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ps:点击上方【憨爸在美国】查看往期内容 ---
前几天朋友请我帮他女儿分析一下数学试卷,朋友说他女儿之前数学都是满分,但是不晓得这学期怎么搞的,期末只考了94,可把我朋友急的,男性程序员本来头发就不多,这么一急,这原本稀少的头发又少了几根…
我看了试卷后就发现问题所在了,孩子计算没问题,失分就在应用题中,一道题目理解岔了,结果这道题的6分都被扣得光光!
其实我辅导憨憨数学的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你别看一道应用题孩子能懂,但是稍微变化一点花样,娃就很容易懵圈了!
就像之前儿子的美国教材里有“鸡兔同笼”问题,为了给娃讲清楚这种题目就没少“受罪”。
比如说传统的鸡兔同笼问题:“一共有10只动物(兔子和鸡),22条腿,问鸡有多少只?兔子有多少只?”
一开始儿子不理解,于是我画了图,给儿子循循善诱,“如果每只动物都抬起两条腿,那么剩下的不就都是兔子的腿吗,这样是不是能算出兔子数量了呢?”
儿子点头,连连称是,而我也心满意足!
不过消停了没多久,儿子又开始求救了,我去一瞅,呃,又是一道鸡兔同笼类型的题目,只不过换了场景,这回是:“一共10辆车(摩托车和汽车),30个轮子,问有几辆摩托车?几辆汽车?”
憨憨很无助地看着我,“这怎么做啊?汽车又没法抬腿呀…”
我一时语塞,“那…那…那...那你可以假设每辆车被钉子扎破两个轮胎啊,剩下有气的轮胎的就是汽车哟!”
儿子又是点点头!不过这回我学了乖,我不仅仅只是给他讲这道题目解法,而是用假设法帮他好好捋了捋解这一类型题目的思路,免得下次题目一旦换个说法娃又要卡壳!
这次“鸡兔同笼”事件给我狠狠提了个醒,辅导孩子数学,千万别为孩子做对一道题目而高兴,娃是否熟练掌握这一类型题目的解法,讲真,还真不一定!
1
同一个场景,文字却能大不同
应用题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很多题目文字表述截然不同,但是列出来的数学表达式却是一模一样!
比如我考娃这道题目:“我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我4个苹果,我现在有几个苹果?”
儿子很容易画出下面的建模,从而得到“3+4”的答案。
接着我又考娃:“我有3个苹果,妈妈比我多4个苹果,妈妈有几个苹果?”
儿子又画出同样的建模图,给出了同样“3+4”的答案。
你看这两道题目,虽然都是以苹果为主题,虽然都是我和妈妈为主人公,虽然建模图形和答案一模一样,但是题型却完全不同!前者是一个“增加问题”,就是说增加了xx个苹果;后者是一个“比较问题”,就是说谁比谁多xx个苹果。场景尽管相同,但是文字的细微变化就决定了对文字的解析完全不同!
所以孩子需要理解常用文字的表述方式,针对不同的文字采用相应的解题方法!
2
同一个结果,场景却能大不同
再举个例子,还是我辅导孩子的题目:
“现在是下午3点,4小时后是几点?”
“苹果是3块钱,梨子比苹果贵4块钱,梨子是多少钱?”
“水瓶里有3升水,我又倒入4升水,水瓶里有多少水?”
“公交车在第一个车站上了3个人,在第二个车站又上了4个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
所有的这些都可以用同样的建模方法来表示,也能得到同样的“3+4”的数学结果。
但是你看这些题目,场景都完全不同,有的是时间问题,有的是金钱问题,有的是体积问题,有的是数量问题。所以孩子得了解每个场景的含义,并且知道对应场景有怎样的解题关键字,比如对于金钱问题,那么“比…贵”、“赚”这些关键词决定了建模的方法;而对于时间问题,“x小时前”、“x分钟后”这些关键词也决定了解题的思路。
所以孩子需要熟悉各种常用场景,理解每个场景的关键字,这样他们就能针对不同的关键字和场景找出相应的解题方法!
我昨天有推荐新加坡数学的应用题专辑,如果应用题不好的孩子可以用这套书加强训练(点击这里查看)。
但其实不管给孩子用什么书,做什么题目,你都得牢记一点:
数学做题不在多,而在精,举一反三的能力最重要!
比如孩子接触加法的“比较问题”,那么TA得知道,“比…多”、“比…贵”、“比…长”、“比…高”的问题该怎么解,这是举一反三!
再比如孩子了解了金钱的场景,那么TA就得知道,“比…贵”和“比…便宜”有什么区别,“赚”和“亏”又有什么不同,这也是举一反三!
只有当孩子学会举一反三了,那么他们压根不需要做多少题目,学数学一样能很轻松!
憨爸在美国
硅谷工程师爸爸,分享美式教育理念和资源,专注于英语、数学、科学启蒙,一定让你脑洞大开哟!
公号ID:hanhanusa
微博:@憨爸在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