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的一位雅思培训老师告诉我,我们的“汉语”是很高级的。当我们要表达某个动作的时态,我们汉语可以做到不去特地强调这个时间,比如当你在傍晚问做饭的老妈,一会吃啥时,你可以说:“妈,吃啥呀?”,那么你所表达的其实就是“未来的”晚饭要吃什么,而不是“现在的”。
汉语就可以用三个字来表达之后的晚饭吃什么,听者也能明白你在指什么。但拉丁语系里的大部分语言,都需要顾及时态,就比如这句在傍晚问一会吃什么,在英语里特殊疑问句动词的时态是将来时,句子结构也一定要完整。
但在汉语里,我甚至可以跑到厨房只对我妈说:“吃啥?”这简单的两个字,就完全能够表达意思。
苦海无涯四个字,英文字幕就复杂了
而能体现汉语高级的例子还有很多。而这种以汉语为基石的文化,在古代中原地区发展壮大后,逐渐向外部扩散、传播,使之成为在东亚地区独有的中华文化圈。在千百年的历史中,中华文化圈的影响一直辐射着古代中国以外的诸多东亚、东南亚国家。
这些周边国家学习汉语、汉字,模仿古中国的礼仪,接受儒家思想,并将其中的儒家核心价值观: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节融入各自国家中。甚至连宗教信仰,也一并吸收。
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标准
可以说,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东亚这片土地流行的就是这些中华文化的东西。就好像现代人说话,夹杂一两个英文单词,就感觉很潮流,在古代,如果你是东亚、东南亚的外国人,能熟练使用汉字、汉语那就是相当牛逼的存在。
也有人有人称其为,“东亚文化圈”,也有“儒家文化圈”或是“汉字文化圈”的叫法。然而笔者认为,如果从发源地来看,“中华文化圈”更合适,且这些国家学习和吸纳的不止有儒家思想和汉字而已。
中华文化圈的节日也极其相似
然而当时间来到近代,中华文化圈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从怀疑,到改革或废弃,最后又重新审视这个古老的文化。这中间的曲折着实令人揪心,甚至一度的,连中华文化发源地,中国自己都差点放弃这个古老的文化,转而投入西方文化的怀抱.......
“汉字”+《论语》
在历史上,中原地区不是没有沦陷过。外族入侵的次数太多太多,但外族也许可以让可怜的百姓低头,但讽刺的是,这里的文化却常常让那些蛮族低下高傲的头颅。
从北魏孝文帝的汉化运动再到满清入关接受汉文化,“汉字”和《论语》的组合,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外来统治者。
北魏孝文帝
我认为我们的文化没有出现大的断层,除了幸运外,正是因为中华文化的先进性,使得就算外来侵略者带着自己的文化征服这里,却也难以抵挡先进文化的诱惑。至于我们的文化有多么的博大精深,作为中国人自己,我想就不必赘述了。
而征服这些外族的同时,我们的文化也早已传播到周边的国家。
耳熟能详的包括,李白的朋友遣唐使阿倍仲麻吕,以及那位6次东渡的鉴真高僧。他们都是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而像这种使者在千百年的历史中还有很多,恐怕历史能记载的只是一小部分,还有很多不知姓名的人将中华文化播撒在更多国家。
他们带去的不仅仅是文字和儒家思想。还有礼仪举止,服饰用品,甚至佛教,这些都被传到了周边国家。
这其中以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的接纳最为彻底。虽然像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侨聚集地同业也深受中华文明的影响,但相较于上述三个国家地区,还是差一些。
