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要“倔强”多久,才有不必解释“我是谁”的自信和底气?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中国军号

01


中国人永远不会忘了申奥成功那一天。

报告文学《五环旗下的中国》中描绘着当时的盛况:“上百万北京老百姓走出家门,涌到街头,涌到中华世纪坛,涌到天安门广场,涌到中关村科技园……东西长安街的游行队伍长达数公里,性格内敛的中国人在沉默中爆发了!”



要“倔强”多久,才有不必解释“我是谁”的自信和底气?



欣喜若狂,只因这个国家在奥运之路上,遭受的屈辱太多太多、经历的磨难太重太重,感情被压抑得太久太久。

1896年,第1届奥运会在希腊召开,光绪皇帝还徘徊在甲午海战的阴影下,“田径”一词对慈禧太后和清朝大臣们来说仿若天书;1900年,第2届奥运会在法国巴黎召开,这个不忘向清政府发来邀请的东道主,正伙同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对中国烧杀劫掠;1904年,第3届奥运会召开之际,日俄在为独吞中国争得面红耳赤……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发表文章,向国人提出了三个问题:“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我们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枚奥运金牌?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饱受帝国主义列强凌辱的中国人,翘首盼望炎黄子孙出头的那一天。



要“倔强”多久,才有不必解释“我是谁”的自信和底气?



那些年,中国那么艰难,却那么倔强。

1932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不久,刘长春怒视“伪满洲国”的威逼利诱,一个人走向第10届奥运会。《中国奥运第一人》一文中这样写道:“国富民强,国穷民弱。一个潦倒的国家,子民的尊严从何谈起?即使在轮船上,即使你坐了一等舱,洋人也明显地歧视中国人。”


1936年,符保卢在第11届奥运会上争得了中国人第一次触碰奥运会奖牌的机会,却因他买不起需要自备的比赛用杆,导致没有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途经新加坡时,当地报刊上以“东亚病夫”的漫画讽刺中国人:在奥运五环旗下,一群头蓄长辫、身着长袍马褂、面容枯瘦的中国人,用担架扛着一个大鸭蛋。

第16届奥运会前夕,面对当时国际奥委会成员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漠视,整装待发的中国运动员毅然卸甲,搁置梦想,捍卫尊严。曾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讲:“总有一天他们会请我们回去的。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谁能永远闭着眼睛说不存在!”

回应世界质疑的是中国人的倔强,是刘长春的“一个人的奥运”,还有52年后,他的后来者在同一个赛场上的枪声。1984年, 许海峰斩获男子自选手枪60发慢射冠军,实现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榜“零的突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激动地说:“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西方一家通讯社惊呼:“这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一次壮举!”



要“倔强”多久,才有不必解释“我是谁”的自信和底气?



中国人魂牵梦绕的“奥运三问”只差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这是所有中国人的惦念。

02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在北京开幕。当名为《历史足迹》的焰火升腾,惊艳世界的29个巨大的焰火脚印沿着北京的中轴线漫步,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走进中国。仰头凝视的中国人在这一刻圆梦——从1908年到2008年,我们花了100年时间。



要“倔强”多久,才有不必解释“我是谁”的自信和底气?



说世界从那一刻起开始认识中国并不为过。孙晶岩回忆起同外国记者的交往:“你们知道2008年外国记者问什么吗?你们中国一年吃几次肉?我说您是不是还要问我们有没有电灯。我在首钢采访,当时一个美国记者问我,首钢为了奥运会搬迁,你不觉得你喝的这个茶水里有钢铁的味道吗?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问题,我不能跟他吵架,我只能用很委婉的形式,最后用智谋。”

这个“智谋”于中国来说,就是“世界给我十六天,我还世界五千年”所展现出的中国深度、广度和魅力。我们有强烈的愿望,想细数家珍,讲述中国上下五千年璀璨的历史和文化来震撼世界。当“有朋自远方来”的汉字浮现于鸟巢上空,千人击缶激起一道道火树银花,讲述这个民族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故事;出阳关、下西洋的丝绸之路跨过历史云烟,讲述这个民族艰苦跋涉、破浪而行的故事;头戴羽冠的三千孔子弟子吟诵着“四海之内皆兄弟”,起伏的活字模块演变着汉字“和”,讲述这个民族包容万物、“和为贵”人文理念的故事。



要“倔强”多久,才有不必解释“我是谁”的自信和底气?



