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对输入病例要高度警惕,疫情传播第一波传染性很强
17日0-24时,中国内地首次无新增本土疑似病例,新增确诊病例13例,其中新增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2例。
国内疫情持续向好,境外输入病例成为许多人的关注重点,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为什么境外输入疫情如此引人关注?北京首都机场境外输入情况如何?18日,北京与广州两场发布会上的一些内容或许能给出一些解释。
图片来源:羊城晚报
钟南山:对输入病例要高度警惕
18日,广州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因为中国采用了世界最强的干预方式,使得现在病例越来越少。但目前大多数国家处在疫情传播的第一波,病人的特点是传染性很强,而且在没有症状时就有传染性。他呼吁,各地对输入病例要高度警惕,要做好核酸检测。
他还表示,传染病没有国界,任何国家都跑不掉。没有进行强力干预的话,新冠肺炎不可能消失,所有的国家都要行动起来。
“封城”中的意大利
北京首都机场面临前所未有的输入性风险
18日,在北京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首都机场公安局副局长郑南表示,近期首都机场入境旅客明显增多,这个与近期部分境外国家和地区的疫情形势有密切关系,首都机场口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输入性风险。
此前,北京市已规定,从3月16日零时起,所有境外进京人员,均应转送至集中观察点进行14天的隔离观察。有特殊情况的,经严格评估,可进行居家观察。集中隔离观察期间,隔离人员费用需要自理。
北京疾控:留学生无十分必须应暂停回国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18日表示,如非十分必须,应暂停回国或赴有疫情国家、地区的出行安排,减少长途旅途导致的感染风险。确有回国需求时,应评估自身健康状况,患有急性疾病或慢性基础疾病一定避免出行。
她还表示,从输入北京的境外病例所乘坐的航班看,经EY888、SU204、EK306、CA846航班入境的旅客中发生病例的风险较高。
图为北京新国展入境人员转运集散地。新华社发 陈钟昊 摄
北京将打击不顾疫情防控要求的海外代购行为
首都机场公安局18日表示,对不听劝阻、执意前往韩国等地从事代购,入境后又不遵守隔离规定的,将坚决依法依规进行打击处理,切实阻止境外疫情输入。
北京市公安局前期曾将36名频繁前往韩国从事代购的人员查获并转送至指定地点集中隔离观察,并对2名不遵守政府发布的有关隔离规定、挑头闹事的人员依法行政拘留。
北京通报3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情况
17日北京市报告3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黄某某,女,22岁,户籍四川省成都市,在英国伦敦留学。3月6日出现头痛、咽痛等症状,10日去诊所就诊,遵医嘱购买喉咙喷雾剂,14日出现干咳。15日乘俄航SU262从伦敦飞往莫斯科,乘俄航SU204从莫斯科飞回北京,机上填报健康申报卡,有咽痛等症状。16日10:00抵京后转到定点医院筛查,17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杜某某,男,41岁,户籍北京市西城区。3月1日至14日自北京到西班牙马德里、巴西圣保罗。在马德里停留期间曾外出到超市购物,未戴口罩。14日凌晨抵京,因被确定为高危人员,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6日出现发热等症状,体温39.2℃,转到定点医院筛查,17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谢某,女,27岁,户籍四川省南充市,在英国曼彻斯特留学。3月2日有发热等症状,自测体温36.2℃,未就诊,5日出现鼻塞等症状。15日乘新加坡航空SQ051由英国飞往新加坡,16日乘新航SQ802飞北京。16日15:00许抵京,在海关报告咽痛,转到定点医院筛查,17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北京新国展入境人员转运集散地。新华社发 陈钟昊 摄
集体免疫不靠谱,疫苗才是关键
中国有哪些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对此,钟南山表示:一是强力的干预方法,二是中国提出来的联防联控、从源头上预防。
钟南山说,我们不能靠“集体免疫”来解决问题,因为新冠肺炎是病死率很高的疾病。现在还没有证据证明,一次患病就永远免疫。此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尽快生产出有效的疫苗,下一步还需要更密切的国际合作。
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一名研究生正在做实验。中新社记者 李思源 摄
中国新冠疫苗发展不会比美国差多少
疫情发展至今,疫苗研制进展也是人们极为关注的一点。钟南山表示,目前中国新冠肺炎疫苗研发主要是五个方向,一是全病毒疫苗,例如2009年的H1N1疫苗;二是核酸疫苗;三是腺病毒做载体的疫苗;四是基因工程方面的蛋白疫苗;五是流感作为载体的疫苗。
这五种疫苗,中国都发展非常快,不会比美国差多少。
新闻多看点:
钟南山: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不等于源头在武汉
钟南山18日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发生在中国武汉,但不等于源头在武汉,他指出,这是个科学问题。没有搞清楚之前下结论,是不负责任的。
84岁钟南山的健康经验:不要吃太饱
在新闻发布会上,已84岁高龄的钟南山还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健康经验,他表示第一是加强锻炼,任何工作都代替不了;第二是心态,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第三是不要吃太饱,“这个非常重要,我从来不会吃太饱,早餐非常重要。”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