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剑历经2500年却锈迹罕见,其中原因不简单
相信大家都对卧薪尝胆的故事不陌生,越王勾践为了不消磨向吴王复仇的志气,每日早起后都强迫自己尝尝苦胆,因此而发愤图强,携全国人民共同艰苦奋斗,最终一举打败了吴国,一雪前耻。而勾践的身边曾有一柄宝剑,时隔2500年随越王墓一同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凡事凡物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可它被发掘出来时,竟然几乎无锈,这是因为什么呢?
1965年12月,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川店镇望山村的一处,村民们为减缓当年难得一遇的旱灾带来的影响,正热火朝天地修建水渠,希望能将荆门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去。挖到一半,就发现有一处与众不同的土层,土质疏松,明显有曾被挖动过的痕迹。由于当地曾发现过不少的古墓,村民们便认为这里怕不是也存在古墓,于是火速向上边递交了申请。
不久,考古队伍前来调研和勘察,确定了这片地区确实存在古墓后,便开始进行保护性挖掘。在挖掘过程中,发现古墓形成于2000多年的楚国,并且初步估计这其实是共有50多座墓穴的古墓群,于是考古人员就把这里命名为"望山楚墓"。后来,考古队伍在一号古墓中发现了一把装在漆木剑鞘里的青铜剑,通过古墓中其他陪葬文物的记载,他们确定了这把青铜剑便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自用剑,即"越王勾践剑"。
早前北方打仗多以车战的方式进行,远距离时会搭配弓箭射击,而近战则更多是用戈戟等长武器。可最早被铸造用来战争用的佩剑一般只有20-30厘米的长度,所以短小的剑很难派上用场。而南方河流众多,没有平缓的土地所以车战也难以施展,所以短剑便成为了步兵的常备武器。所以在春秋时期,能有如此精妙的铸剑技术的,就只有位处南方的越,吴二国了。
越王勾践剑也是一柄打造十分精良,外观十分漂亮的宝剑,而且出土时依旧锋刃锐利,完好如新。其剑长55.7厘米,剑宽4.6厘米,剑柄长8.4厘米,重875克。勾践剑的剑首被外翻成圆箍状,内里铸造有间隔直径仅0.2毫米的11个同心圆,整个剑身都装饰有规则的黑色菱形的暗格花纹,同时剑柄和剑刃相接部分也用漂亮的宝石镶嵌出了精致花纹,正面是蓝色琉璃,而背面则是绿松石。靠近剑首的地方,刻有错金鸟篆铭文以示剑的所有者,即"越王鸠浅自作用剑"。这里的鸠浅是越王勾践的本名。
《周礼·考工记》中有记载当时主要使用的几种武器的制作配方:四分其金(即青铜),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作为知名青铜器的越王勾践剑也不例外。1977年12月,它被送到上海复旦大学的静电加速器实验室,交给专家进行科学测定。测定结果显示,这柄青铜剑的主要成分确实为青铜和锡,并掺杂了少量的铅、铁、镍和硫等物质,同时剑身上黑色菱形暗格花纹也发现了硫物质,判定为经过硫化处理。而剑刃的打磨技术精细的甚至达到了现代精密磨床的水平。
越王勾践剑其实并不只因为他造型精美,和锋利如初而让人感到惊艳,它还有另一个能让人惊叹的特点,便是千年来几乎没有锈蚀的痕迹。湖北省博物馆,省考古所研究员后德俊曾发表文章表示,越王勾践剑出土时并不是绝对无锈,只是其锈蚀的程度人们难以看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出土后,剑的表面已经没有出土时那么明亮,便说明现在这样好的保管条件都难以保证绝对阻止它的锈蚀进程。所以未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到底是如何保证几乎没有锈蚀的呢?
作为青铜剑,它的含铜量高达80%-83%。而铜恰好是十分不活泼的金属,在普通条件下基本不会发生什么反应,而使剑身不那么容易生锈。不过青铜器并不是全都没有锈迹的,在墓葬中使青铜器发生锈蚀的一般有这几点:都是在潮湿条件中,只要有空气或氧气存在,便会发生锈蚀,生成铜盐;或者和其他金、银等贵重金属接触,会产生电化学的腐蚀;再比如和硫或含有硫的物质接触,会生成铜的硫化物质。所以勾践剑并不只因为这个自身原因就得以不会锈蚀,还有以下这几个重要原因。
越王勾践剑是1965年的冬天在一号墓室内棺中被发掘出来的,插在墓主人左边的髹漆的木质剑鞘中。而这座古墓被深埋地下,并且墓葬采取了一椁套两棺的形式,椁室的四周用了一种质地细密的白色黏土来堵塞,这种白黏土被史学界称为"白膏泥",致密性良好。再加上墓坑的上部有夯实的填土等原因,墓室里基本能算得上是一间密室,隔绝了墓室内外的空气交换。现代科学证明,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即使在中性或微酸性的水中,金属都不会生锈。这便是越王勾践剑不锈蚀的重要原因之一了。
而且望山一号古墓是在现代荆州附近的漳河二干渠上被发现的,地下水位较高,由此可知墓室曾长期在地下水中浸泡。地下水纯净,酸碱性不大,所以基本算得上是中性,对古文物的影响较小,由墓室中其他出土的精美漆木器保存良好这点就足以证明。浸泡在地下水中,与氧气的接触更是几乎不可能,所以这便是越王勾践剑不锈蚀的重要原因之二了。
上述的三点原因结合起来,使越王勾践剑发生锈蚀的可能性降至最低,所以它才能在2500多年中保持着原有精美的模样,最后呈现在我们的眼中。
谁可想,沉睡在墓室中的越王勾践剑逃过了自然的侵害,却没逃过出土后人为不小心的破坏。1994年8月,它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被出借给新加坡进行展出,可是由于展会工作人员一时疏忽,使一块玻璃片卡在剑刃上,使剑身上出现了一条长0.7厘米,宽0.1厘米的擦痕,算的上是"轻微损伤"。
因此越王勾践剑在2019年3月20日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至此,要是想见证这把拥有"天下第一剑"美誉的青铜剑,只能到湖北省的省博物馆去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