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4日 星期四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乌当区拥有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

今天将给大家介绍12个

国家级非遗项目香纸沟土法造纸制作技艺

省级非遗项目苗族花鼓舞、文琴戏、棋子灯等

还有贵阳近郊影响力最大的民族节庆活动苗族跳场

众多非遗项目一起来了解吧~


01 香纸沟土法纸制作技艺

2006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进行保护,也是目前贵阳市仅有的二个国家级名录之一。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新堡香纸沟土法造纸技艺位于新堡布依族乡陇脚村,省级风景名胜香纸沟景区内。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新堡香纸沟土法造纸技艺也称“皮纸制作技艺”,是明代“调北征南”的湘籍屯民为纪念自己先祖以及征战死亡的将士,利用当地盛产的竹木和丰富的水资源自己制作“香纸”,香纸沟也因此得名。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此造纸技艺所用原材料为纯天然竹子,经取竹、蒸煮、碾压、抄纸、压榨、擀纸、晾纸、裁纸八大工序七十二道小序,制作成钱纸。此技艺和古法蔡伦造纸术完全一致,是原始保存至今的造纸术活化石,流传六百余年未有改变,一直为当地村民的主要副业。


02 苗族花鼓舞

2007年5月列为第二批省级非遗代表作名录。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苗族花鼓舞又称“小尧花鼓舞”,是流行在贵阳市乌当区新场镇尖坡村花苗中的一种传统技巧性舞蹈。“小尧花鼓舞”来源于民间祭祖活动,经过不断演变至今,主要是为庆祝重大活动娱乐表演节目。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其动作主要为模仿劳动生产、生活动作、武术动作以及鸟兽动作四类,其中尤以男子高难度技巧动作表演为亮点,曾多次出访北京、上海、天津、湛江、新加坡等地。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小尧花鼓舞”是苗族历史演变的传承和发展,承载着苗族同胞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是苗族同胞民间文化传统得以保持和延续的重要因素。


03 苗族花棍舞

2007年列为贵州省第二批非遗代表作名录。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苗族花棍舞位于下坝镇谷金村上卡堡,苗语称“夺蕊鲷”,又叫金钱棍,是苗族男女青年用于节庆娱乐活动一种传统舞蹈。舞蹈用“钱棍”为道具,唢呐、鼓点配乐指挥,用击、点、转、拍等棍法击打身体的肩、肘、胯等部位进行表演。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舞蹈欢快热烈,节奏灵活,动作奔放,刚柔相济,送胯扭肩极具特色,被誉为“东方迪斯科”、“乡间迪斯科”,曾多次出访北京、上海、深圳、新加坡等地,也常用于大型活动开闭幕式。


04 偏坡布依服饰制作技艺

2007年5月列为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非遗代表作名录。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偏坡布依族服饰制作技艺是以偏坡乡为代表的整个乌当区布依族服饰制作技艺,区内布依族服饰制作基本相同。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布依族服饰制作需经过齐麻织布、淀染裁剪、刺绣缝合多个环节完成,以宽腿阔袖为典型特征。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妇女着蓝、青、黑、白等颜色布料缝制的身宽袖大的对襟短衫,外饰方牌挑花围腰,下套阔腿长裤,用蓝黑布包头,脚穿翘鼻绣花布鞋。整套服饰的领口、肩上以及围腰、腰带、裤边均有精美、典雅的刺绣。男子服饰为蓝黑色大襟短衣或长衫,孩童头饰刺绣尾巴帽。


05 下坝卡堡印苗服饰制作技艺

2007年5月列为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非遗代表作名录。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卡堡印苗是指居住在下坝镇谷金村卡堡苗寨的印苗支系,苗语叫“啊也俩嘎”,自称“印苗”,因其上衣刺绣的图案均为印章而得名。相传约千年前,这支苗族因受外族追杀而被迫迁徙,为了识别本族人,苗王把自己的印章盖在每个族人的衣服上。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苗族妇女用自己擅长的刺绣技艺把印章图案隐蔽保存并流传至今。印苗服饰制作需要经过齐麻织布、淀染剪裁、刺绣缝合等多道工序完成。上衣为胯肩阔袖贯首服,两臂、后背刺绣图案均为方形或三角形印章;下穿百褶裙,内打绑腿,外饰挑花围腰,头上为代代相传的发辫大包头。


