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澳洲不光有“大叔”袋鼠,还有“微笑”袋鼠

今年十一假期我们除了有肯尼亚、新加坡行程,更是开了一条新的博物旅行线路——澳大利亚。

无论是否有机会踏上这片土地,相信大家都是对澳大利亚很好奇的。今天我们就请来了一位曾三次踏上澳大利亚的作者蒋珂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故事。

日落前壮丽的艾尔斯岩,是北领地、乃至整个澳大利亚的地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块单体岩,高达348米。我们在欣赏这壮丽的景观时,澳洲野犬就在周围游荡。

痴迷于动物的我,小时候就想去澳大利亚看看。这片土地很早就从冈瓦那古陆分离开来,独立演化出很多特殊物种。2012、2013和2016年,我和小伙伴们前后三次踏上澳大利亚,按照不同的路线,去拜访那些期待已久的偶像。

澳大利亚国宝大袋鼠

说起澳大利亚的动物,可能大多数人首先会想起袋鼠,我也不能免俗。初次踏上这片土地,最先想要打卡的动物就是它们。2012年2月,我从成都飞到澳大利亚西南部城市珀斯。选这里是因为有朋友,能带着我到处转悠。

我们打算先去附近的洛特尼斯岛,自己开车,想停就停,这样看动物比较过瘾的。越野车刚开出去没多久,第一种动物就“入账”了。跟我们预期的一样,是袋鼠。第一次在野外见到它们,我无比兴奋,赶紧下车仔细欣赏。

灰大袋鼠无视我们的围观,自顾自地从容方便。

袋鼠是个大家族,有六十多种。国内动物园里常见的,多是高大强壮的“赤大袋鼠”和“灰大袋鼠”。在澳大利亚,人们最常看到的大型袋鼠也是这两种。它们不但分布广,而且个头大,比较显眼。赤大袋鼠体型最大,毛色棕红,站起来能有一人高。我眼前这只要小一号,身高将近一米,浑身灰色,喉部和腹部的颜色稍淡——是“灰大袋鼠”。

只见它在公路旁的草丛里蹲着不动,原来是在“方便”呢。我们大笑起来。听到笑声,袋鼠先生也回头看了我们一眼,又转过头去继续专心出恭。不过我们这种“少见多怪”的新鲜劲儿,很快就变得“见怪不怪”了。之后的行程里,大袋鼠们时不常就三五成群地出现在眼前,以至于到后来,我们基本无视它们的存在。

自驾乐趣多,但也有弊端,请大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出行方式。

叮!插播一个提示!

自己驾车看动物机动性强,可以随时停下来观赏,但遇到事故就有些麻烦、甚至惊险了。

记得2013年第二次“南巡”,我们正行驶在北部的金伯利高原上时,空调偏巧坏了。我们几次去澳大利亚,都选在南半球的夏季。金伯利高原位于热带,堪称澳大利亚的著名火炉,旱季气温轻松就能上到40~50℃。自驾游的主打魅力之一,就在于开窗“兜风”。但那里的风,简直能把我们烤熟。可空调坏了,关上车窗我们又会变成笼屉里的包子。屋漏偏逢连夜雨,我们正在选择当包子还是当烤肉之际,车轮又陷进水沟,轮胎爆了。下车查看,发现机油管也漏了。

我们赶紧一边换上备用轮胎,一边把吃饭的碗拿出来接油,接满就赶紧倒回机油箱。我们预估了一下机油滴漏的速度,以及剩余的燃油,然后像完成极限任务般,提心吊胆地重新启动,最终将车开到了前方小镇。假若车开不动,我们在旷野干晒着,恐怕真的扛不了多久。

偶遇网红小袋鼠

话说第一次旅程,开车从珀斯出发,半小时就到港口,再坐船登上洛特尼斯岛。在岛上,我们改为骑自行车环岛行。骑到满头大汗,就停在树荫下休息。

谁知刚坐下,一群小东西就朝我们跑了过来。定睛一看,原来是“短尾矮袋鼠”。它们是体型最小的袋鼠之一,站起来身高也就30厘米左右,体重不到5千克,和兔子差不多大。

可爱的短尾矮袋鼠聚在我们周围,打算要点吃的。

短尾矮袋鼠曾经分布很广,但在过去200年内,由于人类干扰,栖息地只剩不到一半,其中以洛特尼斯岛的种群数量最大。

17世纪中叶,荷兰探险家最早在该岛记录到短尾矮袋鼠,当时他们误以为是一种大老鼠,还以此为这座小岛命名(荷兰语“洛特尼斯”的意思是老鼠巢穴)。这种小动物只因与人合影时会露出可爱的“微笑”,几年前就成为网红明星,萌化了许多人。

短尾矮袋鼠露出了可爱的“微笑”

