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 星期五

这条路上的书店:有追忆也有向往

这条路上的书店:有追忆也有向往这条路上的书店:有追忆也有向往

制图/袁国明

这条路上的书店:有追忆也有向往

青睐会员与嘉宾绿茶在Pageone书店前合影

这条路上的书店:有追忆也有向往

在斯多格书乡听绿茶讲书店过往

这条路上的书店:有追忆也有向往

边行走边讲解,一行人其乐融融

众所周知,北京城留存有数不胜数、积淀悠远的文化遗迹。为帮助居京或来京的朋友更切实、更深入、更系统地了解这座“文化中心”的深厚内涵,本报推出“北青版”京城文化路线。我们将以实地寻访的方式,带领读者用脚步丈量这座古老又崭新的城市,去阅读、品味、感受并触摸它的肌理。我们期待,这样一条线一条线地交织起来,将呈现出一幅既有温度又有时代感的京城文化地图。

9月9日上午,“青睐”会员一行十余人,在著名书评人绿茶的带领下,开启了成府路沿线书店的寻访之旅。书店哪儿都有,为什么要选择这里?绿茶用一句话给出了答案:“好的高校旁边总会有好的书店。”成府路连接了北大、清华、北京语言大学以及周边几所高校,自然也就形成了很好的文化氛围,这条路上书店林立,涵盖了业态内多个类型。

寻访从颇具现代气息的连锁书店Pageone开始,一路西行,经过北京书店的核心地标万圣书园、女性书店雨枫书馆、隐身于超市卖场的野草书店、豆瓣书店、儿童绘本馆墨盒子书店,以及“最最神奇”的斯多格书乡。沿途,绿茶还为大家指点了几处“遗址”:被誉为书店业“黄埔军校”的风入松,以及湮灭在时光中的第三极书局、海淀图书城、国林风……

绿茶跟大家分享他淘书的感受:“在书店最享受的就是淘的过程,一架一架的书扫过来、发现,然后拿本书下来翻一翻看一看,慢慢地找自己喜欢的兴趣点……但是因为今天行程比较赶,不可能有太多时间给大家慢慢淘,我们就先这么过一遍,以后大家有时间再来,这一带还是有很多值得淘的地方和好书。”

一路走来,途经的书店风格迥异,绿茶把每家的精彩之处和盘托出。难得有高人指点,随行的会员宁愿“负重”前行,也要第一时间把心仪的书籍收入囊中。其中,绿茶的新作《如果没有书店》受到一致追捧,万圣书园的4本存货瞬间清空。作者近在眼前,必然要“签售”。绿茶不但给大家签了名,还手绘了书店的Logo或自己的名章。

为独立书店的店主们点赞

地铁五道口站东侧有一栋二层的独立建筑,这就是Pageone的所在。与旁边体量庞大的五道口购物中心相比,这家书店显得有些小巧。一层墙体是透明玻璃,过往行人可以把内部景象尽收眼底;二层外立面饰以银灰色孔板,整体外观现代感十足。店内顶天立地的书架上,每一层都配有灯带,书架之间的通道甚是宽敞,营造出轻松明快的氛围。

绿茶说,现在城市中有很多连锁网红书店, Pageone也是其中之一。它最早起源于新加坡,一度是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连锁书店,后来被中国的一家出版公司收购。

“这种类型的书店,喜欢开在人流密集的商业区或是交通要塞。喧闹的环境下,如果有一家安静的书店,会让人觉得突然进入一个舒适环境,所以北京的一些重要商圈,像三里屯、王府井都有很好的书店,它已经成为很多新开Mall的一个标配。”绿茶告诉大家,“五道口的这家店选书比较国际化,有一些外版书及介绍港台相关文化的内容,另外它有很好的文创、咖啡。逛这种书店,是一种享受状态。”

沿成府路西行,绿茶边走边讲。“前面这个十字路口,右边是清华大学,左边有一个写字楼,叫华清商务会馆,写字楼里边原来有一家小书店,叫参差书店,很可爱。创始人原来是出版社的编辑,她就想开书店,在这里找了个小屋子就开起来了。商务楼里有各种店,洗脚按摩理发俱全,穿过这些,你发现有个书店,这种感觉很神奇,仿佛全身按摩之外再加了精神按摩。”这家书店现在搬到回龙观,绿茶不久前还去逛过:“那其实是一个很小的书店,但是选书很讲究,主人一点点到处选书淘书,实际上就帮读者做了一个很好的梳理。”