我们试图大声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这才是中国!”

03


14年后,奥林匹克圣火从“祥云”接棒到“飞扬”,从夏季走向冬季,北京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双奥之城”,中国已经不必向世界解释“我是谁”。

如果说过去的14年,哪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从近5万亿美元增至近18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哪个国家有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展银行等守信重诺的靓丽名片?哪个国家在全球化发展的阵营中成为了中流砥柱,世界愿意倾听她的声音?

人们很清楚,中国是什么,中国是谁,所以信赖与亲近。

冬奥会开幕式上,来自春天的生命力破土而出,近400根发光柔性杆如碧草翠竹,瞬间震撼、温暖、征服了数十亿中外观众的心。我们用“春风杨柳万千条”,给世界讲了一个关于春天和生命的故事;

一滴冰蓝水墨奔流而下,浩瀚宏伟的江河湖海灌入鸟巢之中,托举出冰雕玉砌的冰立方,打破界限的奥运精神和一个国家百年的奥运梦想在其中交融。我们用“黄河之水天上来”,给世界讲了一个关于打破隔阂和冲破阻碍的故事;



要“倔强”多久,才有不必解释“我是谁”的自信和底气?



91朵印有国家和地区参赛代表团名称的雪花,围绕在生生不息的圣火旁,结成象征团结一致的大雪花遍历地球时,艺术、科技和中国式浪漫在这一刻连结世界,寄托未来。我们用“燕山雪花大如席”,给世界讲了一个关于人类休戚与共、命运共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故事。

我们娓娓道来的是这样一个故事:“这才是世界!”

人们怀抱着“同一个梦想”,走进“同一个世界”,对“一起向未来”的美好前景眺望。如同冬奥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所说:“北京冬奥会不再像过去那样谈五千年,以前我们还有强烈的愿望,说我们有很多的家底,向世界介绍自己。但这次我们大声地说出‘我们’,就是全世界人类。”中国的民族形象在国际舞台上完成了从被“他者”塑造,到“自我”构建,最终传递出中国和世界“大同”的和谐信念。

中国不解释“我是谁”,是因为魅力十足的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气质,能让世界在猜忌、分裂和冲突中握手言和,让国与国相交、民与民相亲;世界不再需要中国解释,是因为中国的可亲、可敬、从容、自信处处彰显。世界已经在期待北京冬奥会上团结在一起的“雪花”,将会在下一个春天孕育怎样生生不息的奇迹。



要“倔强”多久,才有不必解释“我是谁”的自信和底气?



04


今天,我们终于有了不必解释“我是谁”的底气和信心。

1908年,在南开学校的操场上,校方给学生放映了在伦敦举行的第4届奥运会盛况,年轻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和冲击。他们投书《天津青年》杂志,发出“奥运三问”刺痛人心;

1932年,刘长春启程一人赴美。当天的报纸上写着:“我中华健儿单刀赴会,万里关山……让我后辈远离这苦难。”

2008年,新加坡《联合早报》讲:“由此上溯一百年,世世代代中国人所怀抱的理想,所寄托的希望,所深藏的骄傲,所受到的委屈,所强忍的屈辱,都在这璀璨之夜,完全得以释放。”

2022年,小萨马兰奇说:“现在,中国不需要再向任何一个人说,我们来了,因为中国已经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弹指百余年,换了人间。一切只因中国人骨子里不服输的倔强!

“现在,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


(钧正平工作室·中国军号出品)

上一篇新闻

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之《泰国美食》

下一篇新闻

在泰国餐馆里花999泰铢吃了一盘“三王蟹”!三只螃蟹三种做法!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