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客家擂茶与侗族接骨茶,哪一种茶的滋味你更喜欢?

头条号签约作者:蒲风霖

中国人的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前面六种,都是和烟火人生打交道,而茶,则似乎有那么一种超脱于生活之外精神世界的意味。中国人的人生大抵如此,在生活之外,再追求一些精神上的高洁,也就趋于完美了。茶叶就是完美人生的点睛之笔。

那么,今天美食PK来看看两种很特别的茶,这两种茶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是常规的茶叶冲泡,更类似于历史上茶叶的原始形态。

什么是茶叶的原始形态呢?首先要考据一下茶叶的起源。陆羽《茶经》里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汉代《神农本草经》中也记载: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荼”字,就是最早的茶字,这里都是说的中国远古时代神农氏尝百草,最终发现茶叶可以作为饮料食用。

客家擂茶与侗族接骨茶,哪一种茶的滋味你更喜欢?

神农氏尝百草

据史料记载,巴蜀地区,是饮茶最早的地方。在距今约3000年前的西周时,古巴蜀国已有茶树种植,并将茶叶作为地方物产,进贡给当时的天子周武王。到汉朝时,巴蜀地区饮茶已十分普遍。根据《广雅》记载,在古荆巴一带,人们把采摘的茶叶做成饼状。饮用之前,先将茶饼炙烤成红色,再捣成细末放在瓷器中,然后冲入沸水,并辅以葱、姜等调味品。

到了唐朝,茶叶饮用已十分盛行。追了《长安十二时辰》的朋友一定会看到剧中对唐朝茶文化的还原。那时候不叫喝茶,而叫做吃茶,因为茶叶的饮用方式和现在大不一样:茶叶是磨成粉末的,一杯茶中,还掺和着姜、枣、橘子皮、茱萸、薄荷,麻辣味、甜咸味、清凉味、奶香味,还有牛羊猪肉的油腥味,五味俱全。

客家擂茶与侗族接骨茶,哪一种茶的滋味你更喜欢?

唐朝·煮茶

在炒青绿茶和之后的其他茶叶形态未出现前,我们可以从上文看到,茶叶的原始形态,是磨成粉状,然后加上调味品,有各种不同滋味的。而今天PK的两款茶——客家擂茶和侗家接骨茶,就是这样,让你尝到百般滋味。

先来看看客家擂茶。大学时期有福建的同学,从家乡回学校,总会带上一大包的客家擂茶。晚上自习回到宿舍,大伙儿围一块冲泡时,满寝室里,都飘散着一股炒熟黄豆和生姜、芝麻之类的香味,香气缭绕,让我们都感觉到了肚子里那条馋虫正在迫不及待的蠕动,平时我们夜宵都是吃点方便面和麦片之类,所以吃擂茶真是无比美味了。

客家擂茶与侗族接骨茶,哪一种茶的滋味你更喜欢?

客家擂茶

擂茶是怎么来的呢?汉武帝时期,帝王好战,人民尚武之风犹存,在南征北伐中,北面收复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赶走匈奴,东北部让朝鲜北部纳入本部,设置乐浪、临屯、玄菟、真番等四郡,使其郡县化,南方灭掉南越国,又将福建、广东、广西、越南北部等纳入了中国版图。

相传在汉武帝的一员大将马援征讨南方时,由于南方湿热,气候反常,一时炎热酷暑,一时又阴雨绵绵,冷热交替、潮湿溽暑,北方的将士们由于很多是第一次来到南方地区,水土不服,导致中暑、头晕目眩、燥热不安,上吐下泻,行军速度于是停滞不前,将军马援于是四处求医,这时候,一个客家老妪主动进献了自己祖传秘方,即以生姜、生米、生茶叶一起擂碎,用沸水冲泡后,给各位兵士将领们服用,众人饮用之后,原本水土不服,一下子胃口大开,好转康复。于是擂茶就开始传播开来。这三味食物竟然有如此大功效,让众人刮目相看,称之为“三生饮”,此后“三生饮”沿袭下来,代代传承,慢慢逐渐演变成客家人的一种防病健身之保健饮品,因为是通过擂碎茶叶等物品,所以后来慢慢被人称作为“擂茶”。目前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客家人及移民,以及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区的民众皆有饮擂茶的习惯。

客家擂茶与侗族接骨茶,哪一种茶的滋味你更喜欢?

擂茶

擂茶起源于汉武帝时期只是民间流行的一个传说,从考古上来看,新石器时代至汉代尚未发现过擂钵,直到唐代,有了舂茶叶的茶具,如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中记载:“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茶。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五代至宋代,福建多地开始出现擂钵,所以擂茶出现在汉朝是没有确切证据的。从文献记载来看,真正有关擂茶的记载出现在宋代文献,北宋耐得翁《都城记胜·茶坊》记载:“冬天兼卖擂茶”,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茶肆》一书中说到当时的茶肆“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七宝擂茶、馓子、葱茶,或卖盐豉汤。”其后,宋佚名《都城纪胜》、元陈元靓《事林广记》、明曹学佺《闽中广记》、清郑珍《遵义府志》等都有擂茶的记载。

客家擂茶与侗族接骨茶,哪一种茶的滋味你更喜欢?

