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都挺好》苏明玉年薪百万,我却宁愿她活在一个有爱的家庭

最近一部《都挺好》简直火翻了天,这部剧给大家展示了一个传统家庭的重重矛盾,观众之所以爱看是因为从人物身上多少能找到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子,我这几天又着重地看了苏明玉的部分,长大后的明玉独立干练,是个可独当一面的女强人,可小时候的她在原生家庭受尽了不公平的待遇,大哥苏明哲出国留学没钱,母亲宁肯卖房也支持;二哥苏明成学习差,母亲花钱给儿子买了一个文凭,为了两个宝贝儿子就算倾家荡产也心甘情愿。可对这个女儿呢,从小重男轻女不待见她,好吃好喝都没明玉的份儿,每天放学回来还要干活,成绩好想读清华,母亲也不想出钱,随便找了一个师范大学来打发她。

看看长大后的三兄妹的性格,大哥性格宽厚,但处理家事容易“和稀泥”,犹犹豫豫不果断;二哥苏明成是本剧最招恨的一个角色,从小在母亲的溺爱中长大,贪图享乐,成家后还时不时需要母亲的“救济”;最后再看看明玉,冷漠又坚强,可在这样的外表之下却藏着一颗最孤独的灵魂,她的内心是多么渴望父母的爱呀,从《都挺好》大结局的最后一幕也可以看出,明玉回到老宅,倚在门口,她想象着小时候被明成欺负,站在屋门口哭的时候,母亲能过来温暖地抱起她,安慰她,这大约是她对原生家庭最大的渴望吧。

《女儿们的男朋友》这档综艺节目最近因为王子文的几句话带上了热搜,她说:有童年创伤的孩子,他长大后的人格是不会很完整的,性格一定有他童年创伤留下来的东西,而那个创伤会操控他的未来。这样的孩子其实都被“问题家庭”影响着。

“问题家庭”很难培养出性格健全的孩子。

首先,“问题家庭”影响下的孩子,自我价值感极低。

闺蜜flora是典型的自我价值感低的女生,她本来有非常优越的家境,目前在国企审计部做一把手,外人看来生活和事业都是顺风顺水,可事实上远没这么轻松。工作压力太大的时候,也会让我给她一点儿意见,可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每当我提出的意见跟她原本的想法有分歧时,她总会直接听取我的意见,把她原本的想法轻易的否定掉。工作上是这样,生活里也是,只要意见不统一,她很难坚持自己的想法,轻易地就被别人带跑了。

我也常问她:你为什么不再坚持一下自己呢?她说:可能受家庭影响吧,从小到大父母好像没有鼓励过我。我成绩不好的时候,他们会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算不对,还能做点什么?我人前没给父母长脸时,父母就会说:你能不能学着灵活一点,别总这么实诚。flora记忆中没有父母鼓励她的画面,渐渐她也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事事不如人的孩子,所以长大后基本没有自我价值感,处处否定自己去迎合他人。这样的人生真的是无奈又辛苦。

其次,“问题家庭”影响下的孩子,无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遇事容易走极端。

之前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心理专家曾说:父母的相处关系,是孩子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模板。孩子拥有最强的模仿能力,从小在和睦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也会更加的温和,乐观,反之从小在争吵,暴力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未来要么懦弱自卑,要么强势暴躁。

之前扬子晚报报道过一则新闻,扬州一个14岁的男孩从29楼一跃而下,选择轻生,原因竟然是无法忍受父母的争吵,男孩之前为了劝阻他们不要吵架,多次威胁父母:如果你们再吵架我就跳楼。俩人没当真,继续争吵,男孩一气之下跳了楼,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没有了实在太令人惋惜。

《女儿们的男朋友》里王子文提到父母的关系时也是满脸的悲伤,她说:我从小就没有看到父母在一起过,很早就知道他们已经分开了,每次都是察言观色地去观察他们,自己也变得很敏感,小的时候不觉得,长大后慢慢才发现,这种创伤这辈子都离不开我了。

