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帮助年轻人告别“恐婚”

帮助年轻人告别“恐婚”

左图:14日,一对情侣在乌鲁木齐大巴扎景区附近路口等待通行,这里的信号灯出现了心形装饰。当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七夕节。 (新华社发)

婚姻是影响个人心理健康和生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婚姻和谐、家庭幸福更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当前,婚姻问题已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各方关注。

现实中有很多婚姻家庭不幸的情况,比如:闪婚闪离、家庭暴力、离婚冲突、婚后发现对方患有医学上认为影响结婚和生育的传染病、夫妻不和对个人和子女身心造成不良影响等。而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通过婚前教育来避免的。

婚前教育将解决矛盾的手段前置化,有效减少因家庭矛盾而衍生的其他社会纠纷,甚至是极端情况的发生概率,一定程度上是对当前法律等制度在调解社会矛盾滞后性方面的有益补充。在婚姻家庭咨询领域,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发展较成熟,新人结婚前都会接受婚前咨询,我国尚需补上这方面的短板。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配备婚前教育等市场服务,专业科学的咨询与指导可以为解决个人婚姻情感问题及生殖保健问题提供帮助,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婚前教育是婚姻家庭工作机制和服务水平的完善与提升,对提高婚姻质量、化解家庭矛盾、保障生育成功率、降低离婚率和社会风险,无疑会起到助推作用。

1 婚姻危机已变为“三年之痛”

最近山东济南一名女孩在领结婚证时表现出犹豫。她反复跟民政局工作人员说“我知道他对我好,我也很爱他”“我是自愿答应求婚的,但我就是不敢签字”“我害怕离婚,如果以后离婚怎么办啊”……济南市市中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副主任时晨曦分享了这样一则故事。

时晨曦和女孩聊了很久,倾听她的恐惧,平复她的心情,引导她往积极的方向思考,最后女孩克服了恐婚情绪签了字。临走前,他们两口子还跟工作人员笑着说了声谢谢,女孩还说“要勇敢开启新生活”。

离婚人数多,是济南市市中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开展婚前辅导教育工作的直接原因。济南市市中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车鸿说:“各年龄段都有冲动离婚的现象,但还是年轻人占大多数,而且很多夫妻的矛盾很深,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离婚调解工作,但成效低于心理预期。”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婚姻家庭辅导室主管、国家三级婚姻家庭咨询师王斌海认为,当下年轻人的婚恋观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物质生活丰富,年轻人更追求自我精神愉悦,责任感不强,遇到一点小矛盾说离就离的情况很普遍。”

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大数据报告显示,在全国离婚纠纷一审审结案件中,婚后2年至7年为婚姻破裂的高发期,婚后第3年达到离婚峰值,婚姻危机已由传统的“七年之痒”变为“三年之痛”。

2 婚姻解体的五大原因

热恋时情侣呈现给彼此的都是优点,对方的缺点、彼此的不和谐很容易被忽略,这就给结婚后产生矛盾埋下伏笔。婚前对彼此认识不足,夫妻双方背景差异过大、角色定位及认同发生错位,都是容易造成离婚倾向的背景因素。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性别与家庭社会学研究室主任马春华认为,离婚率升高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结婚率下降,离婚率升高,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难以回避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会推动社会个体的发展,让更多人有选择婚姻的权利。

二是相关法律条文和社会态度的变化,导致离婚的代价更小。1950年新中国出台的第一部婚姻法就明确强调男女婚姻自由,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明确划分了夫妻共有财产和个人拥有的财产。这些都在践行婚姻自由原则,支持在婚姻中个人权利的彰显,但客观上增加了离婚的可能性。同时整个社会对离婚的包容性逐渐增强,让人们敢于选择离婚,而不用付出社会性代价。

三是性别秩序变化对于婚姻稳定性提出了挑战。随着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女性对家庭的依赖也在减少,更多女性在寻求自我的独立。同时,女性受教育的程度大幅度提高,也促进了女性个体主义价值观的形成,使她们拥有能够作出更多选择的权利。

四是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对婚姻稳定可能会有一些负面作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特别是城乡之间的劳动力流动,这会导致人际关系的陌生化,私人生活受到道德舆论的压力会减少。流动人口的身心和工作相对不太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从而影响婚姻。

五是住房、子女教育、养老政策等社会政策的实施也会影响婚姻的稳定性。个体或者家庭为了适应政策,从家庭策略角度出发,为了从这些社会政策获得最大收益会选择离婚。

3 婚前教育软肋多

当前,年轻人对“婚姻需要学习”认知不够,或者认为“家丑不可外扬”,拒绝寻求专业援助。“很少有人主动参加婚前教育,许多人经常以‘忙’‘没时间’为理由拒绝,愿意主动找我们的基本都是学历比较高的。”王斌海说。 目前的婚前教育大都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有些地方已形成良好的婚前教育传统,但有些地方受政府财力约束,这项工作还是空白。

从事婚前教育的人员以热心肠的中老年女性为主,她们的身份大多为社区工作者、退休干部、志愿者等,获得的报酬也十分有限。或许由于这个原因,参与其中的专业人士较少。而市场中的收费情感咨询服务质量难保,从业人员鱼龙混杂。

