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夜上海升级版不是只有烟火气

夜上海升级版不是只有烟火气

2019年8月22日夜间,北京,市民正在央视大厦对面一家露天餐厅吃饭。(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伦敦的“博物馆之夜”到巴黎的“不眠之夜”,从“不夜城纽约”到“24小时日本”,流光溢彩的夜间经济开启了全球大比拼模式。市民和游客也在与各种“市井烟火”“都市浪漫”“文化盛宴”的不期而遇中,寻找真实的自己,释放生活的压力,积蓄前行的力量。

夜间经济特指发生在当日18时至次日6时,以本地居民、工作人群和外地游客为消费主体,以休闲、观光、购物、健身、文化、餐饮等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城市消费经济。它是城市经济繁荣度、活跃度、开放度的重要标志,在体现城市文化特色、丰富城市商业内涵、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吸引扩大消费和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英国政府正式将发展夜间经济纳入城市发展战略。经过多年的发展,2017年,伦敦夜间经营店铺超过12万家,提供了162万个工作岗位,相当于全市就业岗位的1/3;英国夜间经营店铺近78万家,提供了1027万个工作岗位,相当于全部就业岗位的35%。

在中国,夜市作为夜间经济的早期形态,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一般认为,中国的夜市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繁荣于明清。

唐代实行严格的宵禁管理制度,只有元宵、中秋等节日会放开宵禁。“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和“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形容的就是取消宵禁后,人们在晚上邀约出行、举办私人宴会的景象。

北宋开始,正式取消宵禁制度,一时间“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夜市发展盛况空前,开封、杭州等迅速成为“不夜城”。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迎来顶峰时期,越来越多的地方出现了夜市。“北城晚集市如林”讲的是明代杭州北关夜市的热闹图景,“星毯万点银箫沸”描述了清代杭州灯市表演的盛况。

上海开埠以后,第一盏电灯、第一辆电车、第一座欧式剧场等深刻影响了上海商业发展格局。街头餐饮、服饰、银楼、客栈等商铺林立,百乐门、大世界、大光明电影院等地标性文化娱乐设施开业,进一步助力上海成为当时的“东方巴黎”。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商业氛围更加开放浓厚。南京东路商业街“十点打烊”轰动全国,美食街鼻祖黄河路、乍浦路一到夜晚人声鼎沸,彭浦夜市、周浦夜市等草根小吃发祥地人气旺盛……进入新世纪,吴江路休闲街、虹梅路老外街、永康路酒吧街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知名度的地标性夜间消费集聚区加快发展。

近年来,伴随上海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城市以及城市空间新发展,北外滩、徐汇滨江、浦东滨江等滨江夜间经济活力带逐渐崛起,新天地、静安寺、豫园等都市夜间经济活力圈加速形成。上海的夜间经济活动内容由简单的零售、餐饮夜市正在转向融合餐饮美食、购物休闲、景观游览、文化体验、体育健身等于一体。

特别是,全国首个夜间动物园、首家夜间博物馆、24小时电影院的设立,让上海的夜间经济由“烟火气”加速向“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提升。

下一步,对标国际打造升级版“夜上海”,可以聚焦以下几个重点:

夜间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具有夜间消费习惯的客群。从国际经验来看,夜间经济发达的城市,都有稳定的夜间消费客流。例如,下班后流连于各个居酒屋解压,是很多日本上班族的“必行功课”。又如,2/3的伦敦人热衷于夜生活,下班后会继续参加购物、娱乐等各项夜间活动。

夜间经济的发展,要求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夜间经济主要是一种基于时间划分的经济形态,旨在延展城市经济活动时间和消费休闲空间。由于夜间活动时间相对较短,且和白天相比交通出行相对不便,故夜间经济一般要求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实施。例如,首尔市政府从2015年起,每周末在盘浦汉江公园、东大门、清溪川等地举办“夜猫子夜市”,打造周末夜间消费休闲目的地。

夜间经济业态组合丰富多元,文化艺术是重要引流剂。夜间经济活动包括夜间餐饮、夜间购物、夜间旅游、夜间体育、夜间文创等多个方面。从国际经验来看,文化艺术正在成为吸引客流的新利器。例如,纽约文化、艺术类场所众多,大都会歌剧院、林肯中心等每天晚上都会上演形式多样的精彩演出,吸引众多观众。又如,新加坡的仲夏夜空艺术节,是各种灯光秀、艺术展与音乐会交织的盛会,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走出家门。

夜间经济管理高度依靠市场自治,需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兜底。在纽约、伦敦、巴黎等城市,均设立“夜间市长”或类似职位,并成立相关行业协会,负责协调处理政府、经营者、消费者、居民的关系。同时,各大城市还通过完善夜间基础配套设施、延长公共交通运营时间、加强夜间社会治安管理等措施,切实保证夜间经济活动的秩序与安全。(来源:解放日报;作者:潘红虹,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商业流通研究部主任、高级经济师)

上一篇新闻

阿里巴巴与新加坡航空达成战略合作 内容涵盖会员互通、机上支付等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上空再现无人机灯光秀求婚,网友酸叹:富的涝死、穷得旱死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