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富豪身家1024亿,却吃8元一碗的肠粉,如今深陷泥潭和危机
广东富豪有多低调?
前段时间,千亿富豪姚振华冲上热搜。
他身家约1024亿,却在公司楼下,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里,吃8块钱一碗的肠粉。
(姚振华在吃肠粉)
那么,姚振华是谁?
他早年卖油条,后来靠卖蔬菜起家,一年赚120万元。
拿着这笔钱,他修建了属于自己的农贸基地,占地万顷。
之后,他种的蔬菜,远销东南亚,赚得盆满钵满,一跃成为千万富豪……
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后,他又投资建立宝能集团,涉猎房产、汽车,保险、教育、医疗等行业。
如今,他的商业帝国总资产8000多亿,个人财富在广东省富豪排名第八。
那么,这样一个超级大富豪,吃8元一碗的肠粉,真的是因为低调吗?
有网友爆料,姚振华负债5000亿,面临一系列的债务违约问题。
曾经,他公然和王石叫板,在万科地产套现650亿,让王石差点陷入绝境。
王石气得跳脚,非常瞧不起这个卖菜佬,大骂他是“野蛮人”。
就连格力董事长董明珠也来掺合一脚,炮轰姚振华是“破坏实业的千古罪人"。
明明是超级大富豪,但姚振华的人缘,真有这么差吗?
他身家1024亿,却又被爆出负债5000亿,姚振华背后有怎样传奇的故事?
一切,还要从1970年开始说起。
1970年,姚振华出生在广东省汕头市。
70年代,几乎全国老百姓公认,潮汕人头脑精明,天生适合经商。
所以,很多潮汕家庭,从小就培养孩子经商。
乃至现在,潮汕涌出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比如马化腾、黄光裕、杨受成。
这些在商场上举足轻重的人物,都来自广东潮汕。
然而,姚受成却和大部分潮汕孩子不同。
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他跟在父亲身边长大。
父亲非常重视他的教育问题,一直教育他“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叮嘱他要认真读书,考上好大学。
在潮汕,很多人家庭观念很重,有为家族奋斗的传统。
对姚振华来说,他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
这更使得他必须肩负起光宗耀祖的使命,给弟弟当一个好榜样。
从小到大,姚振华都很喜欢读书,他的成绩也很好。
为了考上好大学,他整个高中时期,尤为刻苦。
晚上,其他同学都早早上床睡觉,他还在昏暗的灯光下,悄悄复习。
1988年,姚振华如愿考入华南理工大学,这是当时广东唯二的两所985大学之一。
当年,全国一共有272万人参加高考,而大学录取率才25%。
姚振华能考上985名校,是名副其实的学霸。
进入大学后,他主要攻读工业管理专业。
从大一开始,在姚振华的潜意识里,一直希望多累积技能,拓宽文理知识,丰富思想,未来才有更宽的路可以走。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每天晚上做梦的内容,都是想要获得更多的技能。
所以,当机会来临时,姚振华的决心比谁都坚定。
巧合的是,90年代,学校开设第二学位。
其他人还在权衡第二学位的利弊时,姚振华就毫不犹豫地下注,选择进修食品工程专业。
他付出别人两倍的时间,每天坚持看书,阅读各种书籍。
整个大学下来,姚振华比别人多学了30多门课程。
他以优异的成绩修完第二学位,完成两份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列宾曾说过“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靠着清晰的目标,敢想敢干,姚振华度过四年充实的大学生涯。
然而,从零到亿万富翁需要多久呢?