许多地方接受的婚前教育时长太短,内容过于简单,“都是很容易就能了解到的内容”。真正意义的婚前教育还应包括更多心理学层面的内容,其目的是向未婚男女提供有关婚姻的课程和辅导,帮助他们了解婚姻的意义与内涵,提高经营婚姻生活的能力。

4 “夫妻训练营”灵不灵

银川市32岁的侯迪3月领证结婚,偶然了解到宁夏一家婚姻家庭辅导咨询中心开设了“夫妻训练营”,虽然收费,但他和妻子一致决定报名。“身边离婚的朋友其实挺多的,我们是新手夫妻,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很担心因为小事情争吵最后离婚,那样对夫妻和两个家庭伤害都很大,也是对我们领证时的承诺的背叛。”侯迪说。

侯迪夫妻参加的“夫妻训练营”总共12节课,每节3小时,周末上课,内容包括两性差异、沟通技巧、关系修复等。与他们共同上课的还有4对夫妻,有结婚3年的,也有结婚20多年的,课堂上有很多讨论分享的环节。“原来我们遇到的问题大家都有。”侯迪的妻子刘璐说,从4月上课以来她收获很大,掌握了许多夫妻相处的方式方法,比如向对方的付出时常表达赞赏和感谢,学会为爱情“存款”。

侯迪表示,一开始有朋友听说他们报名“夫妻训练营”后笑道:报它有啥用?该吵的架一个不会少。侯迪说:“我们的矛盾确实还在不断出现,但我们更清楚矛盾的原因在哪里,更懂得如何解决问题,不让小情绪引发更大矛盾。经过专业学习,我们对婚姻更有信心了。”

海女士今年刚退休,她表示结婚时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婚姻教育。“我们领证有工作人员重点强调优生优育,那个年代父母包办少了,也有自由恋爱后来过日子不合适的,但大多为了孩子选择忍耐。”

车鸿认为,婚前教育不是硬生生地告诉你婚后要怎样,而是表达出一种真挚的关心,能让新人感觉到,他们在被关注和祝福着。这既是领证当天的一个仪式感,也是一颗爱的种子,种在婚姻的起点。

5 婚前教育在校园探路

目前,我国从小学到大学各个阶段基本上还没有将婚姻教育、家庭经营这类课程正式纳入教育体系(部分大学开设了爱情心理学、婚姻经济学等相关的选修科目),社会培训机构的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多数青年是在懵懂状态下步入婚姻,这就好比“无证上岗”。所以,现在当务之急是补上婚姻教育这门课,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婚姻观。

婚姻的市场化、物质化和商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尽管婚恋难是不争的事实,但多数青年仍然愿意等待而不是将就,当代青年将有无感觉、是否有感情和今后的婚姻质量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已经进入重视婚姻自由、人格尊严和婚姻质量(生活满意度)的时代,这是当下低结婚率现象的社会背景。

宁夏大学学生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专职老师陈婧说,18岁至25岁属于成年早期,这个阶段的青年渴望亲密关系,也是婚恋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她建议在高校开设系统性婚恋教育课程。“处理亲密关系是需要学习的,年轻人能从家庭获取的婚恋教育太少了,很多父母自己都经营不好婚姻。我们在心理咨询中发现,恋爱问题在大学生心理问题中占比很高。”

从2014年起,陈婧在宁夏大学开设“爱情心理学”选修课,包括如何应对沟通障碍、亲密关系中的暴力等内容,百人课堂常常爆满。

陈婧表示,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很多问题,包括如何表达、如何拒绝、如何处理关系中的矛盾、如何使恋情更长久等。课程效果很好,一学期有不少学生在作业中表达感谢,有学生说“我终于知道上一段关系死在哪了”“原来不想接吻可以拒绝”。

6 营造新婚姻文化氛围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施美程表示,婚姻中包括现实和情感两方面问题:现实问题涉及社会习俗、规范和法律等诸多方面,情感问题又是一门沟通与相处的学问,专业性很强。因此,婚前教育内容涉及范围极其广泛,主要包括:专业性的性格婚检测试和分析、领会和表达爱的学习、传统家庭文化、婚姻家庭的责任担当、婚姻经营(包括和谐婚姻关系维护、姻亲关系的调适、婚后财产管理、两性心理学、家庭教育技巧等)、理性处理离婚问题等。

目前我国婚姻教育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要让婚前指导政策真正发挥作用,需要对这一领域的法律法规、体制机制和工作体系进行持续规范和完善。应出台专门的婚前教育法律法规,通过立法方式将婚前教育明确为登记结婚、领取结婚证的前置流程,使之成为婚姻登记的必要环节,并明确婚前教育的实施主体、培训形式、考核方法等,为婚前教育发挥实效建立制度保障。

另外,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婚前指导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引导新人以积极的心态接受婚前指导教育,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新婚姻文化氛围。

(新华社发)

来源: 长春日报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中小学生向武汉捐赠医疗物资 艾问用爱链接新中|艾问人物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万黛兰姐妹会及爱心人士吴玉梅、苏甘雅、佘瑞卿、黄玲玲、徐颖、 Alan kam等捐赠洪埠乡新房村贫困学子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