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7日 星期五

不变的年味传承!百年纸灯留儿时记忆~

不变的年味传承!百年纸灯留儿时记忆~

糊灯笼纸之前,老李会仔细检查灯笼坯。

  元宵将近,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的锦城路老街,一间不起眼的店面门口堆放着一箩筐的传统灯笼,店里的房顶和墙上也密密麻麻地挂着大小不一的花灯、宫灯。60岁的李志鸿是这家店的主人,坐在门口的矮桌边一个接一个地在糊好的灯笼坯上描画、上色。

不变的年味传承!百年纸灯留儿时记忆~

李志鸿师傅在灯笼坯上先刷上糨糊,再粘上灯笼纸。

  李志鸿家传的手工竹编纸灯笼凭借几代人的百年积淀,名声在外。每年春节前一两个月,李家老老少少十几口人一起做灯笼,灯笼订单大多来自莆田本地和附近福清的乡镇,甚至还有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的客人慕名而来。

不变的年味传承!百年纸灯留儿时记忆~

画灯笼面时,几十个灯笼每次上一种颜色

  制作传统灯笼看起来工序简单,但每一道工序都是细心活。李志鸿从七八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学习竹编纸灯笼的制作手艺。经过40多年的积累,手法渐渐娴熟,大灯笼上的神像、龙凤图等上百种图案,早已铭记在心。灯笼坯需要先用马莲草固定住形状,再用自制的糨糊粘上油纸或灯笼布,待风干后取下并用油彩绘制灯笼面。“给灯笼上色,一次只能用一种颜色,等颜料风干后,再上另一种颜色。”李志鸿说。

不变的年味传承!百年纸灯留儿时记忆~

百年传承的技艺和对传统节日的祝愿,就从老李制作的这一盏盏纸灯中传递出去。

  几十盏灯笼在李志鸿手里制作,就像一条自动流水线:每一盏灯笼上的人物、鸟兽、花草、山水都不是一下子画完,而是经过他多轮的循环作业才完成。

  “如今,早已不靠这个手艺吃饭了,但每年春节前都会做灯笼,为的是留住儿时过年的记忆。”李志鸿说。(莆田发布综合福建日报 陈信云 周明太 林剑冰 文\图)

责任编辑:王 敏 沈 琳 陈恒山

值班主任:林双华

上一篇新闻

打造世界级媒体城市,新加坡媒体展现新气象

下一篇新闻

好莱坞版亚洲老钱的生活,我有钱也不想买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