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受的伤,看完这部影片你可以放下了
有这么一部日本影片,我暗自期待了好久。最近,才终于等来了资源。
非常期待的原因之一,这部影片是由“演而优则导”的日本人气偶像斋藤工所导的处女作。
提起斋藤工,国内观众都很熟悉。
2014年,凭借《昼颜~工作日下午3点的恋人们》,高居婚内出轨电视剧的话题之首;2017年上映的《昼颜》电影版,更是制造了上海电影节一票难求,抢购空前的盛况。
作为一名『BL小电影专业户』,“性感”、“色气逼人”、“荷尔蒙爆棚”,是他身上撕不去的标签;
但他所塑造的正经荧幕形象,却是文艺范儿十足的教师和温文尔雅的医生居多。
显然,2017年是他的收获年。
除了以演员身份参演电影《昼颜》,逐步尝试从台前走到幕后的导演转型,斋藤工也走的十分顺利。
经他首次执导的电影《空白的13年》,一举拿下了『2017年夕张国际电影节观众奖』及『第二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导演』两项大奖。
今天推荐的这部电影,就是节奏舒缓、剧情故事简单的获奖影片:
《空白的13年》
开篇是段引子:人类有火葬的习俗,而火葬又多用于国土面积小的国家。奇怪的是,人类是唯一使用火葬方式的动物。
在松田家,正在举办一场葬礼。
同样姓松田,松田雅人的丧礼上门庭冷落,与对面车水马龙、络绎不绝的宾客形成了鲜明对比。
看着这副惨兮兮的情景,小儿子幸治的思绪飘回了15年前。那个炎热的夏日,他写的作文得了奖的下午。
那天一放学,他就兴奋地赶回家,找到麻将馆里的爸爸,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但是,爸爸的表现让他很失望。爸爸不但反应平淡,而且还将作文随意扔在一旁。
哪怕是现在想起这件事,幸治依然觉得自尊心很受挫。然而,比起这个小小的伤害,爸爸给全家人带来的更大打击,在于13年前发生的事。为了这个,妈妈甚至都不愿来参加爸爸的葬礼。
13年前,爸爸欠了别人的钱。追债的人天天堵在门外敲门叫骂,而爸爸呢,只是坐在家里默默的抽烟。妈妈担惊受怕地护着幸治。
当时爸爸那副窝囊的样子,深深刻在了幸治的记忆里。
在那段被人连着追债的日子里,一个雨天,爸爸借口出门买包烟,从此再没有回来,彻底消失在了一家三口的生活里。
没有爸爸的日子里,家里顿时失去了顶梁柱。妈妈只能一人辛苦挣钱养家,一天兼职打好几份工。早晨挨家挨户的送报纸;晚上去当陪酒女。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很清贫。
就这样,一天,骑车送报纸的妈妈被车撞了。可怜的妈妈,受了重伤,却连去医院的工夫都没有,还强撑着去做工。
可惜,没几天,妈妈就病倒了。幸治只能和哥哥早起送报纸,哥哥还承担起了妈妈的职能,每天要做饭,他忍不住牢骚满腹......
回想起这些往事,虽然幸治从没听过妈妈对他们兄弟两抱怨过爸爸什么,但他觉得:对于爸爸不辞而别的13年,在妈妈的心里,一定是恨着爸爸的。哥哥也一样。
所以,三个月前,当一家人知道爸爸得了癌症,现在在医院的消息时,一家人曾特意聚在一起,商量要不要去医院看望他。
但是,母子三人想到这些年爸爸给家人带来的伤害,以及他临走前欠下的那些债,他们依然觉得伤痕犹在,难以原谅。所以商量的结果就是不去。
虽然一家人这样说好了,但幸治却始终无法释怀。他总是想起,儿时和父亲一起玩棒球时的时光,那是一段特别美好的回忆,自从父亲走后,他再也没有体会过那种单纯的快乐了。那时父亲的样子,看起来也特别明朗。
思来想去,幸治还是去医院看望了爸爸。多年不见的父子,其实也无话可说。只是远远地、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相互问问近况。更多时候,默默在楼顶抽着烟。
更重要的是,幸治得知了妻子怀孕的消息,他自己也要做爸爸了。奇妙的为人父体验,将他和父亲的感情,重新连接到了一起。
一时之间,幸治想到所有的往事,百感交集。那个他和父亲一样,没能实现的棒球梦想、失败的人生......
