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蜂蜜门:中美贸易相爱相杀30年


蜂蜜门:中美贸易相爱相杀30年

几天前,中美两家的老板见了个面。会上特朗普表示,美方将不再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新关税。

蜂蜜门:中美贸易相爱相杀30年

这听起来,就像是一个渣男的承诺:我伤害了你,但我对灯发誓,我下次不犯了,并且对之前的事,你还不能生气、不能记仇。

经济学家说,特朗普和他最后的倔强,就是如何在自损600而不是800的情况下,伤我中华1000。秀恩爱也好,闹离婚也罢,中美贸易战不会就此画上句号,此前的恩恩怨怨也不能一笔勾销。

尽管贸易战是今年才公开宣布,但有一种斗争已经持续了近30年,那是一场“甜蜜”的战争——蜂蜜门。

我国有2000多年的养蜂历史,但国人对蜂蜜的喜爱并没有相同时间的深情。现在每一个家庭的冰箱里,恐怕都有一罐怎么吃都吃不完,瓶口还拧不开,最后结晶了也没舍得扔掉的蜂蜜罐子。

反而是外国友人,不论是早餐的“牛奶+蜂蜜+面包”,还是做烤鸡,居然对蜂蜜有着“蜜汁喜爱”。有数据说,一个美国人平均每年要吃掉1斤多的蜂蜜及其制品。所以,尽管美国是世界前五的蜂蜜生产国,但依旧需要每年进口大量的蜂蜜来满足口腹之欲。

蜂蜜门:中美贸易相爱相杀30年

中国的蜂蜜很便宜,便宜到即便是漂洋过海去看“你”,到了美国还是很便宜。先来看成本,以1999年为例,在当时的山西,每斤蜂蜜的人工成本只有0.29美元,而且蜜是花里的,又是蜂采的,其实也不需要什么别的成本。而美国本土的蜂蜜,成本每斤就要3.1美元。

再来看售价。山西的这斤蜂蜜被各种麻烦运到了美国,期间的加工费、外包装、各种运费、油费、仓库管理费,哪怕再加上交给地头蛇的保护费,市场上终于卖到了0.84美元。其实这个价格已经比国内高了快2倍了,但是,它还是比美国蜂蜜的成本价还便宜。势不可挡的,中国蜂蜜流向了美国市场 。

一场相爱相杀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蜂蜜门:中美贸易相爱相杀30年

Round 1 1990年代

那是一个“北京人在纽约”的年代。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美国是一块遥远陌生而富足的土地,他们相信那里有无数的好机会,对于中国的蜂蜜来说,同样也是。数据显示,1993年中国蜂蜜占美国进口蜂蜜总量的55%,美国甜蜜王国的半壁江山都被中国占领了。

于是突然有一天,美国的蜂农发现不对劲了,觉得中国蜂蜜太欺负人,凭什么漂洋过海以后的售价比自家蜂蜜的成本还低?凭什么!不公平!要我怎么活下去?然后他们的工会就向美国政府要求,给我查!

美国蜂农利用相关的条款,要求美国阻止进口中国蜂蜜,美国商务部也作了初步裁决,确定的倾销幅度达125%。

但是这个时候,美国的消费者不愿意了。中国聘请了律师,争取到了这部分吃货的支持,他们纷纷站出来反对,最终中美签署了一份中止协议,美国蜂农的行动惨遭K.O。


蜂蜜门:中美贸易相爱相杀30年

Round 2 2000年代

上一场斗争失败后,美国商贸部一直在围绕着中国蜂蜜,展开漫长而又费钱的调查。终于等到2000年,之前的那份中止协议到期了,美国蜂农卷土重来,告御状击鼓鸣冤,要求再一次对中国蜂蜜进行反倾销调查。

当时,有10多家中国企业上门应诉了。2001年9月,美国商务部裁决,对应诉的中国蜂蜜企业征收25.88%~57.13%的反倾销税,而那些没有应诉的则要征收183.8%,这个数字起码是之前的3倍,这让中国蜂蜜企业很是受伤。

但是,勤劳而机智的国人永远有办法。当时美国有一个《乌拉圭回合协定执行法》,通俗来说,就是中国人可以申请“上诉复审”,在“终审判决”没下来之前,可以依靠美国保险公司的担保,免予交纳最高税率的保证金,并且可以继续对美国的蜂蜜出口。这个新门路就叫做“买磅”。

