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日 星期日

中美元首视频会晤更多内容披露,沙利文:未来美中双边接触可分为四个层面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世界对中美关系关注的热度,随着中美元首视频会晤的举行而升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16日长达3个半小时的会晤给了外界充分的想像空间,会后,有关此次会晤的更多内容和中美达成的一些具体承诺陆续披露出来——比如中美记者将可以正常往返对方国家了,中美元首承诺将针对伊朗核问题协调“统一”立场,等等。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会后还宣布,要从四个层面加强与中国的接触,确保两个大国之间的竞争不会演变为冲突。中美元首会晤后,美元走高,人民币也走高,市场人士认为,会晤确定的“两国必须加强沟通与合作”的积极基调令人们对降低贸易关税的可能性有了新的期待。美国前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拉塞尔对路透社说,不应把此次中美元首视频会晤当成“一过性”的峰会,而应把它视作在中美持续激烈竞争的时刻,将两国转入“较为稳定关系”的系列重要会谈之一,“它可能是改善中美关系的一个起点”。

美方别别扭扭谈合作

中美元首视频会晤结束后没几个小时,参会的沙利文在布鲁金斯学会的网络研讨会上表示,拜登与习近平会晤达成的一个重要共识是,美中需要通过最高领导人“持续和定期的”的沟通来为两国关系指引方向,同时为下级布置具体任务。

据美国“Axios”网站16日报道,沙利文在研讨会上称,可以将未来的中美双边接触分为四个层面。第一层面,在美中两国利益一致的紧迫问题上进行合作,如执行气候协议、为全球接种疫苗以结束新冠肺炎疫情等。第二层面,应对两国历史上曾经合作、如今仍然面临的重要挑战,包括伊核谈判和朝鲜导弹试验。第三层面,加强直接沟通,有效管理分歧,比如台湾问题。第四层面,解决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悬而未决的问题,同时继续使用“可使用的所有工具”来对抗中国的“不公平经济行为”。

沙利文在提到美国对中国核武库和导弹发展的关切时称,拜登向习近平提出了进行“战略稳定对话”的必要性。路透社17日称,沙利文对此没有详细说明,但他表示:“这与我们和俄罗斯的正式战略稳定对话是不同的。”《华尔街日报》17日称,一位听取了会晤情况简介的中国官员表示,双方尚未决定以怎样的形式举行军控会谈。

据沙特“阿拉伯新闻网”17日报道,拜登与习近平还讨论了如何在伊朗核问题上“统一”立场的问题。报道称,伊朗和6个国家(中英法德俄美)的官员本月底将在维也纳会面,美国和伊朗将尝试恢复间接会谈。中美元首16日商定,在伊核协议5+1谈判之前,先进行中美两国间的立场协调。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1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美国现在非常迫切地想要跟中国合作,主要原因是“形势比人强”,正如沙利文所说,中美之间存在多个层面的共同利益,这个事实不以美方一些人的意志为转移。而美方现在喜欢把合作说成是“给竞争加上护栏”,这个说法非常可笑。实际上,从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访华,到9月拜登同习近平通电话,都表明美方意识到在越来越多问题上需要跟中国合作,所以才很急切地来访、见面、通话,但是他们又不敢讲“合作”这个词,好像对“合作”这个词得了恐惧症。

中方敦促落实记者签证

据《纽约时报》报道,16日美中宣布达成协议,放宽针对双方记者在两国的限制,缓和了特朗普执政最后一年一些美国记者被逐出中国以来的外交对抗。随后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证实了这个消息。《纽约时报》称,根据协议,《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将被允许派遣记者返回中国,尚不清楚的是,去年被中国驱逐的那些记者是否将被允许返回中国工作。美国官员称,双方举行了持续数月的谈判,才达成了该协议。

17日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赵立坚称,双方已就保障记者正常进出对方国家等问题达成三项共识,这一成果“来之不易,符合双方媒体利益,值得珍惜”。

