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博士工厂”的现状和出路
摘自《自然》刊载的《Education: The PhD factory》 有删节
获得博士学位的科研人员有理由感到自豪,他们已经有资格成为一个学术精英。但是,他们不像以前那么“精英”。从1998年到2008年,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国中,科学博士的数量每年增长了近40%,约为34000人。没有迹象表明这一增长会放缓:大多数国家都在建设他们的高等教育系统,因为他们发现受过教育的工人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但是在世界上的许多地区,科学博士毕业生可能永远不会有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
在一些国家,包括美国和日本,花费巨大代价培养出来的人才面临着学术工作数量减少的困境,工业界也无法缓解这种情况。博士学位的供给已经超过需求。尽管一些博士学位持有者最终免于失业,但目前也不清楚,为成为一个高中老师,花费多年获得博士学位是否值得。
在其他国家,比如中国和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他们得以消化所有博士,再多也无妨——然而这些毕业生的质量参差不齐。只有包括德国在内的少数国家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把博士重新定义为学术界以外的高层职业人才。
下面,《自然》将逐个考察各国的研究生教育系统。
日本
一个处于危机的体系
日本国旗
在所有产生科学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国家中,日本的问题可以说是最严重的。1990年代,政府制定了一个将博士数量增加到10000人的政策,并通过增加博士招生来实现这一目标。这个政策旨在使日本的科学能力与西方匹敌——但是,这个政策现在招致很多批评,因为尽管政府的政策目标很快就成功实现了,但政府却没有给那些博士毕业后足够的出路。
学术界不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况:18岁的年轻人中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一直在下降,所以,大学不需要更多教工。日本的工业也不需要。日本的工业界一直偏爱那些可以通过训练投入工作的年轻学士毕业生。科学和教育部门尝试了很多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博士和公司之间很难找到匹配”,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负责人北泽俊美表示。2010年日本有1350人被授予自然科学博士,但当他们毕业的时候,只有略过半数(746)的人找到了全职工作,其中仅有162人在学术领域从事研究或技术服务,另250人在产业领域就业,256人进入教育领域,38人取得政府部门工作。
近年来,面对如此惨淡的前景,修读博士学位的人数已经开始下降了。“每个人都倾向于很悲观地看待博士劳动力市场的未来。”筑波大学的小林说。
中国
量多质差
中国国旗
中国的博士数量正在冲向榜首。2009年,各个学科共有50000名博士生毕业。从某些统计报告来看,这个数字超过所有其他国家。主要问题在于,很多研究生质量不高。
华东师范大学的认知神经科学家周永迪指出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四个原因:三年的博士培养时间太短;许多博导难胜其任;系统缺乏质量控制;没有淘汰差生的机制。
即便如此,大多数中国博士都能在本国找到工作。中国蓬勃的经济能力和建设水平已经把他们纳入劳动大军。“相对来讲,在中国学术界找到职位比在美国容易得多,”清华大学的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说,在工业界也一样。但是,如果他们想跻身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学术机构,就会产生问题。在别的国家,取得顶尖大学或研究机构的职位需要经过培养,比如从事读博士后研究。许多研究人员不会回国,国家的精英就这样流失了。
中国正在努力引进更多海外学者,这有助于改善博士的质量。施一公说,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开始引入论文指导委员会和学术交流机制,以减少学生对层级系统内部单一导师的依赖。“这些措施正在全国各种研究生专业贯彻落实,”他说,“中国正在持续推进改革。
新加坡
全方位的增长
新加坡国旗
图片显示了新加坡的情况是多么乐观。新加坡在过去几年中为发展科技和大学系统进行了大量投入,包括设立了两个新的公立大学。这些措施吸引了大量来自国内外的学生。过去5年,在所有789个学科中,新加坡博士课程的招生人数增长了60% ,并积极招募来自中国、印度、伊朗、土耳其、东欧甚至更远地方的外国研究生。
因为新加坡大学系统目前已经难以满足需要。大量的博士学位持有者在学术界以外的领域工作,但持续扩张的大学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不是所有的人都通过他们一直以来训练的专业来谋生。”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生物多样性共同Peter Ng说,“人们可以从事很多不同的工作,比如教师或者银行家。但是,他们都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Ng说。