姚振华的答案是,14年。
大学刚毕业,他就早同学一步,进入深业物流集团工作。
这在当时,是足够让人羡慕的工作。
但对他来说,去这里不是赚钱的,而是去学习经验的。
心中有坚持的人,哪能甘心于平庸。
1992年,为了扭转蔬菜、肉,蛋、奶等短缺问题,国家大力支持"菜篮子工程",副食品供不应求。
伟大的老人南巡讲话后,无数人看到了遍地黄金。
一夜间,10万干部下海经商,比如赫赫有名的陈东升、潘石屹、许家印等企业家,都选择在这时候下海。
姚振华头脑机敏,眼光凌厉,他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商机。
在他看来,以前学了这么多专业,现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辞职,带着为数不多的积蓄,独自奔赴深圳,打算在那里白手起家。
这一年,姚振华22岁。
创业维艰,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毫无例外,姚振华的创业旅程,也异常艰难。
他刚到深圳,由于资金有限,只能搞点小本蔬菜买卖。
天还没亮,整个城市还在睡梦中,卖菜的人就要早早起床,只身去蔬菜集市进货。
一捆捆,一袋袋,扛上车厢,一斤一斤赚取差价。
冬天寒风凛冽,冻得手背发红;
夏日烈日炎炎,汗水浸透衣背,还有平日,手上磨了很多茧。
这些对于姚振华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后来,他在接受母校采访时说:
创业者,当准备下海时,就要有脱几层皮的心理准备。
由于薄利多销,姚振华的生意日渐红火。
不久便雇佣了三个员工,一年的收入高达120万元。
不同于普通的菜贩,因为本身专业的优势, 他在卖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他和弟弟创立蔬菜公司,主打蔬菜连锁超市。
同时,他开创农产品基地,实现商业自产自销的闭环,将成本降到了最低。
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展,姚振华把农产品销售到东南亚。
这让他尝到人生第一桶金的滋味,一跃成为千万富豪。
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姚振华沾沾自喜:“作为当时的新生事物,超市扩张得很快。”
从1996年到1998年间,仅仅两年时间,姚振华利用蔬菜超市大赚特赚,积累了大量资本。
1998年时,姚振华光在广东省深圳市一个地方,就拥有15家连锁蔬菜超市。
拿破仑说过:"世界上有两根杠杆可以驱使人们行动,利益和恐惧"。
一场暴富的资本游戏,已经开始在姚振华的脑海中,偷偷酝酿。
1998年,国家福利分房时代结束,整个房地产事业悄悄迎来黄金时代。
那时很多人通过低价买地,高价卖楼,一夜暴富。
房地产带来的巨额利润,是卖蔬菜的几百倍,姚振华自然不会错过。
凭借敏锐的嗅觉,他早已把目光瞄准房地产事业。
他在经营连锁超市期间,就多次以公司的名义,从各方拿地。
甚至为方便开展其他项目,把蔬菜公司的名字也变更了。
但是,姚振华万万没想到,刚开辟房地产版图,就遇到巨大的资金难题。
众所周知,想要建一座楼盘,必须要有巨额的融资。
蔬菜超市虽然给他带来一些原始积累,但是,用这点资金盖楼,无异于异想天开。
这段时间,姚振华风吹日晒,到处奔走,磨破嘴皮子找合作伙伴,希望能够筹集资金。
但是,一听说姚振华盖楼,很多合作伙伴就打了退堂鼓。
毕竟作为新兴市场,很多人都在风口上凝望,不敢轻易投资。
就在姚振华苦恼之际,深圳一家银行同意与他合作。
原来,这家银行正在准备建设住宅楼,但是,苦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地块。
巧合的是,姚振华手里正好有地,双方一拍即合,立即签订建设合同。
他们开发的两块地,正是姚振华几年前拍下的。
两块地,都可以修建广场,其中一块位于太古城,另一块位于中港城。
周围有很多住宅小区,两块地的位置都很好。
经过姚振华多方周旋和努力,中港城项目终于启动,他跨出房地产事业的第一步。
2000年,深圳中港商业城开盘,让他赚到上亿的利润。
姚振华曾经说过:
“创业”二字从来都不是那么简单、机械,成功来自于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和自身对社会现状的判断。
其实,姚振华上半场能如此成功,离不开他的专业优势。
而且,他拥有清晰的目标,能够敏锐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并且当机立断,抓住机遇。
这一年,他才刚满30岁。
2000年,姚振华创立宝能投资集团。
这一年,他又做了一个果断的决定,把打拼多年的连锁超市陆续关闭,专心做房地产事业。
周围人都以为姚振华疯了,放着赚钱的超市不要,去干房地产。
做房地产可不像买菜,资金流动动辄都是上亿。他创立一个稚嫩的新公司,如何活下去?
