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 星期二

“手民之误”和一次错误的推送

“手民之误”和一次错误的推送

题图 / PingWest

本文首发于航通社,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 微博 @lishuhang

昨天中午,安装了某款新闻应用的用户们,都收到了几条莫名其妙的推送信息,并且由此认识了一个名叫"何文辉"的人。

这一事件引发了一小场在科技媒体和读者之间的狂欢,不过并未进一步扩散;当天下午这个新闻应用就道歉了。

同样的,在同一天发生的另一次错误的推送,也波及到了其他一群人,但没有在中国的科技业界掀起涟漪。

1 | "手民之误"的台风警告

这两天,一个热带低气压集结于香港西南,会在未来几日为香港带来狂风骤雨,所以香港天文台发布了台风等级中最低的一号戒备信号(T1)。

但是天文台在昨天(5日)早上,曾错误"提早"发布T1信号生效时间。

上午十点多,天文台App发出推送消息,说在早上9时25分已发出一号戒备信号。不过随后,另一条推送说,T1还没发出,并"预报"说信号会等到11时20分再发出。

在此期间,天文台手机App和网页同时出现T1符号,让一些市民感到混乱。不少市民在天文台Facebook专页反映意见,天文台助理台长黎守德下午就事件致歉。

黎守德的发言中提到一个陌生的词:"事实上过程出现了我们所称的'手民之误',大家要理解,运作上难免涉及人为操作……"

这个"手民之误"在内地人看来,应该是一个相当生疏的词语,不过因为教育方式的差异,在香港和台湾的日常用词当中,可能会有一些源自古汉语的成语或俗语。那么它指的又是什么呢?

2 | "手民"的劳动

"手民"最早的意思是木匠。在雕版和活字印刷出现之后,就转为指代雕版植字的工匠。

如果"手民"眼花选错了字,就会在印好的书页中出现错别字。而"手民之误"也就被用来指文献在抄录、转写之际产生的文字错误,在内地不常用,算是一个专业术语了。

“手民之误”和一次错误的推送

外研社汉英双语《现代汉语词典》(图 / wordpress.com)

众所周知,在古代识字率并不高,读写能力仅仅局限于有条件受教育的王公贵族,大多数人都是文盲。那么,如果工人——"手民"目不识丁,怎么样保证排版不出错呢?

我们是否可以假定,这些工匠,其实已经在排版过程中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呢?这倒不一定。其实类似这样的岗位现在也能看到。

现在我们虽然用不到用手排版了,但是如果需要悬挂牌匾,或者做室内装饰的话,还是需要按照图纸给定的标记去施工,把字体和标志的相对位置妥当安排。这样才能保证牌匾符合企业形象识别规范,同时哪怕是英文或少数民族文字也不用担心。

只要拿任何一种我们现在还不认识的文字放在眼前,让我们给打乱顺序的字母排个序,就会知道当年"手民"的艰难。当然,随着需要排的字数上升,工作的难度指数级增加。

在古代典籍上所体现的活字盘,是横亘于排字工人面前的大轮子,在轮子上面排列着大概一厘米见方的汉字,密如蜂窝,少则3000个,多的10000个。

“手民之误”和一次错误的推送

元朝王祯著作《农书》里所绘的印刷活字盘(图 / 维基百科)

工人们要按照这些字体的音序,在圆盘当中不断旋转,找到特定区域的第几行第几字来拣选出要用的字,或者把多了的字放回原位。这毫无文学底蕴,却复杂到眼花的工作,充分体现了传说中的"工匠精神"。

现在一般认为,西方使用的活字印刷技术是由古腾堡独立发明,他基本没有参照从中国传来的活字方法。随着近代中国门户洞开,"洋活字"也传回活字印刷的故乡。

1827-1835年,英国伦敦的传教士撒母耳·台约尔在马六甲英华书院,结合欧洲的工艺和华侨工匠的手艺,研究和设计了汉字活字阳文钢模、阴文铜模,铸造汉字金属活字三千余字,第一次成功地用金属活字印刷了汉字圣经。

英华书院铸造的汉字活字价廉物美,世界闻名。英华书院的中文活字,曾经卖给俄国钦差大臣、法国巴黎学会、新加坡政府、太平天国、两广总督、上海道台、清廷总理衙门等。

1839年,伦敦传教士理雅各将马六甲及其印书厂的华文活字和印刷机器迁往香港,并印刷了月报《遐迩贯珍》,是为香港的第一份中文刊物。

3 | 工具带给人的谜之自信

在王选带领我们告别铅与火,迎接光与电之后,排版技术逐渐变成需要通过键盘输入来完成。排版工人就逐渐变成了打字员。

对我们这些爱怀旧的80末人士而言,90年代似乎并不遥远。那个年代其中一项历久弥新的记忆,就是我们跟着爸妈一起去参加电脑培训班,学习键盘指法和五笔字型。

WPS和金山打字通们给了我们一种错觉:似乎只要会打字,就是会用电脑了。现在这种错觉依然被我们以某种形式所延续着。

也许在简历上你还能看到"精通微软Office软件"的说法;或者你订购了一些知识付费产品,简单听了听第一讲,就以为已经获取了终南捷径,距离走上人生巅峰也不远了。

这都是工具带给我们的错觉。从历史维度看,这种错觉其实相当罕见,因为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排字工人们辛勤地选出活字,并按顺序排列的时候,可远远不会认为他们因此就跻身于"文化人"的行列。

当代的工具之所以能带来如此前所未有的错觉,营造使用者的驾驭感,不得不归功于现在的工具在用户体验上的雕琢。事实上,仅凭把工具做得简单易用这一点,就足以诞生一项细分产业——正如英华书院价廉物美,畅销海内的活字。