06 文琴戏

2007年5月列为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非遗代表作名录。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文琴戏又称文琴坐唱,民间也称“打扬琴”。

清朝康熙年间传入贵州,清道光年间在全省各地流行,清光绪九年(1883年)引入乌当头堡传承至今,属贵州文琴戏的一个支系,也是贵州地方戏剧“黔剧”的前身。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文琴戏演唱形式为分角色坐唱,以生、旦、净、末、丑分行。所唱书中人物均是一人一角,唱者站立捧本而演唱,唱腔分〔二板〕、〔三板〕、〔扬调〕等,伴奏乐器以〔扬调〕为主,突出唱词、让字跟腔。代表性传统剧目有:《秦娘美》、《哭五更》、《乌一堡情歌》等。后又用老的声腔填词,创作出歌唱新时代的《乌当是个好地方》、《过年》、《回娘家》等新剧目。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文琴戏为传统戏剧,结构严谨、故事性强、语言生动,刻画人物细腻丰富。1958年,周恩来总理到东风人民公社视察,并观赏过头堡的文琴戏。文琴戏除具有独特艺术价值外,还具丰富的文学、历史学、民俗学价值。


07 新堡渡寨布依族丧葬砍牛习俗

——砍牛经

2007年5月列为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非遗代表作名录。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砍牛经也叫《祭祀经》,是布依族人远古流传的一部丧葬祭祀经书,也是布依族人丧葬习俗中最为重要的仪式。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砍牛习俗

据民间传说,该经起源于远古的食人风时代,是智勇双全的布依族祖先德颍用杀牛替代杀老人习俗而创造出来的,后来德颍把“经书”传给十二个弟子,该经便由此流传开来。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由于没有布依文字,布依人即用汉文标音著《祭祀经》,但在祭祀时摩师仍用布依语吟诵。典籍流传至今,各地对《祭祀经》的称谓也不相同,有的至今仍称《砍牛经》,有的地区叫《暮经歌》及《奠子》、《奠当》等,虽称呼不同但内容基本一致。砍牛经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被誉为布依民族史诗,对于研究布依民族历史具有很高价值。


08 石头寨苗族跳场

2015年1月列为贵州省第四批省级非遗代表作名录。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石头寨位于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云锦村,是一个苗族世代聚居的村寨。几百年以来,这里一直沿袭着二月跳场活动。


来源

清朝时候,清政府推行“蛮悉改流、苗亦归化”政策,苗族同胞奋起反抗并组织起义,起义失败。1736年,清军血洗参加起义的苗寨。1743年农历2月14日-16日,被清军所俘的苗族首领及同胞在石头寨黑土坡英勇就义。为了祭奠英烈,告慰英魂,当地苗族同胞就在黑土坡兴起了跳场。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跳场活动分为踩场、跳场、散场三个环节进行,持续三天时间。2月14为踩场,主要有砍旗杆、护旗杆、树幡等祭祀仪式。2月15为正场,举行隆重的立杆祭祀仪式以及文娱表演、斗鸡、斗鸟、唱山歌等民俗节庆活动。2月16为散场,收旗杆等待来年跳场。

石头寨跳场与都拉跳场、罗吏目跳场为姊妹场,旧为每六年轮换一次,每轮连续跳三年后歇三年。现已经发展成每年一跳,不再歇场。参加民众达三至七、八万人,成为贵阳近郊影响力最大的民族节庆活动。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石头寨苗族跳场是个综合性的民俗活动,它融合了石头寨苗族的服饰、习俗、祭祀、娱乐等方面的特性,它既是一根纽带,也是一种承载,同时它还是青年男女交际的平台,也是苗族同胞的大型聚会活动,它更是促进民族和谐、民族进步的有机组成部分。


