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彰显固废与生态材料研究新高度

8月11日上午,第三届中国固废处理与生态材料学术与技术交流会暨“吴中伟先生诞辰100周年——水泥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在西安建国饭店召开。

本届会议由中国硅酸盐学会主办,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固废分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郑州鼎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原环保鼎盛郑州固废科技有限公司和数字固废网共同承办,北京宝贵石艺科技有限公司和陕西四季风景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为大会提供支持。

来自全国250家单位的6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在为期两天的日程中,进行了主旨报告交流、水泥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煤电固废、冶金渣固废、建筑垃圾固废、危废-有机固废、战略性新兴产业固废和青年论坛等多个专题交流。

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彰显固废与生态材料研究新高度

大会现场

中国硅酸盐学会秘书长晋占平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是我国混凝土科学领域一代宗师吴中伟院士诞辰100周年,为此会议期间将举办“纪念吴中伟先生诞辰100周年——水泥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纪念吴先生为中国水泥混凝土科学事业及生态环保领域发展所作的巨大贡献,勉励同仁践行工业和市政固废在水泥和混凝土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张健在致辞中表示,水泥和混凝土工业在处置大宗固体废弃物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工业冶金渣综合利用方面的成果受到吴中伟院士的高度关注。受吴中伟院士的重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徐德龙院士团队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成功开发出“冶金渣大规模替代水泥熟料制备高性能生态胶凝材料技术”,成功应用于国内42条生产线上,并于2017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原党委书记吴尚民表示,作为吴中伟院士的家属代表,他表示,老一辈建材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和贡献已经永远镌刻在新中国建材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上,很高兴看到在父亲去世后的18年里,我国的混凝土科技突飞猛进,后继者们牢记老一辈的托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研难关,创造了一项又一项重大成果,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科技人才。

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理事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王栋民介绍说,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自2015年8月成立以来,已经举办了“第一届学术年会”和“第二届学术年会”,2017年固废分会所属的7个专业委员会和青委会又分别召开了专业学术交流会,参会人数达到800人,在国内外形成强大的学术影响力。本次学术交流会议,共收录学术论文88篇,进行大会主題报告交流14项,分会场学术交流报告68项,内容涵盖建筑固废、煤电固废、冶金渣、工业副厂石膏、危险固废、有机固废和生态材料、水泥混凝土可持续发展等研究领域,将会议的专业性和学术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王栋民还指出,吴中伟院士是我国建筑材料科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是中国混凝土科学一代宗师,他提出的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和水泥混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论述指引了其后20年中国水泥工业的健康发展,也为我们固废资源化利用和生态材料的研究指出方向。

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彰显固废与生态材料研究新高度

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分会理事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王栋民教授作报告

论坛中,同济大学教授肖建庄作题为“建筑废物资源化技术回顾与发展”的主题报告。对现有资源化思想脉络、技术、产品性能、产业化案例以及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进行回顾和展望,指出今后的建筑固废资源化技术应向“因地制宜、多路径”的方向科学发展。

日本爱知工业大学教授吴承宁作题为“从镍铁合金冶炼渣骨料混凝土的设计施工指南的制定看日本的固废利用”的主题报告。主要介绍了日本在金属冶炼渣的利用时所发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将有色金属冶炼渣作为骨料应用于混凝土中,并制定了设计施工指南。作为实例,将施工指南的内容和部分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展示。

鼎盛集团董事长卢洪波作“建筑固废资源化产业发展的若干重要问题”的主题报告。对建筑固废资源化行业的现状进行了解读,提出该行业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误区。对鼎盛集团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理念进行了阐述,并希望在建筑垃圾、粉煤灰、磷石膏等工业固废利用,以及砂浆、混凝土、砌块、墙板等绿色建材开发等方面加强合作。

安徽建筑大学教授王爱国代表安徽建筑大学教授、合肥师范学院校长孙道胜作“工业化煅烧煤矸石粉体材料的制备、活性评价及应用研究”的主题报告。阐述了煤矸石固废利用的意义,介绍了工业化煅烧煤矸石粉体材料的制备、活性评价和在水泥中的应用情况等方面开展的实验工作,并对煤矸石利用途径、产业升级和标准规范等提出了相关建议。

北京宝贵石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宝贵作“废而不废—纪念吴中伟先生混凝土艺术的倡导者”的主题报告。分享了自己在建筑艺术方面的探索和感悟,以及将固废应用于建筑艺术的思想。

国家能源高铝煤炭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孙俊民作了“粉煤灰提铝副产物循环利用技术”的主题报告。介绍了高铝粉煤灰的形成与特性,针对粉煤灰提取氧化铝过程中产生的低浓度脱硅液、活性硅酸钙和硅钙渣等副产物,开发了4A沸石分子筛、轻质硅酸钙保温材料、高填料文化用纸、中密度硅钙板、路用混凝土等绿色建材建工材料,实现了我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煤-电-灰-铝”循环产业链的有效闭环。

