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7日 星期五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风筝不断线

An Unbroken Line

纪念吴冠中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

Art Exhibition Celebrating the Centenary of the Birth of Wu Guanzhong

主办单位︱Organizers

中国美术馆、清华大学

展览时间︱Exhibition Period

2019年4月25日— 5月5日

展览地点︱Venue

中国美术馆1、8、9号厅


吴冠中先生,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其创作历经数十载,将油彩与水墨媒材交错运用,并兼具两家之长,成为二十世纪中国艺术的代表,是我国当代融合中西的艺术大家,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师”。2010年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2019年恰值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4月25日,由中国美术馆和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的“风筝不断线——纪念吴冠中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以深切缅怀并向这位“人民的艺术家”致敬。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吴冠中先生生前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4次个人展览:1979 年“吴冠中绘画作品展”; 1985年“吴冠中新作展”:1999年“吴冠中艺术展”;2009年 “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展” 。其中,1999年吴冠中先生向中国美术馆无偿捐赠了10件作品;2009 年再次向中国美术馆无偿捐赠了36件作品,使中国美术馆收藏了吴冠中先生各个时期的代表性画作共62件,极大丰富了中国美术馆关于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收藏的序列。2010年吴冠中去世后,为了纪念吴冠中对中国美术馆收藏事业发展的贡献,中国美术馆主办了“不负丹青——吴冠中纪念特展”。此次展览,是吴冠中在中国美术馆的第6次个人展览,分为“生命之本”“自然之意”“纯真之心” 三个板块,展出中国美术馆藏吴冠中作品57件、清华大学藏1件,共58件,以先生对中国当代美术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风筝不断线”重要理论为出发点,来向公众展示这位真正的人民艺术家的丰富而独特的艺术面貌。吴冠中先生曾说过:“你们要看我,就到我的作品里找我,我就活在我的作品里。”也希望这些融汇了中西文化的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的作品,能引导观众真正走进吴冠中先生的绘画和精神世界!

开展当日,下午14:00,中国美术馆于七层学术报告厅召开新闻会。新闻会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主持,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原清华大学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清华大学教授、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巨德等一起出席了新闻会并同媒体朋友们一起就吴冠中先生的创作故事及艺术精神进行了分享、讲述和评价。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新闻会结束后,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先生担任学术主持,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巨德先生、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秦生先生、“风筝不断线——纪念吴冠中诞辰—百周年作品展”执行策展人、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研究馆员裔萼女士担任嘉宾的本次展览“艺术沙龙”活动也相继于中国美术馆一层圆厅举行。“艺术沙龙”活动共分成“嘉宾分享”和“嘉宾答问互动”两个环节,刘巨德和王秦生两位先生早年均受业于吴冠中先生,加之长期从事吴冠中艺术研究,可以说对吴冠中先生的生平了如指掌。几位嘉宾分别从艺术历程、师生情谊、创作方法、艺术特色与成统、对中国美术馆事业的历史性贡献等角度等几个方面与听众分享与文流,带领大家从更多视角领略一代大师的艺术风范。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吴冠中先生始终坚持强调艺术作品的社会普及性,并多次将自己的作品无偿捐赠给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浙江美术馆、新加坡国家美术馆、香港艺术馆等机构收藏,充分体现了其回馈社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不愧为真正的人民艺术家。他的艺术生长于这片热土,也长眠于这片热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艺术来自于人民之中,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艺术人生谱写了中国现代美术史的华彩乐章。其无私捐赠的精神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美术馆人,将他的作品保护好,用于展览、研究和公共教育,不仅在各大展览中展出,而且在中国美术馆新馆建设中也将为其捐赠的作品建立专门的陈列厅,真正将他的艺术回馈于人民,让人民始终可以近距离地欣赏他的艺术之美。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吴冠中先生一生致力于西方油画与东方水墨画这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融会贯通,所作彩墨画力图用传统水墨的绘画工具展现时代风尚,构思新颖,清新明快,既有传统韵味,又有当代精神,无不折射出其艺术理想、人生感悟与执着追求。先生从1970年代伊始,便通过近三十年的创作历程及转折突破,不断推动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变化与发展:70年代他专注于油画,借西方油画色感表达中国情意的风景景观,实现了“油画民族化”的理想。80年代又开拓于彩墨,呈现现代艺术所追求的纯粹形式美感,达到了“中国画现代化”的突破。90年代则达到艺术家所说的“水陆兼程”,在油画及彩墨两方面都达到创作的顶峰,在20世纪后期中国画坛的重要转型中起到了主导性作用。除在创作实践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外,其于上世纪80年代前后提出、讨论的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等一系列重大美学问题,以及“风筝不断线”、“文化战争”、“笔墨等于零”等一系列艺术主张,在引起广泛关注、讨论、争议的同时,也高度激发了当代艺术从业者们的探索热情,影响深远。

