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外商独资公募入华展业元年记 带来了什么?

外商独资公募入华展业元年记 带来了什么?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沁2021年即将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年,基金业发生了不少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事件便是外商独资公募基金进军中国内地市场。

这一年,三家外资公司获得证监会批复,允许以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形式开展业务活动。同时,第一只外商独资公募基金产品正式发行,并于12月初首次打开申购。

然而,业界对于其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过程、具体的团队设置、投资理念等仍有诸多好奇。同时,其对内地公募市场的影响亦引发市场关注。

总体来看,受访的外商独资公募公司对于中国内地市场的重要性达成共识;其对本土人才的渴望亦有目共睹。

三家外商独资公司先后获得公募牌照后,业内纷纷猜测,未来外商独资公募的逐步进入将对内地公募基金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会加速行业内卷?

“有竞争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件好事情。”外商独资公募说道。

“不会卷。”内地基金经理表示。

迈出第一步

2019年10月11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表示,自2020年4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

2020年4月1日当天,贝莱德金融管理公司(以下简称“贝莱德”)和路博迈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路博迈”)率先提交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资格申请。

时间转至2021年,贝莱德、富达国际和路博迈获得证监会批复,可在中国设立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另有多家公司已提交申请,正等待批复中。

贝莱德是第一家获得证监会批准、以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形式开展业务活动的外资独资公司。2021年6月,贝莱德基金举行了开业仪式。

8月,富达国际获得证监会批复,同意富达在中国设立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9月,路博迈基金亦获得批复。

“我们感触最深的是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开放的进程和决心。” 富达国际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李少杰在接受经济观察网采访时感慨道。

回想起提交公募牌照的申请和冲刺阶段,李少杰印象深刻,当时几乎跨越了国内疫情较为严重的一段时期,团队不得不在家办公。不过最终通过各方协调成功拿到申请,向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迈出了第一步。

李少杰表示,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全球资管公司之一,富达国际十几年前就坚定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必将深化改革不断开放,这也是外资基金公司坚持等待成立外商独资控股公募基金公司的原因。

“2021年是贝莱德基金在中国市场展业元年。” 贝莱德基金总经理张弛如此形容。

张弛提及,贝莱德在15年前便开始在中国开展相关业务,对中国市场的理解也是不断加深。

9月7日,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正式成立,基金成立规模近67亿元,认购总户数超过11万户。12月1日,该产品首次打开申购。

“我们感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热情、信任和支持,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张弛表示。

本土化尝试

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A股市场日臻成熟——这是外资独资公募的共识。

在富达国际看来,随着外资持续加码中国市场,外资机构投资者所占比例也持续上升,带来了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这将进一步促进中国金融市场的结构性转变和去散户化过程,令A股市场更趋成熟,提升证券市场的有效性。

基于此,富达国际和贝莱德在进行中国市场投资的过程中都做了本土化的尝试。

以富达国际为例,在投资过程中,富达国际在全球各个市场都遵循基本面研究投资框架,实行自下而上甄选个股的方式。此外,富达国际在2011年开始就在为进军中国市场做准备,在本土招聘投研团队,并把原有的投研体系带入中国。

贝莱德则表示,相较国际市场,在投资中国市场时,需要特别注重两点。其一,中国是经济周期相对较短、行业变化较快的市场,因此用长远眼光关注企业可持续增长的能力,比抓住短期内的机会更为重要,需要更加关注优秀的企业以及它们的长期价值。其二,由于中国市场具备波动性相对较高的特点,需要更加关注风险调整后的收益。

加速内卷?

近年,随着中国内地公募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基金公司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

多名基金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外商独资公募进中国不会对加剧行业的内卷程度。其中一名大型公募基金经理认为,海外基金公司的优势在于量化与系统化交易方面,而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管理需要对本土文化有着更深的理解,从这一方面来看,外商独资公募并没有太大的优势,相关产品大概率会由对中国市场更为了解的本土基金经理管理。

事实也正如上述基金经理所言。

以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混合为例,其由唐华和单秀丽共同管理。公开资料显示,唐华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为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曾担任贝莱德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投研董事、英国施罗德集团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管理总部研究总监兼A股投资经理、香港鲍尔太平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资深研究员、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策略研究员。

单秀丽则是非常典型的由贝莱德自行培养的基金经理。她拥有美国理海大学理学硕士学位,金融风险管理师(FRM)资格。曾担任贝莱德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投资经理,贝莱德资本管理公司(威明顿,美国)量化风控/收益分析师。

张弛在采访中表示,目前贝莱德公募基金公司已经建立了一支专业的本土团队,负责投资、研究、产品设计及开发、风险管理、销售/客户关系以及其他企业职能等。而贝莱德基金的基金经理及投资团队亦拥有多年A股证券市场投资研究经验,对中国市场有着深刻的洞察,并秉持长期稳健的投资理念和风格。

李少杰也透露,在富达国际上海的团队中,接近一半都拥有在海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这对于他们在外资机构工作和融入有一定的帮助。但同时,很多部门的核心骨干成员,同样也有很多从本土同业直接招聘的优秀人才,本地洞见不可或缺。

从这一层面来看,对人才的争夺何尝不是基金公司之间“内卷”的一部分?

“不过,竞争对投资者而言是件好事。”李少杰补充道。

启发

“外商独资公募公司的加入,可能在人才培养模式、激励机制、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对内地基金公司有所启发。”前述大型公募基金经理感慨。

以富达国际对基金经理的培养机制为例,从大学将人才招聘进来开始,平均用9年的时间将一个研究员培养成基金经理。成为研究员后,会经过三次不同行业研究的轮岗,也可能去到海外市场工作。研究员成熟之后并非直接转为基金经理,如果公司认为其适合管理客户资产,才会进入“基金经理学院”(PortfolioManager Academy)制度,在那里继续经历半年到一年半的培训和考察。随后会由资深基金经历以老带新,确保投资理念一脉相承。在成为基金经理之前,富达会提供资金为其做实盘操作。

在这样系统下培养出的基金经理,投资理念始终一脉相承,其所产生的文化认同也减少了人才流失的可能性。

在激励机制方面,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的竞争更多的是以一年期为主的短期业绩排名的考察。相较之下,外资基金公司更多以长期滚动激励机制为主,以基金经理相对于指数和同行的长期表现实行奖励,并跟踪和评估其过去几年的表现来发放奖金。不过,据了解,目前已有部分内地基金公司对基金经理实行长期考核机制,考核周期已达3年。

上一篇新闻

当惊世界殊!三一旋挖“新名片”再出国门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留学国际金融专业学费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