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 星期五

思想者|王慧敏:力压月季、桃花等对手,白玉兰为何能当选上海市花?

【编者按】早春时节,乍暖还寒。不少上海市民惊喜地发现,市花白玉兰已经悄然绽放。为什么要选择白玉兰作为上海市花?在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当下,如何进一步用足用好市花白玉兰的独特无形资产?上海社会科学院王慧敏研究员列举了世界上植物文化缔造软实力的经典案例,回顾了白玉兰作为上海市花的诞生过程,分析了如何用“小而美”的白玉兰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正确方式。以下是她在长三角城市文化发展论坛上的演讲

据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有关文化软实力的调研显示,在全球150个世界城市文化符号中,“樱花”与“百老汇”并列第44位,入选50强最具象征意义和最具推广价值的文化符号,显现了植物文化在当今世界城市中的重要地位。

“小而美”的上海市花白玉兰,作为构成上海市标的三大元素之一,同样具有成为世界级符号的潜力。作为承载上海城市精神品格不可多得的具象化载体,它有助于破解“让城市精神深入人心”的价值认同难题,推动城市软实力从顶层设计到落地落实的纵向贯穿。进一步用足用好市花白玉兰的独特无形资产,探索其对内凝聚人心和对外塑造形象的新路径,是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应有之义。今天的演讲,我就围绕上海市花白玉兰,谈谈用它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正确方式。

植物文化是软实力的缔造者

中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人民自古崇尚自然、热爱植物,中华文明包含着博大精深的植物文化。在中国2500多年前编成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记载了130多种花草植物。源远流长的中国植物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不仅涵养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也为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做出了贡献,成为影响世界的中国软实力。

说到影响世界的花草,不得不提到“月季带来和平”的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发生19世纪初,当时中国月季从广州引入欧洲,正值英法两国正在交战,为了保证运输珍贵中国月季的船只安全,双方达成了停战协议,并由英国派军舰护送这艘船渡过英吉利海峡抵达法国,中国月季也因此获得了“和平使者”的称誉。第二个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期,法国人弗朗索瓦·梅昂为保护自己培育的编号3-35-40月季新品种免遭战火,将其寄给了美国园艺家康纳德·派尔,新品种在美国迅速发展,1945年4月29日美国月季花协会将其定名为“和平”。令人惊喜的是,就在这一天,苏联军队攻入柏林市中心,而当“和平月季”获得全美月季金奖这一天,恰好又是日本军国主义投降之日。同年,适逢联合国成立,在旧金山参加会议的每个代表都收到一束“和平月季”鲜花及附言:“我们希望‘和平月季’能够影响人们的思想,给全世界以持久和平。” “和平月季”从此风靡全球。

月季花在全球引爆向善向美的无限正能量,仅仅是植物文化缔造软实力的一个案例。在现代文明体系中,植物文化符号被广泛运用到国家层面,成为一国的象征,普遍的做法是按本国人民的选择意愿,法定或约定象征本国的国花,以国花表达人民的情感,寄托民族的理想,表彰国家的荣誉,树立对外的形象。

目前全世界约三分之二的国家(地区)设立了国花,在用国花提升国家软实力方面,国际上有许多经典的案例,比如荷兰的郁金香、新加坡的兰花、美国的月季、日本的菊花以及被称为“民间国花”的日本樱花等。综观国花的发展实践,其功能价值远远超越了一般花朵的自然植物属性,承载了一个国家的精神品格、人民的美好向往、特色文化名片和对外友好使者等多种有形和无形的价值,成为提升软实力的国家无形资产与创意资本。

中国享有“世界花园之母”的称誉,几百年前,“小而美”的花草植物,以令人愉悦而温馨的方式,成为影响和改变世界的中国文化力量,显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近现代,国花在世界各地的普遍推行,开启了全球植物文化的象征时代,以花为媒的礼仪和活动成为国际社会推动现代文明的友好力量。今天,文化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联合国发布的《文化:城市未来》报告指出,文化是增强城市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的核心。充分挖掘中国植物文化资源,激活“世界花园之母”蕴含的世界文明价值,建立中国对话全球的世界性植物文化符号体系,是推动软实力提升的一种新视角和选择方案。

