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金像摄影家罗韬:记录那些敢为苍穹“纹身”的人

金像摄影家罗韬:记录那些敢为苍穹“纹身”的人

罗韬 摄

这幅作品是2016年,在比利时圣尼可航空展览上拍摄而得的。4架F-16战斗机在空中飞行时,太阳折射出现了佛光,飞机的影子也呈现在了佛光里,这样的机位在航空摄影里是不多得的。 罗韬 摄

随着摄影经验的增加,我开始越来越频繁地想到著名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说过的那句话——“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罗韬

不了解航空摄影的朋友,可能会问什么是“纹身会”?这个传统据说是从二战遗留下来的。二战时期很多飞行员有文身,战斗机飞行员经常在一起聚会,这种聚会后来演变成了航空聚会。而英国的航空文化非常发达,在距离伦敦一两小时的格洛斯特郡费尔福德空军基地,每年都会举行由英国皇家空军遗族协会(RAFBF)举办的皇家国际纹身会航展。

罗韬,作为一名航空摄影师,他是幸运的,不仅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的好时代,事业的成功和家人的支持也让他成为了一名航空摄影师。19年来,他用镜头诠释着对航空摄影的眷恋,不仅在全球多类航展上留下了中国航空摄影师的足迹,更是探索着将我国的大众航空摄影拓展至最高层面——“空对空”(A2A)。

金像摄影家罗韬:记录那些敢为苍穹“纹身”的人

罗韬 摄

这幅作品是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活动上拍摄而得的,画面中的三架飞机由上至下分别是C-47运输机、兰开斯特轰炸机、喷火战斗机,都是二战时期最经典的三种飞机。作品的难得之处在于将运输机、轰炸机、战斗机三者同框,这在以往从未有过。 罗韬 摄

自诞生之日起,飞机就被人们认为是工业美学的杰出代表。在很多经典影视作品中,仅仅一个俯冲镜头,飞机之美便令人赞叹不已。事实上,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航空摄影是推动航空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几十年来,我国由于种种限制,航空摄影一直属于小众爱好,能够近距离展现“飞机之美”的航空摄影师以及相关作品并不多见,有机会走入大众视野的则是少之又少。

金像摄影家罗韬:记录那些敢为苍穹“纹身”的人

罗韬 摄

萌芽之初

“1992年,我第一次乘坐飞机,航程从武汉至海口。在两小时左右的空中时光里,给我带来了至今都记忆犹新的震撼:俯瞰万米高空之下,山川河流尽收眼底,犹如制作精良的沙盘。那一刻,时空的压缩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忘怀,也因此让我走上了航空摄影之路。”罗韬说。

男生对于交通工具有一种特殊的偏爱,而罗韬则钟情于飞机。罗韬母亲老家附近的军用机场是他爱上飞机的发源地。有一回,舅舅带他前往机场观看战斗机训练,那次的经历在罗韬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日后长出了对飞机、船舰、兵器的迷恋之花。

金像摄影家罗韬:记录那些敢为苍穹“纹身”的人

罗韬 摄

“当时的杂志《航空知识》,我一期不落全买齐了,这本杂志是我喜欢航空摄影的萌芽。因为小时候就对飞机感兴趣,1984年,父亲用稿费为我买下了人生的第一台相机——凤凰304A。在我自己拍摄的第一张‘飞机照’里,照片上微小的机身以及细细的尾烟在我心中萌生了一个念头——‘再近一些就好了’。”罗韬告诉我。

刚接触航空摄影时,由于各方面条件有限,罗韬的拍摄完全属于被动的状态,碰到什么就拍什么。他最早进入航空摄影是在首都机场。当年,他背着相机行走在机场外围,寻找着合适的拍摄机会。虽然辛苦,但乐在其中。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一个航空摄影QQ群,一群“飞友”经常分享航空知识,交流摄影技巧,三不五时还相约一起拍摄。罗韬看到他们的航空摄影作品时,情不自禁地被那些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照片和照片中风采卓然的飞机所吸引。

