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陈嘉庚诞辰147周年纪念日|百年前,陈嘉庚就提出全面发展育人观

来源:台海网

台海网10月21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双减”政策落地后,如何开展轻负高质的教学改革、以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事实上,早在一百年前,在闽海之滨的厦门集美区,就有一位智者以超前的眼光提出了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他就是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

在创办集美学校时,陈嘉庚就提出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教育思想,反对学生如机械一样地“读死书”,强调知识、思想、能力、品格、体育、园艺、音乐等均需注重。这一理念,正与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观不谋而合,在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仍闪烁着真知灼见的光芒。

一百年来,在嘉庚精神引领下,素质育人的理念深深滋养着集美这方水土,孕育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高素质人才。而在继承陈嘉庚教育理念的过程中,集美区也逐渐探索发展并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品牌。

今天是陈嘉庚先生诞辰147周年纪念日,集美区联合本报推出“嘉庚精神引领 打造集美素质育人特色品牌”系列报道,带您走进嘉庚故里,深入了解集美区弘扬嘉庚精神、打造素质育人特色品牌的举措和硕果。开篇将与您一起回眸百年前嘉庚先生极富远见卓识的素质育人故事和集美学校的生动实践。

学前教育

陈嘉庚诞辰147周年纪念日|百年前,陈嘉庚就提出全面发展育人观

1926年8月,陈嘉庚创办的幼稚园新校舍落成,楼群包括葆真楼、 养正楼、煦春室、群乐室等。(资料图/集美幼儿园 提供)

软硬件设施“高配”

被誉为“模范幼稚园”

在中国,拥有百年历史的幼儿园并不多见,集美幼儿园就是其中一所。上世纪初,幼儿园在中国还是新鲜事物,且多由教会设立,而集美幼儿园是由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一所民办幼稚园之一。

1919年,陈嘉庚先生在家乡集美大社,借用一个祠堂创办了一所独立的幼稚园,这就是集美幼儿园的前身。

当时,百姓普遍没有学前教育的意识。陈嘉庚为了鼓励人们尤其是贫苦群众送孩子上幼儿园,不仅免学费,还给入园的幼儿发放生活补助。

集美幼儿园从诞生之初,软硬件设施就是“高配”——首届园长陈淑华曾任中国第一所幼儿园——鼓浪屿怀德幼稚园(今天的鼓浪屿日光幼儿园)园长;园内配备有钢琴、风琴、动植物模型等当时罕见的教学设备,还设立了体操课、故事课、手工课等,与国际高度接轨。

为改善办园条件,陈嘉庚斥资建幼儿园校舍。1926年8月,一排哥特式新校舍落成了,被称赞为“全国的第一幼稚教育建筑物”。陈嘉庚以自己的办园初衷给这排校舍命名——“葆真堂”“养正楼”“熙春楼”“群乐楼”。“葆真”,意为保护孩子的天性,尊重其发展规律;“养正”,寓意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好习惯,矫正不良习气。

在192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幼稚园教育》一书中,集美幼稚园作为四所“中国模范幼稚园”之一被详细介绍。

陈嘉庚诞辰147周年纪念日|百年前,陈嘉庚就提出全面发展育人观

在陈嘉庚纪念馆,嘉庚建筑模型让集美幼儿园小朋友很感兴趣。(集美区教育局 供图)

传承百年教育理念

尊重儿童成长天性

如今,集美幼儿园里,最初建设的教学楼——葆真楼、养正楼仍在使用,且成了该园的标志性建筑。在百年的发展变迁过程中,虽然几经停办、复办,但集美幼儿园坚守的“葆真养正”的教育理念始终没有改变。

“我们尊重幼儿天性,无论开展什么活动,都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经验出发。”集美幼儿园园长陈卫红介绍,老师们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社会,让他们保持童真,自由快乐成长。

此外,集美幼儿园注重幼儿良好品行的培养,充分利用集美的人文资源构建课程,通过看、听、说、做等适合幼儿的方式,让幼儿了解、感受嘉庚精神,激发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使其养正品行,达到个性与社会性的和谐统一。

