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未故事⑩ | 盐碱地里的“韩老师儿”:考取首批高级农民职称 百万斤冬枣销往海外
视频加载中...
当收废品的小哥应韩志刚所托,抱回来200多个废弃瓶子的时候,韩志刚的心里总算踏实了一点。这下子,他觉得,或许有个出路了?
没赶上回村的公交车,70公里的回家路要走一天一夜,他拖大袋子,顶着凛冽的寒风,咬着牙,一步一步往回走。他开始有些后悔了:当初为何这么冲动?
种植冬枣 三年结不出果
韩志刚,是东营利津县盐窝镇南苏村的村民。1999年他从镇里下岗,给自己谋个出路养家糊口是他最急于解决的事情。了解到冬枣在沾化做得早,又听当地的朋友说冬枣好管理,能赚不少钱,这打动了韩志刚。他一口气买了30亩的冬枣苗子。
事情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由于没有种植冬枣的经验,韩志刚种植的冬枣愣是结不出果子来。
枣林里闷头坐了三天,他起身回到房间,简单拿了几件衣服,坐上了去沾化的公交车。“不行就先学一下技术吧,找出症结。”他这么想。
从200个废瓶子里学出的经验
到了沾化,求了几个种枣树的土专家见面,韩志刚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年轻的韩志刚哪里想得到,这些靠着枣树发家致富的“种枣大户”,并不肯将自己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外人,只是简单敷衍安慰了事。韩志刚可是问了一圈,啥也没学到。
心一横,临走时,韩志刚拉住一个人:“我给你种枣子,干杂活儿,不要钱!”
免费给人家打了几天的工,韩志刚这才知道自己当时头脑发热、轻易决定种枣树的草率。种枣树,想要结果,基本的环剥程序一点也不能少。
所谓环剥,就是进行环状的剥皮,把树干剥去一圈皮,树干上的养分就不会在秋冬时节回流到树根来。对果树环剥,能够起到切断养分输送部位,调节树体养分平衡供应,抑制枝条生长的作用。这样就可以促进果树更好地生根发芽,减少落花落果量、幼树早早结果。在进行果树环剥的时候,怎么剥是一门讲究的学问。韩志刚处处留心,细细学习,回家的时候立马给家里的枣树进行环剥。一段时间下来,枣树果然慢慢地开始结果了。
结了果子,要考虑的事情就是给枣树打药,避免果实被害虫侵蚀。如何用药?选择什么样的药?这又成了韩志刚不知道该如何解决的问题。韩志刚立马起身,又去了沾化。
这一次,他有了经验,并没有直接向这些种枣户询问。辗转一上午,他在街头拉住了收废品的小哥。韩志刚问小哥:“你收农药瓶子吗?”小哥摇摇头:“谁会收这个玩意儿,又不赚钱。”韩志刚赶紧掏出两百块钱:“你去收,我买你的,越多越好!”这下小哥高兴了,按照韩志刚的指引,到了那几户人家里,收了足足200个废品瓶子。
天色已黑,回村里的公交车早就停了,没有留宿一夜的想法,倔强的韩志刚只想早点赶回村,研究出农药的用法,扛着大袋子,70公里的路,走了一天一夜,他终于到家了。
顾不上吃饭休息,瓶子分类摆好,研究农药种类和成分,在自家大院子里,他就这么盯着这堆瓶子。
“魔怔了,种个枣子树,真是把自己搞魔怔了”。看着魂不守舍的丈夫,妻子刘丽云摇头叹气。
知道了怎么使用农药,这枣树的长势,果真是一天天的好起来了。韩志刚的枣树开始大量结果,韩志刚赚了不少钱。
给枣树铺上大棚
事情远没有这么一帆风顺。到了2005年,或许是知道了种冬枣赚钱,周边大小户都种上了冬枣,供大于求,冬枣不值钱了。
销路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看着院子里摆着成堆的枣子,韩志刚束手无策。他再一次急得睡不着觉了。
韩志刚琢磨着,琢磨着,一个念头突然涌上脑子:如果我家的枣子能够提前成熟上市,那不就提高了竞争力了?韩志刚一拍脑门儿,对!对!就这么干!
究竟怎么样才可以让冬枣提前成熟?韩志刚想到了:利用大棚技术进行种植反季节水果,这样枣子就可以早日成熟。
说做就做,韩志刚立马建了第一个冬枣大棚。
韩志刚的举动,遭到了身边亲朋的一致反对,妻子刘丽云是第一个。她发了不小的脾气:“给冬枣种大棚,你看周边哪有人这么干的?你真是奇思妙想第一人!”