一家书店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精神气质?绿茶认为,这跟选书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很多连锁书店,其实我们看不到它背后人格化的那个人,而这些小小的独立书店,你会发现它背后有一个非常核心的主理人或创始人,那个人是跟你很近的,他可能就在店里,或者他的选书让你突然找到一种共鸣。所以我觉得,独立书店作为书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态,是很重要的。”

绿茶每到其他城市,一定要去逛那里的独立书店。“大多数的连锁化书店北京都有,但是独立书店不同,它在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存在,而且可能是这个城市所独有的一种气质,包括它的选书,也可能跟这个城市有着很贴合的关系。它散布非常广泛,主题又特别的细微,不同的主题还可能化成一种独立模式,音乐的、艺术的、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主题化书店其实也是独立书店的一种。”从绿茶的言语之间,可见他对独立书店的由衷喜爱,“我们要为这些店主点赞!他们给有相同喜好的人营造出这样一种好的精神空间,这是独立书店最有意义的价值。”

绿茶提到苏州的文学山房旧书店。店主人江澄波是一位古籍修复师,今年96岁了,还每天来看店修书。“这是书店业最高寿的一个还在经营的人,而且老先生还在修书,证明他手很稳。”绿茶笑言,“读书使人明智,还能使人长寿。”

万圣书园开到十年的时候,想让它死掉都很难了

“书店业的活化石。”“非常重要的一家独立书店,一家学术书店,一家怎么形容都不为过的书店。”“它的魅力值真的是满分,甚至还有附加分。”“你在这个书店买的任何一本书都是好书,不会差。”此次书店寻访进行了现场直播,当直播间的网友询问下一个打卡点时,绿茶用一连串赞誉之词“隆重推出”万圣书园。

万圣书园位于蓝旗营小区临街商铺的二楼。“为什么要开在这儿?因为它的核心用户都住在这个小区,这里住了很多北大清华的教授。”进门右拐上楼梯,只见墙上贴满了层层叠叠的图书海报。二楼书店入口左侧,立着一个木质画架,画板上贴着橙色彩纸,手写的“店长推荐”字样下,是三本书的作者与书名:《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冷战的终结1985-1991》。

走进店内,第一个感觉就是书多,铺天盖地。厚实的木质书架摆放得密密实实,过道窄得仅容一人通过。书架的每层搁板上都放满了书,书籍的摆放方式,除了常见的书脊朝外立着放,还有很多是躺倒的,以便充分利用搁板之间的层高。除此之外,地上、书架顶上也摞满了书,有些放得还不甚整齐。这种摆放方式,更像学者的书房,追求的绝不是好看,而是要在有限的空间内放下尽可能多的书。

书店经过多次迭代,在发展中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样貌,但万圣书园至今仍保持着以书作为核心的纯粹书店味道。在绿茶看来,万圣书园是北京最重要的一个地标书店,在读者、爱书人心中,有一种神圣的魅力,具有强大的精神气场。“我每周都会来打卡,明知道有些书网上价格便宜,但就愿意来这里买全价的书。我觉得有些书必须得在万圣买,它符合这家书店的气质,有一种让你觉得到了这里非买不可的气场。”

“这里的书密而杂,一般读者可能一进来就傻了,但是仔细看,会发现它非常有条理。这里的书是流动的,不同时期去到不同地方。例如有些书在新书区展示完,会进入次一等的分类区,最后会上架。万圣的店员,以及他们整体书的选择、分配、摆放,都很讲究。”

万圣书园店主刘苏里是绿茶非常敬佩的一位书店人。他懂书,每年出版哪些书,一个作者在学术体系里处于哪个梯队,一本书在学术序列中处在什么位置,他都门儿清。“很多学者一定要来万圣书园买书,比如说碰到一个研究主题,在万圣书园,他能把这方面的书全部补齐。在这里,每一个品类、每一个主题,都有非常清晰的阅读谱系。如果你对某个门类感兴趣,在这里就能买到所有跟你当下兴趣有关的书,一口气搞定!当然你也可以在网上搜索,但是那种搜索结果五花八门什么都有,而万圣书园是帮做精选,它的最核心竞争力也在于此。”

疫情之后,很多书店消失了,但开业已近30年的万圣书园表现出坚强的生命力。绿茶回忆,刘苏里说过这样一句话:万圣书园开到十年的时候,我想让它死掉都很难了,因为它已经蹚过了一家书店所能触及的所有雷区,克服了所有困难。“它形成了一个精神气场,造就了成府路这样一条书店街,周边的书店实际上是围绕着万圣书园的气场慢慢展开的。没有万圣书园,我们的城市就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场域。这个精神场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同的人合力:读者、主理人以及创始人,方方面面的精神合力。”句句话中都透出绿茶对这家书店的爱重之情,他拜托大家今后“一定要多多来看,多多来打卡”。

