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的女人——第1056期)
在民国时的才女中,张爱玲可算是“人气”顶高的一位了,她因旷世文才力压冰心等人,位列民国四大才女,除林徽因外,她的话题之多几乎无人能及。
张爱玲在文学上和感情上甚至在家世上,向来被人津津乐道。然而,她的一切都是有出处的,有其母,才有其女。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她母亲的故事。
众所周知,个性张扬,自视甚高的张爱玲一向瞧不起冰心,除了文采,当然还有相貌,她也嫌冰心长得丑;也就是说,她是自信自己的容貌的,不能说惊世容颜,至少也是仪态万方,有点风情的。但她在当时的另一位才女杨绛眼里,则是丑的。不过,对于张爱玲的母亲,恐怕没人敢说其丑。她的母亲叫黄逸梵(她自己起的名字),仅从名字上看,“逸梵”就比“爱玲”二字优雅得多。
不错,她的确是个风情万种的女人,而且,她的一生比女儿张爱玲要洒脱得多,她个性独立,追求自由,主动离婚,主张独身,走遍万水千山。然而,她却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她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永远带着一个特殊的箱子,那么她为何永远舍不下它呢?她的箱子里究竟装着什么?
(一)龙凤胎、遗腹女
黄逸梵原名黄素琼,祖籍湖南长沙。她有一个显赫的家世。其祖父黄翼升官居清朝长江七省水师提督,曾是晚清名臣李鸿章的副手,在平定捻军的战斗中,曾为清廷立下汗马功劳。
黄逸梵的父亲黄宗炎是黄翼升独子,举人出身。他承袭其父爵位,官至广西盐法道(督察盐场生产、估平盐价、管理水陆运输等的重要官职)。但他去广西赴任时,不到一年便染瘴气而亡,年仅30岁。
黄逸梵于1896年出生,她是其母的龙凤胎(同时降生的还有哥哥黄定柱)。按说,她那么显赫的家世,又是以龙凤胎降生,是富贵命才对,其实不然。当时他的父亲已经去世,所以她又是遗腹子(女),连父亲的面都没有见过;而且她的生母还只是其父黄宗炎的小妾。所以她幼年时并非多么富贵的。
(二)嫁豪门,福兮祸兮
由于父亲早逝,黄逸梵的童年过得并不滋润,但这并不影响她的大家闺秀身份。而且长大成人后,她超凡脱俗的相貌,自是让她身价倍增。她究竟有多漂亮?可以说,她的姿容是超越那个时代的,即便放在百年之后的今天,仍有一股逼人的明星气质。
她身材窈窕,气质优雅;额头宽阔,透出睿智;眉清目秀,眼神逼人;她还有一特点,就是高鼻深目,嘴唇较薄,这样的长相俨然有点拉丁民族的美人特征,浑身散发着一种浪漫灵动之气。总之,她的容貌,她的万种风情确非其女张爱玲所能比,事实上,张爱玲自少年时期就对其母的不俗气质十分崇拜。
所以,黄逸梵不嫁豪门是不可能的。她22岁时便嫁给了李鸿章的外孙张志沂。张志沂家可谓家财万贯,被人认为是有三辈子花不完的钱。张志沂是清末名臣张佩纶与李鸿章的女儿李菊耦的独子(他只有一个妹妹张茂渊)。当时李鸿章十分器重张佩纶,才把爱女嫁给他的,她的嫁妆极为丰厚。张志沂自小就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
理论上,黄逸梵嫁给张志沂是掉进福窝里了,这对夫妻曾被人羡慕为金童玉女。然福兮祸之所伏,黄逸梵在张家过得并不幸福。
首先,黄逸梵并非一个寻常的女子,她性格泼辣,有种天生的湖南人的飒爽之气,她本人也总说湖南人是勇敢的。由于时代原因,她虽然也缠着一双小脚,但她接受了一定新式教育,思想比较开放,是那个时代少有的新女性。嫁入张家后,她也结识了一些当时的学界名流。她曾是胡适的牌友,思想深受胡适的影响,胡适也很欣赏她的魄力。所以,她不甘于张家深宅大院里传统妇女的生存方式,渴望自由和独立。
更重要的是,她的夫君张志沂是个标准的纨绔子弟,尽管也读了不少书,但却不求上进,只知道吃喝玩乐,他是吃喝嫖赌抽样样俱全。这让心高气傲的黄逸梵十分苦闷,也对丈夫十分鄙视和绝望。当她发现丈夫在外面嫖妓之后,就下定决心,走出家庭。但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她嫁到张家后,生了一对儿女,即女儿张爱玲和儿子张子静;还有就是,出走也得有资本。
