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中产“鸡娃”本没有错
“双减”之后还要不要继续鸡娃?成了家长圈里的灵魂拷问。
尤其是这几天藤校放榜,牛娃儿们个个儿都是全副武装,除了可见的学术成绩,SAT1550+、IB预估满分、6、7门P成绩之外,人家还有世界级竞赛奖牌、顶尖夏校经历等等,哪个不是卷上了天……
“芬兰的家长普遍强调‘低竞争性’和‘低压力’的宽松教育方式而在美国,虎妈蔡美儿式的“直升机”育儿方式正变得越来越流行。”
在热门教育书籍《金钱、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中,来自美国西北大学与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用大量的数据证明不同国家育儿方式背后的经济学道理。
△《金钱、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书籍封面
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了宝山世外的英语老师韩旺旺来解读这本育儿神书——中产“鸡娃”的正当性与必要性。
韩旺旺
宝山世外,七年级英语备课组长
#01
无数中产“鸡娃”的源头
本书的作者是两位分别来自美国西北大学与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他们运用了大量的数据证明了不同国家、不同时期育儿方式背后的经济学道理。
同样是发达国家的芬兰和美国,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育儿方式。
芬兰的家长普遍强调“低竞争性”和“低压力”的宽松教育方式,而且在国际PISA考试中成绩优越,而在美国,虎妈蔡美儿式的“直升机”育儿方式正变得越来越流行。
开门见山地说,导致不同国家之间育儿方式的最关键两个因素是:收入不平等与教育回报率。
△电视剧《我的天才女友》剧照
在解释为什么之前,先和大家普及下三种主流的育儿方式。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全世界的育儿方式普遍有以下三种:放任型;专断型与权威型。
放任型
遵循自由放任的方式,让孩子们自主决策,鼓励他们独立。
专断型
顾名思义,父母要求子女绝对服从,并对孩子施加严格控制。
权威型
介于放任与专断之间折中的选择,权威型父母试图影响孩子的选择,但不是通过命令和约束,而是通过说理和努力塑造孩子的价值观来达到目标。
如果读者中已经有孩子的话,尝试看下自己是哪种类型的育儿方式。申明一下,这三种方式没有负面含义。
我相信读者中大多数应该都是“权威型”的父母,
既不会像前几代人那样喜欢在孩子面前强调权威并且喜欢惩罚,
也不会无条件地、自由放任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
而是通过说理和协商的方式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尤其是“勤劳与奋斗”,以期许孩子在独立面对抉择时能做出对自己有益的决策。
△电影《天才少女》剧照
那么大多数中国和美国父母选择“权威型”育儿方式的关键因素是:两个国家都是贫富差距大,且教育回报率高的国家。换句话说,因为社会收入分配不均衡,贫富差距大,让家长普遍为下一代的未来感到焦虑。根据官方数据,中国与美国都是基尼系数(贫富差距指数)在0.4-0.59之间的国家,国民收入差距较大。
其次加上学历对于未来工作收入高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不得不去“鸡娃”。
作者在书中提到,美国受过大学教育的劳动者工资与仅受过高中教育的劳动者工资比从1.5上升到2。此外,研究生学历的回报率也急剧上升。拥有研究学历的劳动者平均工资比只有本科学历的人多了1/3。
在国内的话,举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一些福利好、工资高的互联网公司默认只收211、985的毕业生,或者QS top200的海归。
这也是近几年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越来越多的原因,普通院校出生的学生迫切想通过学历升级来改变普本的命运,并认为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电视剧《正常人》剧照
而对于北欧一些福利国家,比如瑞典、挪威、芬兰等,因为社会收入稳定,贫富差距不大,且竞争低,家长较多采用“放任”式的宽松育儿方式。
从国家层面来说,芬兰教育系统的特征也是:低竞争性与低压力。学生在学习的绝大多数时间都不会有高风险的考试,学校也没有排名,大城市和农村的教育不会有很大差异。
除此之外,教室的氛围也比较随意,学生不穿制服,可以直呼老师名字。但即使是这样宽松的教育方式,芬兰依然在PISA国际中学生测试中获得较为优越的成绩。
