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剃头匠出身的他,资助了复旦、北大、南开等多所高校……

在厦门鼓浪屿的晃岩路25号,有3幢一字排开的洋楼,具有欧式别墅的华贵风采,更融入了中国传统装饰特色,中西合璧的痕迹十分明显。它就是在20世纪20年代号称“中国第一别墅”的黄家花园,是传奇闽商黄奕住曾经的住所。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黄家子孙将黄家花园交给政府管理,花园的身份也几经改变。它一度被辟为鼓浪屿宾馆和干部疗养院,接待过无数中外政要。电视剧《厦门新娘》,电影《保密局的枪声》《小城春秋》《传奇夫人》《第一炉香》等众多年代剧也曾在黄家花园取景拍摄。

剃头匠出身的他,资助了复旦、北大、南开等多所高校……

黄家花园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从剃头匠到“印尼糖王”

黄奕住(1868-1945年),福建省泉州南安人。1885年,他怀揣着父母卖掉祖传的一块田地才换来的36块银圆,徒步100多里走到了厦门,后搭木帆船远赴新加坡谋生。之后又辗转于印尼的棉兰、爪哇等地,于街头巷尾挑担理发,夜宿妈祖庙,人称“剃头住”。后凭着一位老华侨给他的5印尼盾作本钱,黄奕住将剃头挑子丢进大海,发誓告别过去,挑起了货郎担。由于精心经营,他很快就租下一个固定摊位,生意逐渐兴盛。

多年的经商历练和自身天赋,使他总能率先嗅到商机,发财的机会终于来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爪哇地方的甘蔗种植业有了较大发展,一时成为主要的糖业销售中心。黄奕住意识到经营糖业生意有钱赚,便开始专门做糖业生意。他以比较低的价格向中小榨糖者收购并转售至世界各地,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1914年夏,“一战”爆发,虽然爪哇离战区较远,但不少糖商仍担心战事影响出口,不愿收购蔗糖。黄奕住则胆识过人,倾其全部资本,乘势收购大量蔗糖。1918年,“一战”结束,由于欧洲食品奇缺,糖果价格迅速上升,黄奕住抓住机遇将库存的蔗糖销售一空,获得了空前的暴利。黄奕住的资产超过3000万盾,成为当时首富,名副其实的“糖王”。

打造厦门“宜居”第一人

1919年4月,51岁的黄奕住不堪荷兰殖民政府的苛刻勒索,拒绝其改变国籍的要求,从印尼归国定居厦门,在鼓浪屿买下原英商德记洋行的“中德记”楼。

黄奕住把印尼的生意转交其妻子及女婿打理后,与两个儿子一起携款2000多万美元投资厦门岛内和鼓浪屿的市政建设及房地产。1930年,黄奕住组建的黄聚德堂房地产股份公司的投资,占同年厦门全市全部房地产投资的1/3左右,获利甚丰之余,也大大改善了厦门的市容市貌。黄奕住先后在鼓浪屿建房160座,建筑面积达4.15万平方米,被称为“鼓浪屿房产之父”。鼓浪屿上还有一条“日兴街”,也是黄奕住捐资修建的,用的是他在印尼苦心经营数十年的日兴行商号的名字。此外,厦门的第一个自来水公司、第一条马路(开元路)、电话公司等利民建设背后,都有黄奕住的影子。

黄奕住最让老一辈厦门人感念的故事之一,是他回国第二年(1920年)即兴办自来水厂。原来厦门岛、鼓浪屿岛上淡水奇缺,居民用水大都由岛外船运进来,价格昂贵。黄奕住与几个华侨一起,集资100万元办自来水厂。他们几乎走遍了厦门岛内的山峦峡谷寻找合适的水源地。最后在曾厝垵上李村发现一处绝佳的山谷,这里三山环抱,砌石筑坝,可将雨水和泉水集储其间,水源充沛,这就是后来的上李水库。历经7年筹划施工,水厂终告建成,蓄水池容量可供全市20多万居民9个月用水之需。由于水质极高,经过各国多种仪器化验,确认厦门自来水水质在东亚居第一位,厦门自来水公司因而获得“远东第一水厂”的称号。

1929年,黄奕住又倡议分别在鼓浪屿不同区域建造高低蓄水池两座,并备有大小运水船3艘、拖船1艘,每天将厦门自来水由船运至鼓浪屿抽送池,从而解决了鼓浪屿居民用水之需。这是鼓浪屿历史上第一次解决了居民饮用自来水问题。

重教兴学,爱国爱民

由于早年失学,以及在海外谋生创业的经历,黄奕住对教育非常重视,捐款建设了厦门岛和鼓浪屿的多所小学、中学、大学和医院。1931年,厦门大学10周年校庆纪念时,除创办人陈嘉庚外,黄奕住对厦门大学的捐款居个人捐款首位。厦大群贤楼一楼刻有“黄君奕住,慷慨相助,有益图书,其谊可著”的石碑文,以资纪念,这碑文至今保存完好。他还先后倡捐巨资资助了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岭南大学等多所高校。

当年,华北旱灾,黄奕住慷慨捐资3万元;福州发生水灾,他又积极捐助以体恤受灾群众,“毕生对四方之慈善事业劝募者,乐为之应,不胜枚举”。

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淞沪会战失败,黄奕住积极倡导航空救国,慷慨捐款5万元,购买飞机支援抗战。

1937年10月,日军占领金门,厦门局势紧张,有人劝他加入外国国籍,以保护自身及财产安全。黄奕住听后愤怒地说道:“身为中国人,我决不能加入外国籍。共赴国难,何惧之有?”令人遗憾的是,这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老人却未能亲眼看到抗战的胜利。1945年6月15日,黄奕住病逝于上海,直到临终之际,他仍谆谆教诲其子孙,要继承其遗志,忠于祖国。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2年06月23日 第12版)记者:照宁版面编辑:付裕新媒体编辑:莫愁剃头匠出身的他,资助了复旦、北大、南开等多所高校……

上一篇新闻

天价“送”孩子进斯坦福家长曝光,疑为步长制药董事长

下一篇新闻

落地四国举办!2019"一带一路"国际帆船赛即将起航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