然而,从姚振华大学时代开始,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有清晰的目标。
巨大的利润,如同一个超级杠杆,将他的能力放到最大化。
即便是他第一家去实习的公司,也被他收割得淋漓尽致。
首先,他把目光锁定在深业物流,用收购和竞拍的方式,买入大量股票。
他认为深业物流会上市,这样他手中的筹码,会增值几倍。
可天不遂人愿,由于公司内部意见不统一,宝能和深业物流之间撕破脸,深业物流被拆分。
但是,姚振华并没有吃亏,反而获得深业物流大量物业和土地。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深业物流旗下的笋岗仓库。
笋岗仓库是中国第一仓。
他不但把笋岗仓库,升级改造成综合性物流园。
还在笋岗投资兴建深圳宝能中心,不仅集商业与购物一体,更是成为深圳的地标建筑。
从深业物流的口袋里,姚振华用2亿元的资本,换来600亿的升值回报。
后来,姚振华将太古城地块,打造成为深圳湾最大规模的建筑群。
开盘当日,就取得15亿的销售额,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
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有这样一句话:"“当利润达到10%的时候,他们将蠢蠢欲动"。
姚振华开始尝到做地产的甜头,这不仅为他带来大量资金,并且使他愈发深谙其道,开始在全国30多个城市圈地。
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姚振华的资产也实现了暴增。
自此,宝能地产迅速崛起。
这一年,姚振华35岁,终于成了亿万富豪。
相比10年前,他卖菜一年,也不过是这亿万中的一个零头。
2012年,姚振华的身家已经达到45.3亿元,进军《福布斯》富豪排行榜359位。
如果巨大的动力,是姚振华的超级杠杆,那么,资本市场就是他的支点。
姚振华开始在金融领域寻求猎物,从2015年开始,姚振华开启买买买的模式。
韶能股份、中炬高新都被他收入囊中。
姚振华买股票相当大气,但是生活中,却很节省。
他节省到什么程度呢?
有一次,姚振华的秘书为他买了一双皮鞋,价值7000元。
姚振华拿到后非常生气,认为太浪费。
他将秘书骂了一顿后,把鞋退了,换了一双2000元的皮鞋。
还有一次开会,他拿出手表说这块天梭表,自己已经用了八九年,一样可以用,没必要花十多万买名表。
著名的犹太船商,斯图亚特有一句名言:“在经营中,每节约一分钱,就会使利润增加一分,节约和利润是成正比的。”
姚振华深谙博取利润之道,不贪恋表面的风光。
但是,外在的低调,也隐藏不了内在的"野心"。
2015年,姚振华发起“宝万之争”。这是他的成名之作。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
对姚振华而言,给他一个支点,他能撬动整个资本市场。
作为房地产龙头,万科成了他的支点。
从2015年1月到7月,姚振华在背后操纵,通过别人的手,暗中不断买入万科地产的股票。
到7月中旬,他联合其他人,一共持有万科百分之五的股本。
之后的一个月,他没有闲着,继续别人买买买。
万科董事长王石坐不住了,公然反对姚振华继续买入万科股票。
按照当时的商业规则,如果是用高杠杆收购,是很多人不能接受的。
姚振华不以为然,几乎压下全部身家,孤注一掷。
他前后一共买下万科将近百分之二十五的股票,顺利成为万科地产的第一大股东。
掌握万科四分之一的股权,姚振华在万科内部有了话语权,他提出罢免万科高层管理人员。
自己的地盘,被别人入侵,王石坚决不同意。
他不仅不欢迎,并且直接骂"宝能不配",公然称姚振华是门口的野蛮人。
然而,姚振华云淡风轻,
投资万科,仅仅是因为,此时,是适合投资的时机和选择。
面对姚振华的疯狂买入行为,万科不能坐视不管。
无奈之下,万科开始反击,购买上百亿自己家的股票。
华润集团也没闲着,帮着万科对付姚振华,不能把万科送到他手中。
最终,万科把宝能挡在大门外,深圳地铁接盘成功,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王石虽然卸任董事长,但是,也算为万科交了高分答卷。
表面上看,姚振华输了,他没有成为万科的主人。
实际上,姚振华是这场商业之争中,最实际的受益人。
巅峰时期,他赚的钱甚至超过670亿。
多年以后,王石提到这场战争,仍然愤愤不平:“宝能系的态度剑拔弩张,是恶意的。他不尊重管理层,不和你商量”。
然而,姚振华的态度却截然相反。
他甚至觉得委屈:“我只是想干点实事,把保险干好,给保民挣点钱,太冤。 ”
姚振华在"宝万之争"的杠杆游戏中,大获全胜。
但是,如果人不能控制欲望,那么,最终将会被欲望支配。
2016年,血洗万科之后,姚振华盯上格力。
他故技重施,再次指使人,悄悄买入格力的股票。
这下董小姐坐不住了,面对彪悍的强敌,她不会让格力变成下一个万科。
于是,董小姐在格力股东大会上,誓要保护格力,怒骂姚振华是破坏中国实业的罪人。
万科可以随便搞,格力却不好惹。
董小姐是业内有名的铁娘子,姚政华不敢硬来,只能举白旗投降。
然而,面对破坏实业的帽子,姚振华怒了。
他非要反其道而行,摘掉这顶帽子,悄悄搞上实业。
那么,他是如何向实业转型的呢?
