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从“养在深闺”到走向国际“中国第一水乡”的蜕变与褪色

三十年前,周庄走上“保护古镇、开发新区、发展旅游、振兴经济”的发展之路。以此为引领,周庄从“养在深闺”慢慢地进入国际视野。

三十年后,周庄依然是古镇保护中典范,但是“守正有余,创新不足”也让“中国第一水乡”的招牌出现了褪色。

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持续推进,作为被运河滋养千年的江南古镇,周庄在迎来历史新机遇的同时,也存在诸多挑战和问题。如何抓住机遇更上一层楼,成为新时期周庄必须面对的课题。

2019年,凤凰网旅游《凤旅观察》栏目将推出“精品目的地养成计”系列评论,针对包括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主题公园、热门旅游城市在内的旅游目的地打造和升级进行深度研究,挖掘极具参考价值的样本,归纳精品目的地养成秘籍,为中国文旅发展提供动力。

从破墙残壁到“第一水乡”

三十年前,受闭塞的交通环境影响,周庄基本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

七进100多间房屋,楼下是周庄农机厂,楼上是工人宿舍,没有一扇完整的窗户,破墙残壁,一片狼藉。这是1981年还未保护开发前周庄沈厅(沈万三故居)的状态,也是当时周庄许多历史建筑的一个侧面影响。

从“养在深闺”到走向国际“中国第一水乡”的蜕变与褪色


1988年的周庄街景

前屋后宅,以河为路,自古以来的水乡格局很好地在周庄保存。当然,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与管理,当时的周庄古镇很难给人留下卫生、宜居的印象。

那时,从周庄古镇到昆山县城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水路坐船要5个小时以上,徒步的话要过104座桥梁。极度闭塞的交通让周庄保存了非常原始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但也阻隔了周庄与外面世界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

从“养在深闺”到走向国际“中国第一水乡”的蜕变与褪色


1988年的周庄

正如陈向宏之于乌镇,在周庄崛起的背后,同样离不开强人的身影。

1985年4月,从事古建筑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的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与他的学生来到周庄。也是此次周庄之行,阮仪三萌生要在周庄古镇制定中国第一部古镇保护发展规划的想法。

从“养在深闺”到走向国际“中国第一水乡”的蜕变与褪色


1986年,阮仪三主持的《水乡古镇周庄总体及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问世。在这套保护规划的指引下,周庄在0.47平方公里的古镇核心区内开辟出文旅交融的空间:近百座古典宅院、60多处砖雕门楼、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在这里交相辉映;影艺小院、博物馆、古戏台、逸飞之家等项目突出了周庄的文化内涵。

在古镇核心区内,《规划》鼓励原住民留在老房子里生活,并注重引导他们的生活方式与配套设施的升级改造。在古镇核心区外,周庄古镇原有的全部工业项目被搬迁到急水港以北的新区。通过落实各项《规划》要求,有效避免因为地方领导人的更迭对古镇保护造成影响。

从“养在深闺”到走向国际“中国第一水乡”的蜕变与褪色


阮仪三曾说:“如果说江南古镇是我的孩子们,那么周庄就是我的长子。”在《水乡古镇周庄总体及保护规划》 问世后,阮仪三将自己的课题研究经费捐献给周庄,为保护古镇环境格局,周庄古镇核心区和控制区每翻建或新建一幢房屋,都要经过阮仪三对设计方案的签字才能施工。

为反对江苏省和苏州市从周庄古镇贯穿高速公路的设计方案,阮仪三拿出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的英法专家方案,对施工方怒吼:“要开工就把压路机从我身上碾过去。”

依据“周庄模式”的古镇保护,周庄最大程度地保存了固态的古镇历史建筑风貌与活态的非遗资源。凭借周密的保护规划和超前的保护发展理念,周庄开启中国水乡古镇旅游的先河,并走出了一条“不拆古镇也能发展旅游,保护古镇也能发展经济”的创新之路。

被名人效应带火却未将“名人”IP做活

从一座闭塞的江南古镇,到成为中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预选地,周庄的“成名史”上不乏有名人效应的闪现,但是,对于名人IP的衍生和塑造,周庄古镇显得“守正有余,创新不足”。

碧水泱泱,绿树掩映,小船在桥洞中穿行。1989年4月13日,在一个细雨霏霏的日子,三毛在苏州日报记者的陪同下来到了神往已久的周庄。“我来晚了”,三毛第一次见到周庄时哭着自言自语起来。