激活市花白玉兰的城市精神

以上,我主要介绍了国花的功能和历史渊源。接下来,我重点说说上海市花白玉兰。

市花是植物文化在城市层面的现代文明产物,标志着花木成为城市的身份标识与精神象征。1982年,著名花卉专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陈俊愉教授发表了《我国的省花和市花问题》的文章,描绘了一幅“中华四季芳菲、鲜花竞放”的美丽图景,得到了各地园林部门的热烈响应,引发了新中国城市市花评选的热潮,成为改革开放后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一个缩影。上海市花白玉兰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在讨论上海市花的议题中,许多人都在问:漂亮美丽的花朵那么多,上海为什么选择白玉兰为市花呢?其实,当时在市花的评选过程中,的确存在不少争议和不同意见。从1983年植树节期间启动评选工作,到1986年10月上海市人大审定白玉兰为上海市市花,历经三年多的协商提名、市民投票、专家论证、部门推荐、政府提议、人大审议等多个程序,最终白玉兰才脱颖而出。相比1929年上海第一任市花棉花从提名到选定不到30天的时间而言,1000多天可谓是一个漫长的评选决策过程。在1986年9月《关于提请确定本市市花的报告》中列举了推荐白玉兰为上海市市花的4个理由,包括群众基础、中国原产植物、本市春天开花最早和树苗储备充足等。在专家学者的研究中,白玉兰之所以力压群芳当选市花,有以下两大关键因素:

一是市民意愿。上海在1983年植树节期间启动了市花的评选工作,由上海市园艺学会、上海市林学会等组织发起,推荐月季、桃花、海棠、石榴、杜鹃和白玉兰等为候选市花。立足“群众喜爱”原则,1983年4月在人民公园、中山公园、复兴公园等11个主要公园入口处设点,请市民投票评选,回收的十万多张选票中,白玉兰居首,桃花次之。政府最终提议白玉兰为市花,与民意投票选择完全一致,回归“市花是市民之花”的本意,充分体现了尊重市民意愿的决策取向,为市花奠定了广泛而坚实的大众认同基础。

二是城市精神。从时代背景来看,市花白玉兰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蕴含着与生俱来的开放和创新基因;从白玉兰的自然特质来看,具有当选的多个优点,比如恐龙时代的物种、历史悠久的中国优秀传统名木、在古典园林“玉堂富贵”(白玉兰、海棠、牡丹、桂花)中排名第一、春天的物候树种、对二氧化硫和氯气等有毒气体抗性较强等;从白玉兰的文化特质来看,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白玉兰当选的一大理由,比如,早在战国时代,爱国诗人屈原就留下了“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名句(注:明代以前,玉兰名为木兰),历代以玉兰为题的诗词书画、文艺佳作更是层出不穷。但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理由,在上海市花评议的过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则是白玉兰的“争先、开放、朝气”等。可见,由白玉兰自然文化特征映射出的上海城市精神,才是白玉兰“C位出道”的核心所在。

具体而言,白玉兰的三个特性反映了上海城市的三种精神:第一,白玉兰是上海早春最早开花的树种,象征上海争先开放的精神。据上海植物园的记录,2021年白玉兰2月3日开花,刷新了以往最早纪录;第二,与大多数先长叶后开花的树种不同,白玉兰是先开花、后发叶,象征上海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第三,白玉兰盛开时,每一朵花都是直立向上绽放的,象征上海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在迈向第二个百年的新征程上,上海正进入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发展新阶段。《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指出,城市精神品格是软实力的内核所在。以市花白玉兰为载体,激发以市民为主体的自下而上的城市精神,为改革开放再出发汇聚更多的力量,是时代赋予市花白玉兰的新使命。

用好用足市花白玉兰的独特无形资产

面对全球化、网络化、价值多元化的新特点,如何提高白玉兰在上海城市中的能见度、认知度和认同度,进而激活市花白玉兰承载城市精神品格的功能价值;如何面向新一代市民群体,以亲民的市花打造鲜明的城市精神标识,释放“冰山之下”的巨大能量等,是当前亟待解答的新问题。

