部分。
鸭腿好吃,鸭子本身当然就得好。店家选用2.8到3公斤的当地土鸭,肥瘦的比例十分均衡,再在鸭子的外皮用特殊的酱料腌制,放入冷房风干3-4个小时。
这个腌制的过程既是入味,也是上色。烤完之后的鸭子把腿斩下,即便是凉的,一口咬下去,也是满满的油脂与酱料混合的香气。
最精彩的是鸭腿内里因为高温烤炙而锁住的汤汁,如果没有心理准备,当你还惊讶于鸭腿软嫩口感的时候,汤汁就已经喷出来,洒一地了!
吃完咸鸭腿,自然还得试一试四眼仔家的鸭脚包,毕竟自家招牌就以它命名嘛。和国内的很多烧腊或者熟食店不同,他们家的鸭脚包十分的饱满。
一只鸭脚、两大片鸭肝被一根鸭肠紧紧捆在一起,呈现出比咸鸭更深更红的色泽,而这深红色的来源便是酱汁中掺入的红糟豆腐乳,所以在吃鸭脚包的时候,每一口都会有浓郁的类似于味噌的香气。
一只鸭脚包的三样鸭制品中最厉害的要属鸭肝:浸透豆乳酱汁的鸭肝甜甜咸咸,完全没有了鸭自带的腥气,而鸭肝因饱满水分而带来的软嫩口感则完全不同于惯常吃到酱鸭肝或粉或柴的质感,“四眼仔”不愧是在茨厂街独霸70年的存在!
说起粽子,并不稀奇,不过茨厂街的何玉记粽子可是是自成一格:除了了广东碱水粽,他们还有福建咸肉粽丶客家炒米粽丶马六甲娘惹粽,几乎把吉隆坡的华人族群各种的粽子做法“一网打尽”。
过去我们总用“馅儿大皮薄”来形容做包子的店家十分良心,在何玉记的招牌裹蒸棕里竟也能看到馅儿大皮薄的效果!
打开粽叶,你会发现薄薄一层糯米根本包不住里面丰富到炸裂的馅料,馅料里有蚝干、干贝、咸蛋黄、开洋、五花肉粒、香菇……奢华馅料堪称粽子版的佛跳墙!
其实,除了“四眼仔”和“何玉记”这两家可以打出满分再送附加分的美食,还有一些店家也十分值得造访:冠记云吞面的叉烧云吞曾经被蔡澜力荐,萧氏猪肠粉也有60多年的经营史,客家人的各种“酿”菜也是一绝…
也许你会问,走出国门,为何偏偏还要在茨厂街寻觅“家的味道”?
其实,这些漂洋过海、艰辛讨生活的华人为了将一份乡愁寄托在食物里,几十年来始终如一地维持着口味和做法的一致,如今他们的家乡味反而成了我们在国内难以见识到的中国味道。
吉隆坡私藏美食地图第二站
Medan Tuanku
轻轨站
离开茨厂街不过10分钟车程的Medan Tuanku轻轨站地处吉隆坡著名的摩天大楼——双子星的旁边。
最黄金的地段自然少不了当地人最推崇的美食,紧挨着轻轨站正开着一家号称在吉隆坡网络票选第一的叻沙店,名叫Baba Can Cook(下文简称BCC)。先不论东西好不好吃,光看这文艺小清新的腔调,就已经让人觉得很舒服啦。
作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国民美食,要把叻沙做到第一名,难度简直和在乌鲁木齐烤羊肉串排名第一,或者在兰州做牛肉面排名第一有得一比。也许你会问叻沙是什么,其实简单说来,它就是一种具有马来风味的汤粉面。
叻沙(Laksa)一词源于古梵语的“Laksha”,意为数量众多,(这里也能看出马来西亚受印度文化的影响)所以一碗叻沙的做法从汤头的配料到搭配的浇头都绝不简单。
在马拉西亚,每个地方的叻沙从汤头到浇头都不一样,“BCC”做的是娘惹风味叻沙,属于咖喱叻沙大类里的一个小分支。
相比起上图亚参叻沙(叻沙的另一个大类)的酸辣汤头透明见底的色面,“BCC”将鱼汤,咖喱粉,各种香料和椰浆混合在一起,最后扔进去几颗青柠檬增添爽口的酸味,充满了浓稠和浑厚的口感,有点像日本拉面里鸡汤盐味和猪骨汤拉面的区别。👇
舀起一勺“BCC”的叻沙汤头送进嘴里,满嘴复杂的混合香气直冲脑门,而最先抢到风头的是浓郁的花生香味,紧接着酸、甜、辣的滋味在味蕾流转,和谐地相互衬托,可说是一口入魂!“BCC”的娘惹叻沙里不仅放有米粉,还有面条,算是十分传统的叻沙吃法。
其实说白了,票选第一也就是个噱头,每个不同地域和族群的人们都有自己所习惯的、风格迥异的叻沙风味。只不过,作为娘惹菜的正宗店家捧出的这碗诚意满满的叻沙粉面,绝对是吉隆坡之行不可错过的在地美食。
👆就在“BBC”旁边仅200多米的地方,还有一家名叫建记辣椒板面的小馆,绝对绝对不能错过!
