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6日 星期四

烧拍:只为冥冥之中那一把(下)

原创 曾汉中 感悟乒乓

这就是我烧拍的经历。应该说,实际过程远比上述的曲折得多,失败远比成功多,柜子里那几十把底板几十块胶皮就是证明。以前工作忙,我没有时间去研究各种底板胶皮的性能,偶尔看看网站和卖家的测评介绍,大都以弧圈球打法为主,又缺少产品之间的联系比较,让人一头雾水,无所适从。我相信实践出真知,听命于自己的手感,一块底板一块胶皮的配来配去,办法虽笨,却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砂砾里淘出真金来。

烧拍:只为冥冥之中那一把(下)

这里头有许多折腾,许多乐趣,也有许多感想。总结一下,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球拍要有一个正确态度。球拍之于球员,就好像战士手中的武器,能不能打胜仗,武器很重要,但不是决定因素,关键在使用它的人。早些年,总看到媒体报道某球星对自己球拍不满意的消息,他不断调整各种底板与胶皮的配置,直到退役好像也没有找到中意球拍,以他的条件来看觉得不可思议。后来才想明白,其实是他年龄大找不到巅峰时期的感觉了,不关球拍的事。对于烧拍者来说,寻找一把更好的球拍是永远的追求。现时手中的这一把,总有诸多不如意的地方,总觉得冥冥之中一定还有一把更好打的球拍在等着自己,上天入地也要把它找出来。只是没有人知道那完美无缺的拍子长什么样,也不知道最终能不能把它找到。很可能投下无数的时间精力金钱,到头来还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这是要有思想准备的。所以,在找到更好的那一把之前,你必须无条件信任手中的这一把,它就是你现阶段最可信赖的战友。有人一输球就从拍子上找原因,不是这个问题,就是那个问题,这就有点不够“朋友”。球打不好,多半是自己的原因,不要抱怨它怪罪于它。对于不烧拍的另外一部分球友来说,思想上可能存在一个误区,即用惯了的球拍就是好球拍。实际上,所谓的用习惯,只是适应了而已,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我个人体会,一个人对球拍的感觉大体要经过两个阶段:刚学球时用的什么拍子就逐渐适应什么拍子,你不会选择也没得选择,这叫先结婚后恋爱,是初级阶段;在形成自己的技术风格、有一定实战能力后,对球拍的感觉和要求就不同了,碰上更合适的拍子会有“一见钟情”的感觉,这叫自由恋爱,是高级阶段。最开始用的拍子就是最合适的拍子,这是有可能的,但最好要经过多次尝试其它不同配置的球拍试打比较之后,才能最后下结论。依我估计,恐怕适用的概率不会高,多数情况下是能调配出更好打更适合自己的球拍的。

烧拍:只为冥冥之中那一把(下)

常年坚持打球的人,水平总会有所提高,年龄也会不断增长,这也有必要适时调整球拍的性能配置。拿我来说,年龄大了,力量小了,但控球能力有所提高,选用弹性足的底板和内能型套胶有助于弥补不足,保持状态。因此,从未尝试过烧拍的朋友不妨也来试试,换换不同底板和不同套胶的搭配,说不定就会配出一把比现在用惯了的更好球拍,带来一个大大的惊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孔老夫子早就说过的。想方设法改进和提高球拍性能,绝对是提高水平的一条捷径,许多人都尝到过甜头。就拿我来说,每次“烧”出更好打的球拍时,总是带来水平的一定提升,有时还很明显。现在偶尔心血来潮,我还会拿出早些年的拍子打打,已经完全找不到感觉了。这种事半功倍的事情,花点本钱和功夫是很值得的。对于球拍,我们要有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这种既满足又不满足的心态。信任它,提高它,应该是我们正确、科学的态度。另一种现象就不值得提倡了。有的人过于把心思放在球拍的改造上,成天鼓捣他的那几把球拍,正面和背面的套胶从反胶、正胶、生胶、长胶、防弧换了个遍,希望配出一把威力巨大人见人怕的拍子,结果反而把自己搞乱了,最终连主打拍的配置也定不下来,就像那个“邯郸学步”的燕国人一样。球拍再重要,不过是球员手里的工具,它可以锦上添花,而不能雪里送炭,要它去冲锋陷阵,杀敌立功,还得多在技战术的掌握和研究上下功夫。把许多精力耗在球拍上,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其次,要根据自己的打法特点来选择。目前,市面上各种底板胶皮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财力再好,也很难花得起时间穷尽所有品牌。所以理性选择很重要。所谓理性,就是要知道与自己的打法特点相匹配的底板胶皮类型大概有哪些,也可以借用与自己打法相近的球友球拍来试试,想明白了再掏荷包,避免盲目性。比如我吧,不会拉弧圈球,国狂、天极这些别人视若至宝的粘性胶皮对我就不合适;发力以借力、推挡为主,材质较软的底板和弹性不足的套胶会让我打不出力量,只能敬谢不敏。