飞越卫城

最初,使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飞机是罗韬捕捉画面的主要方式。然而,无论拍摄到的画面如何清晰、锐利,因为拍摄角度有限,都无法达到他想要的效果。为了能更近距离拍摄飞机,自2010年起,罗韬就前往英国、法国、比利时、美国、俄罗斯、新加坡、韩国以及巴林等地参加各类航展,并在这些顶级国际航展上捕捉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瞬间。

金像摄影家罗韬:记录那些敢为苍穹“纹身”的人

罗韬 摄

罗韬航空摄影的转折点出现在2016年,这一年,他的拍摄地点从地面转移到高空,拍摄视角从仰视变为平视、俯视;拍摄距离从千百米变为几十米或十几米;拍摄感受从地面上的四平八稳到空中的惊心动魄;拍摄目标从国内的民航客机拓展至各国的先进战斗机。对于航空摄影师来说,“空对空”拍摄是一个让人满怀期待、激情彭拜的过程。不知不觉,罗韬的“空对空”航拍时长已经超过了100个小时。

金像摄影家罗韬:记录那些敢为苍穹“纹身”的人

罗韬 摄

金像摄影家罗韬:记录那些敢为苍穹“纹身”的人

罗韬 摄

2018年9月22日,罗韬有幸参加了希腊航空周。在拍摄活动中,他成功地拍摄到飞越卫城。希腊对于这次飞行非常重视,瑞士空军PC-7飞行表演队和希腊爱琴海航空公司的空客320大型客机,分别编队飞过了卫城上空。

金像摄影家罗韬:记录那些敢为苍穹“纹身”的人

罗韬 摄

据了解,卫城位于雅典中心,属于禁飞区。卫城上空是雅典国际机场的下滑线,如果在卫城上空航拍,就需要关闭雅典国际机场进近扇区30分钟,难度可想之大。首先,飞行前必须与民航部取得联系;其次,还需要得到希腊军方的批准。后来得知,此次飞行计划是由希腊总理亲自特批的。在克服各种困难下,能够把世界上著名的古建筑和飞机同框,这让罗韬感到十分兴奋,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从“地对地”到“空对空”

航空摄影分为几类,一类是在地面拍摄机场的飞机、空中的飞机,叫“地对地”“地对空”;一类是在飞机上俯拍地面,叫“空对地”;还有一类就是在空中拍摄飞行的飞机,叫“空对空”,这也是航空摄影的最高境界。

金像摄影家罗韬:记录那些敢为苍穹“纹身”的人

罗韬 摄

人们常说的“航拍”,一般指的是在飞机或其他航空飞行器上俯拍地面的技术。在专业的航空摄影师或航空摄影爱好者眼里,即使拍摄的对象是航展的飞机,也不是以“航拍”一词就能简单加以概括的。虽然航空摄影比较小众,但它离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接触航空摄影的机会,许多人在航空拍摄的初级阶段,都是从“地对空”开始的,这也是航空拍摄最常见的一种拍摄方式。

金像摄影家罗韬:记录那些敢为苍穹“纹身”的人

罗韬 摄

“空对地”是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乘坐飞机的人都能进行的拍摄。罗韬说,在拍摄前,要尽量将舷窗玻璃擦拭干净,拍摄镜头应该选择在120mm焦距段以内。由于舷窗是双层玻璃,焦距大的镜头会产生折射,导致清晰度下降,因此需要尽量选择高速快门;再次,选座时尽量选择前舱或后舱,躲开机翼及飞机尾流。机舱内最后一排,受气流影响小,也是不错的拍摄位置之一。

