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开幕
在漫长历史长河中,亚洲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孕育了众多古老文明,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的亚洲,多样性的特点仍十分突出,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汇聚交融,共同组成多彩多姿的亚洲大家庭。
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文化活动,5月13日,“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本次展览汇集来自亚洲全部47国及希腊、埃及两个文明古国的共400余件组文物,其中有109件中国文物,展期至8月11日。
这是我国首次举办,亚洲大家庭共同参与、通力合作的集大成亚洲文明专题展览,参展国家数量、文物数量和精致程度前所未有,下面通过对部分国家的代表展品介绍,一起领略堪称“文物领域的奥林匹克”的魅力。
“曾侯乙”铜尊盘
1、中国
《“曾侯乙”铜尊盘》是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尊盘由上尊下盘两件器物组成。尊敞口,呈喇叭状,上饰蟠虺镂空花纹。尊颈部饰蕉叶形蟠虺纹,四只圆雕豹形伏兽攀附其上。躯体由透雕的蟠螭纹构成。腹、高足皆饰细密的蟠虺纹,其上加饰高浮雕虬龙四条,层次丰富,主次分明。盘直壁平底,四龙形蹄足,口沿上附有四只方耳,皆饰蟠虺纹,与尊口风格相同。四耳下各有两条扁形镂空夔龙,龙首下垂。四龙之间各有一圆雕式蟠龙,首伏于口沿,与盘腹蟠虺纹相互呼应。全器造型优美,纹饰繁复,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之一。
靴形高脚陶杯
2、亚美尼亚
《靴形高脚陶杯》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8世纪-前7世纪,出土于亚美尼亚埃里温遗址,现藏于亚美尼亚历史博物馆。陶杯以靴筒为杯身,鞋底为杯底,尖鞋头微微翘起,以大色块白色和黑色线条勾勒出系鞋带的样式,杯体前侧和口沿处有棋盘纹装饰。
石佛雕像
3、阿富汗
《石佛雕像》于公元3世纪在阿富汗沙拉-卡瓦达出土,现藏于阿富汗国家博物馆。
佛陀身着通肩袈裟,肩膀后部有火焰冒出,脚底有水流喷薄而出,该样式一般被认为是表现佛教题材中的“双神变”。
动物纹刻符印章
4、印度
《动物纹刻符印章》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5世纪-前20世纪,现藏于印度新德里国家博物馆。
此类印章雕刻精美,刻划符号至今尚未解读,可能表示签名或财产标记。印章出土于摩亨佐达罗遗址,这里也是古印度文明的重要遗址。
深钵形陶器
5、日本
《深钵形陶器》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前2000年出土于日本东京秋留野市雨间地区墓地遗址,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这件陶器是一口用于炊煮的大锅,由于煮沸受热,表面已经变红。其边口部分和腹部相连接的X状把手并非用于方便悬挂或拿取,而是为了装饰性的设计。腹部底纹描绘了线条,还用半个竹管形状工具描绘出大型漩涡花纹。
砂岩人像
6、沙特阿拉伯
《砂岩人像》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300年-前100年,沙特欧拉遗址,现藏于沙特阿拉伯旅游及民族遗产总机构。
欧拉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这个沙漠中的绿洲土壤丰沃,水源充足,连接着阿拉伯半岛和美索不达米亚的“香料之路”。这件人物雕像头大肩宽,下身娇小,眼睛涂白,应为举行仪式时使用之物。
热瓦普
7、马来西亚
《热瓦普》创作于1999年,现藏于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
热瓦普琴镶蒙古肚皮,琴头上部刻成嫩笋状。在马来西亚的吉兰丹州,常用其为玛蓉舞等传统艺术表演伴奏。
和合器
8、新加坡
《和合器》创作于光绪年间,现藏于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
和合器是“娘惹瓷”的一种代表器型,但像这样以蓝色为底色并不常见,因为蓝色在当地是与丧葬有关的颜色。
观众在体验多媒体互动展示系统
除了精美的文物展品,展览还采用了“传统展示+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展示方式,以现代影视艺术表现形式展示亚洲各国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著名文化景观,“文物带你看亚洲”多媒体互动展示系统让观众深度体验亚洲13个国家近60件文物,文物展览与创意展示交相辉映,构成了亚洲文物共聚一堂、亚洲文明聚集荟萃的文化盛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