擂钵

那么,客家擂茶的出现,应该是汉末三国后,由于战乱的原因,中原百姓被迫颠沛流离,五次大规模南迁到福建地带,这些中原百姓带来了中原文化,当地的居民风俗习惯和饮食文化,于是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比如饮茶习惯,与当地的习俗结合,在迁徙过来的文化碰撞交流中,产生了自己独特的饮茶文化。

擂茶的制作方法有多种,在不同的客家地区,制作方式都有差别。擂茶的茶汤不是我们常饮用茶的单纯茶汤,需要加入其它原料,如大米、花生、芝麻、黄豆、绿豆等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再加入金银花、薄荷叶、茶叶、盐、生姜、桂皮、陈皮等的其中一种或多种。甚至可以根据养生需要,加入草药代替茶叶。饮用擂茶,自然是会各种滋味纠缠舌尖,而不能一一道来,但是香味是诸多滋味中必须的一种。

再来看侗家接骨茶。这种茶叶主要流传于侗族地区,如我的家乡——湘黔边界的新晃侗族自治县。这种接骨茶的来历也是源远流长。湘黔边界的侗族地区,在古代,隶属于夜郎古国。

提到这夜郎国,总会让人想起夜郎自大这样的成语,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贬义词。汉朝使者来访,夜郎王问汉与夜郎,孰大孰小,结果遭到嘲笑不算,还被史学家记了一笔,于是这笑话流传至今。但如果真心去考据这段历史和当时夜郎属地的地理,夜郎王的疑问其实也是情有可原。据史料记载,今贵州绝大部分,北至川南,西北逸滇东北,南抵今广西田林、南丹,东至湘西皆属夜郎国的范围。这么大的疆域,所以不能不说,夜郎古国十分的广阔。

汉武帝时期,在征战中,很多国家都被郡县化,而夜郎国,是在东汉时期被灭国的,到唐朝时期,夜郎国早已不复存在。但是曾在那块土地上设夜郎县。《唐书·地理志》载:“贞观六年(公元624年)开山洞、置珍州、置夜郎、丽皋、乐源三县。“《元和郡县志》(公元813年成书)载:“珍州管县三:夜郎、丽皋、乐源。”在新晃侗族自治县这块地方,唐朝设晃州羁縻州。

也是因为帝王们的开辟疆域,使得中原文化被带到了夜郎属地。在不断的移民迁徙中,茶文化也被带到了晃州(今新晃)。而侗族人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又将原本的茶叶饮用方式改良与本民族融合。

接骨茶属于金栗兰科植物,其学名是草珊瑚,夏季开花,花色黄绿,结出的果实红果串串,一般生活在荫蔽靠水之处,是一种中草药。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散瘀、清热解毒之功效,对肢体麻木、跌打损伤、骨折、妇女痛经、产后瘀滞腹痛、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菌痢、胆囊炎、脓肿、口腔炎、风湿痹痛等疾病均有明显疗效。

客家擂茶与侗族接骨茶,哪一种茶的滋味你更喜欢?

草珊瑚

侗族人居住山区山野深林中,在劳作过程中容易骨折及受伤,所以,接骨茶普及度就非常之高了。而且与中原文化中精细的饮食文化不同,侗族人在吃上十分的粗放,接骨茶无需精细伺候,全年可以采摘,煮茶方式也粗犷没有各种繁文缛节。

客家擂茶与侗族接骨茶,哪一种茶的滋味你更喜欢?

晒干的接骨茶

在农村,围着火塘,用瓦罐煨或者用鼎罐煮接骨茶,里面放一些胡辣子和生姜,一小颗岩盐做底料,煮好后,围坐的人们每人盛一大碗,汩汩喝入,味道微微辛辣,异香扑鼻,可驱寒、可治疗感冒,还可以放入红糖,喝入口,一股润滑微辛的流香渗入唇齿之间,甘甜可口,可止渴生津,舒筋活血,提神醒脑。而且女人们每个月几天的痛经,也可以通过喝茶得到缓解。

擂茶与接骨茶相比,佐料成分更多,制作更复杂,口感上香味扑鼻,而接骨茶,则单纯的茶叶放入一些调味佐料,口感更单纯辛辣。味觉上,我更喜欢擂茶的各种豆子花生调制出来的各种香,就像是一种饭后的小餐点,用于调味,但由于长期生活在侗家地区,我会更习惯拿着大碗,在寒夜里灌一口辛辣的接骨茶,让暖意热烈的在胃部翻涌,在漫漫长夜中,不再寒冷。

参考文献:

《擂茶古今》傅春旭

《文化变迁下的发展 ——福建客家擂茶》何康 李慧

《侗家节骨茶,活血节骨,清热醒脑,还可缓解痛经,这饮品你尝过吗?》小圣(作者本人)

上一篇新闻

客家擂茶与侗家接骨茶,哪一种茶让你喝过更舒心?

下一篇新闻

世界上最为尴尬的一种水果,吃完"臭"半天,不准带入公共场合!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