从“养在深闺”到走向国际“中国第一水乡”的蜕变与褪色


周庄内的三毛茶楼

吃着周庄的“三味圆”、万三蹄、阿婆茶、大闸蟹,三毛像个孩子连声叫好,称赞这是“家乡的味道”。一周的周庄之行结束,三毛离开,她亲吻油菜花的镜头永远留在了周庄。

比起三毛之于周庄的走红,旅美画家陈逸飞第一次邂逅周庄,就用一幅名为《故乡的记忆》的油画把深藏江南的周庄正式带向了世界。1984年春,画家陈逸飞来周庄写生,这次水乡之行后他以周庄水乡为题创作了好几幅写实油画,其中描绘周庄的“双桥”的那幅被取名为《故乡的记忆》。

从“养在深闺”到走向国际“中国第一水乡”的蜕变与褪色


陈逸飞油画作品《故乡的记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1984年秋,《故乡的记忆》连同陈逸飞的其它三十七幅作品在纽约的哈默画廊展出,并引起轰动。次年,陈逸飞被联合国选中参与设计联合国邮局每年发行的六组邮票的首日封。

这枚首日封于1985年5月10日在联合国总部以及日内瓦和维也纳的联合国机构发行,并深受集邮爱好者喜爱。到了90年代,陈逸飞周庄水乡题材的首日封以及画展在新加坡、香港等地发售和展出,周庄被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了解。

从“养在深闺”到走向国际“中国第一水乡”的蜕变与褪色


周庄“逸飞之家”内的陈列物

在这两位已故文化名人的身后,三毛茶楼、逸飞之家这些无意间留给周庄的文化遗产,渐渐成为文艺青年的“朝圣之地”。

然而,无论是三毛茶馆,还是逸飞之家,这两处“朝圣之地”能够带给游人的除了品茗小憩,以及游览观光之外,并未对名人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度的挖掘。名人的光环仅仅催生了周庄从无名走向知名,两处“朝圣之地”所带给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感被大大限制。

疏于迭代首家五星酒店2年前开业

在实地探访中,凤凰网旅游发现,与同样得益于京杭大运河恩赐的新兴运河小镇相比,周庄的古朴与韵味犹存,而在面向高消费游客提供的住宿产品,以及休闲娱乐体验方面略显不足。

在此背景下,比周庄的旅游规划晚了至少10年的乌镇在2017年突破了年接待千万游客的大关,与此同时,周庄的年旅游接待规模,仍在向突破600万人次迈进。尽管游客接待量过大,对于古镇本身来说是一种负担,但是游客用脚投票给出的答案,也在提醒号称“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抓紧调整,以应对消费升级带来的挑战。

从“养在深闺”到走向国际“中国第一水乡”的蜕变与褪色


对于有着900余年历史的周庄古镇来说,2017年可谓是古镇住宿业的一个分水岭。2017年7月,周庄第一家五星级酒店水月周庄铂尔曼酒店正式开业。这也是目前为止,距离周庄最近的一家高星级酒店(驾车距离3.6公里)。另外一家于2018年开业的周庄悦云庄酒店,驾车到周庄古镇需要4.4公里。

与此同时,周庄之内的体验内容仍偏重于观光型体验。比如以古建筑、故居、博物馆为主的双桥、沈厅、周庄博物馆、沈万三水底墓等景点,演艺类内容则为水乡实景演出、古戏台昆曲、弹评表演等,对于文化、非遗如何与新兴技术和玩法的结合,探索较少。

除了旅游住宿产品的供给需要强化,在周庄古镇的内部,原住民的生活居住区也亟待完善。2018年12月,85岁的阮仪三在第十一届中国名镇(周庄)论坛上表示,周庄下一步工作的当务之急,是对古镇内部原住民生活居住区进行精确式的修补与升级,并对管线系统进一步更新。

从“养在深闺”到走向国际“中国第一水乡”的蜕变与褪色


在阮仪三看来,对原住民生活区的精确修补和升级,不但给原住民提供更舒适的居住环境,也可帮助古镇内的300余家民宿提升品质,开辟出更多有价值的空间,用以承载周庄特色的文化元素,大大丰富游客的居游体验,让古镇有面子,更有里子。

古镇的里子不仅影响着原住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决定了一个古镇的旅游能走多远。阮仪三认为,一座古镇如果只保留布局、外立面、沿街建筑等皮相,则永远只能停留在观光型旅游的发展阶段,令游客们看了就走,无法深入接触,无法体验在地生活。

从“养在深闺”到走向国际“中国第一水乡”的蜕变与褪色


“第一水乡”贵在“慢”,美在“原汁原味”。此番味道,非沉浸式体验不能品味。随着客群需求的快速迭代,如何让观光有惊喜,过夜有精致,创业有乐趣,居住有品质,并真正让“有一种生活是周庄”深入人心、源远流长,是“慢”周庄应该“快”思考的问题。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彩票即将实现线上购票

下一篇新闻

仁心仁术坚守药房五十载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