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 星期五

以“海珠”命名!广州海珠湿地发现昆虫新物种

前不久,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开展的生物多样性调查项目中,科研人员发现了我国叶甲科昆虫一新物种:海珠斯萤叶甲,该成果已在昆虫分类国际性学术期刊《昆虫分类学报》发表。

以“海珠”命名!广州海珠湿地发现昆虫新物种以“海珠”命名!广州海珠湿地发现昆虫新物种

该新种体长6.0-6.5 mm,体宽4.0-4.3 mm。体黄色;触角黑褐色,1-3节黄色;每个鞘翅7个黑斑,基部、中部和端部不远各1对,端部1个黑斑;身体腹面及足黄色或黄褐色,中、后胸侧板黑褐色。头部较隆,具明显刻点;足发达,前、中足较短,后足最长。

以“海珠”命名!广州海珠湿地发现昆虫新物种

据了解,该成果由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杨星科研究员团队发现。2020年7月至今,杨星科教授带科研团队在海珠湿地各区域设长期监测点,对海珠湿地昆虫多样性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

□ 以“海珠”命名

此次昆虫多样性调查最值得瞩目的成果当属发现鞘翅目叶甲科萤叶甲亚科斯萤叶甲属Sphenoraia一新种,被命名为“海珠斯萤叶甲”Sphenoraia (Sphenoraioides) haizhuensis sp. nov.。

据介绍,鞘翅目是昆虫纲乃至动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目,包含了大约420,000个已知种。其中,叶甲科又分为叶甲亚科(Chrysomelinae)、萤叶甲亚科(Galerucinae)、跳甲亚科(Alticinae)和锯胸叶甲亚科(Synetinae)4个亚科。

以“海珠”命名!广州海珠湿地发现昆虫新物种

图(1-4)十四斑斯萤叶甲,1背面观、2 侧面观、3 雄性外生殖器背面观、4 雄性外生殖器侧面观;图(5-8)海珠斯萤叶甲,5背面观、6侧面观、7雄性外生殖器背面观、8雄性外生殖器侧面观。

萤叶甲亚科种类丰富,是叶甲科中较大的类群,全世界已知7000余种,中国1054种。在此之前,斯萤叶甲属全球共有25种,国内明确记录共11种,在中国以西南地区分布为主,之前在广东记录有3种。此次采集的两头斯萤叶甲属标本经调查团队查阅相关文献、检视大量国内外模式标本并对标本进行解剖鉴别后,确定这种斯萤叶甲不同于以往发现的任何一种斯萤叶甲,是一个世界首次报道的新物种。

以“海珠”命名!广州海珠湿地发现昆虫新物种

安装于海珠湿地核心保育区内的马氏网

该种于海珠湿地核心保育区内马氏网及埋罐采集所得,附近为芒果、黄皮等果树,对比相关类群的生物学特性,进一步推测其幼虫可能在地下取食植物根部生长。因在采集地附近多次灯诱暂未获得更多的标本,推断其成虫没有趋光性。该新种首次发现,目前发现其种群数量十分低,加之相关参考文献甚少,故目前无法得知其具体生活习性。结合分布区域分析,海珠斯萤叶甲为广东省特有新种。

□ 海珠湿地昆虫多样性调查全面铺开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而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的类群,也是能在短时间内评判生态环境恢复成效及健康程度的一个重要指示性生物。经过9年的修复与保护,生态环境状况是否有明显改善?海珠湿地亟需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昆虫资源本底状况调查。

以“海珠”命名!广州海珠湿地发现昆虫新物种

为全面客观地评估海珠湿地昆虫多样性的状况,为后期的长期生态监测及课题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海珠湿地与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建立联合团队于2020年7月启动昆虫多样性调查,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估海珠湿地昆虫多样性的状况,为今后海珠湿地昆虫多样性的科普宣教、长期生态监测、课题研究及生态评价分析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更好地发挥其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

以“海珠”命名!广州海珠湿地发现昆虫新物种

调查团队于海珠湿地各公众开放区、限制开放区和湿地保育区内共安装采样点28个,调查主要以马来氏网法、陷阱法、飞阻法为主,扫捕法、黄盘法、灯诱法作为辅助调查方法,力求全面、系统、准确评估该地区昆虫多样性现状。截至2021年7月,此次昆虫调查采集所得标本已基本完成目级阶元标本的整理,所获标本达15万余号,新增记录1目26科192种,昆虫种类由原来的346种提升至535种。