韩志刚并没有理会。他继续研究自己的大棚。还果真如韩志刚所愿,果子早熟了一个多月,果子还很大,九个果子就一斤重。韩志刚高兴坏了。
采摘的时候,他拿起果子,尝了一口,却傻眼了。
食之无味,基本没有任何甜度,口感非常差。妻子刘丽云及时送来劝阻:“你看,我都说了,你看你现在能怪谁呢?你这种的是个啥?”
韩志刚陷入了迷茫。他不愿意放弃大棚这个想法,他又仔细研究了好几个礼拜。在不断查看果实、枣树的过程中,他猜测,大概是因为实行大棚之后,枣树的生长时间变长了,环剥的口就长死了,导致枣子的甜度又跑回根里去了。
韩志刚便宜处理了这些果子。在第二年结果的时候,带着自己的猜测,他增加了两次环剥。
不负有心人,这下子结出来的果子,果然又大又甜!又加上是早熟的果子,上市的时间早,每斤枣子的价格翻了一倍。
成了!韩志刚立马决定开始大规模实行大棚种植,将自家30多亩枣林全部实行大棚种植。整体的经济效益一下子就好了起来,依靠反季节种植,韩志刚赚了不少钱。
果子无端脱落?
就在韩志刚以为,终于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却再一次,出了大问题。
枣树大棚里的果子突然大面积脱落!好好的枣子树,挂在树上的果子所剩无几,落了一地。
这真是急坏了韩志刚。饭也不敢吃水也不敢喝,一连几天韩志刚在大棚里找原因,却怎么都找不出来。他猜测大概是因为虫病,但是白天里韩志刚在枣树上好一番寻找,怎么都找不到虫子。
韩志刚又猜测这些虫子可能仅在晚上出没。晚上到凌晨,每隔两个小时,他就打着手电筒,在枣树上找虫子,却怎么都找不到。
近乎进入了绝境。
韩志刚坐在枣子林里。打着电话,询问着各方的意见,却一无所获。他熄灭手机屏幕,无助地坐在地里。微风拂过,突然,透过手机的黑屏,他好像看到了些什么。他立马站起来,利用手机黑屏,抖动树叶。果然,在纯色屏幕的映衬下,他终于找到了虫子。通过查询,他发现,这是一种叫绿盲蝽的害虫,肉眼勉强能看到。它啃过的果子,当时不会掉,但过几天就会突然掉落。
韩志刚立马研究除虫的药。绿盲蝽太小,普通的虫药并不能杀死这种虫子,药剂无法渗透。韩志刚决定使用喷雾器,在网上,他看到一种烟雾机效果非常好,可以进行弥漫式喷洒。他立马买来进行实验,果真,虫子都没有了。只需要一次基本上就可以杀掉所有的绿盲蝽。
考上农民高级职称 100万斤冬枣销往国外
虫子的问题解决了,果子终于安然无恙地开始成长。土法子种出来的冬枣既健康又甜,深受喜欢,韩志刚冬枣的生意越做越好。201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冬枣被卖到了新加坡。当时各方面的反馈都非常好。
好货不用愁,随后,一些出口冬枣的公司陆续找上了韩志刚。直到今年,一单一百万斤冬枣的生意找上了韩志刚:卖到马来西亚和加拿大,一公斤冬枣的售价是59元。
冬枣大有销路,韩志刚开心之余,再一次犯了愁。今年新增的200亩冬枣林,还没有正式结果,如何在短时间之内,尽快筹集一百万斤冬枣呢?
思来想去,韩志刚一拍脑门儿,翻箱倒柜,找出来一个“红本本”。韩志刚开心大笑:“有了!”
2018年,山东率先在东营试点新兴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制度,专为乡村振兴选拔培育一批有技术、懂市场、会经营、善开拓的乡村专业人才。得知这个通知,韩志刚立马报了名。利用自己种植、推广冬枣技术的经验,韩志刚考上了初级农民职称,来年韩志刚又考上了中级农民职称。去年,东营市首个高级农民职称开始认证,韩志刚再次申报,拿到了高级职称,成为了东营市首批高级职称农民。
利用自己高级职称农民的身份,韩志刚开始召集周边的村民,给他们讲课,传授给村民种植冬枣的技能。同时,在种植过程统一技术标准,进行集中生产,村民的枣子也达到了出口的标准。
今年这一百万斤,稳了!
有了职称,韩志刚觉得说话有了底气,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以前是为了自己种植冬枣,现在是为了全村的人在种冬枣。”在韩志刚的帮助下,周边的果农学到了从书本上学不到的经验和土办法,果农们自己一年赚个十几万没有问题。同时,韩志刚还带了一些徒弟,在他的帮助下,“徒弟们”也慢慢考取了职称。
韩志刚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冬枣大哥”,但他仍旧没有停下脚步。“现在,我们的枣受到越来越多国际市场的喜欢,下一步我也主动担负起农艺师的职责,带领更多的人,把冬枣产业越做越大。”
闪电新闻记者 穆广辉 陈一钊 报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