日本:根据南朝史书的记载,倭五王的倭国继百济、高句丽之后,在五世纪中与南朝建立朝贡关系的第三个。 西元538年佛教由百济传入日本。同时期,中国的儒教、易学、历算、医学,亦先后由百济传入日本。
遣唐使
中国进入隋唐时代,日本逐渐进入主动、直接吸收中华文化的时期,是历史上吸收中华文化最多、最快的时期。不断派出遣唐使,将唐朝文化统统搬回日本,甚至连艺术娱乐也不放过,棋艺、舞蹈、音乐、书法也都被学去并融入本土。
朝鲜半岛:早期的朝鲜半岛,中原王朝可能会直接将其纳入中国版图,比如在汉武帝时期,便在朝鲜半岛设四郡:乐浪、临屯、真番、玄菟;唐朝于显庆五年(660年)灭百济后设立熊津都督府,总章元年(668年)灭高句丽,设安东都护府于平壤。
到朝鲜半岛的新罗王国时,不仅允许佛教传播,政治、经济制度上也几乎全部仿唐。官方文字,或者说贵族皆使用汉字,科举考试指定书籍是儒家经典。
朝鲜王国的官服都与明朝相似
到明朝时,朝鲜等小国都派学生参加明朝的科举考试。甚至在明朝被被灭后,包括几任国王在内,朝鲜也不乏以“驱逐鞑虏,反清复明”为己任的极端复国主义者。19世纪下半叶还有朝鲜儒生自豪地说“唤我作大明人”
越南:其实,越南早期和朝鲜很像,也是常常被中原王朝纳入中国版图的,不过它可能比朝鲜更早。
秦始皇设象郡,将越南北部首次纳入版图(“象”还蛮形象的)。汉初,又设交趾、九真等郡,版图扩展到越南中部。唐设安南都护府。明设交趾布政使司、安南都统使司。直到清朝独立。
可以想象,一直被中原王朝统治的越南,其被中华文化影响的程度应该是不亚于日本和朝鲜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国家,都以中华文化为标榜对象。对于世界的影响力,可以说古中国不只是万国来朝、威震四方这么简单,更为明显的是一种文化辐射,使他国对于中华文化由衷的仰慕和认同。
在文化上甚至出现了,西方以罗马为尊,东方以中华为首的局面。
然而,曾经辉煌的中华文化圈,却在近代以来不断萎靡,甚至一度出现了要割裂的痕迹。这些情况,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确实令人无比惋惜。
中华文化圈的危机
大家有没有发现。为何中华文化传播速度和广度,远没有基督教文化圈和伊斯兰教文化圈那么强。
笔者认为,这两者的传播,往往是捆绑宗教性质的一种文化输出。
这种传播方式,往往都带有强烈的侵略性,很强势。在传播宗教时,甚至不惜发动圣战对异教徒进行“洗礼”。而宗教传播往往伴随文化输出。当你改变宗教信仰时,你的文化也会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
十字军对异教徒的圣战
反观中华文化,侵略性就少了很多。反而体现出了一种包容性。
包括中医,自古讲究医者仁心
比如,最早有汉字和儒家文化时,并没有佛教传入,但中华文化就可以吸收佛教思想,为我所用。还有在日本,虽然接受了唐朝的文化,但自身的神道教依旧存在,甚至没有因为外来文化而影响到其继承发展,哪怕后来佛教传入日本,包容的特性,依旧使两者能够在日本共存。
可是,当我们遇到了带有宗教色彩的文化时,两者碰撞,如果我们实力逊色一些,那么往往吃亏的是我们中华文化。所以当我们遇到西方文明时,我们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在近代,无论是“鸦片战争”或是日本“黑船事件”,都不仅仅是思想,科技上的差异,还有文化上的不同。如果按照那帮西方人过去的逻辑,“你不听主的话,没给你来场全面圣战已经算给你面子了”。
日本黑船事件唤醒了日本人
当东亚地区的人民发现落后时,我们开始反思是不是我们一直都这么愚昧。于是,我们开始否定一切过去的辉煌。
我们开始否定历史,否定我们的祖先,最后开始全面否定陪伴我们千百年之久的文化。
日本:在西化这条路上,日本走的最早,走的也最好。当日本人下决心走资本主义道路时,他们却意外的保留了过去“落后”的文化。
日本“资本主义之父”涩泽荣提出了“算盘”+“论语”的处世之道。涩泽荣一将《论语》作为第一经营哲学,他的著作《论语与算盘》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就是:既讲精打细算赚钱之术,也讲儒家的忠恕之道。