1990年经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上海市市标,由市花白玉兰、沙船和螺旋桨三者组成,体现了白玉兰在上海城市中不可替代的标志性意义。与上海众多的城市标志相比,市花拥有自然性、文化性、民众性和地域性,由此形成“四个高度”的城市无形资产:

一是高辨识度的美学无形资产。每年自然盛开的白玉兰,是上海城市高辨识度的景观符号,发挥着城市形象和美学徽章的功能,为上海创造具有生态价值和感性价值的美学无形资产;

二是高认同度的文化无形资产。30多年来,白玉兰象征的上海城市精神品格,成为广泛认同的观念,广为行动的准则,推动上海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的不断提升,是上海城市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公共文化资源;

三是高参与度的媒介资产。“群众喜爱”使市花天然具有大众化和高参与度的特性,有利于增强城市市民的集体记忆,从而对内凝聚人心和共识,提高整体文明程度;

四是高美誉度的品牌无形资产。人们常常用植物和花卉称呼一个国家和城市,表达对该国和城市的共同认知,比如“郁金香王国”荷兰,“樱花之国”日本等,这些国家对代表性花卉的重视和行之有效的运营,使其逐渐成为享誉全球的国家级文化品牌。

以“小而美”的方式提升城市软实力

用好用足市花白玉兰独特的无形资产,以“小而美”的打开方式推动上海城市软实力全面提升,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1、让市花处处盛开

不久前,向同事问起市花白玉兰,回答说“这个好,每次有外地宾客来单位访问,我总是向他们介绍院子里的两棵白玉兰,夏天开花时很香”。其实夏天开花的是广玉兰,像这样分不清白玉兰、广玉兰和白兰花的上海人为数不少,背后凸显的是市花白玉兰在城市中能见度太低的问题。据有关部门对272条道路的统计,白玉兰的比例仅为0.6%,即使在公园绿地,也没有令人向往的市花打卡点,沪上白玉兰的人气远不如樱花、桃花,甚至不如油菜花。没有能见度,何来认知度,更谈不上精神层面的认同度,分不清白玉兰、广玉兰也就见怪不怪了。因此,发挥白玉兰城市美学徽章的功能,让市花处处盛开,以能见度提高白玉兰的认知度和认同度,是以白玉兰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基础课。

在上海人流量大的重要公共空间增加白玉兰的存在感,对提高市花的能见度至关重要。要跳出单一性的园林绿化,从以公园绿地空间为主体,扩展到上海城市各类空间,更紧密地融入美丽街道、美丽乡村、美丽家园的建设,倡导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广泛种植白玉兰,形成城市、市民、市花三者密切互动的美丽新空间。重点应聚焦于上海城市商务休闲区、历史人文风貌保护区和旅游热点区域,与上海经典地标交相辉映,形成凸显上海城市海派文化特色的市花景观带和景观区。比如,黄浦江45公里的滨江带是上海面向全球的“世界会客厅”,白玉兰应成为会客厅最美丽的“迎宾员”,建议规划建设黄浦江滨江白玉兰景观大道,为外滩历史建筑、陆家嘴金融商务区、世博园区、老厂房老仓库等人文景观赋予自然的生机和灵动,为白玉兰集聚人气。

同时,在上海城市建设的相关重点规划和项目中有意识地“锦上添花”,把市花白玉兰融入上海四大品牌建设新的三年行动计划;融入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公园城市、文化大都市的建设;融入“一江一河”,五大新城、城市会客厅等重大城市建设项目;融入上海公共文化发展规划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对白玉兰城市符号嵌入式融合式的立体化营造,增加市花白玉兰在城市中的存在感,形成具有审美效应的城市市花景观。比如,在公园城市的建设中,结合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布局“市花主题公园”的建设。近几年,科研部门攻克了白玉兰不耐湿的栽种技术难题,园林部门储备了近300个品种的玉兰资源,错峰自然花期可延长至一个半月,在此基础上,以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集聚“玉兰家族”的国内外成员,广泛种植中国特产的木兰、二乔玉兰、天女花、厚朴、凹叶厚朴、宝华玉兰、武当木兰、光叶木兰、滇藏木兰、望春玉兰等,形成规模效应。