辣椒板面并不是一种马来传统的美食,这种做法正是从这家名为建记的小店起源并最终风靡整个吉隆坡的,可以说建记在辣椒板面界是绝对的武林正宗啦!
简简单单的手擀面,加上小鱼干、小虾米这些提鲜的海味,最后浇上一只水波蛋,撒上一点葱花,但每一样食材都平凡却历经店家的严选。
建记还有样“爆款单品”——鱼丸汤。手打的鱼丸很是Q弹,搭配鲜鱼煮成一碗清清白白的高汤。无论是建记的板面还是鱼丸汤,最大的秘诀还是在于桌上那罐秘制的辣椒酱。
老板是福建人,家乡没有吃辣的传统,可是他说,他就是想研究出一罐惊为天人的辣酱,为传统不吃辣的客家味道增添精彩的一笔。👇
吉隆坡私藏美食地图第三站
暗藏巴生的肉骨茶
在马来西亚或者新加坡旅行,哪有不吃肉骨茶的道理。不过要想找到像“BCC”这样,能够在江湖上闯出第一名号的肉骨茶也并不容易。
从吉隆坡驱车半小时不到的巴生市,有一家名叫“直落玻璃肉骨茶”的店。据当地人说这至少是吉隆坡人会专程驱车去“朝圣”的肉骨茶知名餐厅。
“直落玻璃”已经开到第三代接班,和众多马来的名店一样,有着十分悠久的传承。
说起这家店有多红,台湾光一个美食节目组的两班人马竟前后轮番来做节目,名厨詹姆士(下图那个戴着眼镜的和气大叔)更是对他们的出品赞不绝口!
直落玻璃的肉骨茶,最大的特点在一个“浓”字,一口汤下去,可以喝到十分浓的药材味,给人一种浑身被“滋润”的感觉,精炖了大半天的汤头将猪肋排中所有的精华全部吸收进了汤里,令汤头看起来十分的厚重,也因为耐心费时的炖煮,当你拿起一块肋排时,完全酥烂的肉常常自己从骨头上滑落下来。
夹上一块酥烂的肉,沾上他们家特制的酱料,别提多有滋味。不过这家肉骨茶店与别家最大的不同,那还是在于他们发明了一种“干式肉骨茶”的吃法。
干式肉骨茶的名字有些抽象,说白了,乍一看下它很像用五花肉做的广式啫煲:色泽光亮、香气袭人,放在瓦煲里端上桌时还会发出滋滋的响声。
不过,作为一家几十年老店的招牌菜,做法可没有这么简单。
除了五花肉,这份干式肉骨茶里还有炖到酥烂弹牙的猪脚,以及为整个肉骨茶带来海味的鱿鱼丝。一肥、一嫩、一鲜,在浓油赤酱中被完美地融合,而这融合的过程自然少不了长达数小时在药材香料中的炖煮、收汁。
在最后的出锅环节,还要放上酱油膏和蚝油,为锅内的食材最后“啫”上一层最浓厚的滋味。
只有这样一碗工艺考究的干式肉骨茶,才配得上为整个吉隆坡的美食之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不是~
几天的假期,吃得饱饱,你可以在满足中一屁股坐上回程的飞机,也可以从吉隆坡出发去往温暖的海岛。
2017,无论去向哪里,吃货小申都希望你能够以吃上句号,更以吃作为起点。
2018,世界广大,让我带你吃遍它~
本文部分图片内容来自网络
如有版权问题 请联系 申江服务导报社
转载文章 请联系后台授权
撰文:董天晔
编辑:董天晔 雨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