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核心高管接连离职,集采中标远低竞对,“医用手套王”蓝帆跨界支架初受创

核心高管接连离职,集采中标远低竞对,“医用手套王”蓝帆跨界支架初受创

经观大健康 孙文青/文6月11日,针对日前蓝帆医疗副总裁兼心脑血管事业部总经理杨帆辞职一消息,蓝帆医疗相关负责人向经观大健康记者回应称,心脑血管业务在年初就已逐步交由副总裁于苏华负责。

公开信息显示,去年1月,杨帆全面接管蓝帆医疗心脑血管事业部的运营管理工作,也就是新加坡柏盛国际集团,此前他在该公司工作多年,参与了诸多战略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而就在今年2月,柏盛国际大中华区副总裁钱克强也任期未满宣布辞职。半年时间内,两位核心管理层先后离职,引发了外界的关注。

对于两次人事变动,蓝帆医疗皆在公告中说明“基于个人原因”。此次,上述公司负责人向经观大健康补充说明称,“由于公司内部早已做出人事安排,因此公司的业务衔接顺畅,没有任何影响。”公司内部对于心脑血管业务的既定战略不变。

行业的认知则是蓝帆医疗从医用手套“跨界”心血管医疗器械受阻,去年的财报显示,该业务营收为9.86亿元,同比下降了43%。核心原因是在去年第一批心脏支架集采中,蓝帆医疗降价幅度远超其他国产品牌,它本来希望借此抢占更多的地盘。但从中标数量来说,还不到整体的10%,这也被认为两个高管离职的直接诱因之一。

杨帆在接手心血管业务时曾提到过公司的思考逻辑。“当一条赛道中的某一品牌产品在全球市场份额达到两成时,其在本领域的发展,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空间都会开始放缓。”这也是为什么在医用手套领域已经做到头部时,蓝帆医疗还要“冒险”跨到一个跟主业并不相干的领域。

显而易见,这条路并不好走,虽然“国产替代”的大趋势让中国公司已经在支架这个领域打败外资企业,拿回来了七成的市场份额。但前面的两座大山——微创医疗和乐普医疗,如何翻过去,目前蓝帆医疗还并没有找到特别好的办法。

疫情和集采“双杀”

蓝帆医疗开启心血管业务是通过该行业通用的方式——并购来完成的。乐普医疗在过去十年时间内,并购次数超过30次。2017年,蓝帆医疗用50亿元跨国并购了全球第四大心血管支架企业——新加坡柏盛国际。

在此之前,蓝帆医疗的主业——医用手套业务已经“平稳”多年,营收规模常年维持在15亿元左右,与直接竞争对手——最近因管理层大规模套现而被引发投资者谩骂的英科医疗不相上下。医用手套属于低值耗材业务,可扩展性差,除去去年疫情的特殊情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被行业和资本圈重视。

虽然公司并没有向外详细地解释为什么选择了心血管领域,且采用了复杂度极高的跨国并购方式。但在并购完成之后不久,业绩就有了明显提高,在2019年突破30亿元,心脑血管业务扛起了将近一半的营收。从市值上看,也从并购前的60亿元左右飙升到如今超过200亿元的水平。

实际上,蓝帆医疗用于整合的时间并不久,在并购前的2017年,柏盛国际在2015年和2016年对应的营收分别为14.6亿元和16.3亿元。到2019年,蓝帆医疗在该块业务上便取得了17亿元营收,与此前规模保持了同步。

不过去年一下子“暴露”了整合的成色。收入同比下降43%,即便排除疫情因素,它在国内市场也无法跟包括微创医疗、乐普医疗等直接竞对相比。蓝帆医疗在财报中解释称,主要受到两方面影响。一是全球疫情爆发以后,手术无法正常进行,手术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另一个冲击则来自于国内冠脉支架集采。

此轮集采中,蓝帆医疗付出的代价远比其他国产器械企业大得多。国金证券研报显示,蓝帆医疗的冠脉支架产品报出了该轮集采中最低价——469元,这款产品此前的挂网价为13300元,降幅仅次于外企美敦力。而乐普医疗、微创医疗基本是从8000元左右的原价下降到了500元左右。