消息传来,在美国常驻的中国记者都感到松了一口气。从去年5月特朗普政府将中国记者的签证停留期限定在90天之后,所有中国驻美记者和家属每90天就需要向美国移民局申请延期。每次延期不仅需缴纳455美元的费用,还要冒着严重的疫情风险,排长队到移民局按指纹。更大的困扰是,美国向中国记者颁发的签证是1次入境,出境即失效。而自疫情暴发后,美国驻华使馆已暂停向中国记者签发媒体签证。这导致过去近两年,中国驻美记者和在国内的家人无法相聚,大家普遍感觉像断了线的风筝,既不能正常回国休假,也因为接任者无法赴美不能按时离任,有的甚至已“超期服役”多日。赵立坚17日敦促美方尽快将有关措施政策落实到位,“中方则承诺在美方政策措施到位后,给予驻华美媒记者同等待遇”。美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亚洲项目主任葛来仪称,“在这个例子中,美国大使馆和中国官员成立了一个工作组,他们能够达成双方都可接受的解决方案。这是个不错的模式。也许也适用于对其他议题……一些事情要复杂得多,但这是一个良好的迹象,表明两国能够解决问题。”

美媒又传“抵制冬奥”杂音

然而,中美元首视频会晤刚结束,美媒又传出有关“抵制冬奥会”的杂音。《华盛顿邮报》16日引述消息人士的话称,白宫“可能很快将宣布拜登和其他美国政府官员都不会出席北京冬奥会”,以回应中国政府“侵犯人权”的行为。白宫16日拒绝透露是否计划对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进行抵制,白宫副发言人贝茨说:“我对这个话题没有补充,但可以说的是,这不是此次元首会晤谈到的话题。”

中美元首视频会晤更多内容披露,沙利文:未来美中双边接触可分为四个层面

资料图

对此,赵立坚1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我不对猜测性的报道作出评论”。他重申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世界各国冬奥运动员的舞台,“他们才是主角”。

美国政治新闻网16日称,全面抵制奥运会的做法从未在国会获得多少支持,曾是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季奥运会组委会执行长的议员罗姆尼说:“我认为运动员应该参加比赛。我想听到美国国歌在北京奏响。”

“请不要将北京冬奥会政治化”,牙买加《集锦报》16日称,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罗马峰会宣言明确表示“期待2022年北京冬奥会”,如果西方媒体提到的所谓“强制劳动行为”确实存在,这些话就不可能被纳入宣言。报道称北京冬奥会是各国共同的盛事,有望增强全球战胜疫情的信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吕祥1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关于北京冬奥会的炒作已经很久了,“一会儿说我们要邀请拜登来,一会儿又说‘外交抵制’,纯属无聊的找茬”。他说,现在元首会晤刚刚结束,美媒又放出“外交抵制”的口风,不管它代表谁,至少说明是想给中美关系添点乱。而拜登的态度从16日的视频会晤看得很清楚,他开篇就说希望很快面对面会谈,说明他是急于见习主席的。吕祥说,不能排除的一种可能性是:我们出于疫情防控考虑,没有邀请美国高官来冬奥会,但到最后美媒就会将之解读成“外交抵制”的结果。

“两国关系正进入缓和期”

关于16日的中美元首视频会晤,外界的评价普遍是积极而谨慎的。《华尔街日报》17日称,这次会晤的总体好处是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康奈尔大学贸易政策教授普拉萨德表示:“此次会晤至少为双方就经济和地缘政治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技术性讨论铺平了道路,但在那些问题上,双方仍存在可能无法弥合的分歧。”美国西东大学和平与冲突研究中心主任汪铮表示,此次峰会是“回归理性和管控危机”的一次重要会议,但两国关系也许积重难返。

彭博新闻社17日称,和几个月前相比,“习拜会”让中美关系处在一个更稳定的立足点上。上海美国商会会长吉布斯表示:“行胜于言,两位领导人对中美关系都采取了务实态度。”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教授黄靖表示,美国财长耶伦参与峰会,表明两国经济和财政问题都可能向前推进。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问题专家李成说,考虑到美中关系的现状,拜登与习近平能够举行一场“面对面”的会晤本身就是一个积极信号。新加坡《联合早报》称,中美竞争基调不变,但从开场可见的融洽气氛以及双方会后做出的积极评价看,“两国关系正进入缓和期”。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17日表示,中美元首视频会晤具有里程碑意义 ,是两国避免冲突的良好开端。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林日 环球时报记者 李雪 张婷鸽 任重】

阅读更多内容请参见今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或下载登录新版“环球TIME”客户端。

上一篇新闻

普京“最后通牒”将到期!欧洲会“断气”吗?

下一篇新闻

“油轮风波”为伊核问题添戏码 伊核协议命运何去何从?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