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盘点中国数千年那些“锁龙井”

锁龙井也称锁蛟井,是中国神话故事里的一个实物性内容,反映人们数千年的治水理想,是中华文化里一个重要现象。

最早的神话传说是禹王锁蛟龙,相关的有禹州的禹王锁蛟井、济南市舜井、淮阴龟山支祁井、重庆市巫山县锁龙村的锁龙柱等文化传说地。另外,北京市的北新桥、潭柘寺及其它省份也有锁龙井(锁蛟井)传说。

值得了解:中国锁龙井故事、走蛟故事、悬剑桥故事和日本瑞龙寺故事里的"龙"是指蛟龙或蛟(即走蛟和营川坠龙事件里那种蛟龙),而侠义的龙如武汉东湖"磨山树倒之谜"故事传说的龙能变形,是锁不住的。在中华文化里蛟与龙其实是有区别的。

盘点中国数千年那些“锁龙井”

反映理想

锁龙井(锁蛟井)和锁龙洞、悬剑桥是中国神话故事里的内容,它的意义不在于真实,而在于反映人们数千年的治水理想。理想不能实现,就借神话来满足心理。是中华文化里一个重要现象。

值得了解:中国锁龙井故事、走蛟故事、悬剑桥故事和日本瑞龙寺故事里的"龙"是指蛟龙或蛟,而侠义的龙如武汉东湖"磨山树倒之谜"故事传说的龙能变形,是锁不住的。在中华文化里蛟与龙其实是有区别的,所谓"蛟五百年化龙",因此,龙这个名字有广义和狭义之别。

共性

盘点中国数千年那些“锁龙井”

北京北新桥的锁龙井

各地锁龙井故事,一些没人探测过,有的曾有人探测,有几个共性:一是拉动铁链很长后,井水出现翻滚现象,二是腥味涌来,三是井底传出牛鸣般声音(1934年营川坠龙事件里异物死亡前也是牛鸣声,另外古书说龙声如牛),四是井水有陈香味(如新加坡电视台曾考察的某龙井及昆明市中心东西双塔之间被封闭之前的井)。

多地的禹王锁蛟井

最早的锁龙井故事,发生在大禹治水这个大故事上,神话传说禹王锁蛟,有河南省禹州的锁龙井故事、山东济南市的舜井故事,江苏省淮阴龟山的无支祁传说,还有重庆市巫山县锁龙村的锁龙柱。蛟龙在传说里是发水的。

折叠

河南禹州的

资料来源:中国禹州网-主页 > 夏禹文化 > 追根溯源 >禹王锁蛟井。

禹王锁蛟井,位于禹州市区,禹王庙山门之外,古钧台街路东。

史载,尧舜时期,寰宇之内,洪水横流,平地水浸,民不聊生。大禹为民解困,率民治水。 他采取疏导方法,引水归河,然后倾入大海。 当时,淮河之中,有一头无角母龙,名唤蛟龙,是水兽之长 ,喜欢引发洪水,兴风作浪。它看见大禹通过治水,使陆地显露,海河安澜,危及龙宫,便率领九仔以及水蛇 、龟鳖之类,引潮呈凶,阻止禹王治水。 大禹利用母蛟喜欢引水上涌的特性,令臣民立于山 巅 ,等待蛟龙涌上来时,以滚木、滑石击之,蛟龙屡战屡退。大禹先与之战于伊洛,又截于河朔,再追于陈蔡,最 后围困母蛟于颍河。大禹命人将颍渊堵住,使母蛟归海。于是蛟龙败阵,子孙四散。大禹又命勇夫百名,跃入水中,以绳掷套,缚住母蛟 。遂在高阜处挖一深井,立上桩柱,把母蛟锁入井中,令其永世不得出来。只留下鱼鳖虾蟹之类,生存于江 河湖沼之中,与人类为友。

盘点中国数千年那些“锁龙井”

今市区古钧台街之禹王锁蛟井,就是当年大禹治水缚锁 蛟龙的遗 迹。是禹县人民政府在1984年于原址稍东处重新修建的。井上建有一仿古亭阁,歇 山磨角,上覆琉璃瓦,前面四根明柱,八扇透雕 门窗。门额上刻着"禹王锁蛟井"五个大字 。殿内正中塑有禹王立像一尊,右手摁住蛟头,左手紧握铁链,一副威武气概。像前有深 井一口,以巨石掩盖。石上穿有铁锁链一条,以示井内缚有蛟龙。移开井盖,则见井内有水 ,水中有一石雕蛟龙,仰面朝天,似欲出之状。观者见之,无不缅怀大禹万苦不辞、为民造 福、治伏洪水的伟大功绩。

