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夜间体育消费,如何才能成为北京城市新风尚?| 新京报专栏

​夜间体育消费,如何才能成为北京城市新风尚?| 新京报专栏

7月15日晚的北京亮马河畔,餐饮生意火爆。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据新京报报道,近日,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北京市促进夜间经济繁荣发展的若干措施》。文件提出,要融合文旅商体,拓展特色夜间多元消费,引领夜间体育消费新风尚。

文件明确,要以“夜尚京动”为主题,丰富夜间群众体育赛事活动,鼓励社会组织及体育公园、体育场馆和地标商圈自主开展夜间城市马拉松、荧光夜跑、街头篮球赛等具有表演性、观赏性和参与性的夜间系列体育活动,引领夜间体育消费新风尚。

这些提法,引起了广泛关注。

更具健康态的新消费模式

近些年来,夜间经济是各个城市集中发力的领域之一,也成为城市消费升级的新增长点。而相对于夜宵等夜间消费领域,夜间体育运动是更具健康态的新消费模式,也是当前夜间经济的发展短板之一,因此有很强的发展潜力。

从全球主要城市的夜间经济发展来看,体育消费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赛事往往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引擎,并为夜间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契机。

比如,新加坡从2008年开始主办全球唯一的F1一级方程式夜间赛,而以城市街道为跑道也独具特色。这迅速成为城市的重要品牌活动,并吸引大量游客观赛消费。

群众体育运动越来越流行,而夜跑等夜间体育赛事活动也成为许多年轻人的爱好之一。对于大量工薪人士来说,夜间体育锻炼更有利于平衡工作和生活,使他们在工作之余可以健身休闲。

与此同时,发展夜间体育赛事活动,也将有利于引导夜间消费朝着健康、绿色和全民参与等方向发展。

北京在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组织方面有全国领先的独特优势,无论是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还是各类全球和全国性重大体育赛事的承办,都为北京引领夜间体育消费新风尚奠定了相当坚实的基础。

而借助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战略契机,将夜间体育赛事组织纳入夜间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既有利于将北京的体育优势转化为消费活力,也有利于丰富广大市民的夜间生活。

​夜间体育消费,如何才能成为北京城市新风尚?| 新京报专栏

北京一街道的深夜食堂。新京报资料图

对城市夜间治理提出新挑战

当然,发展夜间体育消费不仅是夜间经济问题,也对城市建设、运营和治理提出了挑战。

同其他典型夜间消费场景不同,夜间体育赛事活动往往意味着人员的高密度、高流动性和高互动性等特征,对场馆建设维护、赛事活动组织、应急管理等方面配套政策措施的要求较高。

这就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及时跟进和改革创新,增强夜间体育消费的便民性、安全性和获得感。

夜间体育赛事组织涉及众多区域和部门,要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政策协同,为夜间运动的组织实施开通“绿色通道”,使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夜间赛事活动可以尽快落地。

与此同时,要增强夜间体育赛事活动的消费拉动能力,将其打造成为城市夜间经济平台,进而成为带动文化娱乐、餐饮购物等夜间消费的关键引擎。特别是要创新夜间运动商业模式。

此次文件提出,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更完备的夜间体育设施,并对符合条件的新建体育场馆实施财政补助政策。此举无疑可以激活社会资本的参与热情,让企业和社会团体等组织利用市场化的方式,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夜间体育消费场景。

此外,文件还提出,要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服务圈,提升夜生活的便利度。这意味着,要对城市体育赛事场馆进行挖潜扩容,使之能够满足市民对夜间运动的需求。

一方面,要在体育场地不足的区域加大投入建设,特别是创新赛事组织模式,最大化利用夜间闲置空间资源。另一方面,则要倡导全民开放体育理念,加大对现有场馆设施的开发利用,使市民能够就近参与体育赛事活动。

与此同时,夜间人员的聚集和流动会带来城市运行风险,要高度重视夜间体育赛事活动的安全保障工作,增强城市应急预警、响应、处置和善后能力。特别是夜间马拉松等路途长、规模大、耗时久的赛事活动,更要注意政策衔接、技术支撑和人员配备,让人们既快乐又安全地参与夜间运动。

说到底,要想引领夜间体育消费新风尚,必须不断健全与之相对应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唯有如此,才能让这些政策措施尽快落地,有力拓展北京夜间经济的新业态,并推动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撰稿 / 马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卢茜

上一篇新闻

香港城市大学史家海:细胞外囊泡将颠覆递送系统的传统认知丨专访

下一篇新闻

莆田病例为何9次检测均为阴性?华大基因医学专家:导致核酸检测“假阴性”有多种可能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