要做实体,是选择手机、冰箱还是空调?首先要有目标。
姚振华最终选择造新能源汽车。
早在2017年3月,他就在深圳注册宝能汽车有限公司。
通过调研,他把目光瞄准观致汽车。
但是,观致汽车连续多年亏损,这让很多人不看好。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没有像对万科、格力那样,强行买入股票,而是提前给了10亿定金。
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
面对姚振华的诚意,观致汽车盛情难却,转手姚振华四分之一的股票。
后来,他又从以色列人手里,买入四分之一,成为观致第一大股东。
接下来,姚振华开始全国战略性合作。
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一年生产几十万新能源汽车。
他好大的口气,别人也不好意思拆台,只能纷纷附和。
姚振华豪情万丈:
创业26年来,我们始终胸怀实业报国理想,艰苦创业,砥砺前行。
自此,姚振华野蛮人的标签渐渐褪去。又开始做起低调的富豪。
他一如既往,秉承潮汕人的低调和勤俭。
比如在生活中,比起其他富豪,座驾动辄千万,他只开80万的汽车。
当网友发现他在街头吃肠粉,这才引来网友围观,不知他是保持勤俭的作风,还是真的陷入债务危机。
被众人热议后,宝能集团再次走入大众视线。
姚振华造车,已有四年之久,由于缺少实业经验,当年的造车理想并未实现。
甚至屡屡陷入债务泥沼,传出拖欠工资,造车圈地等负面消息。
近日,网上流传出一张图片,宝能的外地员工在宝能集团总部扎营讨薪,网上还流出讨薪的留言。
有自称宝能员工的网友爆料,2020年开始,他的公积金、社保有几次停缴,工资也拖欠过。
过了好几个月,他的工资才补齐。
他的其他同事,有的年终奖未发,甚至五月份的工资,拖到七月份也没发。
实在没办法了,只能去公司总部讨薪。
更有意思的是,网友还爆料,2021年6月份,姚振华在官网分享一则好消息,也是关于造车。
可没想到的是,车还没造成,评论区先"翻车"了。
姚振华被清一色的追问:"工资什么时候发?""社保什么时候补。"
然而,满满的讨薪留言,早已不见踪影。
不管消息是真是假,宝能何去何从,相信姚振华心里早有决定。
遥想当年,姚振华在杠杆游戏里,游刃有余。
可是,商场上没有常胜将军,物极必反。
在杠杆游戏里,他终究用欲望把自己套牢。
有人羡慕他富贵险中求,有人对他的高杠杆模式,嗤之以鼻,很难认同。
但是,从姚振华的成功中,可以看到,面对选择时,他的勇气和果断,异于常人。
他用自己的狠辣,将资本撬动到极致。
他凭借敏锐和果敢,成就自己的富甲一方。
但是,也因为自己的彪悍,备受世人争议。
商场的局势千变万化,再厉害的人,也无法永远同资本市场抗衡。
唯一能做的,只能尊重市场,敬畏市场。
姚振华在巨额债务的重压下,不知道他还能否寻找到支点,开启新局面。
对此,你怎么看?
作者:朱小鹿&打破碗花花
关注我@朱小鹿,阅读更多百万级爆文。
你好,我是朱小鹿博士,是90后,也是武汉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
主业一门心思搞科研,副业用零碎时间写稿。
用动人的笔触,写走心的真实故事。
关注我@朱小鹿。或者点赞、评论、私信我,互相探讨学习,一起努力蜕变,成为更优秀的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