禹州的禹王锁蛟井,故事:

县志故事:据禹州县志记载.明朝时候有一个新官上任.听说著名的禹王琐蛟井就在此地.没来得及换下官服就跑去看.到了井口.师爷提醒怕把帽子掉进井里.县官把帽子放在井口伸头去看.只见一片黑.忽然井下有了响动.隐隐有龙啸和大浪的声音.师爷想起老辈人说过的传说.再一看.那红彤彤.黄灿灿的官帽放在石头井眼上.可不就象是石头开花了吗.赶快抢过官帽拉起县官老爷就走.井里才慢慢平静下来了.后来这口井就被封了起来……

传说故事:"大禹擒蛟龙后锁在井中" 文章介绍:(我听我姥姥讲过.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破四旧.有一天跑到禹王琐蛟井边把井盖上的大石板挪开了后十几个人一起拉井口的铁链.拉出了十几米长后.井里开始往上涌出水来.还泛着血沫.象一口大锅里的水开了一样.红小兵都吓的不敢再拉了.也不破四旧了.赶快把井口又用石板封住了.从此以后这口井就成了一个大迷.但是没有人再敢去碰它.现在井的上面盖了一座亭子.天花板上绘的就是禹王琐蛟的故事.经常还有许多老太太来这里烧香.

折叠

山东济南的

舜井故事在山东济南。

折叠

江苏淮阴的

江苏省淮阴龟山的无支祁传说也涉及大禹擒蛟。

吉林的锁龙井故事

折叠

吉林龙潭山

吉林龙潭山在当地很著名。说当年日本兵拉锁链实验过,很奇怪。

折叠

吉林旧水潭

吉林省四平市伊通县二龙湖旁的旧水潭,传说锁过龙。传说1943年日本人在那个地方修水库,在潭底挖到了龙骨,龙的下颌骨有小簸箕大,某人得到了一块,说是和普通的骨头差不多,不过很有神效,伤口出血了,把骨头研成末抹上一点立刻血就止住了而且连一点疤痕也没有,把龙骨研成末在水碗边抹上一圈,再向碗里倒水。即使水高出碗口几寸,水也不会从碗里流淌出去,只能看到水在碗上滴溜溜的打转。

比较:营口市史志办编的《营口龙之谜》一书,有营口日报记者徐榕写的多篇文章,谈1934年的营川坠龙事件,其中的"我有龙骨"一文,谈孙正仁老人捐五块龙的牙骨,孙介绍,营口有的老医生本来不会接骨,却用他给的龙骨粉末把骨折伤者的骨接合了。

北京的锁龙井故事

折叠

北京北新桥

传说姚广孝把孽龙锁在北京北新桥的海眼里,海眼上修一个深深的井筒子,拴上长长的大锁链,井上再修一座三间大殿的庙宇。庙里供什么神像呢?姚广孝想起帮他拿住龙公的不是岳元帅吗,就供岳飞吧。

龙公在被锁进海眼之前的时候问道:"姚军师,难道要关我一千年、一万年吗?什么时候我才能出来呀?"姚广孝说:"等这座桥旧了,修起桥翅儿来,就是你的出头之日。"打这儿起,这里就叫了北新桥,北新桥从来也没有过什么桥翅儿。 姚广孝又把龙子锁在崇文门镶桥下的海眼里,龙子也问:"姚军师,难道关我一千年、一万年吗?我什么时候才能出来呀?"姚广孝说:"只要你听见开城门的时候打碘,就可以出来了。"打这儿起,崇文门开城、关城不再打碘,一律改为打钟。老年人都说:"北京城九门八碘一口钟啊"。人们看到北新桥北边还有一座镇海寺,就更信这个传说了。

折叠

北京潭柘寺

传说也有。有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的说法。

云南的锁龙井传说

折叠

昆明市古幢经帏

文章 "昆明锁龙井"介绍了古幢经帏的故事。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搜索该文。

折叠

昆明市东西寺塔

文章 "昆明诡异的古井惊魂事件"介绍了昆明市中心东西寺塔之间的古井的神秘事情,是当地一个人的亲身经历。神秘故事,环境幽秘,胆小者不宜看。

南京仓巷锁龙井

仓巷最开始叫八爪金龙巷,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建都,一天到朝天宫散步,偶然间抬头看见墙上有一片阴影在左右晃动,朱元璋定睛一看原来是两条八爪金龙在打架,朱元璋这下子吓坏了,他以为这是要来夺他的江山。从此犯了心病,善于察言观色的刘伯温看到之后告诉朱元璋,可以用七十二地煞之法镇住这条金龙,之后朱元璋在八爪金龙巷和附近八个小巷子里打造了七十二口水井,寓意是给金龙钉上了七十二枚地钉。

