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续写悬壶济世的广西故事——我区探索民族医学传承发展之路

续写悬壶济世的广西故事——我区探索民族医学传承发展之路

续写悬壶济世的广西故事

——我区探索民族医学传承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梁 莹 通讯员 曹 哲

不用激素类药物,就能治疗风湿病;看看眼睛,就能知道身体有啥毛病;不需吃药,一针一线,亦能调理身心……近年来,壮瑶医药的神奇及疗效,渐为广大百姓所知。

随着作为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重大公益性项目的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提前开业,广西的壮瑶医药更是迎来一展身手的大舞台。一个月以来,从本地居民到外省患者,再到东盟国家的同仁,越来越多的人体验到其散发的独特魅力。

如何探索一条富有广西特色的民族医学发展之路,让具有2800多年历史的壮瑶民族医药绽放光彩?广西一直在努力。

为民诊病,壮瑶医药身怀“绝招”

“以前整个脸都是僵硬的,现在朋友们说我会笑了。”10月17日,桂林市民李和(化名)再次来到位于南宁市五象新区秋月路8号的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复查诊疗,巩固病情。

今年6月,在朋友的介绍下,患有硬皮病多年的李和找到了该院风湿病科主任、广西名中医李凤珍。李凤珍运用壮医诊断其为“囊坚”,并为她进行了竹罐疗法、壮药药浴等一系列治疗。

“壮医很有特色,很有效。”经过壮医特色治疗,李和的症状明显减轻,这让她十分庆幸。

当天,与李和有相同感受的,还有一大拨前来体验的南宁市民。

在该医院民族医学特色诊疗中心里,左手一个放大镜,右手一支小手电筒,在体验者韦先生怀疑的眼神中,壮医目诊专家谭俊就这样开始了他的诊断。

“把眼睛往上看,再往下看,往左看,再往右看……”当两只眼睛都看完后,谭俊问道:“小伙子,你的肝有问题?”这一句,正中韦先生的痛处,他患有慢性肝炎,至今没有治愈。

“只用一个放大镜、一个小手电筒就能诊断一百多种疾病,这就是壮医目诊的神奇之处。”作为我国壮医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学术带头人,桂派中医大师黄汉儒不吝对广西民族医学的赞美之词。

广西不缺中医药资源,甚至,独特的地理人文特点和优势,让广西在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方面具有优势。

广西的民族医药发展缺什么?平台、窗口。

如今,随着一批致力于研究民族医药特别是壮医药的学者对其进行发掘、整理和研究,广西壮医从师徒授受、民间流传,发展成以“阴阳为本”“三气同步”的天人自然观,“脏腑骨肉气血”“三道两路”的生理病理观,“虚毒致百病”的病因病机论,“调气解毒补虚”的治疗原则作为核心的一门独立的,较高层次的壮医理论体系。

然而,民间医生普遍缺乏助手和传人,民族医生待遇低,器材和使用药物方法原始落后等,让民族医学在推广方面困难重重。在中医备受现代医学冲击的情况下,愿意尝试这类“简、便、验、廉”的民族医药疗法的人仍不多。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自治区党委、政府从顶层设计,实施了一系列传承、发展广西民族医药的民生工程。

2015年5月,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建设广西首座综合性现代化国际民族医医院——广西国际壮医医院,由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此举为发挥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做好健康文章,搭建了一个高水准的平台,成为广西民族医药对外推广的重要窗口。

中西相融,民族医学探索新方向

民族医学发展,在传承经典的同时,亦离不开现代医学的进步。

“以壮瑶医药为特色、中医药为基础、现代诊疗技术为保障,我们不仅要在民族医学上独树一帜,更要探索出一条民族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发展的路子。”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院长覃裕旺表示,作为一所非营利性公立综合性民族医医院,该院通过建设多个临床重点专科,培养、引进一批名医、名中医人才和民间医药人才,购置一批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搭建“硬件”及“软件”兼具的平台。

“想不到,你们救了我一命!”近日,来自邕宁的黄女士琢磨着要给医院送一面感谢锦旗。

1个月前,黄女士住进广西国际壮医医院ICU时,已是命悬一线。从2004年起,黄女士就患上了肝硬化,现已发展成肝衰竭,她甚至已被不少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我们都绝望的时候,‘国壮’接收了我,让我感受到温暖。”黄女士感动地说。

让黄女士感受更多的是医院独特的MDT多学科会诊模式,及先进的DPMAS人工肝技术。通过先进的CT评估、B超诊断等检查确定病情,壮医医生与西医医生一起研究治疗方案,还在现代医学治疗中融入了很多让她感觉新奇而又有效的内服外治等民族医学疗法。

奇迹出现了,在住院15天后,10月3日,黄女士脱离了危险,顺利出院了。

专家介绍,这是一种在循证与路径原则下,能够发挥多学科优势,以有利于患者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并能够长期持续提升学科协调度的临床范式。试水MDT,医院的多例实践已显示出其巨大的优势。

10月11日,在广西顶尖小儿外科专家杨体泉教授主刀下,该医院小儿外科第一台四级手术——肾母细胞瘤切除术顺利完成,患儿肿瘤被完整切除,术中出血量仅10毫升左右。这亦有医院结合实际逐步落地的MDT多学科联合会诊模式的功劳。

古法传承,为百姓带来新福祉

“壮医真是太神奇了!”10月16日,民族医特色诊疗技术示范与推广国际培训班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开班。这天,壮医的药线点灸疗法,让来自马来西亚的学员叶绍康叹为观止。

何为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只见医生拿着一根细细长长的线,迅速地在酒精灯上点燃,然后快速地将线头贴到患者的身体上。看似简单,实则玄妙,医生手法纯熟、穴位准确,而患者神情悠然,很是享受……

“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中医师,我为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壮瑶医学感到荣幸。”叶绍康告诉记者,壮医药线点灸、滚蛋疗法,竹罐疗法、经筋疗法等民族疗法都让学员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希望今后有机会把广西民族医学介绍给更多的东盟国家人民。

如何让古老的民族医药传承为老百姓带来福祉?壮医传承光靠研究医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研究壮族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壮医药的作用和技术特色,对壮医药感兴趣。完善理论体系、质量标准,挖掘民间项目,搭建交流桥梁,积极向外传播。这是不少学者的共识。

为此,该医院致力挖掘分散各地的壮医药文化,在初步完成壮医药文化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利用院内公共空间,进行文化装饰与展出,展示壮族文化及壮医药文化起源。与此同时,牵头组建由广西32家中壮医医疗单位加入的壮医联盟,让传承人学习现代医学的专业技能,在更规范、科学的治疗中体现更好疗效,切实解决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壮医药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方兴未艾。该医院利用自己的平台优势,在国内先后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湘雅医学院、广东省中医院等单位就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在国外先后与马来西亚环球健康协会、泰国清莱皇家大学传统与替代学院、新加坡中医师公会签订了友好合作框架协议,奠定了中医、民族医对外合作的基础。

上一篇新闻

悉尼“洋中医” 现身说法:中医疗法真的非常有效

下一篇新闻

共谋发展,共话合作——「中医药大发展论坛」在渝举行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