最后,“问题家庭”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择偶观。

我的发小Andy,高中毕业就去新加坡读书,到现在还没有回国,我明白他远离家乡的原因,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争吵不断,常常看到爸爸跟妈妈动手,他没有能力去改变什么,只好躲开,初中高中一直住校,高中一毕业就去了新加坡念书,一年回家一次,后来拿到绿卡,定居在新加坡。我问他有没有回国的打算,他说:未来会一直住在新加坡,不想回家,家里是个太压抑的地方,我怕待的日子太久,遇到问题自己也会不自觉地想用拳头解决。Andy害怕自己成为爸爸那样的人。东野圭吾在《时生》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悲观也没用,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心理学家诺费奥也曾经说过一句话: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未来夫妻关系的原型,这话一点儿没错。跟andy相反,我从小在其乐融融的环境里长大,父母对我期望值并不高,所以养成了我这样一个没心没肺的性格,虽然自己并不优秀,可骨子里就没自卑这个概念,爸爸说我这是傻乐呵。我的记忆里面,爸妈闹矛盾的场面也有,可爸爸基本不吱声,等妈妈吵过了,再端杯茶哄哄她,这种场景随着我不断长大,也以每月一两次的频率在重复着。等俩人退休了,老爸就彻底挑起家里的劳动大梁,买菜做饭擦地每天干的特卖力,妈妈就坐在沙发上等着爸爸把保健品放在手里边儿,只要妈妈一乐,爸爸就开心。我读书的时候就想,我以后得成为妈妈那样的人,驭夫有术,我以后得嫁一个爸爸这样的人,幸福一生。果然,我现在的丈夫就是爸爸这样的性格。

到底什么样的原生家庭才能培养出孩子良好的性格呢?

首先,父母得给孩子爱,尊重和独立。

《在原生家庭》这本书中提到:父母在我们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我们一同成长。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则是恐惧、责任或负罪感。

最近著名演员秦沛和女儿姜丽文频频上热搜,作为父亲,他真的是一个最开通,最疼女儿的父亲,作为女儿姜丽文,她也是一个拥有乐观健康心态的女儿,从她的笑容里就能看的出,她拥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秦沛在提到到女儿结婚的事情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我的想法跟别的父亲不一样,不要女儿为了生孩子而结婚,找到一个能够陪伴你,支持你,爱你疼你的人才是最重要的,结不结婚不重要,生不生孩子也不重要。就这一段话,吸粉无数。是呀,有这样的父亲,女儿怎么会不开心,性格怎么会不好呢?

想要孩子拥有良好的性格,爱,尊重和独立,一个也不能少。

其次,别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指挥官,孩子从来不是我们的士兵。

有些话我常常能听到,每个孩子基本都从父母那听到过。比如:我都说无数次了,你为什么还会犯错?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你看看邻居家小明,他成绩怎么会总是那么好?我做的所有的一切难道不都是为了你?晚上九点钟必须回家,听到没有?不要跟坏孩子一起玩儿,知道吗?

这些话句句都是疑问句,句句都让你无法回答,我甚至能想象到父母在说话时的动作,肯定是叉着腰皱着眉的吧。长期在这样的高压环境里,孩子的性格怎么能好呢?试着蹲下来,跟孩子保持同样的视角,一起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吧,孩子从来都不是大人发泄情绪的出气筒。父母除了要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也必须满足孩子对爱、关怀以及更深层次的情感的需求。

最后,没事儿就在孩子面前秀个恩爱吧。

这件事得尤其表扬一下我爸妈,天天在我们跟前撒狗粮。平时大家一起吃饭,甭管在餐厅还是在家,有什么好吃的菜,先夹给妈妈尝尝;妈妈出门逛街,爸爸无怨无悔当了二十几年的专车司机,换了谁他都不放心;白天出门买菜,先问问妈妈想吃什么,小本儿记下来;晚上吃完饭,再跟妈妈出门溜达一小时锻炼身体。这种小细节太多太多了,作为女儿我觉得简直棒极了,父母和睦,整个家庭才能和睦。在这样温情的家庭里成长的小孩,性格是不会出问题的。爸爸爱妈妈,而我爱爸爸妈妈。

我有自己的原生家庭,爸爸妈妈姐姐和我,我很幸福。自从有了女儿,我们又组建了新的原生家庭,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让女儿也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快乐长大。

杨绛在《我们仨》中写道: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