在张家熬了几年之后,黄逸梵的机会来了。
(三)娜拉终于出走
一如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女主角娜拉,黄逸梵在28岁的时候,义无反顾地出走了。她成了中国第一代“出走的娜拉”。
当时她趁小姑子,即张志沂的妹妹张茂渊出国留学的机会,以张茂渊年龄小,她要给她当监护人照顾她为借口,二人一同出国了。也怪,张志沂胸无大志,他的妹妹张茂渊却是个有奇志的女子,她跟嫂嫂黄逸梵很合得来,两人同行,自是求之不得。
当然,黄逸梵这时也有资本了。当时她母亲,即其父的原配夫人去世,留下了大笔遗产,但她没有生育,无子嗣可传,结果这些遗产都被黄逸梵和她的双胞胎哥哥继承了。此时的她也成了一个富婆,腰杆自然就直了。因此,娜拉出走是必然的,也是高调的。
不过毕竟还有两个小孩,女儿爱玲才4岁,儿子才3岁,她也是很不舍的。据后来张爱玲回忆,那时她还小,还不知道什么叫离别之苦,只是见到她母亲那几天老躺在床上哭——
“她睡在那里像船舱的玻璃上反映的海,绿色的小薄片,然而有海洋的无穷尽的颠簸悲恸”(语出张爱玲《私语》)。
不过黄逸梵还是痛下决心,也是从那时,她把自己的名字黄素琼改为黄逸梵。素琼的名字已经很优雅了,但不够洒脱;而“逸梵”不一样,“逸”有逃隐之意,“梵”则意味着清净与超脱,是有一定禅意的。
然而,娜拉出走后怎么办?当时鲁迅先生给出的答案是,要么堕落,要么就是重新回来。那么黄逸梵是如何做的呢?
(四)万水千山走遍
这可不是说三毛的。但黄逸梵做为三毛的前辈,她做得也不差。一旦逃出牢笼,她便自由放飞了。
后来张爱玲如此形容自己的母亲:“踏着这双三寸金莲横跨两个时代”。
小脚又怎么样?照样走遍万水千山。28岁的黄逸梵和她23岁的小姑子张茂渊在国外一起租房同住,一起弹琴跳舞,一起穿着西式盛装参加朋友的Party,两个人一起新潮,比赛浪漫。
她欣赏欧洲的蓝色的海风,喜欢阿尔卑斯山上的雪。她们去雄伟的阿尔卑斯山滑雪时,裹着小脚的她比拥有一双天足的小姑子滑得更快。她还学钢琴,学西洋油画。在法国,她与徐悲鸿、蒋碧薇夫妇住同一栋楼,与之相交甚密,她甚至被蒋碧薇尊称为画家黄女士。
海外的一切都令她欣喜。她曾学做手袋和皮鞋,曾不辞辛劳地从马来西亚运回一整箱蛇皮。她时不时拿出来翻晒,一汪碧绿阴森森地悬于窗边,别人都瘆得慌,她却很惬意。
从英国、法国到瑞士,从马来西亚、新加坡到埃及,后来黄逸梵还去了印度,还曾做过尼赫鲁总统姐妹的秘书。她身着华丽旗袍的窈窕身姿,如一只美丽的凤凰,优雅地飘飞于海外各国的上流社会空间……
(五)民国第一个离婚的女人
而在这一边,张爱玲8岁那年,父亲因丢了官,还和姨太太发生矛盾,又想起妻子黄逸梵来了,于是给她写信,求她回国。他将一张照片寄往海外,背后附带一首七言绝句:“才听律门金甲鸣,又闻塞上鼓鼙声。书生自愧拥书城,两字平安报与卿。”
黄逸梵看到有点文采的这首诗后,受到了触动;再加上她也确实思念自己的儿女了,而此时小姑子张茂渊也学满四年,正巧也要回国,于是她就和张茂渊一同回来了。
数年未见,小爱玲雀跃不已,她和弟弟望着会弹琴会唱歌的美丽时尚的母亲,心中骄傲满满,幸福满满。此时,她度过了她少年阶段的最快乐的一段时光。这期间,黄逸梵对女儿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那时,母亲是女儿心中的一尊神。比如黄逸梵站在镜子前,梳妆打扮的模样,就让张爱玲她崇拜、艳羡万分。
黄逸梵开始言传身教,她让女儿学英语、弹钢琴,接受新式教育。这对以后张爱玲的艺术修养起到了很大的铺垫。
丈夫张志沂也似乎变了样,有改邪归正、重新做人的迹象。于是他们搬出了阴冷深沉的张家老宅,住进新式洋房,开始新的生活。他们种花种草、养狗养猫……。然好景不长,被西式浪漫文化熏陶出的黄逸梵,同被旧式腐朽思想挟裹的张志沂格格不入,二人矛盾再起。