由机器辅助来降低可能的人为操作失误,这种所谓的"防呆设计"正出现在各行各业需要人工操作和确认的系统环节当中。

例如,针对推送消息的确认方法,包括将推送权限分散给多个层级的管理员,而非仅由一个人负责;将测试环境和正式环境相隔离;以及延迟推送——锤子手机的最早一款T1曾经重点介绍了短信延迟4秒才发送的功能。

“手民之误”和一次错误的推送

锤子手机的"后悔时间"功能(图 / 少数派)

一些第三方的推送服务同样应运而生。特别是在国内,这些服务的初衷可能是为了解决iOS和Android的官方推送服务可能偶尔间断,或被国内"魔改"的手机ROM屏蔽的问题。但客观上,第三方推送服务也为客户营造了一个独立的功能区域,一般具有独立的后台,从而得以通过优化后台用户体验,从产品层面进一步降低出错的概率。

然而,可能恰好是因为人们过分依赖了完备的制度设计和系统设置,以为该想到的地方都想到了,应该不会有问题,结果恰恰有些问题会绕过重重关卡,在极其微小的概率之下发生。

问题有时会很严重。例如今年1月初,美国夏威夷州有150万人,通过手机、电视、收音机和露天大喇叭接到了政府发出的警报,说是有弹道导弹入侵,"这不是演习"。

当地的应急管理部门在半个小时之后发布了辟谣的消息,说之前的是误报,然而为时已晚。据一个很难确认真假的4Chan帖子,有人听到警报以为终于到世界末日了,跟他的亲姐姐发生了此处省略1000字的末日狂欢。

“手民之误”和一次错误的推送

图 / 4Chan

追查成因,人们发现是当地应急管理系统的界面设计出了问题,以至于让操作员不能很好的区分测试环境和正式灾害信息,由此还在程序员论坛上引发了一场设计最难用的推送系统后台界面大赛。

不过,就算是一个设计相当完备和人性化的推送系统,恐怕也不能保证100%不出问题。这次手滑推送"何文辉"的网站,一开始说是"外部Push供应商出了问题",但在最后的正式声明中,还是归结为"内部操作失误"。

工具确实可以帮人完成以前以为很难,或干脆不可能完成的事,但越是这样的时候,最能出问题的地方,越集中于人本身。

4 | 痕迹永存

人类如此不可靠,以至于机器不得不承担更大的责任。今后,各种需要人力做的重复、技术含量相对低的工作,例如推送、校对、剪辑等等,都会越来越广泛地被机器完全替代。

虽然罗永浩演示的语音输入鸟巢只是贻笑大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语音输入和识别,现在已经在逐渐的替代原先的键盘输入方式,人们只是在静静等待它的准确率进一步提升。

AI除了之前报道的自动写文章,更重要的是对人类的文字自动纠错。例如一款机器阅卷工具,通过AI替代人类教师对英语作文评分和更正语法,据说和人类阅卷的一致程度高达92%。这个产品已经覆盖了6万所学校的1.2亿学生,其中包括北京90%高校,以及所有区县的中学。

因为人类不可靠,所以要更多的用机器来替代人。而只要人操作的环节不能完全消灭,那么需要负责的人,就会因为得不到更多的训练,没有犯错的机会,而变得比以往更容易出错。长此下去,人类只会越来越没有用。这不是一个恶性循环吗?

更糟糕的是,现在我们还有另外一个侥幸心理。很多时候我们认为,信息是可以被随意修改的。如果你出现了错误的推送,似乎再改一下,也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微博提供了可以修改已经发出微博的功能。知乎最开始可以查看回答的修改历史,但这个功能引发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知乎把这个功能下线了。现在你只能看到问题的历史,而不能看到回答者对答案做了怎样的修改。

铅字时代,如果出现排版错误,可能印出来的多少份报纸、杂志或书籍上,都会永远存在这个错误。因此,如果报纸出现了校对错误,哪怕是一个细小的错别字,也都一般会在之后辟出一个豆腐块,专门勘误致歉。

然而,互联网时代能轻易掩盖自身的小失误,也许只是一种幻觉而已。如果有一个足够重要的信息发布,在一两个小时甚至更快的时间之内,就能够通过各种意想不到的渠道——例如群里或朋友圈里的分享,删不干净的带截图的微博,或者是一段区块链上的交易附言——被广泛的传播和保存。

正好今天中午,有某个广告公司所制作的广告惹了麻烦。很快,人们已经很难重返"案发现场",也找不到原先存档的痕迹,只有大量截图流传。但当事方并没有心存侥幸,果断承认确有此事,并且诚恳致歉。

出错就认错,这也许是现在这个时代,一旦遇到任何人为疏忽之后,唯一一种值得采取的应对方式。

我想,任何一个有能力在网上发东西的人——不管发的是文字、图片、视频,还是别的什么,都应该及时的意识到:自己的信息一旦发出,总有人能找到它最初的样子。此时,不要想着去遮掩,也不要想着用更多的谎言去掩盖最初的失误。

同样有修改功能的微信公众号,最多只允许包括标点符号在内,修改五个错别字。这样的功能设置似乎也在提醒我们,要时时回望"手民"所处的那个时代,从那个工具并不怎么好用,人心并不怎么急躁的年代寻找经验:

记住"敬惜字纸"这句古老的教诲,认真对待自己发出的每一个字节。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受权转载航通社稿件时,请保留版权信息。寻求授权,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 ,并在后台留言输入关键字“转载”

上一篇新闻

这些软件,在偷偷扣你的钱

下一篇新闻

Eversheet,走出中国办公软件自己的路子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