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 星期二

「日本华文选作」疫情下朋友圈的里里外外

◆毛丹青

「日本华文选作」疫情下朋友圈的里里外外

要不是疫情持续了三年,我或许还不觉得时间飞快。尽管各国的防疫措施不一样,但有一个特点是不变的,就是防疫的静止状态化。换句话说,也是“去动态化”的一种。

疫情肆虐,大家尽可能不聚会,即便是见了面,也保持一定的距离,原本活蹦乱跳的场面必须变成鸦雀无声的样子才行。樱花季是日本学校举办开学典礼的时候,很多学校为了防疫,不让大家放声高唱校歌,而光放录音,通过大喇叭播放出来,很有气势。不过,如果仔细观察一下,不难发现所有的学生都站在原地,全戴口罩,眼光游离,每个人所看的方向都不一样。

最近朋友圈流传了一份示意图,讲的是为了友情,不跟好友谈三个问题。这个情景就像一个人必须戴上口罩一样,有话不说,或者很少说。据说,为了防疫,整个社会都在不同的程度上被叫停了,尤其是眼下的上海。每天看朋友圈的消息,滋味不好受。

我的朋友圈比较单纯,最大的来源是学生,这么多年教学教下来,形成了一个围起来的人脉以及人文土壤。另一个来源是老同学,讲情义,人数很少。还有一个来源是业内人士,包括出版界与图书杂志,还有影视圈、学术圈和媒体。当然,还有国内家人的圈。好友上限5000早已超过,随时都在做些删减。

朋友圈就像一个虚拟的家园,有与没有似乎大有不同。我是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的,同班同学人数不多,现在能联系到一起的只有几个人,其中因为过去的交往纠结至今还不能加入同一个圈,于是这个圈也分附属1以及附属2,反倒显得热闹。两年前打算去新加坡聚会,庆祝大家相识40周年,但因疫情突起,只好作罢。不过,朋友圈在,总觉得时常能见面。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从去年开始热衷于江户时代的研究还会继续。作为一个锁国的时代,彻底躺平,尽管不与外界瓜葛,但却完成了了不起的文化繁荣,光看这一点就值得考量。当然,表面上的锁国并不说明一切,包括其中对荷兰与大明王朝的通商必定还有另外一套说法。这就像现在各国的防疫措施一样,其深刻的意义往往出自于社会体制的本身,令人深思。(作者毛丹青,旅日作家,神户国际大学教授。1962年生于中国北京。代表著作有《日本虫眼纪行》、《狂走日本》、《热活、冷活与生活》等。)

上一篇新闻

从这波强大“朋友圈”背后,一窥新加坡SIM一流的教学软实力~

下一篇新闻

海南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 国际友城数量增至65对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