2、让市花开在市民心中

研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花文化具有三重意义,一是人与自然界交互的文化载体,二是人与人交流的美丽纽带,三是人与自身对话的情感寄托,因此成为老百姓喜爱的“大众明星”。在民意中脱颖而出的市花白玉兰,就是市民心中的“大众明星”,是市民与城市建立情感联系、爱上这座城市的理由。因此,要充分利用白玉兰文化无形资产拥有的高认同度,全方位地展示白玉兰作为城市明星的风采,让市花开在市民心中。

展示文化的魅力。挖掘白玉兰背后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激活其文化认同。比如文创产品,在“海上文创”首店中华艺术宫开张的第一天,800多件高颜值产品上架,其中取自明代画家文徴明作品的一款白玉兰丝巾成为“爆款”,卖断了货,成为市民的最爱。

发挥榜样的力量。白玉兰当选市花以来,上海先后设立了代表城市最高荣誉的各类奖项,比如由上海市市长亲自颁奖的“白玉兰荣誉奖”,以及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社会等各行各业的“白玉兰奖”。今后,应提供平台,鼓励白玉兰奖获得者讲述上海“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动人故事,弘扬上海城市创新精神,带动全市形成争先向上的良好氛围。

演绎新时代的市花精神。建议面向市民征集市花白玉兰在新时代所代表的精神内涵、符号标识、市花花语,在市民中评选“白玉兰形象代言人”“白玉兰大使”等,体现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形成自下而上的价值认同。

3、让市花融入市民生活

举办“上海市花白玉兰文化节”。推动上海市民文化节和上海市民绿化节跨界合作,在白玉兰一年一度盛开之际举办市花文化节,鼓励市民和艺术家积极参与市花文化的创作和展览展示活动,汲取精神的力量;结合“我们的节日”“市民修身行”等精神文明活动,进一步开发有关咏诗、摄影、绘画、饮食、养生、治疗、美容等“接地气”的市花文化功能,使更广泛的市民享受市花文化之惠,让市花精神真正走进市民日常生活。

推动市花文化旅游消费。以文化创意思维,结合新消费,构建市花白玉兰承载城市精神品格的“四大体系”,包括城市景观体系、符号话语体系、节庆活动体系和文创产品体系,通过完善相应的协同机制,激活和释放市花IP的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推进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融合,应用网络数字新技术,如虚拟现实技术、交互设计创新等,结合新消费新体验,推动白玉兰所承载的精神品格和文化内涵,成为市民和游客喜爱的、走进日常生活的高颜值文创产品。

4、让市花讲好上海故事

花拥有人类共同喜爱的自然和美丽,各国人都用花表达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明水平,国家在外交礼仪上也在用花树立形象、传递友谊、传播文化,花也因此成为跨越国界的长效性形象传播载体和情感交流纽带。

白玉兰的“花语”和“花意”是上海城市形象代言,是推动上海文化走出去、开展对内对外交流的友好使者和美丽名片。要重视“花为媒”的友好往来,让人类共同的花(话)语推动无心理障碍的情感交流和国际形象传播。建议研究以市花白玉兰开展对外友好交流,在全球树立上海新形象、展示上海新风貌、输出上海新品牌的推广工作,拓展白玉兰的城市名片功能,探索运用新技术,以网上虚拟形象、线下口碑宣传、城市故事讲述等创新传播载体,激活和放大市花作为城市文化使者的功能,以花悦友,与时俱进地主动适应新时代受众的新要求。

【思想者小传】

思想者|王慧敏:力压月季、桃花等对手,白玉兰为何能当选上海市花?

王慧敏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基地研究方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兼任民革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中山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上海中山学社常务副社长、上海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作者照片由本人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email protected]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王慧敏

上一篇新闻

游知道|国内最大规模人工繁育绿海龟亮相成都 林芝市培育四季旅游节庆品牌

下一篇新闻

诚轩22春拍·现当代艺术丨水墨一脉:可能的当代水墨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