“青睐”会员切身感受到“挡不住的购书诱惑”

雨枫书馆是一家女性主题书店,因为这次参加寻访的“青睐”会员均为女性,绿茶称这家店“特别适合大家”。可惜前一天他从店主处得知,该店准备迁址,正在停业中。走到门口,果然大门紧锁。绿茶试着从侧门进入,与留守的店员打过招呼,带领大家入内参观。白色的书架、紫色的墙壁和纱幔、雕花繁复的西洋座钟,营造出浓浓的女性氛围。绿茶介绍,雨枫书馆2006年开业,至今已有15年,创始人也是位女性,书店的主要读者群是女性和儿童。

绿茶认为,雨枫书馆是一家把会员制做得非常成功的书店。除了售书,还经常举办读书会。很多会员十多年来一直跟着这家店阅读、参与活动。“这里给女性读者提供了一个陪伴阅读、陪伴成长的空间。有的人当初在这里读书时还是女孩子,后来成为妈妈,又带着自己的孩子继续来参与。”

“下面这家书店,你进去会吓一跳!”绿茶卖的这个关子,又成功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这家书店叫‘野草’,对,就是鲁迅笔下的那个名字。”绿茶说,这家店原来开在北大校园内,是北大学生最喜欢的一家折扣书店。“他家的特色是所有书都半价,有很多新书、好书、学术书,是出版社的库存书,我也经常在这里买书。”

走到野草书店门口,大家终于知道一家书店可以“低调”到什么程度了:“野草书店”四个字写在绿底白字的横幅上,同一条横幅上,右边还有“文具服装”四个小字,上方的招牌是“扬州专业修脚”,玻璃门上贴着红底黄字的“服装百货”。唯一令人安慰的是,“野草书店”字号挺大,看起来还算醒目。

书店开在地下室,下楼梯后,穿过挂满内外衣的服装区和琳琅满目的文具区,最里面才是图书区。入口的架子上,堆着很多塑料袋包起来的书。绿茶说,那都是有人买的。“老板现在不在,我跟他认识,他的朋友圈天天发这些,很多人在线上订购,然后他给寄过去。”

图书区灯光明亮,地面干净,桌上和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摞摞崭新的书籍。“这里的书品种丰富、货源充足,而且不是什么地摊书,都是出版社的新书,价格有的比网上还便宜。”

“对于喜欢中国古典文学、西方学术文化的读者来讲,在这里真的会非常享受,你来了之后可能就要抱得满满的回去。我因为经常来,所以会今天买两本、明天买两本,但是如果偶尔来一次,真的是忍不住要抱着满满一摞书走。”“青睐”会员切身感受到了绿茶口中这种“挡不住的诱惑”,直接开始“自助购物”。有观看直播的网友留言,想知道店主是否还是18年前的李姓老板。这个问题得到旁边超市店员的确认。这位网友感慨:“当时我在甜水园书店卖中华书局和三联的书,他常来上货,很沉静的一个老板。想不到他能坚持这么多年(快20年了)。感谢‘青睐’,把时光拉回从前。”

走过街天桥来到成府路南侧,西行不远就是豆瓣书店。与野草书店只卖新书不同,这里偏旧书、二手书。绿茶认为,在这种书店,淘的乐趣表现得更为突出。“在这里,你能淘到几十年前的书。”绿茶告诉大家,他前不久在这里买到了一本早期版本的《左传》,“很厚的一本,像《新华字典》一样。然后一本那么厚的《左传》,一本那么厚的《古代汉语词典》,两本放在一起来读,我觉得,哇!这种阅读很吓人,但是真的很享受。”绿茶说他不怎么读现代小说,更喜欢读一点小古文,感受古文的文字之美。

“这些小书店,一般都是老板亲力亲为。像豆瓣书店,店主夫妇原来在书店做过店员,然后自己出来做一家小小的独立书店。这是一门小生意,它不像那些大书店,一会儿资本变动了,一会儿股权转移了。现在街上很多店开不了太长时间,但二三十年的书店还蛮多的。”

