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脑科学日报:维生素D缺乏或与痴呆症发生直接相关

1,eLife:姚镜课题组揭示TRPV2通道活性调控的新机制

来源:BioArtMED

脑科学日报:维生素D缺乏或与痴呆症发生直接相关

酪氨酸磷酸化动态修饰精细调控TRPV2通道活性的示意图TRPV2通道是一种对二价阳离子具有较高选择通透性的阳离子通道,在神经组织和非神经组织广泛分布,在不同组织中发挥多样化的功能。近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姚镜教授课题组在eLife上发表了文章,发现提高细胞内的Mg2+含量能够有效增强表达在巨噬细胞和背根神经元中的TRPV2通道对化学激动剂和温度的敏感性。研究人员对生理病理中具有丰富功能的TRPV2通道的内源调控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JAK1和PTPN1介导的酪氨酸磷酸化修饰能够动态调控TRPV2通道活性,增强通道对化学和温度刺激的敏感性,并进而参与调控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该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TRPV2通道功能的内源调控策略,促进了对TRPV2通道感温机理的认识。

阅读链接:

eLife | 姚镜课题组揭示TRPV2通道活性调控的新机制


2,Cerebral Cortex:受言语可懂度调控的两阶段听皮层加工机制

来源:北大脑科学

脑科学日报:维生素D缺乏或与痴呆症发生直接相关

以high-γ幅值或θ相位为模型特征对自然语句和噪声合成语句进行解码

语言感知和理解是一项精密复杂的大脑活动,其潜在的脑机制至今尚未破解。近日,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王茜助理研究员,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王群教授、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胡文瀚副主任医师,合作在Cerebral Cortex 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言语可懂度调控听皮层两个阶段的包络追随反应:早期的high-γ(60-140 Hz)幅值和晚期的θ(4-8 Hz)相位。

阅读链接:

学术快报 | 王茜助理研究员在《Cerebral Cortex》发文揭示受言语可懂度调控的两阶段听皮层加工机制


3,Stroke: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再探

来源: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

虽然脑白质高信号(WMH)可能有多种病因,但主要与年龄和高血压有关。虽然脑血管危险因素与WMH有关,但其他WMH的作用仍然存在分歧。目前,对WMH的病理生理学仍知之甚少,除了适当控制血压外,还缺乏有效的预防策略。近日,来自美国的Peter Kang等在Stroke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发现分水岭区域的慢性缺氧缺血可能是脑小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促进了WMH的发展。分水岭氧摄取分数(OEF)有望成为辨别脑小血管疾病是否进展的影像生物标记物。

阅读链接:

Stroke: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再探


4,Anal Chem:电化学传感器检测PD小鼠脑内H2O2

来源:崛步化学

脑科学日报:维生素D缺乏或与痴呆症发生直接相关

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最稳定、最丰富的活性氧(ROS),作为多巴胺能信号的调制器,与帕金森病密切相关,因此,对活体大脑中H2O2的选择性定量产生了关键需求。现有的天然或纳米酶基电化学方法用于测定H2O2的选择性和稳定性不足,这导致在活体大脑中测定H2O2仍然是一个挑战。近日,湖南科技大学谷慧教授通过对硼酸酯的取代基和取代位点的调整,设计了一系列5-(1,2-二硫芴-3-基)-n-(4-(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芴-2-基)苯基)-戊酰胺(DBP)衍生物,作为H2O2特异性识别的电化学探针,系统研究了硼酸酯邻位/亚位取代基对H2O2性能的影响。该电化学微传感器成功地应用于帕金森病(PD)小鼠大脑中H2O2的测量。该研究成果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 上。

阅读链接:

湖南科技谷慧Anal. Chem.:电化学传感器检测PD小鼠脑内H2O2!


5,AJCN:维生素D缺乏或与痴呆症发生直接相关

来源:生物谷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南澳大利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调查了维生素D、神经影像特征以及痴呆症和中风风险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低水平的维生素D或与较低的脑容量和痴呆症、中风的风险增加有关,非线性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分析或许支持维生素D缺乏对痴呆症影响的因果效应,但对于机体患中风风险或许并没有影响。

阅读链接:

AJCN:维生素D缺乏或与痴呆症发生直接相关


6,清华大学高小榕教授团队发表CellPress综述文章:通用脑机接口中的接口、交互和智能

来源:CAAI认知系统与信息处理专委会

脑科学日报:维生素D缺乏或与痴呆症发生直接相关

脑机接口(BCI)建立了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通道。随着神经技术和人工智能(AI)的发展,BCI交流中的脑信号已经从感觉和知觉发展到更高层次的认知活动。尽管BCI领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发展迅速,但看似无关的BCI系统背后的核心技术和创新思想从未从演变的(evolutionary)角度进行总结。

近日,清华大学高小榕教授在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期刊上发表综述性文章,回顾了各种BCI范式,从演变的角度对BCI的发展进行了总结。文章提出了一个广义BCI技术的演变模型,该模型包括三个阶段:接口、交互和智能。文章还强调了BCI新技术发展的挑战、机遇和未来前景。

阅读链接:

清华大学高小榕教授团队发表CellPress综述文章:通用脑机接口中的接口、交互和智能


7,PNAS: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揭示领导力和幸福感的遗传相关性

来源:神经的罗贝尔博士

领导力作为非常重要的社会经济变量,已经被证明对人类个体、组织机构、社会甚至是整个世界的表现和幸福感有着深远的影响。以往的双生子研究表明,领导力的遗传力为30%左右,相关研究也发现了某些与领导力相关的特定基因,比如CHRNB3和DAT1。但是,对于全基因组范围内调节领导力的遗传变异,我们仍然知之甚少。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的宋照礼等通过UK Biobank超过24万位个体的大型样本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识别和确定了9个与个人领导力密切相关的基因位点。进一步,通过遗传相关性分析发现,领导力与一些心理健康指标(主观幸福感、双相障碍、焦虑等)和生理健康指标(心血管疾病、体重指数等)存在一定的遗传相关。

阅读连接: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揭示领导力和幸福感的遗传相关性


8,猫薄荷为何让“喵星人”发狂?

来源:中国科学报

猫薄荷让猫变得“疯狂”,猫会在猫薄荷上摩擦、打滚并咀嚼和舔舐它。人们普遍认为,这种植物和木天蓼一样,具有令猫陶醉的特性,但这可能不是猫如此热衷于摩擦和咀嚼这种植物的唯一原因。近日,来自日本研究人员在iScience 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发现当猫咀嚼猫薄荷时,这种植物会释放出大量强效驱蚊物质,这似乎可以保护猫免受害虫的伤害。舔舐和咀嚼是由环烯醚萜混合物的嗅觉刺激引发的动物本能行为。

阅读链接:

猫薄荷为何让“喵星人”发狂?


审校:Simon

题图:摄图网

前 文 阅 读

1,脑科学日报:抑郁障碍的全基因组相互作用

2,脑科学日报:裴钢团队发现APOE4对于AD的tau病理非常重要

脑科学日报:维生素D缺乏或与痴呆症发生直接相关

上一篇新闻

为何东南亚比美国更容易出现“超级应用”?

下一篇新闻

中新“南向通道”建设释放红利 企业掘金“新商机”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