然而,爸爸的病情恶化的很快,除了带着妻子去医院看过爸爸以外,幸治还来不及做什么,爸爸就已经西去了。
冷冷清清的葬礼上,和尚主持让前来参加吊唁的人进行致辞。尽管来参加父亲葬礼的,看上去都是一些奇奇怪怪的社会边缘人,但没想到,这个举动,却彻底扭转了幸治对父亲的所有观念。
原来,在一家人眼中特别不靠谱,甚至表现很渣的父亲,在前来吊唁的人心中,却是一个特别善良的人。
他从不记恨拿了他的钱跑路的人,反而经常帮助弱小。对陷入困难的朋友慷慨解囊,总是帮助身边的人。就连幸治当年的得奖作文,父亲也如获至宝的珍藏着......
这部《空白的13年》,属于典型的日式家庭片,节奏慢、情节舒缓,整个故事也特别简单。但并不是慢,就意味着能拍好一个家庭亲情的影片。它反而要求每个镜头都很精简,看似平淡,却有无限的故事性。
比如:父亲失踪后,桌子上放着的半包烟;去医院看父亲时,沉默中,幸治脸上尴尬和无措混杂的细微脸部表情。
有伤口,有温情;回忆里的疼痛,淡淡的治愈,影片《空白的13年》涵盖了一部优秀家庭作品所有的点。
影片中,前半段通过幸治的回忆讲述父亲带来的亲情伤害;后半段则通过吊唁者的讲述,丰满了父亲全部的人生,人物形象得到了立体化。
显然,前来参加葬礼的吊唁者,完成了影片的治愈主题。
一方面,出席葬礼的这些“社会边缘人”,用他们的发言,就像拼图一样,大概拼凑出了父亲在抛妻弃子后,空白的这13年里,生活的大致轮廓,填补了一家人想要去了解父亲这些年生活的情感;
另一方面,又通过群像的模式,向观众展示了哪怕是同一个人,根据不同人的视角,看到的一个人另外一面的样子。
人本来就是丰满立体的,每个人身上都充满着各种矛盾交错的性格,做着许多不合逻辑,甚至没什么道理的事情,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但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还有复杂、变化莫测的人性。
作为父亲,他应该是不及格的。逃避债主,进而逃避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但站在父亲的立场上,他大概是不愿意拖累妻子和孩子,让他们过着被他连累的生活。
所以,作为一个父亲,不辞而别的离开,看上去这个行为非常混蛋,但也可能是在他的能力范围内,能为妻儿做到的唯一一件事吧。
作为朋友,父亲无疑又是一个难得的大好人。对待朋友,他热忱、无私;无论身边是怎样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总是竭尽所能的帮助他们,就像雪中送炭的温暖朋友。
想想我们身边的人,那些以前的同事们,一个看上去外表有些邋遢的IT,有一天,你却听说他请假去新加坡参加F1赛车比赛;一个性情温和圆滑的高发际线大叔,听说他就要移民国外,而且要改行当牧师了......
这些都是我的亲身体验,这时你才发现:世界之大,在某个时刻,你所认识的某一个人,对他形成的全部印象,很可能只是他人生起伏中的某个瞬间而已。
正如影片中的儿子一样,童年造成的伤害可能永远难以弥合,也很难真正做到原谅父亲,心无芥蒂。但看到了朋友眼中的父亲,他却能够真正放手,放下童年那个内心充满伤痕、可怜无辜的自己。他可以说一句:虽然爸爸抛弃了我们,但他至少,是个好人。
这部电影所表达的,或许并不是让人们遗忘痛苦,轻易说原谅。而是试着接受一个有缺点的父亲,作为一个普通人,看待他的全部人生。
接受人生原本的不完美,接受无法选择的出身,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生活课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