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湛江吴川舞狮头扎作老艺人坚守民间传承40余载,称永不厌倦
在湛江吴川市这条上百年历史的古老街道——泰康东路上,聚集了几家吴川最具传统特色的锣鼓与醒狮舞狮头的手工艺制作坊,这其中,要数“李义记”最为当地人熟知。
“李义记”的创始人,是今年逾72岁的李义师傅。李师傅出生于1947年,是土生土长的吴川人,自幼家境贫寒,十来岁便跟随父母出社会谋生。
据李师傅自述,穷人在当时除了做苦力活以外,唯有从事手艺,才能吃上一口饭,于是,当年还未满17岁的李师傅,在老乡的带携下,进了一间舞狮头扎作的手工艺坊当起学徒,跟随师傅学习狮头的扎作。
狮舞文化是中国独特的传统,寓意着吉祥好运,从开源的汉代至今已在中华大地流行数千年。
据李师傅介绍,中国南方的舞狮又名醒狮,以佛山南海为发源地,在当年的旧中国社会,只要是来自佛山的舞狮头扎作师傅,无不受人尊敬拥戴。
而李师傅所在的工坊,恰好便是佛山的艺人创办,于是李师傅便铁了心要学会这门手艺,至少不用担心挨饿。
就这样,经过年年月月的坚持,李师傅也成为了扎作狮头的行家里手。
在李师傅这间大约30平方的制作工坊里,记者看到墙上和地上摆放、悬挂着的几个舞狮头成品,做工十分精致,颜色炫丽夺目,吸引眼球。
李师傅说创办这家“李义记”是在1976年的8月份,距今已经超过40年。
记者问起这些狮头成品是否都是由李师傅自己完成,李师傅回答是的。从搭建狮头框架到描色涂油装毛,李师傅需要一天的时间。
据李师傅说,年轻的时候,他一个人一天可以完成2-3个舞狮头,现在年纪大了,手脚自然没有以前灵活好用,速度也就比不上以前。
当记者问他,制作舞狮头都需要什么原料,李师傅介绍说,最主要的原料是黄竹,把黄竹削成竹篾,再按狮头各个部位的需求,切割成不同大小长度,这是第一步;
然后用白乳胶,再用砂纸把弯曲好的竹篾绑牢,待到风干后便进行贴纸。李师傅说,这些风干后的砂纸,即使用锋利的刀也是没办法把它割开的,相当的牢固,免却了使用的安全问题。
记者问李师傅,一般是收到定单才制作,还是先做好成品,等候客人到店购买?客户是国内的呢,还是也有国外的?
李师傅回答,基本都是客户到店下单,他再制作;
因为“李义记”这个字号已经有40年了,国内外的客户都有,尤其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海外华人众多的国家,
因为也有舞狮的传统,所以每年都会在“李义记”下不少定单,于是每逢年底舞狮头旺季的时候,他基本一个人忙不过来,亲戚朋友都会来帮忙赶工出货;
而李师傅只要有空闲时间,都会呆在工坊里头扎作舞狮头,少在外头消闲。
在采访同时,记者看到几位路人经过工坊门前时,都不禁停下脚步,观看李师傅的巧手编织,甚觉新奇。
随后记者又走进“李义记”的店铺,发现店铺堆放满了各式各样的工艺品,有手工的神像,锦裳,甚至还有乐器,
随后记者又走进“李义记”的店铺,发现店铺堆放满了各式各样的工艺品,有手工的神像,锦裳,甚至还有乐器,
随后记者又走进“李义记”的店铺,发现店铺堆放满了各式各样的工艺品,有手工的神像,锦裳,甚至还有乐器,
随后记者又走进“李义记”的店铺,发现店铺堆放满了各式各样的工艺品,有手工的神像,锦裳,甚至还有乐器,
李师傅说,都是相关行业的一些熟人朋友,晓得他名气最大,于是把产品寄放这里,托他代售。
最后记者问李师傅,已经古稀之年了,是否有想过把这个手工制作的行当完全交给后辈,安享晚年?
李师傅的回答意味深长,自己是一个平凡人,觉得最骄傲的就是这辈子只做一件事,所以,只要自己手脚还能动,他都不会停下扎作,直到自己咽气那天。
李师傅的回答意味深长,自己是一个平凡人,觉得最骄傲的就是这辈子只做一件事,所以,只要自己手脚还能动,他都不会停下扎作,直到自己咽气那天。
李师傅的回答意味深长,自己是一个平凡人,觉得最骄傲的就是这辈子只做一件事,所以,只要自己手脚还能动,他都不会停下扎作,直到自己咽气那天。
李师傅的回答意味深长,自己是一个平凡人,觉得最骄傲的就是这辈子只做一件事,所以,只要自己手脚还能动,他都不会停下扎作,直到自己咽气那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