博士学位可以“赚钱”。在新加坡,博士学位的人毕业后可以获得一个月至少4000新元(合3174美元)的薪酬,相比之下,一个好的本科学位每个月只能得到3000美元。
“我认为一个博士学位不仅仅意味着掌握一门学科专业,而且可以得到思维的训练。”Ng说。“他们可以把这种能力应用到一个新的领域并为自己增值。”
美国
供给 VS 需求
美国国旗
乔治亚州立大学的经济学家葆拉·斯蒂芬研究了博士的相关趋势。美国的政客还在宣称“博士短缺”,她说这真是“令人愤慨”。美国颁发科学博士学位的数量仅次于中国,估计2009年生产了19733名生命科学和物理学的博士,而且产出还在增加。但是斯蒂芬说,没人会为这一趋势鼓掌,“除非国愿意花钱创造职位,而不是只创造博士供给。”
科学博士拿到终身教职的比例持续下滑,工业界也未能完全吸收这些富余人员。生命科学方面问题尤其严峻,这个领域的博士数量增长步伐最大,而制药和生物公司的规模近年已经急剧缩小了。1973年,有55%的生物博士在毕业六年之内就取得了预备终身教职,只有2%去做博士后或者干其他临时教职。到了2006年,仅仅15%在毕业六年之内获得终身教职,而18%只有临时教职。
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博士找了并不需要博士学位的工作。“这是浪费资源。”斯蒂芬说,“我们正在花大钱培养这些学生,而后他们跑去干一些专业不对口的活。”
罗格斯大学的公共政策教授哈尔·萨尔兹曼说,低迷的就业市场打击了一些潜在学生攻读科学博士的信心。尽管如此,由于蜂拥而入的外国学生的刺激,美国继续急速生产博士。
乔治亚理工学院研究战略管理的教授亨利·萨尔曼说,根据2010年对30000名科学和工程类博士生及博士后的调查,教学研究仍然是最佳职业选择。很多博士课程专门朝着这个目标培养学生。在2007年拿到学位的科学和工程类博士之中,有半数读了七年以上。超过三分之一的博士候选人根本拿不到学位。
现在有些大学在博士专业开展试验,让研究生为学术界以外的职业做更充足的准备。
哈佛-麻省理工博德研究所的细胞生物学家安妮·卡朋特一边尝试给现有的博士创造职位,一边劝学生不要来读博。四年前当她建立实验室的时候,跟熟练科学家签署长期聘请合同,而不是像通常那样招来临时的博士后和研究生。“整个科学界金字塔体制对我没有意义,”卡朋特说,“我不能违背良心在职业生涯中粗制滥造上百个研究生和博士后。”
但是,卡朋特也要为员工成本向基金评审小组奋力辩解。“我聘请一个科学家要80000美元,怎么跟那些拿40000美元招一堆博士后的实验室竞争?”她问道。虽然仍然承诺坚守理想,但是她说,以后将会对招收博士后有所放宽。
波兰
扩张的成本
波兰国旗
博士人数增长在欧洲传统国家可能会减弱,但是,在如波兰的前东欧集团的一些国家却出现戏剧性的增加。在1990-91年,波兰的研究机构招收了2695名博士生。这个数字在2008-09年上升到超过32000人。波兰政府也试图通过引入奖励政策,鼓励机构招收的博士候选人来扩大共产主义垮台后的高等教育体系。
尽管人数在不断增长,但其中也存在大量问题。华沙理工大学研究员Andrzej Kra?niewski说,博士研究的资金短缺导致高辍学率。在研究过程中,超过一半的学生将不会完成博士学位。该国的经济增长已经跟不上它的博士增长。
不过,在波兰,报告显示,在1990年至2006年之间,“博士学位持有者的就业前景仍然比其他高等教育毕业生。”
埃及
难以生存
埃及国旗
埃及是中东博士培养的大国。该国修读博士项目的人数从1998年的17663人增加到了2009年的大约35000人。但是,资金配套却还没有跟上需求。绝大多数大学的博士项目预算十分紧张。很多大学已经开始转向通过与国际资金和与私营部门的合作来筹集资金,但这样的资来源仍然非常有限。
财政赤字造成设备、材料的短缺和合格教学人员缺乏。这也意味着更多的资金负担落在了学生肩上。拮据的财政状况严重影响研究的质量,并造成了学生和管理者之间的紧张关系。“博士生在埃及面临着众多的问题。”
在埃及,博士学位是公务员谋求晋升的一种手段。但是,私营部门也经常抱怨博士毕业生没有他们所需要的实践技能。由于整体研究质量的“平庸”,埃及博士学位持有者也难以获得国际的承认。另一方面,海湾石油富国的教育发展也为埃及博士毕业生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印度
亟需博士学位
印度国旗
2004年,印度生产了大约5900名科学、技术和工程博士学位研究生。现在,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每年大约8900人。但是,这个数量仍然只相当于中国或美国的一小部分。印度政府希望培养更多的博士生,以匹配其经济和人口的爆炸性增长。
这些目标应该是容易达到:印度人口很年轻,而且本科教育正在蓬勃发展。但是,学生几乎没有动力继续修读漫长的博士项目。目前,只有大约1%的大学生这样做。大多数人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取工作。
即使有一个博士学位,在印度也很少从事学术工作。这些博士学位持有者很多被高收入的行业吸引走了。这就存在博士学位的短缺的现象。“我们必须与那些行业争夺资源,大学几乎没有机会赢得比赛。”印度一位大学教授说。而且,许多年轻人热衷于修读研究生的目标是有机会去美国或欧洲深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