今天的集美幼儿园,不仅是福建省示范性幼儿园,也是厦门市陈鹤琴教育思想科研基地园。不仅是集美幼儿园,包括集美实验、英村(兑山)、园博、杏林、杏滨等幼儿园在内的诸多幼儿园,也以嘉庚先生提出的“幼教信条”为宗旨,传承“葆真养正”教育理念,开展贴近幼儿发展规律、形式多样的活动,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乐园。

中小学教育

德育优

强调品格为先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陈嘉庚办教育强调品格为先,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人才。爱国,是他为集美学校制定的“诚毅”校训的核心内涵,也是他倾资兴学的初衷。

他曾语重心长地对集美学校的师生说:“我培养你们,我并不想要你们替我做什么,我希望于你们的只是要你们依照‘诚毅’校训,努力读书,好好做人,好好地替国家民族做事。”

即便在抗战期间,集美学校内迁安溪、大田,也持续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师生们通过抗敌漫画、论文、壁报、演讲、歌咏、演剧、火炬游行等方式,激发了民众的抗日热情。

著名画家黄永玉,是集美中学校友,并且是学校内迁安溪期间抗敌舆论宣传的主力之一。内迁安溪期间,为加强抗日宣传,集美各校师生纷纷成立报刊编辑部,其中1938年5月23日发刊的《血花日报》在安溪城乡广为传阅,影响颇广。该报的美术编辑就是黄永玉,负责木刻和插画;而文字编辑王寄生,后来成为著名的军旅作家,笔名白刃,著有《兵临城下》等多部作品。

陈嘉庚诞辰147周年纪念日|百年前,陈嘉庚就提出全面发展育人观

《血花日报》全体理事及员工合影。(陈嘉庚研究数据库 供图)

深挖嘉庚资源 开发特色必修课程

“诚毅”教育,在当代的集美区中小学也是德育的重中之重。集美的学生比其他区学生多了一门必修课——嘉庚精神校本课程。集美区深挖本土资源,开发以嘉庚事迹为题材的德育课程,持续推动嘉庚精神主题绘本、广播剧、情景剧等进校园,与诚毅学院联合组建嘉庚精神宣讲团,持续走进中小学进行宣讲,形成“诚毅”德育课程品牌。发动师生开展嘉庚精神主题艺术创作,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课本剧、音乐剧和舞蹈作品。组织师生参与“庚·读者”经典诵读活动,深入景区、社区、车站等宣传嘉庚精神。研发“行走嘉庚之路”中小学研学实践活动,带领师生走进嘉庚故居、鳌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身临其境感受嘉庚精神之伟大。

集美区将每年10月作为“弘扬嘉庚精神,践行诚毅校训”主题教育月,开展包括《嘉庚组歌》进校园、嘉庚语录书法比赛、嘉庚童玩节等一系列活动,让嘉庚精神、诚毅品格深入人心。

此外,集美区各校将嘉庚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设立嘉庚塑像、嘉庚文化长廊、嘉庚阅读专区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将宣讲嘉庚精神纳入新教师入职培训,通过家长学校开展嘉庚精神专题讲座,扩大社会影响力。

集美区教育局副局长张旭扬表示,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德育一体化是大势所趋,集美区将创新方式、搭建平台、整合资源,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各学段的德育工作“串起来”开展,不断讲好嘉庚故事、弘扬嘉庚精神。

体育强

建造标准运动场 体育教师人才济济

在旧中国,体育并不被社会和政府教育部门重视。而在集美学校,体育课不仅是“正事”、也是“大事”,被列为正式科目。连早操也被视为正课,一年四季都坚持不断。据1931年的《集美周刊》记载,如果有学生怕冷不来早操或迟到,校长就会亲自去宿舍“请”出来。

1921年,陈嘉庚写信给集美学校校长叶渊,规定每年“重九”(重阳节)之后三日内要开一次运动会,并且“绝对不可简”。从1919年到1948年,集美学校共举办了18届运动会。

学生没有锻炼场所怎么办?集美学校建成了具有大型足球场和400米跑道的大操场,场内的草坪用陈嘉庚特地从新加坡寄来的草籽培植。这种标准的运动场,当年在全省是数一数二的。

在嘉庚先生的鼓励下,登山、拔河、龙舟、球类、体操等各项体育活动开展得风生水起。对外体育交流也开展得如火如荼。1929年,集美学校篮球队与来访的美舰黑鹰篮球队和美舰皮斯堡篮球队比赛,两场均获胜。