烧拍:只为冥冥之中那一把(下)

走完这理性第一步,第二步就只能“盲配”了。因为具体到哪种底板和哪种胶皮相配才是你的完美球拍,只有天晓得。理论上的理想配置不一定会得到手感的认可,要想得到被手感认可的“那一把”,手里要有一定数量的不同底板和套胶,像做科学实验一样反复去配对,去折腾,不要怕麻烦。最终有可能修成正果,也可能打水漂,就要看运气了。这时候,听听有经验有研究球友的意见就显得很重要,借助别人的脑袋和体验,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避免或少走弯路。第三,适用性第一,不以贵贱论英雄。烧拍,是以提升现实战斗力为终极目的的,它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从这点出发,不管什么品牌的器材,不管高档低档、洋货国货,只要能匹配成称心如意的拍子,提高你的实力水平,就是好拍,就是烧拍成功。我现在用的主打拍,底板是国产的,套胶是德系的,加起来不用三百元,却是我的顶级配置,千金不换。和一些人穿衣戴帽只选名牌一样,一些球友选拍时也只把眼睛盯在名牌厂家、尤其是外国知名厂家上,非名牌不“烧”,这有点可惜。减少了自己的选择余地,也可能与价廉质优的国产器材失之交臂。第四,澄清几个误区。误区一:选择不同性能的球拍去对付不同的对手。平时打球时,有球友随身总带着几把性能有一定区别的球拍,看菜下饭,看人使拍,或者在发挥不好时中途换一把(正式比赛当然不允许)。应当说,这种区别对待、强调针对性的想法在理论上是说得通的,我也借烧拍之机试过,效果却不好。就我所知,凡看人使拍或临阵换拍总是以失败告终的居多,很少有好果子吃。究其原因,恐怕是因为人对拍子的感觉是有连续性的,换来换去,往往对方没乱,自己的手感先乱了。乱了手感,球就很难打了。不过,我的另一个奇思异想却是奏效的。偶尔,我会拿一把比较不好打的拍子随便打打,美其名练手感,输球也无所谓。我是这样想的,称手的拍子打久了,手感好像会产生“审美疲劳”,感觉不出它的亮丽出彩之处,好像生来就该这么好打似的。等打过一阵不称手的拍子,再换回主打拍,你会觉得特别顺手,仿佛平添几分神勇,就像尝过粗糠野菜之后,猪肉米饭就成了美味佳肴一样,心里充满了满足和感激。当然,这只是我的独家感觉,一些球友并不认同。误区二:同样的配置,别人的总比自己的好打。这种情形在烧拍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拿别人拍子试打时感觉很好(特别是水平比自己高的),赶快依样画葫芦也去配一把,用了才觉得并不怎样,没有预想的效果。我也上过这样的当,空欢喜一场。为什么会这样?我分析,那是因为试打别人拍子时,往往只是练练球体会体会,没有经过实战的检验,而实战和练球之间,对拍子的感觉还是有差别的。所以,一定要经过实战的考验,才能了解这样的配置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

烧拍:只为冥冥之中那一把(下)

误区三:新款产品一定比老款的好打。喜新厌旧,崇拜球星,是人的一种普遍心理,年轻人尤为如此。精明的厂商就投其所好,推陈出新,不断包装出许多以球星命名的球拍新品牌,吸引了球迷的眼球也赚足了荷包。事实上,这些动辄上千元、几千元的拍子虽然有其亮点,但给人感觉远不如宣传广告说的那样好,性价比相当的不高。所以,还是要提倡独立思考,捂紧自家的钱袋子,不要被厂家的噱头所迷惑,造成资源浪费。另外,球友们普遍反映,同款拍子往往也是新不如旧,比如蝴蝶王、斯蒂卡CR等等。我曾经反复试打球友一把十几年前的CR,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非常中意,担心国内的不够正宗,还专门托亲戚到新加坡买,结果完全相同的配置,感觉相差甚远。看似陷入上述的“误区二”,实际上是同一品牌的质量下降了,让人很是无语。提起烧拍,总有聊不完的话题,故事很多,酸甜苦辣也很多。因为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所以学会享受过程就变得很紧要。有追求,有寄托,就有乐趣在其中。

(图片均为球友收藏的球拍藏品)

上一篇新闻

Wtt新加坡大满贯赛事,蒯曼资格赛一路绿灯顺利杀进正赛

下一篇新闻

IBT新加坡站评孙宇晨拍得数字十二兽首:NFT让艺术得以永存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