于是,从2002年到2006年,中国蜂蜜企业借“买磅”,不但逃离了高额反倾销税,还趁机扩大了出口量,这几年美国进口的中国蜂蜜数量,从7538吨攀升至32149吨。

美国蜂农的如意算盘再次落空。


蜂蜜门:中美贸易相爱相杀30年

Round 3 2000年代后

后知后觉,2006年,美国取消了《乌拉圭回合协定执行法》中的“买磅”规定,并于同年开始针对中国蜂蜜企业实施“日落复审”。

“日落复审”就是在反倾销裁决后,每5年进行一次复审,这个时候可以重新判断,这项反倾销的裁决是要继续生效、延长期限,还是提高税率,当然,也可以终止裁决,但你懂的。

2006年、2012年,美国进行了2次“日落复审”,每次都认为中国蜂蜜依旧在对美倾销。第一次复审,有一些中国企业败诉了。第二次复审,干脆没有中国蜂蜜企业应诉了。如今,日落复审仍在继续,2009年以后,中国对美的蜂蜜出口几乎为0。

蜂蜜门:中美贸易相爱相杀30年

中国蜂蜜认输了?

不可能的,中国企业找到了新的出路:洗它!

洗术1:

通关前,把蜂蜜伪装成糖果或者别的,通关后再重新封装成蜂蜜。

洗术2:

中国蜂蜜在运输过程中,贴上途中第三国的标签,改变原产地。我的产品贴你的标,咱俩分成。

事实证明,中国人也是很严谨的,中国蜂蜜商用纳米筛过滤掉了蜂蜜中的中国花粉颗粒,并向其中添加了第三国的花粉。带有明显国际标签的抗生素也不用了,于是,中国蜂蜜摇身一变,以假乱真,成为了澳大利亚蜂蜜、墨西哥蜂蜜、泰国蜂蜜、印尼蜂蜜……

蜂蜜门:中美贸易相爱相杀30年

于是,在美国蜂农的一片强烈反对中,充斥美国市场的蜂蜜,从中国货变成了印度货、越南货、巴西货、乌克兰货,价格依旧占有绝对优势,留给美国蜂蜜的时间依旧不太多。

关于印度,美国可以说是很头疼了。印度其实之前根本没有养蜂这个职业,但却成为世界最大的蜂蜜生产国,检测的蜂蜜样本中居然真的有印度植物花粉,而且还是南亚次大陆特有的花粉。这下,美国蜂农头大了,凑钱让调查团前往印度调查。

到了印度,美国代表团看到了一水的现代化蜂蜜加工设备,但他们走遍了印度城乡,也没有见到一个养蜂人。没有养蜂人,那蜂蜜是怎么来的呢?印度商务部给出的解释是,印度地广人多,蜂农是跟随蜜蜂一起四季而走的,所以硕大的加工厂里看不到印度蜂农,这很正常啊。美国代表团无话可说,无功而返。

但更令美国人惊讶的是,美国1年从马来西亚进口了3700万磅蜂蜜,但马来西亚的蜂蜜年产量只有4.5万磅。同样的事情还有,近20年,巴西蜂蜜出口增加了24000倍,但事实上巴西蜂蜜的产量只增加了1.18倍。新加坡和巴哈马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像样的养蜂产业,但每年都向美国出口上万吨的蜂蜜。

蜂蜜门:中美贸易相爱相杀30年

经过多年的调查、游说、挣扎,美国蜂蜜行业不但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反而被挤占了越来越多的市场空间,被增加了成本,美国本土蜂蜜正在逐渐被本国消费者遗忘。

事情说到这里,大家都懂了。中国蜂蜜真的是成本低而已,就像许许多多其他made in China的东西,这是一种出于地理、人力甚至是历史的优势,是某些国家一辈子可望不可求的。

哪里的产品成本低、质量高,这个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自然就受到欢迎,它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东西。如果你非要去人为干预,试图以一己之力抵抗国际分工,推翻国际市场的基本规律,那些赤裸裸的欲望必定会沦为一场自讨苦吃的闹剧,还得本国消费者给你擦屁股。

参考:诚汇国际、头条@远方的我1221、虎嗅@伯通、新华网

来源:三耕天微信公众号

图片:网络

监制:王澎;编辑:王岩、暴佳然

上一篇新闻

香肠、腊肉、帝王蟹……四川年货节20多万种年货任你选

下一篇新闻

一周有料 | 蜂蜜VS蜂王浆,传统中式养生滋补品区别在哪里?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