只见这群短尾矮袋鼠,三三两两的聚在我们周围,我实在受不了这么萌的小东西,赶紧跟它们来几张自拍。短尾矮袋鼠这么热情好客,其实是想向我们要吃的。它们原本是夜行性动物,但由于近年岛上游客增多,有人向它们投喂食物,竟然改变了它们的行为习惯——多在白天活动,以便向人讨食。

不过我知道,对这些小精灵而言,喂食不但有害健康,更会使它们丧失“灵魂”——野生动物的本性。所以,虽然短尾矮袋鼠萌萌哒,但我们除拍照外,既没有给吃的,也没有抚摸它们,不过多干扰野生动物的生活,才是对它们最大的爱护。

被澳海狮送上特殊礼物

澳大利亚海岸线绵长,海洋动物的种类也很丰富,不少也在我们的打卡名单上。比如澳大利亚的西部和南部沿海,生活着一种“澳海狮”。为了亲眼看它,2013年第二次访澳时,我们特意来到西海岸的朱利安湾。

离岸两小时航程外有座小岛,听说澳海狮常在附近聚集。果然船还没靠岸,远远就看到十几头澳海狮,横七竖八躺在岸边晒太阳。它们是唯一一种生活在澳大利亚的海狮,与其他种类相比,体色要浅很多,背部为棕灰色,腹部却是白色。

听到有船驶近,那些壮年澳海狮并不怎么在意,只是抬起头瞅瞅我们,继续懒洋洋地睡大觉。倒是有几只好奇心极强的年轻海狮,兴奋地跳进海里,快速游到船边,围着船转圈。哎呦,这是不请自来。我们赶紧换上浮潜装备,跳进海里。

年轻澳海狮围着我们的船转圈,似乎在招呼我们下海玩玩。

我们一入水,澳海狮们就游了过来,扭动着壮硕但却灵敏的身躯,围着我们转来转去。有时,它们还会面对面地打量着我们,甚至用鼻子来触碰我的鼻子——这感觉真的很奇妙!

旋转跳跃我不停歇

突然!我眼前一黑!啥情况?

有只海狮在我面前排泄了,一片昏天黑地之后,眼前全是破碎的虾壳、蟹壳!一股腥臭味随之席卷而来。我赶紧快速游开,苦笑不已。

虽然被屎袭击了,但后来想想也挺有趣。它究竟为什么要冲着我排泄,只是到排泄时间了?还是受到惊吓?或者成心打算捉弄我?我感觉“逗你玩儿”的可能性最大。

澳海狮的表演欲望似乎很强,总爱在我们面前晃悠。

专程静守海龟产卵

当然,海洋动物里有热情的,也有高冷的,比如海龟。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域的大堡礁,物种之丰富举世闻名,我们在这里浮潜时,就遇到好几只近在咫尺的“绿海龟”。它们体长大约七八十厘米,背甲是棕色的,腹部是黄色的。那为啥叫绿海龟呢?原来,它们虽然体色并不绿,但体内的脂肪是绿色的。绿海龟总是那么淡定,任凭我们在身边游来游去,它们一概视而不见,自顾自在珊瑚礁间游弋。

除了绿海龟,我们还见到过“平背海龟”,并有幸观察到它们产卵。平背海龟体型比绿海龟稍小,背部更加扁平,龟壳倒是橄榄绿色的。

与平背海龟相遇不是在大堡礁,那还是第一次来澳大利亚那趟,有天驾车来到西北部的“八十英里海滩”,晚上吃完饭,和朋友在海滩散步。发现居然有很多平背海龟爬到岸上产卵,有的正往岸上爬,有的已经产完卵在埋沙土。后来我们才知道,这里是平背海龟的产卵场之一,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大量雌龟会选择晚上涨潮时上岸产卵。

由于没有准备,当时未能记录下海龟产卵的画面。为弥补遗憾,后两次访澳时,我们特意为此安排了行程。

一只雌性平背海龟正在用后肢向下掘洞

有备而来,在沙滩上守候。果然,两小时内,我们在不到一公里长的海滩上,陆续看到十几只雌性平背海龟。它们从海里缓缓爬上沙滩,一直爬到沙滩尽头不会被海水冲刷到的地方。接着,它们四肢并用,先刨出一个略大于自己身体的浅坑,再用后肢向下深挖,掘出一个直径约一尺、深约半米的竖洞。然后,它们便在洞内产下数十枚形似乒乓球的龟卵。

产完卵,它们先用后肢推沙填洞,将卵盖起来,再用四肢划拉、扬沙,务必使地面不留痕迹。返回大海前,它们还会故意走弯路兜圈子,在沙滩上爬出错综复杂的足迹,用以迷惑想找蛋吃的天敌。

