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传承古建筑技艺我一直在路上

传承古建筑技艺我一直在路上

全神贯注地雕刻。

为传承弘扬岭南建筑文化,复兴岭南建筑传统建造技艺,日前广东省住建厅今年评出了全省10人为第二届“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其中湛江两人,林进和及莫承远,榜上有名。

其中,今年74岁的非遗传承人林进和擅长木雕,是湛江市优秀民间工艺师,他主持修缮,具有岭南古建筑风格的寺庙、祠堂、牌坊、亭阁等,大大小小已达上百座。近日,记者对林进和进行了专访。

传承古建筑技艺我一直在路上

对古建筑视若珍宝。

受父辈影响

从小迷上古建筑文化

“湛江这片底蕴深厚的红土地孕育和滋养了我!”作为岭南古建筑技艺的资深代表性人物之一,林进和1945年出生在“木偶戏粤剧之乡”——坡头区南三镇尾兴村。在父辈的影响和引领下,他从小学习古建筑、木雕、木工、水工,一步步掌握了岭南古建筑的设计施工工艺,并立志传承祖业,保护这项特殊的技艺。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画画,小时候边读书边跟着父亲学习古建筑,做木工、水工、木雕的小帮手,对岭南古建筑工艺十分热爱。”林进和精益求精,基本功扎实,对岭南古建筑中的木雕细节,例如人物的衣着特征、帽子代表、动作及手上的兵器都有深入了解。同时,他对清水石墙、屋檐的设计和建造,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美学,可谓技术含量高,是有灵魂、有独特韵味的建筑设计,堪称传承和弘扬古代建筑艺术精髓的大集锦。

长期研究岭南建筑文化的资深古建专家林进和,在数几十年的从艺生涯中,更是与古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他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传承好这项技艺,弘扬传统文化。他手把手地培养几个儿子,现在个个都是古建筑领域的好手,其中有设计师、土建师、木匠师、雕刻师等。林进和给后辈立下的家规是——孝顺、诚信做人,时刻提醒自己必须坚持以“建一项工程,树一块丰碑”为理念,绝对不能马虎做事,要积极为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坚持不懈

到祖国各地修缮古建筑

“岭南文化博大精深,不管是文学、粤剧、狮班、武术、还是古建筑,每种类型都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林进和说,岭南古建筑一向为人们所称道,其体现了岭南当地历史、文化、经济、对外交往等发展印迹,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在保护传统古建筑意识越来越强烈的今天,社会对古建筑技艺及工艺师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古建筑技艺却面临失传的危险。”林进和创立了技术过硬的各种古建筑工种团队。多年来,他带领着全家大大小小十几人及他的团队承建、修缮了一系列的岭南古建筑寺庙、祠堂,其中代表工程有梅菉祖庙(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南三镇大王庙(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霞山西村黄氏祠堂、 霞山区宝满村东嶽庙等,甚至是国外的新加坡妈祖庙等。一座座古寺庙、祠堂、木雕工艺品的恢复,一次次展现古建筑工艺,为现代人寻访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在每一次的建设中,他都精雕细琢,力求尽善尽美。为完成一件较复杂图形的雕刻,他一般要用上四、五十把各种大小的凿刀。其中,在雕刻霞山宝满村一副7米长的中堂大檐木雕时,林进和一凿一刀,前后花了将近两个月时间才完工。他的木雕作品《渔翁得利》《凤戏牡丹》,曾分别获得湛江市红土文化艺术节的金、银、铜奖。他主持修缮承建的、具有岭南风格古建筑特色的寺庙、祠堂、牌坊、亭阁大大小小已达上百座,遍及祖国各地。

大力传承 他一直在路上

“研究岭南古建筑技艺,建设修缮更多的岭南古建筑是我的乐趣,也是我的职责。我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共同保护好岭南传统文化精髓。”林进和说。

“千百年来,民风民俗的传承衍化,使岭南古民居建筑自成一派,并呈多样形态。有五彩山墙的古建筑,有官帽山墙古建筑,有与村环境十分协调的‘吊脚楼’(木楼),更有中西合璧的‘洋楼、番仔楼’。”但个别富有文化价值的岭南古建筑被破坏,古村落、古民居亟待保护。面对这种情况,林进和十分痛心。他说,在湛江乃至广东很多地方,那一间间红砖白瓦的祠堂、私塾、古庙老建筑,是一代代岭南人对历史的记忆,对家乡的记忆,甚至是精神家园的记忆,岭南古建筑作为富有中华民族和岭南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是珍贵的资源和宝藏。

作为岭南古建筑行业的一员,林进和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唤起人们对岭南古建筑文化的保护之心和重塑之心,“保护传统岭南古建筑,传承古建筑建设工艺,我们一家人及团队一直在路上!”

上一篇新闻

华侨巨贾17载建南盛里侨宅群

下一篇新闻

惠安石雕:传承1600多年的工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