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风光摄影没有“一招出牛片”,只能科学修习和刻苦坚持

在正式开始写干货之前,我想先写个题外的故事吧。小时候我喜欢看武侠小说,长大后刚好认识了从事格斗竞技的运动员朋友。我曾很认真地请教,是否真的有仙风道骨的世外高人、顿悟了某个最终奥义之后,就能达到“一招打遍天下无敌手”、“四两拨千斤”的境界。

结果我被当场呵呵了回来。朋友开始给我科普,从市级的搏击项目比赛,到世界顶尖的UFC、MMA专业格斗盛事,职业运动员都是靠日复一日对距离感、发力方式、出拳速度、抗击打能力和比赛节奏等方面进行训练,配合以专业的营养学、人体科学进行后勤辅助。所谓的“大师”大多是花架子,比如马保国。。。

风光摄影没有“一招出牛片”,只能科学修习和刻苦坚持

其实,我们在学习摄影的时候,是不是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听大师们高谈阔论摄影的境界与情怀,乃至推广自己“一招出牛片”的秘籍。虽然自己学完之后身处云里雾里,但是依然相信这是学习摄影的最快法门。

这个思路完全错了哈,风光摄影跟很多其他学科一样,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一门需要大量系统知识积累、并且依赖现代技术辅助规划拍摄方案、运用最新后期手段来美化加工的学科。这些都需要科学的修习和艰苦的坚持。

风光摄影没有“一招出牛片”,只能科学修习和刻苦坚持

今天我就专门给各位影友讲一下,初学者想要走上风光摄影的道路,需要做哪些努力。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户外风光摄影是非常考验天气的地方,不能靠蛮力去硬拼,而是学会用科学的知识来辅助我们规划行程,才能事半功倍。就拿我非常热衷的银河摄影举例,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基本的月相、银河角度变化规律,识别北斗七星、夏季大三角、星空调色盘和麦哲伦星云等主要星象,还要知道气辉等现象的激发原理。

风光摄影没有“一招出牛片”,只能科学修习和刻苦坚持

而在具体的拍摄过程中,又要学会通过天气软件来实时关注天空的云层比例和高度变化,以及用最新的AR技术模拟银河在地景之上的升起方位。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做到一击即中。

风光摄影没有“一招出牛片”,只能科学修习和刻苦坚持

风光摄影没有“一招出牛片”,只能科学修习和刻苦坚持

雪山、扫海摄影也是如此:比如拍摄大海,需要提前了解潮汐的涨落规律,乃至根据经验预判不同高度的高潮所能达到的淹没、冲击效果;有些拍摄机位,只能在低潮的时间、沿着褪水的海滩走路过去,于高潮时间拍摄,再等到下个一低潮时间才能走回来。

风光摄影没有“一招出牛片”,只能科学修习和刻苦坚持


器材与操作


这是我被影友咨询最多的一个问题,因为的确很多不差钱的长辈是愿意为了拍出好的照片,一掷千金来升级装备的。但是缺乏对于器材的驾驭能力,最后往往又事与愿违。

那么,器材的驾驭能力和操作技巧包括哪些呢?

从机身说起,要知道目镜、背屏、肩屏的功能,学会照片格式、曝光档位和对焦档位、曝光三要素的设置原理,并且了解到BKT包围曝光、间隔拍摄等实用小技巧。

而镜头上,知道不同的镜头焦段适合的拍摄主题和对细节的影响。比较常见的,例如广角镜头带来的畸变和透视效应,长焦镜头下更丰富的画面内容;此外,还需要关注因为工艺原因,最大光圈带来的慧差和紫边,以及过小光圈的边缘画质损失。

风光摄影没有“一招出牛片”,只能科学修习和刻苦坚持

滤镜是一个影友被推广最多的器材,毕竟器材商也要赚钱嘛。不过为了避免花冤枉钱,必备的知识点就是偏振镜、减光镜和渐变镜各自的定位,以及减光镜档位的换算方法。

风光摄影没有“一招出牛片”,只能科学修习和刻苦坚持

三脚架本身没有特别的技巧,但是云台的驾驭还是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地方:比如三维云台和L型快装板对于接片拍摄的辅助用法。此外,为了应付特殊的拍摄环境,我们还需要知道包括便携脚架、大力夹在内的特殊装备。

风光摄影没有“一招出牛片”,只能科学修习和刻苦坚持

你以为这个就够了?其实远远还不够。

比如拍摄大海,就需要记下常用的拍摄形式以及对应的曝光时间和所需的滤镜档位;比如拍摄星空,就要知道曝光设置的400法则原理、蓝调拍地景 深夜拍星空的进阶套路;比如拍摄建筑内景,需要专门去了解移轴镜头的使用。

风光摄影没有“一招出牛片”,只能科学修习和刻苦坚持


外语基础与沟通能力


这个能力在拍摄国外的建筑、城市主题的时候非常重要,因为有很多机位并非位于专门的景区之内,那么和工作人员充分沟通、得到他们的许可再去拍照,就非常重要。

比如有一个我碎碎念很久的室内穹顶拍摄点,是在新加坡的一个高档宾馆之内,这在国外是典型的私人产权地。如果擅自闯入拍照,保安真的会去报警处理。好在现场的工作人员比较和善,我很礼貌地介绍自己是来自中国的摄影师,承诺在这里拍摄的作品不会作为商业用途、并且可以用自己的社交平台给这个宾馆做推广。工作人员很爽快就答应了,我也考虑到不能影响他们正常营业,所以用的是小型的便携脚架。