当时,集美学校的体育教师可谓是人才济济——为增强师资,学校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寻聘体育教师。曾任集美学校体育馆主任的吴德懋为远东运动会五项冠军,是东南大学体育系毕业生;吴振西是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毕业生,教师金岩是全国运动会十项冠军和足球选手,邵乐平是全国运动会高栏冠军。

陈嘉庚诞辰147周年纪念日|百年前,陈嘉庚就提出全面发展育人观

滨水学校足球联赛。(集美区教育局 供图)

落实“大课间”活动制度 推动体育教学特色发展

乐安中学的舞龙舞狮、新亭小学五祖拳、上塘中学的沙滩橄榄球、美山小学的射箭……集美区以每天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为抓手,落实“大课间”活动制度,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特色的发展,形成“一校一品”、甚至“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发展新局面。

目前,全区已创建国家省市级足球特色学校25所、国家级篮球特色校6所、国家级排球基地校2所、省级武术基地校1所。2020年集美区小学联队勇夺市中小学中职学生田径锦标赛第一名。今年,厦门十中高中男子篮球队在省青少年篮球锦标赛中斩获第二名。

同时,坚持以劳树德、以劳强体、以劳育美,集美区不断推进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工作,今年被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区教育局的“立足新时代,劳动育未来”入选全省典型案例。集美区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预计2022年建设完成,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市最大的区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陈嘉庚诞辰147周年纪念日|百年前,陈嘉庚就提出全面发展育人观

集美学子以嘉庚精神为主题表演情景剧。(集美区教育局 供图)

职业教育

弦歌不辍

把跳台搭到深山里

在经营实业的过程中,陈嘉庚深感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他认为,知识要与技能并重,学生要学以致用,在集美开办了水产、商科、农林等职业教育,培养国计民生所需要人才。

至1927年,集美学校就形成了从幼稚园、小学、中学到专科,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男女学兼备的完整的教育体系。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陈嘉庚斥巨资购置各种实习实践设备。实习船“集美一号”“集美二号”,就是当时渔船界“巨无霸”。

即便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集美职业教育也弦歌不辍。抗日战争发生后,集美商业、农林、水产航海等校师生背上行囊,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来到安溪县、大田县继续办学。高山顶上,师生们不顾敌机盘旋,把黑板挂在树上,教师站在树前授课,学生席地而坐听课;航海训练要搭台跳水,师生们选定河段、集体掏筑深池,上演了密林中上课、深山里练跳水的佳话。

今天的集大航海学院、轮机工程学院、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集大财经学院、集美工业学校,均由嘉庚先生创办的商科教育和水产海洋教育发展而来。

产教融合

把学校办到工业区

如今,作为著名文教区的集美区,职业教育依旧蓬勃发展。不久前,全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获奖结果公布,集美职业技术学校3个项目(学生)凭借优异成绩,直接入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其中一名学生更是进入全国前五,将直接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此次福建省教育系统的中职和高职院校,共有八个项目入选国家集训队,集美职业技术学校入选人数全省第一。

而在去年12月,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国内选拔赛,精细木工和烹饪项目福建集训基地,也落户集美职业技术学校,其中精细木工集训基地是十大重点集训基地之一。集美职校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办学实力可见一斑。

高技能人才层出不穷的背后,是集美区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2007年,在集美区委区政府支持下,集美职业技术学校在机械工业集中区买地办学,拥有了自己的校区,包括教学楼和宿舍楼。师生学习生活在工业区,得以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更好地实现产教融合。

业内人士表示,十几年前,把学校搬入工业区办学,在全省是开先河之举,在全国也都具有领先意义。

鲜为人知的是,作为全省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也是全省首批设在中职学校的省级示范基地,集美职业学校每年都要迎来一批批厦大、华大来实训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中职生手把手指导名校本科生、研究生动手实训,是车间里的常见场景。

(记者 林桂桢 通讯员 吴秀娜 汪乐萍)

上一篇新闻

次局轰出21-10,“鸡血组合”2-1逆转世界第一,背靠背闯入决赛

下一篇新闻

在新加坡留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