又在安品街挖了一口百丈深的水井,井里放了一条铁链直达井底,寓意是缠住龙身。接着又把八爪金龙巷改成仓巷,寓意是龙在仓地,不得出。

南昌市铁柱宫

南昌市铁柱宫后来延伸出西山万寿宫。始建于晋,祀净明道所尊祖师许逊(许真君)。宫左有井(锁龙井),传说是许真君御孽龙。他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故事的主人翁:道教传说许逊得道,拔宅飞升,同升天者四十六人,鸡犬及家用什物一起升天,家丁购物不及归,稻米洒地,后生长,地后为生米镇,许逊自空中扔了一些物品给他,得修地仙之术。(区别:应宗强《汉晋南昌城门辩证----南昌万寿宫献疑》介绍:象湖南昌万寿宫里的古井、铁柱、巨索,很像是元世祖时期胡慧超手笔,比许真君晚几个朝代)

盘点中国数千年那些“锁龙井”

南昌西山万寿宫

据历史记载,万寿宫是为纪念江西地方保护神--俗称"福主"的许真君而建,宫中之井与江水相消长,中有铁柱,传为许真君所铸以镇蛟螭之害,故有"铁柱万寿宫"之说。它是整个街区的"灵魂"建筑,也是南昌古城的重要地标。

五代杜光庭编的道教著作《道教灵验记》,在卷二"洪州铁柱验"中更详细描述了南昌万寿宫的细节:"洪州铁柱,神仙许君所铸也。晋朝豫章有巨蛟、长蛇、水兽,肆害於人。许君与其师昊君,得正一斩邪三五飞步之卫,制御万精。自潭州井中,奋剑逐蛟,出於此井。君出,谓昊君曰:此井之下,蛟蛎所穴,若不镇之,每三百年一度为民之害,后来复何人制之。役鬼神运铁数百万斤,铸於井中,溢於井外数尺,屹若柱焉。於井之下,布巨索八条,以锁地脉。自是钟陵之境,无妖惑之事,无垫溺之灾。誓之曰:后人坏我柱者,城池治没,江波泛溢。人皆知之,固不敢犯。或有渔人,敲柱上之铁用坠网网,所损颇甚。近亦官中禁之。严识节制江西,信诽毁之词,使人掘铁柱,将欲碎之。迅霆大击,江波遽溢。掘未二三尺,城池震动,内外惊惧。护方信之,焚香告谢而止。柱侧道院,为其所毁,近亦再修矣。"

明代诗人曾棨的《铁柱仙踪》说:治金为柱出神功,长锁蛟龙在此中。迥压鸿庞消蜃气,直临渤解镇龙宫。江波喷浸孤根稳,地脉勾连八索雄。万古旌阳遗迹在,蕊珠楼观势凌空。

盘点中国数千年那些“锁龙井”

铁柱宫八条铁索

2014-08-1213江西晨报以"南昌将原址原貌重建铁柱万寿宫还原'锁蛟井'"为题报道云:" 近日,由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王文涛主持的南昌市委专题会研究并通过了由南昌市政公用集团提交的《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以下简称《规划方案》)。《规划方案》确定重建原址位于南昌二十一中的铁柱万寿宫,并确定保留街区内街道的空间尺寸不变,尽可能使原有的城市街道肌理与空间形态得到完整的保存与保护。"

2015年7月16日,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项目的万寿宫遗址发掘现场传来消息,施工人员发掘出一口古井,井壁由不同颜色的砖块拼砌,青、灰、红、黑等颜色层次分明。古井所在的方位,是铁柱万寿宫(铁柱宫)正殿遗址之前,与发掘出的正殿前两处焚帛炉底座呈三角形。 这座古井的"身份"引起各界猜想,有专家结合历史记载,认为这口井极有可能是相传许逊镇锁蛟龙的"锁蛟井"。

铁柱仙踪得名于许逊治水镇蛟龙的传说。许真君即许逊,晋代南昌人,曾出任旌阳令。民间盛传,有一蛟龙兴风作浪,为害生灵,许逊施法术,斗蛟龙,收妖孽,铸造铁柱将蛟龙锁在一口深井里,铁柱高出井外几尺,下面安置八条铁索,钩锁地脉。从此风调雨顺,黎民安居。许逊作铁柱谶记数语:"地胜人心善,永不出奸仇;纵有兴谋者,终须不到头。"