8月12日上午,第三届中国固废处理与生态材料学术与技术交流会暨“吴中伟先生诞辰100周年——水泥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进入第二天的日程,进行大会主旨报告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固废两个专场学术交流活动。

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彰显固废与生态材料研究新高度

水泥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

香港理工大学潘智生教授作题为“Recycling of Waste Glass in Construction Materials”的主题报告。由于在香港并没有玻璃制造工业,废弃玻璃的处置已成为当地固体废弃物的严重环境问题。潘智生教授提出了将废弃玻璃用于生产建筑材料的技术设想,主要介绍了废弃玻璃渣可用作再生骨料,以及将玻璃渣研磨而成的再生玻璃粉并用于水泥生产两方面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玻璃渣研磨而成的再生玻璃粉,不仅可用作水泥替代材料部分取代普通水泥,而且可用于制造碱激发材材料。

清华大学王强副教授作题为“我国冶金渣综合利用现状及挑战”的主题报告。对钢渣、镍铁渣、铜渣、锰渣、超细矿渣等冶金渣在建筑材料中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性能进行了阐述,介绍了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揭示了冶金渣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广州大学陈忠平教授作题为“基于砂粉的生态泡沫轻质土及工程应用”的主题报告。介绍了生态泡沫轻质土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具备轻质高强,绿色低碳,施工便捷,综合单价低等突出优点,分析了生态泡沫轻质土应用的成功案例,并发表了自己在研究过程的感想与见解。

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副理事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与矿资学院副院长李辉作题为“超细粉煤灰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的主题报告。针对粉煤灰资源化技术开展研究,系统介绍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对粉煤灰性质、微观结构的基础研究,超细粉磨设备开发及应用于粉煤灰粉磨的效果,以及超细粉磨后粉煤灰细粉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性能等研究开发工作。研究表明,超细粉磨有助于破坏粉煤灰玻璃微珠的外壳,把内部包裹的纳米级更细小微珠释放出来,同时把其中的惰性微晶体(莫来石、石英等)均匀分散在胶凝材料中,从而改善其火山灰效应、形态效应和微集料效应,发挥微晶增韧效应并大大改善胶凝材料的抗折强度。

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分会工业副产石膏专委会段鹏选主任委员作题为“工业副产石膏制备α高强石膏关键技术研究及生产线建设”的主题报告。他指出,石膏是使用历史最悠久的凝胶材料之一,但是目前我国石膏工业发展整体水平较低。采用动态蒸压法工艺利用原状工业副产石膏,通过添加自主研发功能助剂,经均化后自动投入到转晶器内,在一定温度、压力下,依靠晶体生长控制技术经短时间反应,将二水石膏晶体转变成α型半水石膏晶体,经干燥即生成具有合理级配的α型高强度微晶石膏粉。段教授表示,动态蒸压法可以有效减少工业副产石膏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动石膏行业转型升级,应进一步推广此项技术。

南方科技大学张作泰教授作题为“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过程中周边环境土壤中持久性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分布行为”的主题报告。我国从“十二五”时期开始推广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技术。报告介绍了对国内某协同处置生产线排放的大气颗粒物及周边土壤的环境调查工作,重点评估了二噁英、多环芳烃及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浓度及潜在环境风险。

同济大学赵由才教授作题为“锌铅危险废物碱介质湿法冶金技术”的主题报告。报告分别对含锌危险废物及贫杂锌矿的烧碱介质湿法冶金清洁工艺技术、NaOH溶液或熔盐处理V、Mo、W、Cr、Hg等碱溶性金属废物技术、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高温熔融技术与机制、等离子体处理危险废物技术进行介绍,并对重点项目进行分析。

主旨报告结束后,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副理事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与矿资学院副院长李辉代表大会组委会作总结讲话。她表示,本次大会是固废利用领域的学术盛会,为深入地推进我国的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进步和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思想和启迪;本次大会也是一个增进友谊的学术盛会,在加深对科学和技术问题了解与认知的同时,增进了大家的友谊;本次大会更是一个学术传承的会议,我们在缅怀与学习吴忠伟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学术思想与科研精神的同时,坚定了“围绕国家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急需解决的难题,做顶天立地科研”的决心和信心。

据悉,本次大会共有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大陆等250多家单位的600余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参会,分享了14个大会报告、68个分会场报告,汇编参会交流论文88篇。分设水泥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建筑固废、煤电固废、冶金固废、工业副产石膏、危废—有机固废、战略新兴产业固废等多个学术专场交流,在参会规模、涵盖领域、学术水平等多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

上一篇新闻

中医出征海外,助力全球抗疫

下一篇新闻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医出征海外 助力全球抗疫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