于是黄逸梵再不苟且,34岁的她下定决心彻底结束这段婚姻。她请来外国律师起草离婚协议,被认为是民国第一个主动离婚的女人(至少是第一批用法律手段离婚成功的女人)。而张志沂却迟迟不肯签字,还试图挽留她。但是黄逸梵决绝地说了一句话:“我的心已经像一块木头。”
只有离了。但黄逸梵也并非一绝情之人,离婚前夕她还强逼着张志沂去医院戒毒,毕竟他还是自己孩子的父亲。
离婚后的黄逸梵彻底自由了,也不能不独立了。当时孩子当然是跟着张志沂的。但个性孤傲的张爱玲跟继母不和,曾因跟继母吵闹被父亲毒打,甚至被软禁,于是她就跑来找黄逸梵,想从亲妈这里得到一些关怀。
虽是舐犊之情,但黄逸梵却仍以一种高姿态对待女儿。面对一脸渴望的爱玲,她只是不紧不慢地轻笑道:“你仔细想好了,跟父亲,自然是有钱的;跟了我,可是一个钱都没有,你要吃得了这个苦,没有反悔的。”
她给了女儿两个选择:一是读书,第二是精心装扮早日嫁人。
张爱玲当然坚定地选择了读书。有其母必有其女。于是黄逸梵将11岁的女儿送进玛利亚女子学校接受洋派教育,而且不惜重金(每小时5美元)请来昂贵的私教,培养她读书。她还亲自培养女儿西方的贵族礼仪,站姿坐姿,一举一动,甚至揽镜自照时的一颦一笑都要涉及。
后来的张爱玲颇有审美观,穿衣风格大胆前卫,甚至自己设计过服装,这种审美基础就来源于母亲。张爱玲永远记得,那时年轻的母亲立于镜子前,梳着时髦的爱司发型,身着绿色短袄,别着翡翠胸针的优雅举止。
但是,毫无疑问,黄逸梵还是一个“独立”主义者,甚至是自私的,她对女儿的照顾可不是无微不至,绝没有“你是我的唯一的”的理念,她不是一个合格的贤妻良母,她追求自己的生活。所以,一方面,她看到女儿的文章在报上发表,她也为女儿的惊世才华而欣喜和骄傲;但当她看张爱玲不顺眼时,竟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我懊悔从前小心看护你的伤寒症,我宁愿看你死,也不愿看你活着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
黄逸梵虽为女儿的读书提供了最优越的条件,但在生活上却也十分苛刻,因为她要尽量省下一些钱给自己花。她已经习惯了贵族的生活,她可不去接受苦难的日子。她的生活奢靡而精致,连家中的地毯都要按照毕加索的画去织。
当张爱玲因生活困顿,为节省路费住在条件艰苦的学校时,黄逸梵却住在香港最昂贵的浅水湾酒店。她照旧袭一身华贵的旗袍,优雅地立于面朝大海的巨大落地窗前,细如葱尖的手指,轻轻地摇晃着盛了西洋红酒的高脚玻璃杯,目光投向遥远的夕阳覆盖的海面。
是的,她远行的梦从不曾破灭。她的浪漫属于远方,属于海的那一边……
后来张爱玲的小说《小团圆》里有这样一个细节:女儿将800块钱奖学金兴致勃勃地交给母亲,母亲却没有丝毫的兴奋,反而怀疑女儿同老师有不正当关系;这还罢了,她转头又将女儿的800块输在麻将桌上……有人说这是张爱玲对母亲的影射。
总之,少年时的张爱玲对母亲还是心存不少怨言,以至于自己后来有钱了,就把母亲供她上学的钱还给她,不欠她的钱。所以她在《小团圆》里,又设计了这样的情节:女儿将二两小金条放在手心递给母亲时,客套且疏离地笑:“这么多年花你的钱我一直过意不去。”
张爱玲的自立也许是母亲黄逸梵逼出来的。
离婚后,风情万种的黄逸梵身旁经常围绕着愿意为她效劳的有钱有势的人,有痴情的外交官,有等待她多年的美国商人,有英俊的英国军官等等,但她只是流连于各色男人之间,似乎对婚姻没有上心。
(六)永远在漂泊,但舍不掉一个箱子
就像后来的三毛一样,追求自由的黄逸梵不可能长期留下来,尽管还有儿女的牵挂。数年后,她再次离开故土,去了她的欧洲。
黄逸梵此前在法国期间,曾有过一个心仪的恋人,于是她变卖了一些古董换钱,为恋人筹资去新加坡做皮革生意。但在1941年底,新加坡被日军占领,男友不幸死在飞机轰炸里。自此,黄逸梵拒绝爱情,开始独身。再次做了三毛的榜样。
她此后的生活,优雅过,也拮据过。她也曾做过缝制皮包的辛酸工作。独身在外的日子,有过万丈豪情,也有过百般凄凉。
黄逸梵在巴黎的财产因二战的影响,损失殆尽。她的生活陷入困境。也因此,后来她又曾短暂回国。当然她每一次回国,都是有目的的。比如这次,她回香港,找到一个姓邵的老板,为了卖掉一部分古董珠宝换钱。黄逸梵也被人称作是一个卖了一辈子古董的人。为何这么说?