“风筝不断线”最初是吴冠中先生在1983年《文艺研究》上发表的一篇创作笔记的题目。吴冠中在文中借风筝谈了自己对抽象绘画的看法。他认为绘画抽象就像是放风筝:风筝是作品,是“从生活中来的素材和感受,被作者用减法、除法或别的法”抽象成的某一种艺术形式,而观众是天空,要让风筝飞上天空,艺术家手中“须有一线联系着作品与生活中的源头”。只有“风筝不断线 ,才能把握观众与作品的交流”。他在文中还曾说道:“艺术的创作也不可过于拘泥于具象,拘泥于具象则“抽不出具象中的某一方面的美感”,那只能扎出一只“放不上天空的风筝”。除此以外,吴冠中先生还在文中用苏立文关于“抽象”和“无形象”的观点确认了自己对抽象绘画的立场。所谓“无形象”原本是指蒙德里安式的纯几何形式的冷抽象,即为一种“谁也看不懂”的艺术作品,吴冠中先生认为这种作品即“是断线风筝”,因为人民看不懂,所以艺术家手中“那条与生活联系的生命攸关之线断了,联系人民感情的千里姻缘之线断了”,他认为“艺术作品应不失与广大人民的感情交流”。吴冠中先生提出的“风筝不断线”的观点,不仅为人们正确理解抽象绘画正确理解绘画的内容与形式问题,提供了有益帮助,而且也为中国当代美术史的发展奠下了一块稳固的基石,更从侧面折射出先生始终将人民当作其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的非常难能可贵的精神。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吴冠中

(1919—2010) 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学习西洋美术史。1950年秋回国后曾先后担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油画代表作品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

出版有《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辑》《吴冠中谈艺集》《东寻西找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

吴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风景油画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

从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


风筝不断线

文/吴冠中

专家鼓掌,群众点头。我意识到自己有这样的意向,后来归纳为“风筝不断线”。

风筝,指作品,作品无灵气,像扎了只放不上天空的废物。风筝放得愈高愈有意思,但不能断线,这线指千里姻缘一线牵之线,线的另一端联系的是启发作品灵感的母体,亦即人民大众之情意。

我作过一幅《狮子林》,画面五分之四以上的面积表现的是石头,亦即点、线、面之抽象构成,是抽象画。我在石群之下边引入水与游鱼,石群高处嵌入廊与亭,一目了然,便是园林了。但将观众引入园林后,他们迷失于抽象世界,愿他们步入抽象美的欣赏领域。这近乎我的惯用手法。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狮子林》

纸本设色/144×297cm/1988年

苏州拙政园里的文徵明手植紫藤,苏州郊外光复镇的汉柏(所谓清、奇、古、怪),均缠绵曲折,吸引我多次写生,可以说是我走向《情结》《春如线》等抽象作品的上马石。画中假山均以线条勾出,直线、折线、曲线及弧线等等的组合,雅致大方,变幻莫测。假山形状各异,有的玲珑剔透,有的气势磅礴,有平易近人之情,有光怪陆离之状,千奇百怪,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大量线条的运用使画面极富东方神韵,不过运笔并不追求传统意义上的笔锋和顿挫,而是流畅、明快、飘逸的。在疾徐挥洒间凸现的节奏感、韵律美,在大片色块烘染下产生的富有平面感的张力,使画面产生一种全新的美感。