"'锁蛟井'是整个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的'灵魂'建筑,也是南昌古城的重要地标。"市政公用集团万寿宫项目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铁柱万寿宫遗址自从南昌市第二十一中原建筑拆除后,便进入发掘阶段。发掘过程可谓惊喜不断,原来万寿宫大殿前一对焚帛炉的底座、两对疑似元代的石兽以及砖瓦瓷片等一批古物陆续被发现。

7月13日,施工人员清理土层,小心翼翼的掀开一块石板,一股寒气扑面而来,一口古井出现在施工人员面前。井口直径约有70厘米。记者俯身看去,井内有水。施工人员说,刚发掘出来的时候,井内就有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这口古井的井壁采用不同颜色的砖块拼砌而成,青色、黑色、灰色、红色等颜色层次分明。尤其是从上往下数第5层的红色砖块,颜色鲜亮,十分抢眼。"'锁蛟井'一直是我们挖掘工作的重点,这口古井对于恢复铁柱万寿宫有着重要作用。"项目负责人说。

其它地方的概览

中国还有一些地方有锁龙井传说,如黑龙江的依兰县、阿城,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山的水牢、白城、辽源市龙首山、四平市伊通县二龙湖旁的旧水潭,辽宁省营口、丹东、本溪市的平顶山上,河北省秦皇岛卢龙县县城小佛塔、保定市定兴县,北京的北海白塔,江西南昌市铁柱宫和西山万寿宫的锁龙井(传说是许真君御孽龙,古代有小说),山东济南的舜井,江苏省南京市仓巷锁龙井、淮阴市龟山的无支祁传说("孙悟空的文化原型之二:外来与本土",说是孙悟空的文化原型),浙江的镇海、杭州梅家梧龙井村(传说是济公和尚建立,"电视报道的龙井铁链_未解之谜"里有人怀疑是不是西湖龙井),广东佛山石湾镇南风古灶的镇牛井、佛山南海区虫雷岗,云南的大理、昆明市的"古幢经帏"(昆明市的一个博物馆)、昆明市中心金马碧鸡二坊旁边的东西寺塔之间的古井(2002年盖住古井并在上面建了近日楼)。锁的龙一般指"蛟"。

四川都江堰的李冰治水大概是仅次于大禹治水的著名治水事件。都江堰伏龙观的水潭--伏龙潭,传说是李冰之子"二郎"锁孽龙所在。"四川 → 成都 → 都江堰 → 伏龙观 → 概况"、"李冰父子巡江抓孽龙后得升天的千古传说_人文历史_都江堰_风景网",都有介绍。

另外,湖南省安化青龙洞传说是锁龙洞,1998年探险,看到了盘在洞壁上状若一条大青龙的石钟乳,据说其中某天目者看到青龙在洞中盘旋。

这些龙事古物及其包含的龙的传说,需要高级的微型机器人才能探明锁链尾端的真相。

有的如吉林龙潭山及北京北新桥 说当年日本兵拉锁链导致井水翻滚、腥味突然涌来,如说新加坡电视台拍摄龙井茶影片时拉动龙井铁链也有类似现象,如说昆明市古幢经帏的及东西双塔的如何如何,只是网络传说,没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科院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联合考察报告,不怎么可信(比较:关于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坪阳乡全球罕见的庞大再生人现象,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及米国专家有过联合考察,当然报告没有公开,因为太真实了,只是怀化新闻网有过报道)。还有百度贴吧"关于龙的各种真实说法(全面曝光)"长帖里第六百多楼里某人贴出自己的手机号码要求媒体去考察他的锁龙术,若真有那能力,早到东南亚发达去了,或者早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请去沙漠降雨了。

另外,传说重庆以前的长安寺旧址在重庆25中学里,有秘密井道、压了一个巨石乌龟,旁边放了很多只小乌龟来镇压一个水妖。早被填盖了,现在看不到。

这些不必当真,都是民间故事,反映中华传说文化的一个方面。

附录:一些地方有锁龙洞传说。另外,四川凉山州雷波县龙洞,深不可测,一些学生小幅探险过,里面有扑鼻的腥味、两个发亮的东西,这些说法符合龙的特征。里面是否有活龙?四川有关科研单位不妨去进行一番科考。

上一篇新闻

福布斯2020全球富豪榜

下一篇新闻

“五一”不出广州,在这里畅游舌尖上的东南亚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