豆瓣书店面积很小,小到大家只能轮流进去逛。室内木地板磨损严重,门口台阶表面抹的水泥上裂纹纵横,残破处更是露出了里面的红砖。“你去一个奶茶店或者一个超市,如果很破旧,会觉得不堪入目,不想进去,但是书店不是这样。我们有时候看到一家书店,它好像很陈旧,但是你会觉得,这才是它应该有的味道。”绿茶的话为眼前的景象做了最好的注解。

“等到秋天呀,树叶一黄,这里真的美极了”

墨盒子书店是一家绘本馆,从豆瓣书店走几步就到了。从门口开始就童趣盎然:防腐木的台阶上是白色的栏杆,藤萝缠绕,墙上画着几只兔子,其造型是这家店的自创设计。店铺空间分成两层,一层矮矮的,成人头部几乎可以碰到房顶,桌椅都小巧可爱,特别适合孩子。

绿茶介绍,绘本有西方传统,除了故事性,还可以让孩子在丰富的色彩中得到美学滋养。英国早在18、19世纪就已经有非常发达的绘本书籍,中国这些年也在慢慢学习和跟上,“西方重要的绘本在这短短的十年之内几乎全部引入中国了,中国这一代孩子真是非常幸福。”

最后一个目的地是绿茶口中“最最神奇”的书店——斯多格书乡。因为相距较远,“青睐”会员和绿茶一起骑共享单车前往。

途经海淀路46号时,绿茶停下车告诉大家,从这个门进去,地下室就是原来的风入松书店,那曾是中国最大的一家学术书店,有十多万种图书、2000平方米的面积。绿茶在北大读书时曾来做过小店员。“风入松和万圣这两家书店,实际上是中国,特别是北京书店业的‘黄埔军校’,很多人都是从在这两家书店做店员开始进入这个行业。”

绿茶告诉大家,没修四环路时,海淀路是一条主干道,非常繁华。现在北大南门的西侧,还有个小南门,是北大学生出入最多的一个门,因为旁边就是学生宿舍。“当年从小南门出来,外头全是城乡接合部的胡同,热闹非凡,是北大校园文化最集中的地方。”绿茶把车停在小南门,指着西北方向回忆,“前面那个楼原来有家第三极书局,再过去就是海淀图书城。我上学的年代,海淀图书城是北京最重要的书店密集区,大概有几十家书店。在海淀图书城的主楼里,那会儿还有一家非常重要的书店叫国林风。所以海淀图书城这个区域,对我们的阅读成长以及校园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青睐”一行沿着北大外墙骑行,在一面被爬山虎叶密实遮盖的高墙前绿茶停了下来,“我们到了,大家找找书店在哪儿。”环顾周围,左边是条小河,右边是 “绿墙”。“要是跟着手机导航到这儿可就瞎了,找不着,哪有书店呀?”绿茶得意得像个藏宝藏的孩子。有位会员掀开帘幕般的藤蔓,终于发现一扇红色的小木门。“太好玩了!”大家惊喜地叫起来。

推门而入,里面别有洞天,三角形的狭长小院,花草繁茂,仿若世外桃源。书店是个进深很短的狭长空间。墙壁是裸露的轻体砖,剖开的竹筒粘成门框窗框,木板做窗台,炕席贴房顶,虽然粗陋,但配上木桌竹椅,却是自然天成。

绿茶告诉大家,这个小地方是周边学生的最爱,他们常来这里学习聊天,他自己有时会在这里办读书会。

坐在桌边,品着香茶,绿茶悠悠讲起了这家店的过往。早些年,斯多格书乡还不叫这个名字,而是一家音像行,卖打口带。老板姓曹,是一个音乐和电影的发烧友。店址最初位于北大东门的成府街,那是一条连接北大和清华的小胡同,与“成府路”只差一个字。北大的教工宿舍燕东园也在那边,所以成府街往来的学者特别多。“90年代后期,那儿可以说是北京最文艺的一条胡同,比现在什么南锣,什么烟袋斜街,都要文艺多了去了。”绿茶回忆道。后来互联网兴起,音像店不复存在,最后落到这里,变成了斯多格书乡。

绿茶说,选择斯多格书乡作为活动的终点,是希望大家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能够悠然小坐片刻,享受一个独特的美好午后。“等到秋天呀,树叶一黄,这里真的美极了!”他的声音里,有追忆,也有向往。

文/本报记者 陈枫

上一篇新闻

不远不累!这个国家去了近十次,孩子依然觉得没玩够!

下一篇新闻

狼父非礼还在上幼儿园的女儿,拒不认罪,被判坐牢3年4个月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