我在油画中引进线,煞费苦心,遭遇到无数次失败,有一次特别难堪。大概是70年代末,我到厦门鼓浪屿写生,住在工艺美校招待所,因此师生们想看我写生,我总躲。一次用大块油画布在海滨画大榕树,目标明显,一经被人发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我从早晨一直画到下午,画面彻底失败,而且有不少美校的老师也一直认真在看,天寒有风,后听说一位老师因此感冒了。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一年后,我这心病犹未愈,便改用水墨重画这题材,相对来说是成功了。技奴役于艺,而技又受限于工具材料,我不断在实践中探索石涛“一画之法”的真谛。


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是前人的脚印,今天走向哪里,需要探索、创新。我耕耘一辈子,追求一世,现在展示我的成果,奉献人民,供人民评判,真正的评判者是人民。

——吴冠中


“你们要看我,就到我的作品里找我,我就活在我的作品里。”

——吴冠中


部分展出作品


1号厅:生命之本


吴冠中的艺术就是他的生命。他的创作思想追求至真至美,饱含深情,他的艺术世界是他用画笔编织的绚烂的梦境。吴冠中的绘画中既有生命的蓬勃向上,亦有生命的枯萎凋亡。这一切,都是生命的本来状态。

吴冠中推崇鲁迅精神。他创作的《野草》,画面中是鲁迅神情安详地长眠于野草丛中。鲁迅在《野草》中写道:“野草, 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直至于死亡而朽腐。我以这一丛野草, 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善,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我将大笑,我将歌唱。”这种生命意识引起了吴冠中强烈的共鸣。故而,在吴冠中的很多绘画中,都有一种隐喻性和象征意味。

在巨幅水墨画作品《道谌游》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波洛克的影子。但是在绘画的过程中,吴冠中更多感受到的是庄于名篇《送设游》的状态,是一种忘却物我心性自由的境界。这是一种生命的状态, 也是吴冠中艺术创造力的本源。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五台山佛光寺唐塑》

纸本水彩/43×38cm/1954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拉萨菜市》

纸本水彩/24×27cm/1960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普陀山》

纸本水墨/90×90cm/1980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画中人》(朱碧秦肖像)

布面油彩/80×71.8cm/1995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逍遥游》

纸本水墨/145×368cm/1997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根扎南国》

纸本水墨/145×368cm/1998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春酣》

纸本水墨/96×180cm/2006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春风又绿江南岸》

纸本水墨/48×59cm/2007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野草》

纸本水墨/61×91cm/2008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花与花》

油画/60×76cm/2008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桃色旋风》

油画/61×61cm/2008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8号厅:自然之意


吴冠中的风景画创作着重于形式韵味的表现,诸如线与线、块面与块面之间的节奏关系,使画面中有一种和谐的律动。吴冠中画的色彩柔和,画面上大多不会用很厚的颜料层,而是将油彩调和的比较稀薄,笔触无滞涩感,用笔酣畅。相较于实,吴冠中在绘画中更为注重虚的东西,这种创作观念应该得益于其水墨画的创作经验。

自然给予吴冠中无穷尽的创作灵感。中国传统画学思想中有“道法自然”之论,唐代画家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但明代画家王履又说道“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概而论之,在中国传统画学理论中,始终将自然物象和心灵景象混而论之。自然的美,需要用眼睛发现,需要用心感受,最终才能创作出艺术作品。吴冠中在文章中曾谈到他对苏州留园的记忆,“留园有布满三面墙壁的巨大爬山虎,当早春尚未发叶时,看那茎枝纵横伸展。线纹沉浮如游龙,野趣惑人,真是大自然难得的艺术创造。”由此可见,吴冠中在创作中更为留意自然本身的形式美,从中寻找创作的启发。