09 棋子灯

2019年6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将棋子灯列为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作名录予以保护。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棋子灯主要流布于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头堡村。


发展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5年),朱元璋“调北征南”进军云贵,今头堡殷、马、李三姓的祖宗随明军付有德的军队进入贵州,驻扎贵阳第一堡,故称“头堡”。平定战乱后于此繁衍生息,世代相传。


清代乾隆年间,国泰民安,百姓生活富足。屯军军士后裔以象棋棋子作为娱乐形式,以军队排兵布阵作为棋子变化阵型走动布局,并结合当地灯班戏,演化出了“棋子灯”。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棋子灯”的灯具是一种“象棋棋子”形状的灯。它是根据玩灯的道具在台上“走动”而得名。道具是三十二盏同形灯具,造型独具风格,像是一条船载着一颗象棋棋子式样的灯笼,每盏灯分别写着中国象棋中的一个字样,整体构成一个船头。


表演方式

跳“棋子灯”要经过“扎灯”、“开光”、“贺寨”、“跳灯”四个程序。跳“棋子灯”只在戏班开台演戏之前表演。其道具:前排矮板凳,后排小方桌、大方桌(如同合唱队的站台),开台后,灯光全灭,在激烈的催台锣鼓声中,一声马料杆哨子尖叫声中引出两个持灯舞者,登台找准自己的“站点”背对观众,锣鼓声大震,持灯者突转面向观众,按照摆出不同的字、呈斜面形状,上高下低,观众一目了然、不约而同地喊出所摆之字。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棋子灯是明清时代中原灯舞在贵州贵阳地域传承至今的唯一文化遗存,其表演形式独特,是明清以来“屯军文化”在贵阳地域的活态传承、活态例证,对于研究屯堡文化以及民族迁徙也具有较大的历史文化价值。


10 花灯戏(螺蛳花灯)

2019年6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将螺蛳花灯列为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作名录予以保护。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螺蛳寨是位于贵阳市乌当区新场镇北部边沿的一个村组,因盛产螺蛳而得名。这里交通不便,民风淳朴,地域特色文化印记保存齐备。

发展起源

清朝道光年间,花灯传入螺蛳寨本地居民马姓和万姓人家,以“唱花灯”为主。民国初年(公元1912年),明代调北征南羊昌堡的胡姓将军后裔胡国昌迁居螺蛳寨,并组织马、万两姓人唱起了“灯班戏”,从此螺蛳花灯增加了跳花灯、唱灯班戏等表演。1945年,由万德明、刘德钊、周福银组建了螺蛳花灯灯会,螺蛳花灯得到了较好的传续,并一直传承至今。


螺蛳花灯在每年春节期间举行,由牌灯、高灯、斗灯和小灯组成,锣、鼓、钹打击乐器伴奏。整个活动由:扎灯、练艺、开光、亮灯、开财门、化灯、送神组成。正月十五玩灯结束后,进行化灯仪式,送神上天。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花灯戏——

螺蛳花灯有花折子、晃折子等多种剧目;有“单人表演”、“二人表演”、“多人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有开财门调、盘灯、扫财门(或迎灯)、唱酒歌、参神、说春、跑报、砍五方、唱调子、采游台(梳妆打扮)、收灯调、采茶、辞神、送灯歌等等数十种灯调,其中“砍五方”等为“屯堡文化”的典型印记。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螺蛳花灯是贵州中路花灯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堂灯,它与“台灯”、“地灯”、“院灯”不同,是古傩文化的遗存,其完整性、原真性都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对于研究传统戏剧有着重大价值;同时,螺蛳花灯也是明清以来“屯军文化”的活态例证,对于研究屯堡文化以及民族迁徙也具有较大的价值;螺蛳花灯说唱内容广泛,涵盖“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教育意义,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世代传承的活态范例。


11 濮越雷神龙灯

2019年6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将“濮越雷神龙灯”列为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作名录予以保护。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布依族人称自己为“濮越”人,“濮越雷神龙灯”习俗,主要流布于贵阳市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马头村一带。