以“海珠”命名!广州海珠湿地发现昆虫新物种

据了解,研究团队利用体视解剖镜观察成虫的外部形态、比对专业文献、核对模式标本等方式对此次昆虫调查所得标本进行物种分类鉴定,非常见种类依靠基于广东省科学院大湾区昆虫研究项目联合的全国昆虫分类专家进行分类学研究鉴定。

以“海珠”命名!广州海珠湿地发现昆虫新物种

部分已分类归档的采集标本

□ 物种丰富度远超预期

据介绍,整个广东省目前存有的昆虫标本不超过200万号,而一年内在海珠湿地采集到的昆虫标本超过15万号标本。在公众的认知内,城市公园的物种多样性一般会比较匮乏,但“海珠湿地(昆虫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颠覆了我们的想象”。杨星科教授说,“根据这一年多的监测和调查,还有目前我们掌握的标本数量和涉及到的类群,我相信海珠湿地内不止这一个新物种,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新物种有待发现。”

以“海珠”命名!广州海珠湿地发现昆虫新物种

研究团队根据我国湿地昆虫多样性数据,选取了研究范围涉及整个昆虫纲且鉴定至属级阶元以下的湿地昆虫多样性数据进行比较。对比发现,海珠湿地昆虫种级数量水平自上一次昆虫多样性调查(2018-2019年度)之后,又有了十分显著的提升。

从目级水平来看,新增纺足目。从科级水平来看,纺足目新增1个科,鞘翅目新增1个科,鳞翅目新增2个科,双翅目新增3个科,膜翅目新增14个科,半翅目新增5个科。从种级水平来看,纺足目新增1种,鳞翅目新增16种,鞘翅目新增25种,双翅目新增42种,膜翅目新增98种,半翅目新增10种,等翅目新增1种。

□ 弥足珍贵的生态价值

除了这次发现的新物种,海珠湿地增加了大陆新记录种赛氏黄体茧蜂Schoenlandella szepligetii(Enderlein, 1906),原记录仅分布于台湾省、马来西亚、新加坡、斯里兰卡,推测在原产地和广州之间的地区应有更多种群分布,这为探讨该种的起源和扩散提供了线索和证据,具有重要的生物地理学意义。

以“海珠”命名!广州海珠湿地发现昆虫新物种

此次调查所记录的众多昆虫中,包括红色名录濒危物种细螅科四斑细蟌,还发现了叩甲科丽叩甲、蜜蜂科中华蜜蜂、蚁科双齿多刺蚁等国家三有保护动物。还有一些极具观赏价值的昆虫为海珠湿地公园增添了不少美丽色彩,如:凤蝶科统帅青凤蝶、燕蛾科大燕蛾、步甲科宽斑青步甲、叩甲科丽叩甲等都是颜色亮丽又极具特色的昆虫。

近年来,我国着力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努力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推进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只征不转、修复垛基果林湿地系统、延伸“湿地+”、建设湿地公园智慧管理系统……建成九年来,海珠湿地贯彻系统治理理念,大胆创新,多措并举,园区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海珠湿地作为半人工半自然的复合型湿地公园,其生态恢复与建设的经验,也为全国乃至世界其他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范本。

海珠湿地作为一个罕有的特大城市中央湿地及城市内湖湿地与果林镶嵌交汇的复合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是比较年轻的、人工干预比较明显的一个生态环境。“此次发现的海珠斯萤叶甲,极具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说明在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海珠湿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是良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是有成效的”杨星科教授说。

以“海珠”命名!广州海珠湿地发现昆虫新物种

他认为,此次昆虫多样性调查,不仅增加了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对实施物种有效保护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新物种的发现是为世界增添的科学财富,丰富了生物多样性,对于农业害虫防治、生态保护、研究生物的进化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是新种的模式产地,为昆虫专家、学者、爱好者们打开了探索湿地新奥秘的窗口。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靖文 通讯员:刘金林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靖文 通讯员:海珠湿地、海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琬茜

上一篇新闻

缅甸国家概况

下一篇新闻

马来西亚排名NO.1名校——马来亚大学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