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产品远销韩国、新加坡!河南山区四姐弟将在家乡投建蚕丝生产基地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凌岩 文/图

农历新年初五,在外经营蚕丝绵生意二十余年,老家位于鲁山县下汤镇的张培乐,和姐姐在县城奔波一整天,就为了寻找合适的店面和适合建设蚕丝加工厂的地方。

鲁山丝绸家纺产业盛名远播。伏牛山脉的天然馈赠,给了桑蚕养殖、丝绸产业发展的机会。鲁山也形成了以下汤镇、瀼河乡等为主的卖蚕丝绵的庞大队伍。他们从都市到农村,几乎遍历了祖国每一个村落。大河财立方-中原地区最具影响力财经全媒体平台←戳我下载

如今,在外经商二十余年之后,张培乐四姐弟想在老家鲁山投建一个蚕丝加工厂,把先进的纺织技术带回老家,助力家乡经济建设。

| 四姐弟的“卖绵”之路

在四姐弟中排行老二的张培乐,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姐弟四人年龄相差不大,几乎都在十五六岁时就跟着父母外出卖蚕丝绵,足迹遍布贵州、四川、云南、广西等多个地方。

“一开始,我们家卖蚕丝绵的方式,和家乡大多数人一样,都是走街串巷。从城市到农村,无论刮风下雨,每天都要走很多地方。”张培乐回忆说,“那时我们还小,父母既要做生意,还要照顾我们,摆地摊的地方从小区到菜市场,日子过很辛苦。”

懂事的张培乐姐弟,自然能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不易。他们主动帮父母承担一些工作,在实际的生意往来中,慢慢地对自家的产品有所了解,也慢慢学会了独立做生意,直到离开父母独自闯荡。

“整天来回奔波太辛苦,我就和姐姐在云南开远市开了个门店,结束了风里来雨里去的日子。”张培乐说,由于蚕丝质量好,价格又实惠,他们的生意吸引了不少回头客,日子也逐渐稳定了下来。

张培乐回忆,当时她和姐姐刚开始在云南卖绵的那些日子吃了不少苦头。夏天时候,天气炎热,晚上睡觉开着门担心不安全,不开门天气又热,两个女孩就半开着门,替换着睡觉。“为了纳凉,我们就把鞋子脱了,直接站在地板上。”

“苦心人,天不负。”靠卖蚕丝绵,张培乐家的日子很快“翻了身”,变得宽裕起来。

| 创办“蚕之初”,从做生意到做事业

在外面卖绵时间长了,张培乐姐弟们就发现,按照传统的产品和卖蚕丝绵方式,仅能维持温饱,赚到大钱的机会很小。

“我弟弟以前经常说,我们卖的产品没有自己的品牌,只能算作生意。要想做大做强,产品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品牌,把做生意变成做事业。”张培乐说。

于是,经过张培乐弟弟的一番考察,就在“纺织之乡”江苏省南通市创办了“梦唐纺织品有限公司”,全力打造“蚕之初”品牌。主要经营蚕丝被、蚕丝枕头、被芯、被罩、被边等产品。

刚刚创办之处,自然也少不了开拓市场的压力、融资的困难等。张培乐的弟弟也经常为此辛苦劳累、彻夜难眠。

但不管生意如何艰难,他们始终坚持品质第一。由他们卖出去的产品不但质量好,而且还有售后服务。

当时,南方一家公司,向公司下了2万条蚕丝被的订单,并且要求在一星期之内做好。一开始本想把一部分订单委托其他公司代加工,但又怕质量保证不了。

“委托其他公司代加工,不仅我们少费工夫,而且在价格上还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张培乐说,但为了保证质量,为了公司的信誉,最终我们加班加点,男女老少齐上阵,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获得了客户的好评。

在经历创业初期的艰难之后,“蚕之初”的客户慢慢多了起来。如今“蚕之初”的加盟店遍布国内二十多个省和自治区,产品远销韩国、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家。

现在,为了适应当下的市场发展形势,公司主动融入互联网,投资300万元,把产品嫁接到大型电商平台。

| 回家乡开办蚕丝加工厂

三年前,张培乐的姐姐张凯乐为了照顾家人和孩子,就回到鲁山老家,在县城办了一家幼儿园。

然而,在骨子里,张凯乐仍对卖绵有浓厚的情结。“毕竟卖绵十多年,所有的流程都比较熟悉,也喜欢行走在路上的那种状态。”

按照张凯乐的计划,等幼儿园的一切工作一切平稳运行之后,就把幼儿园交给亲戚运营,而自己还将重拾卖绵生意。

张培乐说,最近几年,随着她们家的生意越做越大,一直想回到家乡发展。

农历新年初五,张培乐和姐姐一起,在县城看了一些门面房和可以用来做加工厂的厂房。她们计划要在鲁山建设一个蚕丝加工厂,为鲁山的轻纺产业发展做一点自己的贡献。

当天,鲁山县琴台办事处主任高新超也为他们讲解了目前鲁山的招商引资政策。

据高新超介绍,目前,鲁山正在努力做大轻纺产业,像张凯乐、张培乐姐弟的公司,如果要在鲁山建设生产基地,政府会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许多优惠政策。

“以前为了生计四处奔走,而现在,想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回报自己的家乡,为家乡丝绸产业的发展做一点贡献。”张培乐说。

责编: 陶纪燕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