印在钱上的日本“资本主义之父”涩泽荣
日本政府高层引进西方技术,学习思想,但不耽误他们下着围棋、读着儒家经典、崇拜王阳明。
往民间看去,你甚至会看到穿着西服与穿着和服的人一起赏樱花的奇葩组合,看似违和,实则是一种两者兼顾的妥协。
中国:但在中华文化的发源地的中国,此时此刻却在面临与自己过去割裂的危险。从满清的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最后通过革命推翻封建,这些都没有改善旧中国的状况,反而中国困苦的局面愈演愈烈。
所以无数文人、学者、专家开始认为,是汉字的错。正是因为汉字(繁体)的复杂难学,阻碍了各种救亡图存、自强自新的改革方案的传播与实施效果。由是,也就阻碍了开启民智、普及知识的启蒙教育。应该全面西化,包括汉字都要进行拉丁文改革。
汉字拉丁文改革
这些人将废除“汉字”上升到民族复兴的高度上,在当时还是相当有影响力的。包括钱玄同、陈独秀、鲁迅等人都非常支持废除汉字。有人想再造文字,有人想直接将英文搬过来用......这些人最后虽未成功,但也侧面说明了当时因为时局混沌,就连中国自己也怀疑起自己的文化来。
越南与韩国:17世纪由法国传教士亚历山大·德罗兹为越南设计的国语字,被后来的法国殖民当局在学校中广泛推广,虽然当时并未完全普及,但在20世纪中后期,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汉字。
越南现在很多地方还有汉字的痕迹
二战结束后,韩国的民族意识觉醒。开始是汉字、韩文混用,到1970年起,韩国小学、中学教科书中的汉字被取消,在其后的十年间韩国的出版物上几乎再无汉字。1988年汉城奥运会,韩国政府取消社会上存在的一切汉字的标记,强调韩文化,意在去汉化。
现在极少使用汉字了
宗教方面,韩国也已沦陷,已经快成为了新的基督教国家了。基督教在韩国崛起之前,韩国的主要宗教有佛教、巫教和儒教。中国一般不把儒家看成宗教,但是韩国学者认为儒家以四书五经为经典,并有各种祭祀仪式,有着一整套社会伦理道德规范,起着精神安慰作用,因此完全可以划为一种宗教。然而在2014年,已经有30%的韩国人为基督徒,现在应该更多,这还没算那些基督教的小分支。估计过不了太久,韩国新总统上任,也要手抚《圣经》宣誓了(参考美国)。
韩国基督教
中华文化圈的“围城”
笔者所说中华文化圈,指的不单单是汉字。有人想走,有人回来,这就是现在这个圈子的“围城”。
比如这些年,中国内地的家长们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培养,明白了四书五经的重要性,也重视起书法、围棋、古乐器的传承。国家也在教育方面,越来越看重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其实就算韩国人不愿意学习汉字,但就连他们的《大韩民国宪法》也有很多汉字,而韩国人还特别喜欢看中医(韩医传承于中医),其中的处方也是汉字。而重要的文件或是身份证明,有时也需要用到汉字。
有很多韩国民间声音和专家也呼吁恢复汉字的学习,因为只使用韩语确实在生活中有很多不便。
可笑的是,现在的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某些人却为了那么点龌龊的政治利益,不惜叛祖离宗,用尽浑身解数去中国化 。
现在中国以开放的态度面对全世界,汉语和汉文化也随着一趟趟列车,轮船、飞机被带到全世界。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现有注册学员210万人,中外专兼职教师4.6万人。
这一切都和东亚,尤其是中国国力的飞速发展有关,经济强大促成文化自信。或许有一天,我们可以再次见证中华文化圈的辉煌,虽然道路曲折,但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