当然,从自然到绘画,除了眼睛以外,最为重要的还是人对于美的认识。如果缺乏这一点,我们就不会用眼睛看见自然中这些美的形式。所以说,在吴冠中的绘画中,自然的形态是一切创造之始,永远是鲜活和生动的生命体。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椰林与牛》

木板油彩/46×61cm/1960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故宫白皮松》

布面油彩/91×56cm/1975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武夷山村》

布面油彩/49×61cm/1977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嘉陵江边》

木板油彩/71×55.5cm/1979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水乡》

木板油彩/61×46cm/1980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荷塘春秋》

油画/92×73cm/1996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红莲》

布面油彩/66×91cm/1997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漓江两岸》

布面油彩/36×50cm/1997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飞渡》

布面油彩/60×70cm/2008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秋无限》

布面油彩/80×60cm/2008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飞跃戒台》

布面油彩/60×76cm/2008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9号厅:纯真之心


1990年代后,吴冠中的创作进入了平面化、抽象化的阶段,画面中出现了很多点、线、色块,通过聚散、重复、排列和组合,构成极为单纯、和谐的视觉关系,让观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艺术家的纯真之心。

吴冠中说“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价值等于零”,说“从生活中来的素材和感受,被作者用减法、除法或别的法,抽象成了某一艺术形式,但仍须有一线联系着作品与生活中的源头。风等不断线,不断线才能把握观众与作品的交流。”意思就是,自己的绘画不能脱离生活,而是要从生活中直接得来。所以,鳞次栉比的密密麻麻的房屋构成了《围城》,漫天飞舞的墨点(蒲公英)构成了《播》,墨线(脚手架)和红、黄、绿色块(脚手架上作业的建筑工人的衣服的颜色)构成了《建楼曲》。

在吴冠中的抽象画探索中,并非完全是由生活中得来的视觉形式,还有一些是梦境、想象,或者是情绪,诸如《欢乐的梦》《天外来客》《书画缘》《恩怨》等。事实上,吴冠中一直在强调“风等不断线”。就是艺术创作不能远离现实生活,在抽象艺术探索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完全抽象。造化与心源,物象与心象,经由他那颗纯真之心的提炼与升华,成为永恒的艺术之美。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书画缘》

纸本水墨/140×180cm/1996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建楼曲》

纸本水墨/49×45cm/2000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播》

纸本水墨/69×69cm/2001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高桥》

纸本水墨/45×48cm/2006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知音》

纸本水墨/48×60cm/2006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残荷》

纸本水墨/82×62cm/2007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木槿》

纸本水墨/124×47cm/2007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金缕衣》

纸本水墨/60×123cm/2007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岳飞的兵》

纸本水墨/48×44cm/2007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花非花》

纸本水墨/45×49cm/2007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天外来客》

纸本水墨/49×45cm/2007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欢乐的梦》

纸本水墨/48×45cm/2007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拉马丁湖》

纸本水墨/62×83cm/2008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青红皂白》

纸本水墨/82×125cm/2008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山村》

纸本水墨/42×62cm/2008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本次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1、8、9号厅,自4月25日起展至5月5日结束,原作精彩无限,展期有限,敬请大家抓紧时间观展(中国美术馆逢周一闭馆)。

展览现场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走进艺术巨匠吴冠中的绘画世界


————————

转自:艺术观潮

欢迎关注“元浦说文”头条号

金元浦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

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文化部动漫类教材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博导

“元浦说文”由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创办。目标在于速递文化信息、传播深度思考、汇集文化创意产业的业界和学术精英,搭建产学研的合作桥梁。

上一篇新闻

这个春节 他让上万条城南龙灯舞遍世界

下一篇新闻

寻渔记|十大最危险的海洋生物(三)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