因为当初继承父亲的财产时,他的同胞兄弟要的是地产,她分到的是容易变现的古董、珠宝之类。她因此而成为一个富婆。她每次出洋时,都要卖出一部分古董换钱,这样她在海外生活才有保障,她也因此曾过着奢侈而优雅的生活。
那次回香港卖给邵老板古董时,对方出价极低,黄逸梵不舍珍宝贱卖,宁愿作罢。她孤身一人在海外,为了生活,她曾工作过,但她的钱还是极其依赖那些古董的。她这一生很矛盾,一方面,她自恃清高,瞧不起钱;另一方面又离不开钱。
不过她即便生活限于窘迫之时,也要活得优雅体面。她的一位好友曾回忆她晚年时期的生活:“她住的小小的一间平房,仍布置得极为雅致,铺着贵族气息的地毯,墙上挂着自己描绘的油画,梳妆台也是亲手设计。”
晚年的她也害怕寂寞,还曾从福利院领养过一个小姑娘。但她向来讲究高雅的礼仪,吃饭自然不例外。可小姑娘吃饭时不守规矩,黄逸梵便难以忍受,又将她送了回去。宁缺毋滥,像爱情一样。
她在海外结识的友人,比如徐悲鸿夫妇等,回国后都发达了,但黄逸梵自认落魄,从不愿跟他们攀亲道故。
也有人建议她去投奔已经成名的女儿张爱玲,但她坚决不存此念,到老她都是坚持独立的。
晚年时,她一个人再度收拾行装,去了英伦孤岛。最后岁月的黄逸梵租了间阴冷潮湿的地下室,青灯黄昏。她有时出去做工,但她仍不放下姿态。如果对老板和工作不满意,她绝不凑合,会立即换另一家,她不能委屈了自己。
就像另一位民国才女凌叔华一样,黄逸梵的结局也颇为惨淡,在异乡的孤独中度过……
后来她的女儿张爱玲去了美国。母女此生再未相见。黄逸梵一生孤傲,唯一一次显露出脆弱的是,她在去世前给女儿写了一封信,希望见她最后一面。张爱玲始终未曾前行,因为照样落魄的她自顾不暇,连一张到英国的机票都买不起,只寄去薄薄的一百美元。
1957年9月,曾经艳绝的鲜花终于枯萎,清傲一世的黄逸梵在孤岛上的一个地下室中悄然离世,享年61岁。
在她去世后,张爱玲收到了一个大箱子。里面满满地摆着值钱古董珠宝,和一些杂乱的钱币。这是黄逸梵在世间的最后遗物,据说这令张爱玲熬过了她最拮据的一段时光。
在那个大箱子里,除去古董珍宝,还有一张旧照片。照片上的张爱玲仍是学生模样,眉眼清秀,笑容浅浅。而这张照片,随着那个箱子,从国内辗转至马来西亚、法国、英国等,跨越了万水千山,黄逸梵一直将它带在身边。
母女尽管疏离,然血脉相连。
黄逸梵一生,是自由的一生,是独立的一生,她做出了娜拉出走后,鲁迅不曾想到的第三种可能;但是,她终究舍不下那个箱子,那个装了珠宝古董和一张照片的箱子:古董是她的物质生活保证,相片是她的精神灵魂寄托。
她没有活成后来三毛的样子,但她给三毛做了一定表率;同时,她也造就了张爱玲。黄逸梵的一生,至少可以让后人联系都张爱玲和三毛这两位惊世才女。假如她当时没有选择出走呢?世界上当然还有张爱玲和三毛。但是,一定没有黄逸梵了……
(文/说历史的女人·冰岛啖冰)
参考资料:《黄逸梵:人生是一趟不停歇的路途》《灵魂有香气的女子》《黄逸梵走后怎么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