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西媒看中国“自梳女”走入历史:越来越多女性更独立

西媒称,“自梳女”在近一个世纪前争取到了单身的权利。而今天,中国年轻女性结婚的压力依然存在。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4月22日刊登题为《中国的自梳女》的报道称,大约70年前,在中国东南部广东省的一个村子里,梁洁源(音)宣布终身不嫁的那天早上,她很早就起床了。他的家人杀了一只母鸡献祭给神明。母亲为她解开了象征少女身份的辫子。然后,梁洁源嘴里念念有词,同时将自己的头发盘起,变成当地已婚女性的典型发型。随后,她微笑着向亲友们敬上茶和食物,就像婚礼仪式一样,只是没有新郎。22岁的梁洁源完成了“自梳”仪式,从此成为一名“自梳女”。

报道称,结婚和生孩子一直是绝大多数中国年轻人无可商量的人生安排。中国传统文化要求子女们必须让家族延续下去,同时要照顾和赡养父母。即使在今天,也可以看到,在中国的公园里,年迈的父母们拿着自己子女的照片和简历,努力帮他们寻找合适的婚姻伴侣。家庭聚会往往意味着对单身者的“审问”。特别是针对年龄接近30岁的女性,她们被认为处于“危险”的年龄。按照世俗的说法,如果继续单身下去,她就是一个“剩女”。

报道称,尽管中国女性在许多领域面对不平等现象,但有些事情正在发生改变。结婚率逐年下降,离婚率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选择将自己的职业生涯置于比婚姻生活更重要的地位。如果无法长期维持婚姻生活,那就干脆不结婚。但是这个决定仍然经常遭到家人和朋友的反对和误解。

报道称,中国过去的情况并非都是这样。直到上世纪40年代,在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女性中,梁洁源选择成为“自梳女”的决定已不罕见。自19世纪以来,随着清王朝的衰败和蚕丝业的兴旺,一些经济独立的女性不再希望依赖于任何人,也不想要受到婚姻的束缚。于是,她们将自己的辫子盘起,宣誓终身不嫁。

对于梁洁源来说,这个决定是很自然的,现年90岁的她依然这么认为。在那个时代,在多年动荡和战争的冲击下,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生活非常艰苦。许多家庭被疾病、饥饿和繁重的劳动所摧毁。对于最贫穷的女孩来说,婚姻可能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命运安排:受到婆家的约束和欺压。

梁洁源说:“另一方面,如果我选择成为‘自梳女’,我会有更多的机会来照顾和帮助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据报道,她的父母曾多次帮她物色夫婿。她说:“他们给我提出了一些人选,但我都没同意。”

报道称,梁洁源和其他“自梳女”一直生活在村外的“冰玉堂”,那里是她们的居所和聚会之地。自2012年以来,这个安静的两层建筑被改造成一个“自梳女”纪念馆,成为中国早期女权主义者的象征。

报道称,“自梳女”生活朴素,节衣缩食。她们的收入除了负担自己的生活之外,还要支持她们的家庭,资助兄弟姐妹的教育、结婚等其他费用。

报道称,从上世纪40年代起,随着中国的战争和社会转型,蚕丝业逐渐衰退,“自梳女”文化也走向衰落。这些女性中有许多移民到香港、马来西亚或新加坡。

梁洁源说,她不后悔,因为没什么可后悔的。她强调,她一直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她说:“只有自己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才能够在经济上支持家庭。这是一个责任问题。今天的女性想要独立时,也许已不再有这么多的负担。”她微笑着说:“无论如何,这(成为‘自梳女’)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