罗韬把“空对空”摄影分成两类。一类是喷气式飞机,一类是螺旋桨飞机。在空中拍螺旋桨飞机和地面拍摄一样,要用低速快门把桨拍圆才漂亮,但前提是要把飞机拍清晰再追求动感;拍摄喷气式飞机一般用的是高速快门。另外,相机的镜头和机身之间、后盖、电池仓要用专门的3M胶带全部封住,防止在空中磕碰机身和镜头脱离。飞机尾舱是敞开的,军用飞机跟在后方,万一镜头飞出去,就有可能造成机毁人亡的事故,所以空对空拍摄时,对设备的安全要求非常严格。

金像摄影家罗韬:记录那些敢为苍穹“纹身”的人

罗韬 摄

挑战,是勇者的代名词

日本著名航空摄影师德永科彦曾说过:“飞机是美的,无须解释。”想要拍到最美的飞机,必须应对许多极端的环境。罗韬说:“在进行‘空对空’拍摄时,摄影师通常需要乘坐一架敞开后舱门的运输机到达指定高度。一般6000英尺的高空,气象条件瞬息万变。在这个高度,寒冷以及风噪都是摄影师需要应对的基本挑战,同时还必须具有直视舱外以及克服恐高感的勇气。最关键的一点是在高空气流的颠簸下,如何保证拍摄出高质量的照片。小型运输机遭遇气流时的颠簸以及由此给人造成的眩晕感要比乘坐地面交通工具时大数十倍乃至更大。在拍摄时,飞机尾舱需要打开,空中温度只有0℃-10℃,要扛得住冻,身体和脑袋还要承受得住发动机的噪音。”

金像摄影家罗韬:记录那些敢为苍穹“纹身”的人

罗韬 摄

“其实,空对空的拍摄机会比较难得,其中一个类型是拍摄民航飞机。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在在美国洛杉矶拍摄,一个小机场有提供民航机A2A的拍摄,我们可以乘坐直升飞机在指定的空域和高度悬停,民航飞机在你眼前降落,十分的刺激”,罗韬解释道,“洛杉矶A2A拍摄是在洛杉矶机场空管的指挥和协调下进行的,对民航飞机起降没有任何影响”。

金像摄影家罗韬:记录那些敢为苍穹“纹身”的人

罗韬 摄

金像摄影家罗韬:记录那些敢为苍穹“纹身”的人

罗韬 摄

每次的拍摄也并不是都能成功的,罗韬记起一次拍摄时,波兰空军小鹰航空表演队的六架飞机编队冲过来,他当时盯着另外一个方向,没想到编队从他的右前方突然飞过,又因为它是单桨,飞机的桨在前面,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抓着相机就拍,当下的快门是1/1000s,结果把飞机前桨拍成棍子一样,等编队飞近才看到是螺旋桨飞机,继而减速,把速度降至1/60s后,终于把桨拍圆了。

金像摄影家罗韬:记录那些敢为苍穹“纹身”的人

罗韬 摄

作为一名航空摄影师,罗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相对而言,中国的通用航空与以往相比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和我们国家的地大物博以及通用航空的发展相比,未来的成长空间还是非常大的。比如日本、巴西的直升机在城市上空的密度相当之高。在未来,随着城市救护、消防、旅游观光、商务等的需求和意愿不断提升,通用航空越显重要,这给航空摄影也带来了发展的空间。

金像摄影家罗韬:记录那些敢为苍穹“纹身”的人

罗 韬

1969年10月出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商业摄影专委会委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海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航空摄影协会主席。民建中央画院艺术专委会副主任。从事摄影创作30余年,擅长拍摄航空题材。荣获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最高奖“评委推荐奖”,第12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多幅作品在专业摄影报刊上发表。

作者:潘佳琪

本文刊载于《海峡摄影》2019年第5期

更多精彩内容详阅《海峡摄影》杂志

上一篇新闻

秦朝乱扔垃圾会在脸上刺青,馒头居然是诸葛亮发明,历史那些趣事

下一篇新闻

妆闻天下日报:妮维雅销售增长放缓/日妆对华出口超过韩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