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5日 星期三

夜市千灯映珠水,广府烟火惹人醉

夜市千灯映珠水,广府烟火惹人醉

饭罢,食客方祖望从广州员村四横路老胖烧烤店的夜市店铺起身离开。迎面走来另外两位食客,笑盈盈地问他:“老板,哪里点菜?”

方祖望一愣,随即意识到,这是前来用餐的其他顾客,把自己误认成了烧烤店老板。头发蓬松、脚踩人字拖,手里夹着一支刚点燃的烟……一身随性而不拘小节的打扮,让方祖望看起来颇有夜市店主的感觉。

羊城夜市闲适、热闹、轻松,顾客们裹挟着纵横四海的风尘,驻足于方寸之间的铺子里,后疫情期间的市井逐渐升腾起烟火气。

被人气与灯火点亮的夜幕之下,城市规制、经济发展、民生就业、疫情防控等互相作用、交融共生。个体商贩作为广州夜间经济的“市场触角”,既可窥探后疫情时期民间消费的热度,又考量着城市社会治理的精度。

●南方日报记者 李鹏程 冯艳丹 统筹:何雪峰

大卖场:市集逐渐复苏

白昼的暑气尚未退尽,广州正佳北广场超过50个夜市商铺便已准备就绪。服饰、首饰、美酒、塔罗牌等商品竞相摆出。水风扇喷吐着白色的水雾,在阳光下折射出淡淡的小彩虹。

从下午5时开市到夜幕降临的晚上7时,广场上已是人头攒动。“来看一看,我们卖的是纯手工磨制的手链,天下独一份!”一位卖主高声吆喝,引来了过客们的驻足观赏。不止这一处摊位,正佳广场的市集大多售卖的是原创品牌,人们前来淘货,撞款几率很少。

相对于天河路商圈售卖的文艺品类,农林下路的王府井百货门口,“广州王府井周末快闪市集”更接地气。这里有各类生活用品和应季应节食品一应俱全。夜幕下,快闪市集首次开启,就吸引了东山口附近的众多街坊捧场。

市集的商品都是选择各个品类的好物,价格都是按照一口价,与店内同价。其中,大部分出售商品优惠力度是原零售价的5-6折,服装类更是低至两折。消费者趋向精明消费、追求性价比,这样的形式符合他们的需求。

“这些货物很划算,正好也是我们需要的物品。”曹女士刚来到女儿家帮忙带孙子,散步路过就看到了市集。“这个在我们老家很多地方有,没想到大城市也有这么接地气的活动了。”说着,她一边为孙子选购衣服。

自6月12日广州启动“YOUNG城YEAH市”(羊城夜市)夜间消费节以来,正佳广场、VT101维多利广场纷纷举办潮流市集,推出夜间游活动,商铺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态势。

“我们筹备的夜间露天市集,只用了不到5天时间。”正佳集团负责人介绍:“羊城有着悠久的商业文化。几十家商铺就能汇成一个小型商业中心,‘越夜越精彩’正在上演。”

以正佳广场为例,商场运营方拿出20多万元用于购买夜市所需的设备,每天仅收商户不到100元水电费。“我们就是想通过扶持小商户,把市场经济搞好。”该负责人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夜市大卖场就是要给周边消费者传递一种信号——繁荣的夜广州回来了。

天光墟:一种广式生活

市集的各种称谓中,有一种独属广州——天光墟。

这类民间集市每天傍晚或半夜开始运作,天亮即完结散场。粤语中“天光”即“天亮”的意思。天光墟承载了无数来穗打拼商贩的都市梦想,也形成了千年商都独特的夜间风采。

1984年,广州在越秀区划定了专门的天光墟营业区域——西湖路灯光夜市。那似一个如梦似幻的世界,也是众多老广抹不去的记忆。当时,来自香港的流行服饰,刚出新款不久便可在此觅到踪迹。全国各地来穗闯荡的年轻人受世界潮流文化的影响,戴上了蛤蟆镜、穿起了喇叭裤。包容多元的气息,在商贩集聚的市集上激荡。

2001年,出于广州市容整治与规划需要,西湖路灯光夜市关停。两年后,广州老区的灯光夜市全部关停,走完了20载历程。

关停并非绝迹,而是以另一种更为现代的形式出现。如今,北京路商圈正在打造独具岭南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商圈,以主街改造提升为契机,大力发展后街经济。

从文明路拐进府学西街,夜晚热闹得很,远远就能闻到食物的香味,米线、寿司、茶饮、冰品、烧烤……不到200米的距离,排列着十几个商家。晚上10时,寿司、米线等商家陆续关门,广式烧烤、东北烧烤等商家却越来越热闹。

来自四川的陈姓姐妹经营着一家广式烧烤,一个招揽生意,一个负责后勤。吃烧烤、喝啤酒、喝饮料……前来消费的大多为年轻人,店内6桌,台阶上摆5桌。

时间很快到晚上11时,城市脱下了聒噪的外衣,夜市却刚刚开始。“好久没有和家人出来了,一边聊天一边叹茶挺好。”趁着周末,小李带着一家人逛夜市,当她用标准的粤语点菜,姐姐也能用粤语对话。