所以,不同的育儿方式,除了文化、宗教、政治等因素外,最关键的在于社会的收入平等性与教育回报率。收入差距越大,教育回报率越高,则较多采用权威型与专断型育儿方式,反之以放任型为主。
△电视剧《怪奇物语》剧照
#02
“鸡娃”有用的科学依据
社会的经济环境让大多数国内的家长不得不采取“权威型”的育儿方式,而且只要中高考制度的存在,顶尖大学与普通大学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在,那么这一育儿方式还会继续延续下去。所以“鸡娃”在所难免。
但是其实“权威型”的育儿方式相较于剩下的两种,还是有以下优势的。
首先是在教育成就上。
还是拿PISA(国际学生评估计划)来佐证,首先以“权威型“育儿方式为主的国家与城市,上海、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历次在评估中均是取得了TOP的成绩。
同样是排名靠前的韩国学生,在2012年的PISA评估中,权威型父母子女的平均分是563分,非权威型父母子女平均分是540分,两者相差了23分。
在PISA测试中,相差23分是很大的差异,相当于欧洲最好的国家学生与最差的几个国家学生之间的差异。
其次,权威型父母的子女在学历上也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其中权威型父母孩子获得硕士以上学位的概率比放任型父母的孩子整整高出40%的几率。在一些教育回报率高的国家(中国、美国等),这会是很明显的收入差距。
△电视剧《正常人》剧照
其次在危险行为上。
根据美国在1997年做的一项全国青少年调查中(简称NLSY97),权威型父母(尤其是权威型母亲)的子女更不可能做出一些危险性行为,比如犯罪、避孕套的使用、抽烟、酗酒和吸毒的概率都会低很多。
最后在孩子的心智成熟上。
因为权威型家长更喜欢给孩子灌输“勤劳与奋斗“的理念,且会通过说理的方式与孩子达成某些成人价值观上的共识,比如延迟满足、先苦后甜等,所以权威型父母的孩子在面对复杂情形时更会冷静从容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决策。
△电影《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剧照
#03
“鸡娃”的一些建议
首先,我反对“专断式”、“包办式”的鸡娃方式,因为专断育儿方式明显已经是落后的产物,且对于孩子,无论是教育成就还是个人身心发展都有比较明显的负面作用。
虽然本书中一再强调这不是一本育儿指南,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找到一些有用的建议。
第一条:更多的时间陪伴。
权威型育儿方式意味着家长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分配给孩子,这也是“少子化”的重要因素。但更多的时间陪伴其实对于每个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共读书籍、做游戏、看电影、郊游,这都会增进亲子之间的信任,孩子也会更多地信服家长所提倡的价值观。
△电影《米花之味》剧照
第二条:更多地参与孩子的学校生活。
这包括辅助孩子完成作业,参加学校的开放日,观看孩子的体育或课外活动,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课程等。
更多的参与孩子的学校生活不仅有助于促进家校沟通,深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也让孩子觉得父母比较重视自己,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与沟通。
第三条:与孩子共读书籍,讨论时政新闻。
共读书籍相信很多家长都有在做,但讨论时政可能大家觉得有点匪夷所思。
同样是来自PISA的数据,作者发现,与孩子一起阅读书籍的父母,其孩子在数学、阅读和科学测试中的分数增加了16-18分,有趣的是,与孩子讨论政治的父母,其孩子的测试分数增加了9-12分,这是很大的进步。
所以我建议家长可以偶尔和孩子就近期发生的时政和孩子讨论分享观点。
△电影《过韶关》剧照
「 写在后面的话 」
本书给我最大的体会是,其实“放任型”与“权威型”育儿方式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各自都有优缺点。
放任型教育下的孩子的更有创造力与幸福感,权威型教育下的孩子在教育成就、危险行为与心智成熟上更具优势。
在国内的大环境下,家长们不得不以“权威型”作为主要的育儿方式,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并且拥有很棒的亲子关系。
文章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