据当地布依族传唱史诗《布依古歌》中《安王与祖王》记载,雷神是布依父系的图腾,也是正义的化身,布依人自古就信仰雷神。清朝中期,江西吉安府陈、罗、卢三姓汉人迁居马头村,并与当地布依民众杂居通婚、繁衍生息。自此,汉族的舞龙习俗与当地布依雷神信仰相互融合,在当地形成了“濮越雷神龙灯”习俗,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吉祥。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濮越雷神龙灯”按祖制,“玩三年、停三年”,且只在春节期间进行,自清朝中期一直延续至1964年;后因特殊历史原因暂停活动;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当地布依村民集体呼吁下,由村民集资恢复“濮越雷神龙灯”,亮灯之后,传承至今。


雷神龙灯每年春节初九至十五进行,腊月至正月初八为制作期。正月初九亮灯、开光请水。晚上在马头村以及新堡乡周边其他村寨串家,各家各户接龙、开财门,一直持续到十五晚上。后择吉日“化龙”、送龙“回宫”。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濮越雷神龙灯”习俗是汉文化和布依文化融合的活态体现,其独特的雷神龙造型龙灯,为全省唯一;祭祀用布依土话说唱,民族特征鲜明;龙衣以及舞龙人服饰以青蓝为主色,与布依民族传统服饰色调一致,为布依民族服饰文化、艺术审美的具体再现;雷神龙灯融图腾信仰、风俗习惯、节庆娱乐、文化交融、技艺传承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12 赖氏酿酒技艺

2019年6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将赖氏酿酒技艺列为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作名录予以保护。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赖氏酱酒”是赖氏酒师们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贵阳市、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恢复重建恒兴酒厂(“贵州老字号”),按祖传工艺精心酿制的大曲酱香型白酒。

其酿制、发酵酒窖位于大气环境独特、微生物群活跃的赤水河上游,闷热潮湿的气候使得当地人民自古以来形成了酿酒、饮酒的风俗习惯。


发展


司马迁《史记》中所载“西汉武帝贡酒‘枸酱酒”就产自该地;至明末清初,以大曲参与糖化、发酵,蒸馏取酒的酱香酒工艺已趋成熟;

清朝时期,当地酱香酒产业兴盛,大小作坊数十计,行销周边;

民国年间驰名中外的“赖茅”酒就是赖永初经营“恒兴酒厂”(原名“衡昌酒厂”),进一步完善、定型的赖氏酱酒产品,该酒还用于重庆谈判期间《双十协定》签订庆典、“开国第一宴”等宴会上的主要礼品用酒;


2011年3月,“赖氏酱酒酿造技艺”的产品“赖永初”牌酒获国家“中华老字号”称号。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赖氏酱酒是大曲酱香型白酒,固态发酵蒸馏酿制而成,其工艺流程分为:选料—制曲—制酒—贮存—勾兑—检验—包装七大工序;一年一个周期、两次投料、三种典型体、四十天曲子发酵、五年贮存、六个月存曲、七次取酒、八次摊凉堆积发酵、九次蒸煮;“三高”(高温制曲、高温堆积发酵、高温馏酒)、“三长”(基酒生产周期长、大曲贮存时间长、基酒酒龄长),以此形成了“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的独特风格。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非遗见美 | 土法造纸、花鼓舞、苗族跳场…带你探寻乌当区非遗风采

其精益独到的酿造技艺,以口传心领、师徒相延的方式代代传承,千年不绝,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思维方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见证着中华民族酿酒业的历史渊源,历史文化价值深;将水、高粱、小麦等原料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固态发酵酿造的完整技术体系,科学研究价值高;作为当地先民农耕文化实践活动的产物和地方优质农特产品,红高粱等原材料需求极大,通过规模化种植、加工等产业链优化,能有效带动当地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社会经济价值强。


传统习俗、技艺、节日…

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是人类共同的瑰宝

需要我们共同守护和传承


来源:爽游贵阳

上一篇新闻

【绝经】超过这个年龄绝经,风险很大,易患乳腺癌等病!

下一篇新闻

「时尚行货社」今夏波点元素强势回归,带你重拾复古情怀!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