雌性平背海龟产卵后返回大海,途中会故意绕路,在沙滩上爬出错综复杂的足迹,以迷惑天敌。

据研究,平背海龟的繁殖周期为2~3年,期间产卵2~3次,平均每次产卵约50枚。小龟孵化后自行下海,能活到成年的大概仅有千分之一。成年后,它们又将不远千里回到自己出生的那片沙滩繁育后代,周而复始。

现如今,全世界的海龟现状都不乐观,我国的海龟产卵地更是少之又少。而在澳大利亚,海龟有时就在居民房屋附近挖洞产卵,这种和谐真令人羡慕。

乖巧可爱的小蓝企鹅

前段时间,成都动物园里的企鹅抱团烤火取暖,视频在网上刷屏。很多人都奇怪,企鹅怎么还怕冷?其实,企鹅并非全都分布在寒冷的南极,有的甚至还生活在热带地区。

澳大利亚沿海就有一种“小蓝企鹅”,是所有企鹅中体型最小的,身高只有30厘米左右,样子十分乖巧可爱。它们的羽色,也是黑白礼服装,但黑外套部分,在阳光下会显现蓝色光泽。小蓝企鹅白天下海捕食,一天能游出15~50公里,晚上再返回岸边休息,据统计,它们生命中约80%的时间都在海里。

菲利普岛上的小蓝企鹅

2016年第三次来澳大利亚时,我们专程前往墨尔本附近的菲利普岛,去拜访小蓝企鹅。白天登岛,几乎看不到活动的企鹅,它们大多数应该都出海了,只有几只躲在岸边巢穴里休息。为此,我们特地在沙滩上守候。

天快黑时,一群小蓝企鹅回来了。它们先在沙滩前沿小心翼翼地观察周围情况,只要感到有一丝不安,便掉头返回海里,直到确认没有危险,才又登岸。经过几分钟的彷徨,几十只小蓝企鹅开始穿越沙滩,走向自己的巢穴。这时,它们会排好队依次行进,秩序井然。这只是先头部队,后续还有更庞大的队伍相继到来,同样是列队行进,有条不紊,上演着企鹅版的“抢滩登陆”。

小蓝企鹅在岸边的巢穴

因为身体肥胖、腿短脚大,小蓝企鹅走起路来蹒跚摇晃,看起来甚是费力。其实就它们的身体结构而言,这样摆动反而会获得一定动力,更加省劲。看着这些可爱的小精灵陆续回家,我心里很是感慨——它们个头这么小,每天要却勇猛地冲向大海,与海浪搏击求生存,勇士们是否每晚都能安然归来?

身体肥胖、腿短脚大的小蓝企鹅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

令人崩溃的鹦鹉“闹钟”

这几次在澳大利亚旅行,其实花费并不是太多,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住房车公园。房车公园是专为自驾旅行者准备的,可以提供帐篷、食品、洗漱用水等等,非常方便。通常我们白天开车赶路,一路看动物,晚上就在房车公园里睡帐篷。而且对于我们这些喜欢自然的人来说,每天早上在帐篷里被鸟儿唤醒,是件幸福的事儿。

大群的小凤头鹦鹉从我们面前飞过

然而,出乎我们意料,这里的鸟简直太吵了!因为它们不是一般的鸟,而是鹦鹉!!!!

粉红凤头鹦鹉

西部玫瑰鹦鹉

红帽鹦鹉

澳大利亚的鹦鹉种类很多,超过五十种,而且大多色彩缤纷,很多明星鹦鹉的祖籍都在这里。它们中有些种群不仅数量巨大,而且还很适应人类活动,大摇大摆地出现在郊区树林、城市公园里。

请注意看照片中右上角的小凤头鹦鹉,你猜它在干嘛??

在房车营地里,时常看到大群的小凤头鹦鹉在草地上觅食草籽,还会成群结队从我们头顶飞过,很是壮观。都说鹦鹉智商高,还真不假。有一次我们在干旱地区露营,早上起来见到几只小凤头鹦鹉,正站在营地的水龙头上,“嘴脚并用”打开水龙头喝水——看起来,这技术它们已经相当熟练了。不过它们可不懂得节约用水,喝完就走,水龙头也不关上。

共享一片觅食场的尖喙凤头鹦鹉与葵花凤头鹦鹉,这画面简直能编出各种台词。

在澳大利亚的三次旅行中,我们还看到了针鼹、袋貂、鸸鹋等特色动物,但野生的考拉、袋熊等明星却尚未打卡。不过没关系,下次再来的动力就系在它们身上呢。

针鼹

鸸鹋

最后送上一张著名的笑翠鸟,大家可以脑补一下它魔幻的叫声。

撰文 | 蒋珂

摄影 | 王聿凡、乔梓宸、蒋珂、胡硕

微信编辑 | 小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