风光摄影没有“一招出牛片”,只能科学修习和刻苦坚持

风光摄影没有“一招出牛片”,只能科学修习和刻苦坚持

可能有影友会担心,是不是这种沟通只有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年轻人可以。其实不是的,比如日本这样的国家,我会英语但是对方不会英语。。。那么,学会用肢体语言去沟通就是很重要的应变能力。

比如下图是我在日本东京一个观光列车车厢尾部拍摄,当时我就是拿着三脚架,在列车始发站停靠的时候,跟工作人员比划我要在这里拍照。日本的工作人员听明白我的意图后,也是大概跟我强调下,不能妨碍其他的乘客,就同意了(其实我也是看对方的肢体语言猜的)。

风光摄影没有“一招出牛片”,只能科学修习和刻苦坚持


体能训练与户外经验


除了城市建筑,我也非常喜欢户外徒步拍摄。这一类的环境,需要的就是日常的体能训练,以及对于基本户外器材的熟练掌握,还有出发之前专门的准备功课。

因为这毕竟是一个图文教程,可能难以展开讲解怎么泡健身房、怎么去操作气炉在户外煮面,所以我主要介绍在于准备的工作。

一方面,户外摄影不能盲目去寻找拍摄点,否则无异于背着几十公斤的装备在大海捞针,体能消耗大而且效率低。我的做法就是平时看到好的作品都会分类收藏,然后出发之前进一步细化这些作品的拍摄点。其中有涉及到户外徒步的,那么我会专门联系已经去过的朋友来请教。

此外,额外推荐下奥维地图这个软件,风光摄影师内部相互分享机位的神器。

风光摄影没有“一招出牛片”,只能科学修习和刻苦坚持

风光摄影没有“一招出牛片”,只能科学修习和刻苦坚持

另一方面,在大概知道拍摄点的位置范围之后,剩下的就是查询最新的路线信息、营地和补给位置,来规划徒步的行程。国内的话,很多地方信息匮乏,所以我会找到做当地线路的旅行社朋友,找他们请教一些实用情况;不少发达国家,比如新西兰,DOC部门会有专门的网站来给游客提供路线、地图和最新的营地状态信息。

风光摄影没有“一招出牛片”,只能科学修习和刻苦坚持


后期的方法


说到后期技术,很多老一辈的影友有两个误区:第一是排斥后期,觉得摄影作品经过修图处理后,就不真实;第二个是觉得后期很难,自己一定学不会。

其实前者是中国特色,因为很多靠摄影赚钱的协会、讲师自己都玩不转PS,那么干脆就拼命贬低后期的意义;实际上,国际专业影赛对于后期已经有了明确的态度:比如风光类作品,只要没有换天换地和焦段合成,其他的都是允许的。

而且,只要大致了解了后期的流程,其实你会发现后期的技巧就那么多,做到100分很难,但是做到60分很容易。我概况起来分为四个方面:

1、ACR界面重塑光影

2、PS界面处理细节硬伤

3、Nik Collection插件提升质感

4、基于蒙版实现合成

风光摄影没有“一招出牛片”,只能科学修习和刻苦坚持

风光摄影没有“一招出牛片”,只能科学修习和刻苦坚持

风光摄影没有“一招出牛片”,只能科学修习和刻苦坚持

风光摄影没有“一招出牛片”,只能科学修习和刻苦坚持


理念与取景


如果说,老一辈影友常犯的错误是忽视了后期;那么很多年轻摄影师经常容易陷入过于强调后期,缺乏对于摄影理念的培养。其实这个跟国内的摄影教学环境有关:国外最新的后期技术,基本上有人会翻墙、懂英语,就能快速搬运到国内的社区;而很多经典的影集、学术类书籍,因为一些“你懂得”的原因,国内几乎难以见到。

比如我曾经提过的两部划时代的影集,《纽约客》和《美国人》,这在国外是社区图书馆都能看到的作品,国内好像知道的人凤毛麟角。。。

落实到成片,比如城市建筑吧,很多国内摄影师都是熟练运用后期来得到色彩绚丽、冷暖对比的风格,但是其实你关注下现在公认的国际建筑里最高水平影赛APA的获奖作品,就会发现更重要的是理念。。。

风光摄影没有“一招出牛片”,只能科学修习和刻苦坚持

风光摄影没有“一招出牛片”,只能科学修习和刻苦坚持

可以明显看到,画面没有运用太复杂的后期处理,也没有刻意去捕捉黄金光线、火烧云这些元素;但是作品中能够体现的是建筑本身的结构之美、以及建筑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总结


在本文中,我归纳了风光摄影所需长期积累、坚持学习的不同领域知识。摄影跟很多学科一样,没有捷径可言。越是向前,越是孤独而快乐。

上一篇新闻

学会摄影拍摄角度,了解镜头语言,人人都能成大师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这一古市镇,竟藏匿着这么多休闲、拍照好去处~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