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期市价格影响力显著提升
原标题:我国期市价格影响力显著提升
来自中国期货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30.46亿手,累计成交额为257.48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8.04%和10.08%。虽量价齐降,但难掩市场价值,我国期货和衍生品市场高质量发展初现成果,进一步向着全球重要大宗商品定价中心迈进。
多重因素导致市场降温
上半年,地缘政治局势、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与全球经济衰退担忧相继冲击全球期货市场,叠加疫情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在国际市场剧烈波动下,我国境内期市自身没有发生风险事件,行业的风控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22年5月份,我国期货市场保证金规模突破1.4万亿元。
从上半年整体看,我国期货市场活跃度和交易量均有所下降,二季度表现整体弱于一季度。2022年上半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成交额同比分别下降18.04%和10.08%。
具体看,前6个月上海期货交易所累计成交量、成交额同比分别下降33.23%和30.46%,分别占全国市场的26.88%和27.04%;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累计成交量、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45.28%和108.25%,分别占全国市场的1.76%和8.11%;郑州商品交易所累计成交量、成交额同比分别下降20.35%和12.96%,分别占全国市场的33.76%和17.36%;大连商品交易所累计成交量、成交额同比分别下降2.22%和3.52%,分别占全国市场的35.36%和24.32%;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累计成交量、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12.65%和下降0.46%,分别占全国市场的2.24%和23.17%。
“相对于金融期货市场的增长,商品期货市场成交规模处于下降中,这也是2022年上半年中国期货期权市场交易规模回落的核心原因,这与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见顶回落有密切关联性。” 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院长王骏认为。2022年以来,金融期货板块成交量同比增长12.65%,其中,2年期国债期货成交量和成交额增幅最大,分别增长92%和93%。同时,上半年股指期货中的中证500和上证50期货成交量同比分别增长20.7%和13.5%。王骏表示,这反映了中金所国债和股指期货受到国内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等机构投资者的日益重视和积极参与,以对冲今年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形势、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等系统性风险。
但自2月份至6月份,全国期货期权市场累计交易规模的降幅在持续收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大,促使实体企业、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积极进入国内期货期权市场进行风险对冲。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发布套保公告的上市公司增加了301家,增幅超过50%。“今年上半年,俄乌冲突、疫情、美联储加息等因素使大宗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侵蚀了许多企业正常的加工利润。”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表示,在此背景下,更多上市公司开展套期保值业务,有助于稳定供应链成本和经营业绩的提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30日,共有857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关于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公告。
今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为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将进一步拓宽期货和衍生品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
中间产品期货显身手
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是今年期市的重点工作。今年以来,受地缘政治冲突、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货币政策等因素影响,初级产品全球供给受到冲击。在中国证监会领导下,我国期货交易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不断强化监管和风险防控力度,从严从早管控市场风险,切实维护市场平稳运行和功能有效发挥,有力服务大宗商品保供稳价。
与此同时,我国期市的一个独特优势正在显示威力,那就是中间产品期货。中间产品,是指在一种产品从初级产品加工到最终消费品之前处于加工过程的产品统称。过去30年,随着全球化带来国际分工深化,中间产品贸易比重在全球贸易总额占比已超70%,在大宗商品价格的形成和传导中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国际上,中间产品期货上市品种数量、成交量均占商品期货的四成。
作为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制造业大国,我国也是精对苯二甲酸(PTA)、甲醇等诸多中间产品最大生产和消费国,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品种丰富、功能发挥显著的中间产品期货市场。目前,我国境内中间产品期货已有25个,超过全球中间产品期货总数的一半,其中19个为境内独有上市品种,比如PTA、甲醇等期货。再以化工领域为例,全球已上市17个化工类中间产品期货,我国境内就已上市12个,其中9个为境内独有上市品种。
历史上,欧美期货市场利用曾经的贸易优势和经济地位,已成为初级产品的全球定价中心,这一格局的转变尚待时日。当下,我国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在中间产品期货表现出明显的比较优势。从成交量看,近三年我国中间产品期货成交量在全球中间产品期货总成交量的占比均在90%左右,在全球商品期货总成交量的占比也在25%以上。
今年以来,中间产品期货越发得到我国相关产业链主体的广泛认可和深度参与。比如,聚酯产业链中,已参与我国PTA期货的PTA生产企业,合计产能占全国的94%。PTA期货价格不仅成为国内现货贸易的定价基准,而且逐渐成为对二甲苯(PX)、瓶片等上下游产品的重要定价参考,95%的现货贸易按照“PTA期货价格+升贴水”的方式定价。同时PTA期货也是一个国际化品种,英国石油、摩科瑞等境外企业积极参与我国PTA期货。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一项研究成果表明,2021年,在原油大幅波动的背景下,PTA价格涨幅与原油、PX涨幅相比分别降低了23个和13个百分点,有效缓冲了上游价格上涨对下游聚酯和纺织产业的冲击。今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中间产品期货在服务保供稳价、增强产业链韧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中间产品期货发力,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竞争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品定价中心,成为一个趋势。”业内专家表示。
持续提高价格影响力
2019年,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20号胶期货刚推出之时,折算成吨,低于新加坡交易所同类产品的持仓量,而截至2022年6月,上海20号胶期货的成交量、持仓量已经是新加坡交易所同类品种的23倍和4倍。
这种转变,强烈吸引境内外的企业把“上海价格”作为跨境贸易定价的“锚”。“市场深度和厚度都在增加,原来境内外轮胎企业都是参照新加坡交易所的价格定价,现在上海20号胶期货的量上来了,使得境内外企业更愿意来上海参与交易,形成的价格也更为产业所接受并使用。”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20号胶是轮胎产业的主要基础原料。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轮胎制造国。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采用上海20号胶期货作为跨境贸易定价基准的实货贸易量近140万吨,是2021年的28倍,货值超150亿元人民币,约占我国天然橡胶进口量的三成。20号胶期货交易规模和流动性上升,吸引更多境内外企业参与到中国平台交易,由此形成的期货价格包含了世界的声音,又形成良性循环,得到的价格更被境内外产业所认可和使用。
据记者了解,2022年以来,境内外排名前列的天然橡胶生产企业,如泰国联益集团、新加坡合盛农业集团、海胶集团、泰国泰华树胶等,首次采用20号胶期货作为跨境贸易定价基准。双星集团作为国企,联合其控股公司韩国锦湖轮胎,2022年一季度首次采用20号胶期货为定价基准采购境外天然橡胶超1万吨。同时,双星集团首次采用人民币对跨境贸易进行结算。
提高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更好服务和引领实体经济发展。这个期市新时代的任务正在我国率先国际化品种上破题。目前,我国期市已有7个国际化品种:原油期货、20号胶期货、低硫燃料油期货、铁矿石期货、PTA期货、国际铜期货、棕榈油期货。这些国际化投资标的是投资者在海外就可以投资的。“中国平台”吸引全球参与,汇聚世界声音,它们在全球的影响力日益扩大。2022年上半年,原油、20号胶、低硫燃料油、国际铜、铁矿石和棕榈油期货成交量同比分别增长30.84%、43.63%、63.77%、10.16%、68.82%和10.84%。
来源:人民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