“最近才开始营业,生意好多了。”姐姐笑着说,目前的生意已经恢复到了疫情前。以前,每晚会营业到4时,现在看顾客需要,有时候还会营业到凌晨5时30分。

一桌客人走了,妹妹立马起身拿出扫帚,将垃圾清理干净。“现在政府鼓励夜间消费,但是城市环境也不能破坏。我们商家要自觉,负责搞好门前的环境卫生。”妹妹来广州十几年了,也成了广州的一分子。

夜间集市引游客“打卡”

已成城市亮丽风景线

琶醍之上,淡淡江风拂来,宴酣之乐丝丝入耳,微醺的人们在露台上把酒临风、觥筹交错,醉眼中看灯火朦胧。

凌晨3时,W-suns酒吧的服务员小潘开始收拾残羹剩宴。再过一个小时,东方露出鱼肚白,琶醍的夜生活才会归于沉寂。

“临江露台上人来人往,顾客们可以俯瞰珠江夜色,氛围也是刺激消费的要素,琶醍就具备这样的优势。”小潘介绍。

夜市消费不仅是琶醍的特色,放眼全球,国外不乏一些城市成功将城市烟火气与国际范有机融合。如新加坡小印度的竹脚市场(Tekka Market)、法国的Audrix夜市、墨尔本的维多利亚女王市场等。

在部分地区,夜间集市已成城市一道亮丽风景线,引无数游客“打卡”。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教授顾乃华指出,“广府花市”已成为广州的名片,有道是花市灯如昼,正是由于人来人往的夜间市集形成的。

“夜市迎合了民众的内生需求,才会成为千百年来传承的业态。后疫情时期市场低迷之时,更要发挥‘看不见手’的作用,为提振消费,激发原始的底层动能。”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光谷自贸研究院院长陈波指出,此时政府既要提供发育空间,也要做好整体规划。

坐拥广州最负盛名的商圈,天河南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街道正在培育商圈文化,形成天河特色,让夜间经济促进广州千年商都的商贸传承更久远。”

以商贸业发达著称的广州,是国际商贸中心。广州拥有近1000家专业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覆盖20多个行业,包括服装鞋帽、皮革皮具、针纺织品类、化妆品、日用品、茶叶等,已形成种类齐全、辐射影响力强的专业批发市场体系。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张小英看来,这种产业基础更应该让广州在后疫情时期的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她坦言,广州可充分发挥专业批发市场强大货源供应优势,依托直播电商等扩大影响力,让“广货”为全国其他地区发展夜间经济提供低成本、高品质货源。

探索大都市夜间经济

规范化发展路径

“后疫情时期,商贸蓄势待发。夜间经济作为一种产业形态,能够给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添一把火’。”顾乃华谈到。

支付宝数据显示,6月份,广州19时后使用支付宝搭乘公交、地铁等出行的人数增加了23.75%,夜间线下交易笔数环比增长超过22%,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出门消费。

近期,广州主要商圈都市青年们的“下班后订单”,出现逐步攀升的态势。以广东盒马的夜间(19-24点)消费为例,6月对比3月同期增长超30%,水果、冷藏食品、酒水、海鲜水产、肉类禽蛋等成为最受盒区居民欢迎的夜间消费品类。上班族们在门店采购食材回家做饭,也成为越来越多都市人群下班后的生活方式。

随着广州对夜市商贩进行规范化管理,如何处理好市场经济与规划治理的关系,作为城市发展议题长期存在。

由小店经济衍生出的夜市经济,在后疫情时期呈现出其庞大的市场活力。“广州不妨借后疫情时期民间消费需求旺盛的契机,积极探索大都市夜间经济规范化发展路径,为大都市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提供‘广州样本’。”张小英提到。

为此,她建议广州的城市管理部门可以制定规范性文件,科学规划经营时段,将夜间经济纳入城市商业发展统筹考虑,与广州商旅文发展相结合,共同激发消费市场活力,激活城市经济。

具体实践中,广州市商务局、城管、工信局等政府职能部门从5月初到6月下旬接连出台政策文件,指定特定区域,鼓励企业开展夜间消费的商贸服务活动。

例如,广州市《关于提振消费促进市场繁荣的若干措施》提到,广州以琶醍、北京路、天河路商圈等为重点,打造一批具备岭南特色、影响力大的地标性夜间经济集聚区等。

“夜市经营以商业服务为主,而这正是上半年受疫情打击最严重的领域之一。系列利好政策说明,政府对于小微企业(即个体户),制定了多方面的补助举措,为其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陈波认为,政府的应对之道宜疏不宜堵。这样才能契合人民生活的需要、后疫情时期消费的提振以及经济运行的规律。

上一篇新闻

长文回忆:我们的梦想在希望的田野上...

下一篇新闻

“歌圣”谭咏麟与他的那些好朋友的故事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