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6日 星期三

衡阳风华·70年70人丨刘九生:一把“小梳子”做成“大产业”

编者按:在时间的碑林里,总有一些人、一些事,铭刻在那里。

他们是革命者、拓荒者、奋斗者,更是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但他们从来不是天生就矗立在那里。他们的每一步,都是激昂、坚守与担当。他们如丰碑般树达与铭刻,也如帛书般耐读与沉思。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衡阳市委网信办、红网衡阳站联合推出“衡阳风华·70年70人”网上展览活动,利用红网、“衡阳发布”等网络平台,通过系列报道、集中展览、网上互动、对外宣传、结集成册等,对历史致敬,发时代宣言,向先进学习,为衡阳聚力,将精神承扬。

为省域副中心而聚力,为最美地级市而奋斗,继往开来,砥砺前行,让我们走近那些人、那些事——

衡阳风华·70年70人丨刘九生:一把“小梳子”做成“大产业”

红网时刻通讯员 郑海清 整理报道

好木沉香,好梳养发。在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之阳,有这么一个人,他将一家梳篦加工小作坊发展成全国最大的梳篦生产集团,将小小的普通梳篦打造成“内含文化、外显品牌”的大产业,他就是“天天见”梳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九生。

1968年,刘九生出生在衡阳县栏垅乡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87年,正当这位莘莘学子满怀希望备战高考时,父亲不幸摔伤致残,作为老大的他,为了照顾家庭,为了几个妹妹的学业,只好流泪放弃了“大学梦”回到家中,过起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担。

贫困没有扼杀刘九生改变命运的梦想,他一心想着靠自己的双手开拓致富之路。父亲懂得他的心思,把自己祖传做木梳的手艺教给了他。别人要花一个月才能学会的制作工艺,聪明的刘九生几天就学会了。于是,闲下来的时候,刘九生一门心思钻进了木梳的制作当中。

衡阳县制作梳篦有2000多年历史,村民们祖祖辈辈用传统方法加工梳子,二十几道工序全靠手工,效率低、利润少,劳动强度大。“一定要把手工作坊变成机械化规模生产!”刘九生更想让这门祖传的老手艺搭上工业化的快车道。

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刘九生成了第一个勇敢的挑战者。经过无数次的研究推敲和反复试验,他做出了第一台专用刨板机,解决了人工做木梳最吃力而又最费时的一道工序;后来,他又有了一台开齿机,解决了人工做木梳最关键的一道工序……通过无数次的试验,一个又一个机械加工木梳的难题被他一一攻克。

1988年8月,刘九生的“衡阳县栏垅梳篦厂”终于在他的家乡挂牌诞生了,这是全省乃至全国首家机械化梳篦厂,拥有上百套设备,各种机械的大合唱奏响了成功的乐章,被方圆百里的同行称为“洋工厂”。

刘九生的初战告捷在小小的乡村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大家争相效仿,仅在栏垅乡这个小地方,木梳厂就冒出了好几家。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自己该怎么办呢?如今“我有了,别人也有了”,那么能否做到“我有了,别人都没有”呢?要想形成这种局面,选择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创新。

为了冲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电力不足的栏垅乡,1998年5月,刘九生毅然拿出自己10年创业的所有“老本”,带领全厂人员在衡阳县工业园建设新厂区,他们采用边建设边生产的办法,不到半年时间,就建成了高标准的花园式的厂区,添置了现代化设备,他的这一“搬厂”举措让“天天见”梳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从1988年到2019年,历经30余年的发展,“天天见”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天然木梳、角梳生产企业,生产各种天然材质的黄杨木梳、桃木梳、柞木梳、檀香木梳、牛羊角梳、雕刻梳、彩绘梳、漆艺梳、工艺木镜等1000多个品种,已申请国家专利100多项,先后开发了“天天见”“天天顺”“天天靓”三个品牌,产品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及中东、欧美,“天天见”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年产量突破6000万把,年销售额近3亿元,市场份额超过30%,平均每3个消费者使用的木梳中,就有一把来自“天天见”。凭着过人的胆识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刘九生将“小梳子”做成了“大产业”,他本人也先后荣获“衡阳市劳动模范”“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创业之星”等称号。

刘九生给人的印象是既有当代企业家的精明能干,也有农民的淳朴憨厚,更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

1990年,热心的“月老”给刘九生介绍了一个对象。当时他事业刚刚起步,资金非常困难。他东拼西凑才凑足800元“彩礼”。就在他订婚的那天,邻居小孩因患急性阑尾炎要送医院抢救,家里一时拿不出钱。刘九生闻讯后,当即把已经用红纸包着的彩礼钱塞给邻居,解了燃眉之急。

类似的“傻事”在他的经营活动中更是难以计数。“信誉经济”“诚信兴业”等经营理念在他脑海中深深扎根,他坚信,“市场的竞争,首先是人格的竞争”。

跨入新世纪的那一年,他买进了一批梳板,因公司经手人疏忽大意,不少木质低劣的梳板夹杂了进来。尽管这批价值10多万元的梳板还可以使用,但刘九生没有这样做,他说:“为商无德,等于作茧自缚。”当众把所有梳板全部销毁。一直以来,全国各地与他打过交道的客商都这样称赞:“跟刘老板做生意你尽管放一万个心!”

都说同行是冤家。刘九生可不这样想。他多次为同行朋友“两肋插刀”,出谋划策,帮助周边20多家小梳厂进行技术、设备、销售等方面的支持。有的人在他公司学了技术回去办厂,他从不计较,而且还给予扶持。刘九生还作出了众人皆知的“三不”承诺,“不偷国家一分税,不拖员工一分薪,不欠农户一分钱”,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30年来,凭着一把不起眼的小梳子,刘九生硬是闯出了一片大天地,他认为,只要坚定一个信念,瞄准一个目标,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他有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把“天天见”做成百年老店,续“千年梳缘”。

上一篇新闻

真木课堂:檀香树在全球的分布

下一篇新闻

美国的檀香山和中国的海南岛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