蓝帆医疗相当于在集采上花了最大的资源,但并没有因此得到理想的市场份额。首年的意向采购量为107万个(占全国使用量的80%),微创医疗拿下了最多的采购量,占比高达24.2%,蓝帆医疗仅占9.37%。

此前,该公司曾对外称占据国内21%的市场份额,仅次于乐普医疗和微创医疗。蓝帆医疗2019年财报显示,支架产品总的销量为39万条。蓝帆医疗除了中标集采的一款支架产品之外,国内就只剩下一款获批支架。单纯从销售量上去看,蓝帆医疗中标集采的这款核心产品只能贡献过往销售量的25%左右。

中标之后,蓝帆医疗管理层并没有对该结果做出过多评价,只是提到,将销售网络点位增加到了2200余家医院,之前它只覆盖了1200多家,落后乐普医疗和微创医疗200到300家。但实际情况是,竞争对手也因为集采覆盖了同样量级的渠道数量。

此时体现出了竞对的整体优势。乐普医疗和微创医疗都有四款获批产品,微创医疗在集采中标两款,乐普医疗中标一款,两家公司至少还有两款以上的产品不受集采价格限制,从而可以平衡收入和利润。所以从业绩上看,蓝帆医疗的下跌最为明显。

底子太薄

蓝帆医疗目前手头上能做的事并不多。在上述蓝帆医疗相关负责人提供给经观大健康记者的回复中称,按照预期,今年能够通过手套等防护业务的高景气度,突破百亿元营收大关,而这部分营收很大程度上将用来反哺高值耗材业务。

柏盛国际此前因为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力,国际化一直是蓝帆医疗重要的卖点之

一。按照目前的业务拆解,其心脏支架系列产品海外销售收入超过50%。

但近些年海外市场的行业“寡头效应”十分明显,尤其是在国内“国产替代”的趋势之下,包括美敦力在内的国际器械巨头都把重心移到过了国际市场上。实际上,综合实力更强的微创医疗和乐普医疗在国际化上的布局都不太多,它们更多的资源还是投向国内市场,基本没有在海外市场与美敦力等巨头硬打。

蓝帆医疗此前的海外市场资源也在不断“消耗”,仅仅在心脑血管业务上上,柏盛国际与美敦力的差距由2014年的50亿元拉大到了现在的近100亿元。蓝帆医疗并没有对外公布在海外市场的策略,只是提到公司对于国内和国际业务同样重视。

集采吃的“亏”太明显,蓝帆医疗在产品端太薄弱,导致某项政策变动对业绩的影响过于大。从去年开始,蓝帆医疗开始补齐。它在上海落地了研发中心,规划包括神经介入、外周血管介入、瓣膜等新产品的落地和海外引进。截至目前,它已经在全球拥有8个研发中心。

2020年,它又在海外并购了一家名为“NVT”的介入主动瓣膜公司,进入另一个百亿美元级别的大赛道。公开资料显示,目前NVT已有两款主动瓣膜获得欧盟CE认证,并且未来也将进入中国市场。

但竞争也是肉眼可见得激烈。随着沛嘉医疗成为第四个拿到获批的国内厂商,目前国内市场已经有启明医疗、杰成医疗和微创医疗三家国内公司,以及外资企业爱德华拿到了获批。并没有任何一家在技术上可以碾压对手,且作为第一家国产获批的启明医疗率先在价格上作出让步,几乎是每年下调一次价格,率先发起价格战。而包括蓝帆医疗在内的9家公司还处于试验、早期研发阶段。

不过这些业务都无法快速地带来收入,至少在最近几年内,蓝帆医疗依然要通过医用手套业务“输血”到其他业务上,来尽快完成布局。

两家直接竞对“家底”很厚,蓝帆医疗“跨界”进来,刚刚起步,就接连面对疫情和集采两个关卡。且乐普医疗和微创医疗都是“投资高手”,从去年开始便加速了在资本市场上的动作,这对于蓝帆医疗来说,都不算好消息。经观大健康记者会持续关注这个闯入者,是否能成为医疗器械领域的“第三极”。

上一篇新闻

疫情后手套需求仍将维持高位?分析师预测全球最大手套制造商股价将翻倍

下一篇新闻

KO乔安娜!张伟丽向现任冠军发出挑战邀约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